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为主要内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刚进入小学科学系统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兴趣往往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往往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较浅层,即事物的单纯刺激,无法带来脑回路的二重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刺激来源的深层信息,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呢?我们要在教材的运用上更加灵活,通过各种授课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前结合本单元、本课内容引入一些有趣的科学小魔术或科学趣味实验来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有趣的浮沉现象》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了两块大小形状都差不多的土豆块,让学生思考:把这两块土豆同时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会沉入水中,个别学生认为会漂浮到水面。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要求我马上试一试。于是,我把这两块土豆切块放入水中,一块沉底,一块漂浮水面。实验结果令同学们大吃一惊,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惊讶声以及讨论声回荡整个课堂,同学们都开始思考并讨论参与到对刚刚实验的研究。
  二、巧出疑难问题,高效深入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实验探究的引导提问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实验探究中,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验步骤推敲、记录数据和总结结果,基本经历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除了被动提问之外,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建立,而科學的两大分支: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相当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我们不一定按照最高标准,但必须建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因此,小学科学实验不仅对于课堂深度有一定提高,而且能够为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精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小学科学实验虽然现象简单,但内容涵盖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仍过于复杂,需要教师从侧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每个步骤的实验,并进行相应的现象讲解(需要注意仅讲解现象及原理,切不可过多延伸,学生难以全面接受)。如在《玩滑梯的启示》这堂课中,需要用测力计去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课内容本就跟学生日常游戏息息相关,所以当我进行合理提问后,通过让学生建立记录单,讨论记录现象,填写假设内容等准备工作以及为学生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说出选择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也启发其他小组思考自己该如何选取材料,在学生急切要验证自己的假设期盼中分发实验材料,让小组探究活动有序而高效。
  三、讨论实验结果,辩论深化课堂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采用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行为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吸收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学识。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即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创造学生进入讨论、辩论的契机,并加以引导学生听取其他意见,结合自我观点形成初步的科学观,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蜡烛的变化》这堂课中,要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产生了什么变化,不少学生坚持认为该过程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有的学生认为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每一方都非常坚持己见。正是这样十分分明的阵营,营造了学生积极辩论的氛围,最终通过亲自实验、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的方式学生明白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由于受热融化为液态是物理变化,而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该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虽然最初持有这种看法的同学并不多,但是通过大家的积极辩论,对于该实验的实验结果以及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想必印象深刻,也就达到了我最初的目的。
  四、活用多种资源,锻炼科学思维
  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来源紧密的同日常生活相联系,所以教师的所授内容也要注重同生活现象的联系,贴近日常生活,切勿空谈理论,这就意味着学习科学的课堂不仅仅在书本阶段。我们可以多加利用课堂之外的资源,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通过网络对现象进行深层探究,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用更丰富的视野助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学习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探究的相关内容,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种植一颗种子,根据它的变化制作观察记录,还有的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更深一步探究某个课题内容等,不论任何方式,只要学生用心去做,探究讨论,他们的收获都会是无穷的。如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一课,我带学生走进校园,在安全条件下重现钻木取火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过程,边实验边讨论,这比课堂中四十分钟的讲述更有利于他们对于科学现象的理解与思考。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在每一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等细节中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体会的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一来我们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顺利推进,让学生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科学思维。
  注:本文用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教学专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0782。
其他文献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最近媒体上频繁报道的校园群殴、弑师等暴力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不仅仅要教孩子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是弘扬与传承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
期刊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想尚未成熟,且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的特殊群体,时事新闻教育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时事新闻是高考主要导向,开展实时新闻教育对学生应对高考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体要重视时事新闻的教育,开发时事新闻的教育资源,并将时事新闻教育对学生参与考试的指导作用以及完善人格的作用落到实处。  一、时事新闻的教育资源价值  时事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
期刊
一、认识地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学生会认为文字性的东西比较重要,而对于地理教材中的图像他们觉得并不重要,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图或者只看有彩色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结果知识点好像是掌握了,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分析,对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觉得地理很难学。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脑中无图,空间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地图可以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长远的效益看,让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的过程,是与古今中外的贤人交流对话的过程,是精神与思想汲取营养的过程,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从短暂的效益看,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取并储备大量的优美词汇,拓宽知识面,提高读书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1.阅读氛围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通过贴近生活、联系实际,阅读科普读物、观看科普影视,善用教具、勤于动手、积极探究三个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 生活 科普  2014年,教
期刊
本文试以“压强浮力大小比较题的解题过程”为例,尝试进行“梳理归类、回归基础、练就‘套路’”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给中考物理提供复习参考.  第一步 梳理归类  通过研究近五年的中考真题卷发现,“压强与浮力“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各类题型均有可能出现,且是压轴题常用的知识素材.如2017年第7题(选择题-3分-难,以下统称“上例”)  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
期刊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连绵不绝的璀璨文明,是几千年蓬勃发展的伟大民族。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责任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所谓“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使学生从语文学习里体会中国语言文化的多姿多彩,体会炎黄子孙思想的深邃广博,体会伟大民族精神的永恒经典。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好基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使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深远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刚好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写作意识的增强,写作能力的提高,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那么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二者关系如何呢?  “智力是一个整体,智力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组成,它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
期刊
历史学科似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是这样。高中历史教学较为普遍地陷入“老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中。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我认为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学走出尴尬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塘沽,融入了城市建设的洪流之中。这些人员的子女有相当一部分将成为滨海新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滨海人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  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有的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我校就学,有的是中途转学,因此学生知识水平和习惯参差不齐。为了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使他们与本地孩子共同快乐成长,学校以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