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边六城市环境空气PM2.5中高氯酸盐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集京津冀及周边6个城市春季的环境空气PM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的高氯酸盐,分析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与PM2.5浓度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高氯酸盐经呼吸暴露对六类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表明,高氯酸盐的城市间浓度范围为1.72-94.5 ng·m-3,7日浓度均值范围为20.4-52.1 ng·m-3,其中保定和北京的7日浓度均值偏高,均值分别为52.1 ng·m-3和37.4 ng·m-3,天津和石家庄次之,均值分别为26.5 ng·m-3和27.9 ng·m-3,郑州和济南相对较低,均值分别为20.4 ng·m-3和23.7 ng·m-3.环境空气中的高氯酸盐在不同人群中的日均暴露剂量的差异与浓度的差异一致,且儿童的暴露剂量高于成人,虽然经计算呼吸暴露所贡献的健康风险较小,但鉴于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暴露剂量较高,亟需关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高氯酸盐含量,综合分析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适时采取管控和治理措施.
其他文献
微塑料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本研究探讨了老化前后的聚氯乙烯(PVC)微塑料(PVC微塑料)与镉(Cd)对小麦的联合毒性.自然光解老化后的PVC微塑料表面发生C—Cl键断裂并伴随C=O的生成,而C=O的出现提高了PVC微塑料表面的亲水性,进一步提高了老化PVC微塑料对Cd的吸附量.根据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叶和根生物量的差异,评估PVC微塑料对Cd毒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原始和老化的PVC微塑料不影响Cd对小麦叶的毒性,但是老化后的PVC微塑料可以提高低浓度Cd对小麦根的生长抑制作用.老化PVC微塑料与Cd
本文为研究硒和砷的交互作用对白菜砷和硒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无添加砷、轻度砷污染(100 mg·kg-1)和中度砷污染(200 mg·kg-1)条件下,施硒(0、2.5、5.0、7.5 mg·kg-1)对白菜不同部位砷、硒含量及地上部位砷、硒形态组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无添加砷条件下,2.5 mg·kg-1和7.5 mg·kg-1硒处理显著降低地下部位砷含量;轻度砷污染条件下,7.5 mg·kg-1硒处理显著降低地下部位砷含量,5.0 mg·kg-1和7.5 mg·kg-1硒处理促进砷向地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以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基础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因其廉价和高吸附性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本文基于生物质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概述了生物质炭的制备和性质以及不同改性方式对生物质炭结构特征的影响,探讨了改性处理在强化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性能上的效果,并客观分析了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包括建立生物质炭结构特征与其吸附固化土壤重金属能力间的定量构效关系,引入土壤重
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日益突出,本文评估了唐山市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并分析其有效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土壤Cd、Cu、Ni、Pb和Zn总量均值分别为0.20、51.98、20.85、20.93、120.15 mg·kg-1,有效态含量均值分别为0.065、7.92、0.62、0.57、11.29 mg·kg-1.地累积指数表明Cd、Cu和Zn污染的土壤样点比例分别为92.5%、68.7%和50.8%,且Cd、Cu和Zn的主要来源为粪肥和化肥输入,而Ni和Pb则为自然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与肥料输入和种
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采出水中高浓度的水解型聚丙烯酰胺(HPAM),易造成常规“隔油-混凝-过滤/气浮”工艺出水水质恶化和滤料堵塞,因此亟须开发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技术与方法.陶瓷膜因其良好的出水水质和抗污染、耐酸碱清洗等优势在油气田废水处理中日益受到重视.基于高钙镁油藏采出水中HPAM浓度高的难题,以提高出水水质和工艺稳定运行为目的 ,研究了化学絮凝和臭氧氧化+化学絮凝预处理对陶瓷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 表明:HPAM浓度为500 mg/L的模拟采出水经化学絮凝和臭氧氧化+化学絮凝2种预处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常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以痕量或超痕量的方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与生物体中,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和环境危害性.近年来,被动采样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及POPs污染水平评价方面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根据不同的吸附材料可将被动采样器划分不同的装置类型.本文综述了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技术(passive atmospheric sampling,PAS)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半透膜被动采样器(SPMD-PAS)、聚氨酯泡沫塑料被动采样器(PUF-PAS)、聚合物涂层玻璃被动采样器(POG-PA
MBR因其显著的优势成为市政污水深度处理领域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但高昂的运行成本限制了MBR的推广应用.以北方某再生水厂大型MBR污水处理工程为例,探究所采用的新型膜装置以及合理的工艺设计对膜污染及运行能耗的控制效果.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进水污染物浓度虽然有较大波动,但其出水水质稳定,各项指标优于排放标准(DB 11/890-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B标准的要求.2)MBR系统采用PVDF材质,TIPS工艺制造的膜产品,膜丝强度大,组器填充密度高达895 m2/m3.3)
测定了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居住用地和5类工业用地土壤中As、Cd、Cr、Cu、Co、Ni、Pb和Zn的浓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定量分析各个来源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贡献.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对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产业工人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以法定工作时间为依据比较了产业工人在工作和居住期间所受的健康风险状况.结果 表明,对产业工人健康风险贡献最显著的As和Cr均主要来源于复合工
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在土壤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土壤水分的保持、植物的生长,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土壤矿物颗粒的团聚和碳循环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明确NOM的环境行为以及它们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性质NOM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介绍了NOM常用的光谱学表征技术;并通过综述NOM与土壤矿物间的相互作用,描述了NOM的环境行为;论述了NOM与外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描述
为研究西南典型矿业城市——攀枝花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来源及健康风险,于2019年7月、10月在攀枝花市5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了150个PM2.5样品,并对PM2.5中Ti、V、Cr、Mn、Ni、Cu、Zn、As、Pb、Cd、Ba、Fe、Al共13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试,利用因子分析和健康风险模型分别对金属元素的来源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监测期间,攀枝花市ρ(PM2.5)均值为33.0 μ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