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音乐是一种有声的数学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达默尔是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诠释学面对的是整个精神领域。伽达默尔的著作《真理与方法》更多以文学艺术为例,对音乐艺术的论述相对较少,但从他对音乐艺术简短的论述中依然可以洞察其音乐诠释思想。本文拟从文辞注解、意义诠释和问题引申三个方面对伽达默尔的音乐诠释思想进行考察,力图在准确把握伽达默尔音乐诠释思想的基础上,给出进一步思考,以明了伽达默尔音乐诠释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缺憾。
其他文献
摘要: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出作者学术修养、思维状态以及写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如何确定一个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则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和首要的环节。文章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探讨了有关音乐论文选题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初涉此道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读者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音乐论文选题;以小见大;以新代旧;以偏代正  中
期刊
摘要:阎宝林教授主编的《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中国·南湖09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实录》一书,融中国合唱教育同仁之智慧,基于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讨了我国合唱教育发展的情况,并规划了未来中国合唱教育发展的图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结合该书内容,从高师合唱教育的课程地位、学科理论以及学科教学体系建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合唱与城市的相互作用,试图从教育与社会的双层视角来探
期刊
摘 要:喻绍泽作为蜀派古琴学院化教育的奠基人,于1956年进入专业音乐院校,转变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后,为蜀派古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喻绍泽琴学生涯为线索,以喻绍泽纪念馆馆藏一手材料为基础,讨论传统琴人出身的喻绍泽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身份与琴学志趣,最终呼应了在新旧交替的大历史潮流下,琴人群体的历史抉择。  关键词:喻绍泽;古琴;蜀派古琴;学院化  蜀派①古琴作为中国
期刊
摘要:在百年中国钢琴曲发展进程中,民族化探索一直成为不同时期作曲家思索和尝试的课题。“西部风”音乐以其文化包容性和音乐多样性,很快成为作曲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以“新疆风”为代表的“西部风”钢琴曲在现代中国钢琴文献中独树一帜,研究意义颇为重要。我们的视角将从文化成因、音乐成因及吸引关注的作曲家群来探析新疆风格钢琴曲,从而从侧面证明其价值。  关键词:中国钢琴曲;西部风格;新疆风格;文化成因;音乐成因 
期刊
德国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在著作《音乐史学原理》中提出“以作品史出现的音乐史依赖于艺术的自律性”。文章旨从此命题出发,通过彼此相关的三个部分,即:本事考记篇、说文解字篇、文心雕龙篇,由点及面的将卡尔?达尔豪斯音乐史学之原理作解读。
期刊
摘要:手臂放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钢琴教与学的难题之一。手臂是否放松直接影响到演奏的质量。没有放松,就不会有灵巧的手指,也弹不出柔美如歌的音色;没有放松,甚至会误入钢琴演奏的歧途,不但误己还会误人。由于落臂是放松手臂的关键,文章将对高师钢琴教学中“非童子功”学生如何进行落臂练习以及手臂放松的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师钢琴;落臂;放松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汶川大地震对于包括羌族乐器在内的羌族文化艺术造成极大破坏,应采取收藏羌族乐器、支持羌族乐器演出、推动羌族乐器的直接传承等方式,对羌族乐器进行全面保护与利用,以推动羌族音乐艺术的保存和传承,促进羌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发展。  关键词:羌族乐器;桃坪羌寨;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1-    汶川大地震后,羌族艺术的保护被提上重要日程,成
期刊
摘要:新媒体平台对于音乐学术类编辑提出了很多诸如量化效率优先、面向搜索引擎以及全媒体整合分析等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以中国音乐学网的得失经验为例,阐明了在全媒介融合重整的时代进程中,特别呼唤具有广博胸怀、创业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媒介融合;中国音乐学网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04205 
期刊
“音乐欣赏”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学生专业造诣是本文主要的论述观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巴洛克时期文化背景、整体音乐风格、音乐特征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巴赫、斯卡拉蒂、亨德尔的主要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
期刊
摘 要:北管又名北曲、小曲、细曲、曲仔,是流传于泉州地区的一种地方音乐,与台湾北管一脉相承;通常被认为是江淮一带的民歌,通过多种渠道流传到泉州后,受闽南与莆仙交汇区语言声腔的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新乐种。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北管唱曲的风格与形式并不同于一般的民歌,无论从音乐形态或是构词格律上看,都与明清俗曲有着一定的渊源。文章试从曲牌名、曲词、曲调、音乐表现形态等几个方面对北管与明清俗曲的关联进行对比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