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为主要内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刚进入小学科学系统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兴趣往往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往往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较浅层,即事物的单纯刺激,无法带来脑回路的二重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刺激来源的深层信息,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呢?我们要在教材的运用上更加灵活,通过各种授课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前结合本单元、本课内容引入一些有趣的科学小魔术或科学趣味实验来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有趣的浮沉现象》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了两块大小形状都差不多的土豆块,让学生思考:把这两块土豆同时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会沉入水中,个别学生认为会漂浮到水面。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要求我马上试一试。于是,我把这两块土豆切块放入水中,一块沉底,一块漂浮水面。实验结果令同学们大吃一惊,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惊讶声以及讨论声回荡整个课堂,同学们都开始思考并讨论参与到对刚刚实验的研究。
二、巧出疑难问题,高效深入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实验探究的引导提问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实验探究中,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验步骤推敲、记录数据和总结结果,基本经历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除了被动提问之外,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建立,而科學的两大分支: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相当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我们不一定按照最高标准,但必须建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因此,小学科学实验不仅对于课堂深度有一定提高,而且能够为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精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小学科学实验虽然现象简单,但内容涵盖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仍过于复杂,需要教师从侧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每个步骤的实验,并进行相应的现象讲解(需要注意仅讲解现象及原理,切不可过多延伸,学生难以全面接受)。如在《玩滑梯的启示》这堂课中,需要用测力计去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课内容本就跟学生日常游戏息息相关,所以当我进行合理提问后,通过让学生建立记录单,讨论记录现象,填写假设内容等准备工作以及为学生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说出选择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也启发其他小组思考自己该如何选取材料,在学生急切要验证自己的假设期盼中分发实验材料,让小组探究活动有序而高效。
三、讨论实验结果,辩论深化课堂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采用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行为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吸收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学识。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即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创造学生进入讨论、辩论的契机,并加以引导学生听取其他意见,结合自我观点形成初步的科学观,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蜡烛的变化》这堂课中,要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产生了什么变化,不少学生坚持认为该过程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有的学生认为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每一方都非常坚持己见。正是这样十分分明的阵营,营造了学生积极辩论的氛围,最终通过亲自实验、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的方式学生明白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由于受热融化为液态是物理变化,而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该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虽然最初持有这种看法的同学并不多,但是通过大家的积极辩论,对于该实验的实验结果以及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想必印象深刻,也就达到了我最初的目的。
四、活用多种资源,锻炼科学思维
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来源紧密的同日常生活相联系,所以教师的所授内容也要注重同生活现象的联系,贴近日常生活,切勿空谈理论,这就意味着学习科学的课堂不仅仅在书本阶段。我们可以多加利用课堂之外的资源,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通过网络对现象进行深层探究,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用更丰富的视野助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学习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探究的相关内容,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种植一颗种子,根据它的变化制作观察记录,还有的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更深一步探究某个课题内容等,不论任何方式,只要学生用心去做,探究讨论,他们的收获都会是无穷的。如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一课,我带学生走进校园,在安全条件下重现钻木取火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过程,边实验边讨论,这比课堂中四十分钟的讲述更有利于他们对于科学现象的理解与思考。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在每一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等细节中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体会的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一来我们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顺利推进,让学生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科学思维。
注:本文用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教学专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0782。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刚进入小学科学系统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兴趣往往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往往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较浅层,即事物的单纯刺激,无法带来脑回路的二重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刺激来源的深层信息,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呢?我们要在教材的运用上更加灵活,通过各种授课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前结合本单元、本课内容引入一些有趣的科学小魔术或科学趣味实验来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有趣的浮沉现象》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了两块大小形状都差不多的土豆块,让学生思考:把这两块土豆同时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会沉入水中,个别学生认为会漂浮到水面。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要求我马上试一试。于是,我把这两块土豆切块放入水中,一块沉底,一块漂浮水面。实验结果令同学们大吃一惊,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惊讶声以及讨论声回荡整个课堂,同学们都开始思考并讨论参与到对刚刚实验的研究。
二、巧出疑难问题,高效深入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实验探究的引导提问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实验探究中,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验步骤推敲、记录数据和总结结果,基本经历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除了被动提问之外,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建立,而科學的两大分支: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相当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我们不一定按照最高标准,但必须建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因此,小学科学实验不仅对于课堂深度有一定提高,而且能够为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精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小学科学实验虽然现象简单,但内容涵盖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仍过于复杂,需要教师从侧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每个步骤的实验,并进行相应的现象讲解(需要注意仅讲解现象及原理,切不可过多延伸,学生难以全面接受)。如在《玩滑梯的启示》这堂课中,需要用测力计去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课内容本就跟学生日常游戏息息相关,所以当我进行合理提问后,通过让学生建立记录单,讨论记录现象,填写假设内容等准备工作以及为学生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说出选择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也启发其他小组思考自己该如何选取材料,在学生急切要验证自己的假设期盼中分发实验材料,让小组探究活动有序而高效。
三、讨论实验结果,辩论深化课堂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采用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行为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吸收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学识。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即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创造学生进入讨论、辩论的契机,并加以引导学生听取其他意见,结合自我观点形成初步的科学观,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蜡烛的变化》这堂课中,要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产生了什么变化,不少学生坚持认为该过程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有的学生认为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每一方都非常坚持己见。正是这样十分分明的阵营,营造了学生积极辩论的氛围,最终通过亲自实验、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的方式学生明白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由于受热融化为液态是物理变化,而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该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虽然最初持有这种看法的同学并不多,但是通过大家的积极辩论,对于该实验的实验结果以及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想必印象深刻,也就达到了我最初的目的。
四、活用多种资源,锻炼科学思维
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来源紧密的同日常生活相联系,所以教师的所授内容也要注重同生活现象的联系,贴近日常生活,切勿空谈理论,这就意味着学习科学的课堂不仅仅在书本阶段。我们可以多加利用课堂之外的资源,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通过网络对现象进行深层探究,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用更丰富的视野助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学习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探究的相关内容,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种植一颗种子,根据它的变化制作观察记录,还有的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更深一步探究某个课题内容等,不论任何方式,只要学生用心去做,探究讨论,他们的收获都会是无穷的。如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一课,我带学生走进校园,在安全条件下重现钻木取火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过程,边实验边讨论,这比课堂中四十分钟的讲述更有利于他们对于科学现象的理解与思考。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在每一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等细节中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体会的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一来我们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顺利推进,让学生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科学思维。
注:本文用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教学专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