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创新开展方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教学领域的持续改革,我国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发展,不仅较多地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加强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主体的教学形式依旧是传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深层次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待于得到实时的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64-02
  品德与社会是现阶段小学教育当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这门学科的教学开展,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并且整个教育体系,也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而服务。现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仅仅体现在教学的方法上,如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当前的主流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对于深层次的学生思想引导和品质塑造,并没有实际的帮助。这样的状况与最初的品德与社会教育目的出现了相当大的冲突,有待于获得实时的提高和完善。为此,本文主要在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开展的方向,并给予了相应的实践建议,以全面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合理有效性。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主体的教学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健康成长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观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并没有切实的关注,反而在大多数时候认为学生仅仅需要掌握到相应的品德与社会知识,便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这种思想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品德与社会当中的教学内容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依旧属于理论性科目,对于现实的指导性作用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因而并不会主动地将各种品德思想实时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相应的素质也难以得到实时的培育。同时,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开展,关注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質成长,则缺乏相应的关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必然不是十分良好,无法将思想德育内容完全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创新开展方向
  1.情境模拟,给予学生直接的学习感悟
  在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很多内容都是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强调,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品德与社会当中的教学内容,逐步强化自身的健康思想观念,进而实现有效的成长。但是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却更多地将教学知识视为简单的理论内容,没有实际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无法强有力的体现出来。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实时展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改革,通过情境模拟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思想的直观感受。尤其是对于一些以“助人为乐”“诚信是金”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和提升,教师可以为其积极的创建一部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感悟,相应的品德塑造也会更加有效。
  比如,在学习《跟着唐僧去取经》的时候,这一主题本身有着相当高的故事色彩,而小学生对其更是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进行积极的教学情境模拟,如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表演,将这一故事实时地展示给其他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也会充分的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通过这一主题的情境模拟,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深刻,接受知识的过程也由直接的讲学传授变成了自我理解,无形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引导,对于学生健康思想和品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联系实际,感悟教育内容当中的生活色彩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教育内容,大部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并总结出对生活的一些感悟,然后将这些感悟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如《身边的变化》《许多物种消失了》《春节与圣诞节》等章节内容,都是对学生周边生活的直观写照,而学生在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也十分容易产生直接的理解。但是传统的小学品德教学,却严重忽略了教育内容的现实意义,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为此,新时期的小学思想与社会教学,需要加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注重于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引领,逐步使得学生能够深层次感悟教学内容当中的生活气息,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成长素养。
  比如,在学习《身边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将这一主题作为学生的讨论主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进行最后的阐述,进而与章节内容有效地联系起来,在后期的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学生也十分容易产生直接的认识,相应的教学效果必然会较为完善。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成长素质的深层次关注,并相应的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全新的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阳慕伶.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张楠.《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顾卫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39-0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就是要让语文回归根本,返璞归真。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语言文字的技法,获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大量地读教学文本,充分地体会词句
《资本论》终篇的这种整体性,能更好地体现全书的整体性。首先,它体现了起点范畴与终点范畴的整体关系;其次,它体现着终篇与第一、二卷末篇的整体关系;再次,体现着终篇与第三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理论成果,是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指南。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继承,又在中国
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设计的改革开放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指引下,通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总结,终于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而从理论的高度上阐明了市场经济与社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环境氛围,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书育人过程中,使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得以展现和提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渗透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63-02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党中央明
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了西方经济思潮的若干新动向。这些新动向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演进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密切注意和认
本文对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系统中,产权的内涵与本质的理论;产权的法律形式与法权关系理论;产权与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的理论;两种不同性质产权关系对立与统一的理论;劳动力产权理论;商品所有权理论;产权权能分解的理论;产权实现形式的理论等等,为深化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产权制度提供了理论支点与理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