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质量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定义,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文化对于质量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企业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工作体系,更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的观点。
关键词:质量;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质量,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生命,被无数生产企业视为了生存基础。它的含义也随着质量专业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断的演变。在一项研究要求美国东部的86个公司经理进行质量定义后,得出了数十种不同的答案,这其中包括:
1.完美;
2.一致性;
3.消除浪费;
4.交货速度;
5.服从方针和程序;
6.提供良好的、可用的产品;
7.头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8.让顾客惊喜或愉悦;
9.全面的顾客服务和满意。
因此,要想全面理解质量在一个企业组织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业,就必须认真理解关于质量的各种观点。1931年,沃尔特首次将质量定义为产品好的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是“绝对的和普遍认可的,标志着一个不可妥协的标准和高的成就。”它常常和产品的特征、特征的比较有着某种关联。在市场营销中,通过宣传质量以形成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印象因素。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进入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深入推进管理变革的新阶段,作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大局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入网设备质量为抓手,不断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从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从而打造国家电网公司这一“百年老店”。
在质量管理方面,日本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在20世纪50年代前,“日本制造”并不知名,之后,美国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传入日本兵迅速发展和创新,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以其高质量产品受到全世界的赞誉。日本大量出口产品,迅速成为经济强国。其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而中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30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质量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作为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其中,许多百年老字号无不奉行“人无信不立”的诚信原则,质量原则,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也推崇“中庸”之道。许多人把它理解为了“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却忘了中庸之道的精髓——不偏不倚。还有部分企业盲目追赶潮流,抱着寻求质量的“灵丹妙药”的心态被动地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方法、工具、手段、不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生搬硬套,结果造成了质量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生产实际和质量管理方法脱节,现象多,解决问题少。而不结合实际生硬的套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强硬的推行手段,也容易造成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抵触情绪,甚至造成为了质量管理而管理现象的发生。
中国企业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工作体系,更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两者同步进行。
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其安全生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大停电事故、2008年冰雪灾害给电力行业带来的震撼和冲击也给我们国网人敲响了警钟,也使“质量安全文化”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
“安全文化”一次,最早是由负责调查切尔诺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尽管此后,对于其相关含义和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国际上派生处理许多解释,但其核心概念却一直未曾受到任何怀疑。即:安全文化是企业及所有组织防范和规避质量事故和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要做到质量第一。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大家思考和构建个人与组织整体,监理工作现场与社会生活的安全屏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文化也可以被称为“质量安全文化”。質量安全文化反映了管理状态的水准,可是一谈到管理似乎概念又显得过于庞大。例如就技术层面而言,可以分为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序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安全既是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管理的全部,因此不能笼统、片面的划等号。
风起于青萍之末,如何才能做到见微知著,将潜在的隐患显性化,从源头对风险施之以监控和处置,把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呢?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活动中,上至拥有决策权的经营首脑,下至生产服务一线的员工,每个人都应不停地思考和提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应该最优先?”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价值观、管理流程,并率先垂范的引导大家去进行实践,保证日常生产和业务的顺畅通达。
“质量第一、安全优先”的价值观是构建质量安全文化的绩效,众多优秀企业和组织的时间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也将继续秉承质量安全文化的精髓,打造“一强三优”的现代化电力企业。
关键词:质量;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质量,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生命,被无数生产企业视为了生存基础。它的含义也随着质量专业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断的演变。在一项研究要求美国东部的86个公司经理进行质量定义后,得出了数十种不同的答案,这其中包括:
1.完美;
2.一致性;
3.消除浪费;
4.交货速度;
5.服从方针和程序;
6.提供良好的、可用的产品;
7.头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8.让顾客惊喜或愉悦;
9.全面的顾客服务和满意。
因此,要想全面理解质量在一个企业组织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业,就必须认真理解关于质量的各种观点。1931年,沃尔特首次将质量定义为产品好的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是“绝对的和普遍认可的,标志着一个不可妥协的标准和高的成就。”它常常和产品的特征、特征的比较有着某种关联。在市场营销中,通过宣传质量以形成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印象因素。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进入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深入推进管理变革的新阶段,作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大局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入网设备质量为抓手,不断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从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从而打造国家电网公司这一“百年老店”。
在质量管理方面,日本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在20世纪50年代前,“日本制造”并不知名,之后,美国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传入日本兵迅速发展和创新,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以其高质量产品受到全世界的赞誉。日本大量出口产品,迅速成为经济强国。其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而中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30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质量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作为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其中,许多百年老字号无不奉行“人无信不立”的诚信原则,质量原则,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也推崇“中庸”之道。许多人把它理解为了“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却忘了中庸之道的精髓——不偏不倚。还有部分企业盲目追赶潮流,抱着寻求质量的“灵丹妙药”的心态被动地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方法、工具、手段、不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生搬硬套,结果造成了质量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生产实际和质量管理方法脱节,现象多,解决问题少。而不结合实际生硬的套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强硬的推行手段,也容易造成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抵触情绪,甚至造成为了质量管理而管理现象的发生。
中国企业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工作体系,更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两者同步进行。
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其安全生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大停电事故、2008年冰雪灾害给电力行业带来的震撼和冲击也给我们国网人敲响了警钟,也使“质量安全文化”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
“安全文化”一次,最早是由负责调查切尔诺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尽管此后,对于其相关含义和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国际上派生处理许多解释,但其核心概念却一直未曾受到任何怀疑。即:安全文化是企业及所有组织防范和规避质量事故和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要做到质量第一。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大家思考和构建个人与组织整体,监理工作现场与社会生活的安全屏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文化也可以被称为“质量安全文化”。質量安全文化反映了管理状态的水准,可是一谈到管理似乎概念又显得过于庞大。例如就技术层面而言,可以分为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序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安全既是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管理的全部,因此不能笼统、片面的划等号。
风起于青萍之末,如何才能做到见微知著,将潜在的隐患显性化,从源头对风险施之以监控和处置,把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呢?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活动中,上至拥有决策权的经营首脑,下至生产服务一线的员工,每个人都应不停地思考和提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应该最优先?”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价值观、管理流程,并率先垂范的引导大家去进行实践,保证日常生产和业务的顺畅通达。
“质量第一、安全优先”的价值观是构建质量安全文化的绩效,众多优秀企业和组织的时间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也将继续秉承质量安全文化的精髓,打造“一强三优”的现代化电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