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 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没关系,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并且要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因为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钥匙及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才能活跃、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活动,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发挥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年、月、日这课时以谜语导入:有个宝宝真是怪,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脱掉外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为后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准备。另外,还可以安排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设计成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共同讨论,或向老师、同学提问。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提问题的本身,遵循“低要求、重行为、多鼓励”的原则。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细腻的人文关怀”等形式,激醒学生自我设问的天性,逐渐达到能提“简单——复杂——高质量”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带着问题学习的乐趣。
  
   二、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的过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新的知识,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做练习,来记忆和应用这个公式。而现在,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摆边长是一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中,看一共用几个小正方形,初步感知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接着,再用小正方形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摆一行,宽的方向摆一行,请学生判断出假如摆满共用几个小正方形,让学生对刚才的关系有进一步认识。最后出示一个长方形,根据长宽直接说出它的面积,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探索,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掌握牢固,运用自如,扎根在自己的心中。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想法,掌握新知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更有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 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知识的优化组合中触类旁通,最终获取求异思维能力。而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便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有一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谁能在100()—1()=99 ( )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使等式成立?知识少的一时想不到答案,而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不一会儿就想到了很多,如厘米和米、分米和毫米、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元和分。所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让学生练习这种发散性思维的习题,多积累知识,让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给学生一点创新的时空吧。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不只是一句口号了。
  (通州市南兴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歌唱心理等现象,要自始自终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声音技术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重视提高和发展声乐感觉、听觉、记忆(力)等音乐心理能力,培养音乐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  关键词:心理学;声乐教育;心理因素;意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识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觉和知觉、表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需要和兴趣、爱好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在数所学校试点之后,马上就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改革的启动,犹如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教育战线上呈现出“人人话课改”的局面,但是“只听雷声,不见雨点”,新课改面临
【正】 中国古代的音乐观念大体可分三类: 一、音乐是“心”的运动。这种音乐观念可称主体音乐观念,其要旨完全在于主体之心。“取其意不取其象、听以心不听以耳”即以“意”
<正>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它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地提出了“主体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
语文教材在课文后一般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有的点明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有的突出了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有的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有的渗透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它们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努力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用课后练习优化预习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引导学生进行
转眼间,2009年即将落下帷幕,2010年迈着清新的步子向我们走来。走进办公室,一张艳丽的请柬映入我眼帘:“亲爱的杨老师:新的一年就要来临,在此08英语教育(2)班全体同学祝您新年快乐!并盛情邀请您参加我们于12月30日晚7:30在B404室举行的迎新元旦晚会。全体同学敬上!”我微笑着收起请柬,唉!这帮孩子!他们又等着老师给他们表演节目呢!  作为一名老师收到这样的请柬,你也许见怪不怪!你也许已经
一、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设计,教材不同。教法也应该不同,切忌千篇一律。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一成不变的教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假期参加友人的婚宴,被安排到与新人的亲属同桌,其中多数并不熟悉,席间听闻一中年女性谈及子女教育,发现其对孩子的班主任颇有微词,原因大概是由于孩子的视力不好,想调位置,起初未能如愿,后来“拜访”了一下班主任,结果皆大欢喜。一旁有人附和说,小孩上课很少被老师提问,有的学生却常常被提问,“话语权”分配不公平。于是,像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你一言她一语,“有偿家教”“吃拿家长”“以教谋私”等话语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