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邦留下的渡船谁来撑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老邦最风光的时刻了。附近五六个村庄的乡亲来了不少,坐满了近40桌酒席。他的二弟刘振东杀了一头猪,找来厨师和帮手,在村头支起灶台,端出满盆的肉菜。所有人都是冲老邦来的,提起他,大家都说“好人”。
  可惜,老邦看不到了。尽管他的葬礼如此盛大,在运河边上的这个小村庄实属罕见。老邦无儿无女,2月11日,村民和两个侄子护送着他的骨灰,在村头入土。
  71岁的他什么也没给世间留下,除了一间砖房,一条木船,两座泥巴桥和村民们道不尽的回忆。
  去世前,老邦每天都在安徽阜南县赵集镇和王店孜乡交界处的河沿摆渡。远远地看见有人朝河边走来了,他常常连一句话都不问,便撑着竹篙,把船摇过去。他摆渡了49年,从未向过河者要过一分钱。用乡亲们的说法,“十里八村的,哪个没坐过老邦的船?”
  在赵集镇或王店孜乡,拉住任何一位路人,问老邦摆渡的河沿,都能获知准确的方位。人们知道,在河沿叫几声“老邦”,他就会从河沿边的房子里走出来,划船送人们过河。这个名号太响亮,以至于他的大名刘振邦,已经被慢慢遗忘。
  今年正月十一,老邦觉得头晕、口苦,便上三弟家借了自行车,骑到王店镇的卫生院输液。十多里路,他要花一个多小时,因为“村村通”公路两旁散落着不少人家,看见老邦,人们总要大声招呼,他便下车闲聊几句。
  那天回村时,他还顺道看了场戏。“看的是包公”,乡亲们回忆说,“感觉他精神好多了”。第二天,老邦又骑着自行车去卫生院,穿的仍是他冬天唯一的行头——破洞的毡帽,陈旧的中山装裹着棉袄。
  这一去,便没有回来。卫生院的郭副院长说,老邦死于突发性心肌梗塞,头一歪,人就不行了。据照顾他的护士回忆,老邦没有什么遗言,最后的话是“晕,有点儿晕”。
  其实,去年入冬后,老邦已经觉得身体不适。而河水也像他的生命一样日渐干涸。水浅了,老邦的木船浮不起来了,可他仍然惦记着要过河的人,就自己操起铁锨,挖出泥土,掺入玉米秆,又从附近的窑厂讨来一块水泥板。
  春节过去,河沿多了两座泥巴桥。老邦讨来的水泥板,搭在来往最多的那座桥上。
  泥巴桥太简陋了,踩上去软绵绵的,仿佛站久了就会沉入水中。可它却是交通要道,不足一米宽的桥面上,印满了摩托车、自行车的胎痕,大大小小的鞋印和羊蹄子踏出的小坑。新的痕迹很快覆盖掉旧的,如今再也找不到老邦的脚印。
  不过,当冬天的枯水期结束,运河的水就会飞涨起来,到时,泥巴桥便会被冲毁。“老邦走了,不会有人摆渡了。”村里人说,“再想过河,就得绕五六公里”。
  其实,老邦没想走。不久前,曾坐过船的一位后生还来探望过他。看着左眼完全失明、满脸老人斑、脊梁佝偻着的老邦,小伙子差点儿掉泪。老邦却笑呵呵地,牙齿呼呼漏风地安慰他,“怕啥,我还能再摆几年。”
  没想到,一铲子一铲子修起来的泥巴桥,成了老邦留给乡亲们最后的遗产。
  为了摆渡,老邦把家都搬到了河沿。他用政府给五保户的5000元补贴在河堤上盖起了一间小砖房。木门上的锁只是个摆设,轻轻一搬,整个门板就能被卸下来。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桌上的煤油灯能闪现光亮。破旧的木床上,铺着几层旧被褥,摸上去潮湿冰冷,而衣物都放在枕头边的化肥袋里。唯一的电器是床下的一个旧收音机,摁开关,不亮。摇几下,里面的零件哗啦啦作响。
  老邦一辈子没结婚,年轻的时候太穷,头上还长过疮,没有姑娘愿意跟他。等年纪大了,就更不敢想了,慢慢习惯了一个人。他在河堤上捕了几只野鹌鹑,养在床边的笼子里,叽叽喳喳能解闷。他还养了5只鸡,1公4母。来看过他好几次的《颍州晚报》记者李家林说,老邦觉得自己没老伴儿,养的鸡一定要有个伴儿。外出的时候,老邦就把鸡赶到一个封闭的笼子里,“怕吃别人地里的庄稼”。
  如今,老邦走了,乡亲们便放走了鹌鹑和鸡,只剩下一地散落的谷糠。而屋旁菜地里,枯萎的丝瓜藤绕着白杨树,树梢上荡着早已风干的丝瓜。轻轻一捏,皮就碎了。只有几棵蒜苗还透着点儿青翠,等着回不来的主人采摘。
  老邦摆渡的那条河,在当地被称为运河。它曾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20世纪60年代,一场大水将河上的大桥冲毁。生产队找来一条小船,让青壮年轮流为老百姓免费摆渡,给工分。后来,工分不再给了,年轻人就散了,只有老邦留了下来。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产队造的船腐坏了,老邦砍来几棵树,请木匠打了一条新船。他亲手用桐油刷了一遍又一遍。船下水那天,他站在船上,感觉自己像个大人物。那晚,他没下船,在他看来,河沿就是他的新房,小船就是他的新娘。
  每年夏天,老邦都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一桶桐油,认真地把船身刷一遍,像对待多年的伴侣。如今,那条3米多长,1米多宽的木船也老了,搁浅在岸边。村民们说,没有老邦的料理,很快,它就会腐烂透水。
  说起老邦,河沿的村民会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讲他的故事。某个寒冷的冬夜,赵集镇这边的孕妇要生产,得赶去王店镇找医生。孕妇的丈夫跌跌撞撞往河沿跑,边跑边喊“老邦,我老婆难产啊!”老邦一翻身就爬了起来,赤裸着上身撑起船,出现在漫天的大雪中。
  他还捞起过一个酒醉落水的小伙子,背着人走了二里地,直到有人认出小伙子的身份,他又把人背到家。小学生晚上放学过了河不敢穿越乱坟岗,他就打着手电,送他们一程。村民回忆,他脾气好,从没和人红过脸。
  冬天最冷的时候,河上结冰了。“老邦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站在船上,拿着铁锨打冰。”村民刘贵锋说,河冰敲开了,船才能载人过河。这汉子说着说着就哽住了。
  20岁之前,老邦还出过一趟远门,到了淮南。后来当了义务的艄公,老邦就再也没离开过河沿。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隔壁的王店孜乡,每次都是快去快回。他心里焦急:“万一有人过河咋办?”村民们说,不管多晚,只要叫一声,他就会摇着船从小屋边出现。
  在农村,老光棍是被人看不起的。可是,谁也不会看不起老邦。乡亲们尊敬他,不少后辈还尊称他“大老邦”。在他屋里的木桌上,放着好些没来得及抽的烟,品牌来自全国各地——那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送给他的。他自己只抽两块钱一包的“渡江”或“红三环”,偶尔还尝尝过河人递过来的香烟。
  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老邦都是座上客。村民说:“没有人让他出钱,就是让他坐席。”可他从不空手去,还老是帮人干活儿。
  弟媳给他织了毛裤,村里的年轻人还帮他打了口井——在那之前,老邦吃的用的一直都是河里的水,直到这几年,河水“弄脏了,一股味儿,连鱼也少了”。
  经过河沿,很多年轻人会停下来跟老邦聊会儿天,“爱听他讲过去的事儿”。这片隐藏在曲折土路和低洼林地中的水域从前可是繁华地带,商队从河南的商城、固始经过这里,到达阜南、阜阳城等地,牲畜嘶鸣,挑夫如织。但那到底是哪一年的光景,老人说不清了。只记得一年又一年过去,村里通了公路,路两边盖起了楼房,这片河沿渐渐冷清下来。不过,老邦却更加坚定地守在这里,在他看来,除了乡亲们赶集、办事,孩子上学,能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一定是需要过河的人”。
  记者问起家里人的意见,老邦的二弟犹豫了一下,随即转过头,望着河堤上那座孤零零的小屋慢慢说道:“他做的是好事,谁会反对他呢?”对这件好事,村民们说老邦早就有过话:“到死也不会离开河沿。”
  小屋里的灶台上,还放着老邦没吃完的半碗面条。地上有别人送的几箱没拆封的牛奶和营养品。老邦生前常念叨,很开心有人从老远赶来看他。
  老邦不知道的是,他的离去,远远比他的生前热闹。赵集镇的张书记说,老邦的事一定要办好,要让老邦安息,才能让群众安心。而卫生院给了老邦亲友1.5万元,用于料理他的后事。出殡那天,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各村村民黑压压地站满了河沿。
  “老邦!老邦!”一位村民冲着小屋喊了几声,随即喃喃自语道:“以后,再也没人应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上海,这座时尚、繁华的美丽城市,是我的外公朱绍清将军曾为之浴血奋战的地方。1949年5月12日至27日,三野第九、第十兵团在此展开“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役,在短短15天的战斗中,我军有7612名指战员倒在黎明曙光即将来临之前,其中就包括外公所率28军的1213名战友。如今,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外公和他的战友们曾经用鲜血浸染过的这片土地,早已是一派生机和繁荣。  我是听着外公的传奇故事长大并参军
期刊
“高岗敢于那样出来活动,老人家也有责任。老人家解放初期就对少奇同志、总理有意见,而对高岗抬得比较高,组织‘经济内阁’,也就是计划委员会,几个大区的头头都是委员,权力很大,把政务院管经济的大权都拿出去了。高岗又从毛主席那里探了消息,摸了气候,好像老人家重用他,又有四个大区的支持,因此晕头转向。”——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与中共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  随着朝鲜战局的稳定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初步完成
期刊
韩国一位老人的老伴儿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说的是崔益钧。其实没有他,老牛也早死了,他对这头牛,比对子女、老婆还要好,使得老牛活了三条命。  崔益钧和李三顺老伴生活在韩国山区,头发花白,皱纹满面。老人8岁那年,因为针灸,左脚坏死,落下残疾,干农活成为一大难题,便养了一头牛,连一个土气普通的名字也没有,幸亏这头黄牛几十年来,任劳任怨,风雨无阻,帮他养了9个子女。为此他对黄牛爱护有加。  孩
期刊
昨天晚上,远在闽东福鼎的大表哥打电话来告诉说:“三姨娘去世了!”我听了一下心里难过,很久才回问什么情况。  母亲的姐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姨。  她皮肤粗黑,身材健壮,性格爽朗,象个男人一样。而且干的也是男人活,在铁路上当抬煤工。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母亲说到三姨。江苏苏北农村解放前是个有名的穷地方,三姨早年就嫁到无锡,在村里人眼里仿佛到了天堂。姨夫是个普通的粮店伙计,解放后成了粮店职工。为人忠厚老
期刊
亲爱的女儿:  当我们开车驶出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我想写一封信给你,告诉你盘旋在我脑中的想法。  首先,我想告诉你我们为你感到特别骄傲。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证明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你的学业、艺术和社交技能最近都有卓越的表现,无论是你高中微积分第一名,时尚的设计,绘制的球鞋,还是在“模拟联合国”的演说,你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你的父母为你感到骄傲,你也应该像我们一样为自己感到自豪。 
期刊
连威高中毕业后,以卖烧饼为生。虽然每天只收入几十元钱,但他一直乐哈哈的。有一天,销售福利彩票的阿姨过来买烧饼,掏布兜时却发现钱包忘带了。旁边有人说,烧饼也是2元钱,彩票也是2元钱,干脆拿一张彩票换一个烧饼算了。阿姨笑了,连威也笑了。阿姨说:“你说7个数,我把彩票给你送来。”连威笑着说:“就用1、2、3、4、5、6、7吧,图个连号顺。”乐哈哈的连威根本就没支望一张彩票能够给他带来好财运,他只是不想抹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非常的贫穷,一年之中,一般只能吃两次肉。一次是八月十五的那天,一次是春节那天。  可以想见,吃肉,对于那时候的我家来说确实是一件大事!  可是,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母亲不爱吃肉。如果是她给大家盛碗,她从来不往自己的碗里盛一块肉。如果是我们盛碗给她盛了几块肉,她也一定会夹到我们兄弟几个的碗中,一块也不给自己留。  小时候的我曾经非常奇怪,就问母亲:“娘,肉这么好吃,你怎么一点
期刊
故乡的杏儿红了。  早晨还没有起床,80多岁的老母亲就从乡下打来电话:家里的杏儿红了,熟了,赶紧回家吃杏儿来吧……  故乡的红杏哟,红红的,黄黄的,水灵灵,甜滋滋,果汁满口,想起来嘴里的口水就止不住的流出来,回家吃杏的冲动不禁涌上心头。  挈妇将雏,驱车出市区,上高速,奔县道,下村路,一个多小时,就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老妈在村口已经等待多时了,忙下车,把母亲扶进车里。  还没进村,杏儿的香气就浸入心
期刊
到桃花园里看桃花,皆因先生从桃花园里扛回几株含苞待放的桃花,放置在客厅里,那鲜红鲜红的花蕾顿时使满室生春,象一团团红霞,又象一堆堆火焰。看着自己的杰作,先生连夜打电话叫了几位仍是单身贵族的好朋友前来“赏花”,说是要让他们交交“桃花运”运。一夜之中,那已吐出浓郁馨香,初绽花蕾的桃花便被朋友们喜滋滋、乐洋洋地扛走了,真是“桃花百树留春驻,枝枝花开招君来”。我泪眼朦胧,依依不舍中只好下令先生明天陪我逛桃
期刊
在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一个女孩坚守戈壁14年,以戈壁为家,以野马为伴,在多年的青春守望中,与野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写下了30余万字的日记和对野马的观察记录……  她觉得自己像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卡拉麦里,地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这里水草丰美,人迹罕至,是新疆野马自由生活的地方,也是承载张赫凡梦想的地方。张赫凡1974年出生,1995年7月从新疆农业大学动医系畜牧兽医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