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与作文之美滋润学生的心灵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不少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笔者探寻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些许策略,引导高中生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传统文化于写作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及心灵世界,提高作文教学质效。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传统文化  策略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意义
  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研究传统文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很有必要。习近平说:“时代是出题者,我们是答卷人。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学生去了解我们的文化,先了解后传承发扬。”高中作文教学如果能与时代与传统文化三者合一,我想,定能发挥出强大的时效和质效,既让高中生学会品鉴、收获智慧,提升写作,又完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让传统文化与作文之美滋润学生的心灵,具有深远意义。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援用古人事例
  例如,学生钟梓铭在作文《负压前行》中这样写道:楚国曾经之所以能称霸天下,正是因为楚庄王高瞻远瞩,负压前行。他内有忧心无人敢议朝政的忧虑,外有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威胁,如此战战兢兢,化压力为动力,筚路蓝缕,方能成就霸业;而反观吴越争霸成功的夫差、勾践,好大喜功,毫无半点压力,贪图安逸享乐,终被覆灭。历史用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次次告诫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援用古人事例表述作文思想,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作文散发文化的馨香,这样作文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丰富了作文内蕴。
  (二)活用文化诗文
  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传统文化的文学精华篇章、语段、字句都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到作文中来,这样会显得文雅精炼。
  1.直接引用
  例如,写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李江平这样表述:思念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思念是“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的缠绵;思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这样引用诗文使得行文内容诗意盎然有内涵,又增加了作文的文采。
  2.间接化用
  例如,写作“美”这一话题,学生廖子淇这样写:美就是那翠柳晴空下的两只黄鹂,美就是那枯木逢春的盎然春意,美就是那鹦鹉洲随风浮动的碧绿芳草,美就是那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清香寒梅。
  这段文字就是化用了“两个黄鹂鸣翠柳”“病树前头万木春”“芳草萋萋鹦鹉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化抽象为具体可感可触,作文显得生动、形象。
  3.描摹意境
  比如,学习“鹿门月照开烟树”,以动写静,精炼地写出了月光笼罩下的鹿门山朦胧的静态景色;再比如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学习借鉴通过鲜明的视觉冲击,表达时光易逝、青春难在的情感,描摹当时的意境。
  例如,学生张开淇在作文《脊梁》中试着描摹意境,他抓住红军“不怕难”,来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场景:冲锋陷阵挡枪口乃红军也;日行万里无温饱乃红军也;火烧眉头,却仍敛声屏息的亦是红军!他们并非铁人,并非武林高手,更非转生罗汉能刀枪不入。他们只是有血有肉有脊梁的中国人,血脉同出而目标一致,家国濒危而勠力抗敌。
  写作的时候有意识地描摹意境,这样作文的语言就生动形象,文雅有情得多。
  (三)借鑒论证方法
  传统文化中许多名家篇章的论证方法,很值得高中生模仿借鉴。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多次运用假设,极大地增强了说服效果。《劝学》中,“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等对比法的运用使文章说理透彻,观点明晰。又如《过秦论》使用因果法,让人深思。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用战争做比喻,引出“邻国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少”的原因,喻证既生动形象,又深入浅出的阐明道理。
  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回顾了以上传统文化中经典的论证方法实例,例如学生梁晓彤的作文《中国的脊梁》中就很好地运用了假设法,层次分明:中国从不缺少为民请命的人。清官包青天,他不畏强权,为民平冤,还民公道;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他身怀疾病,仍然坚持工作,倒在岗位上;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名牌大学毕业,却选择回到祖国为农民排忧解难。如果没有这种为民请命的人,中国社会会变的怎样?我不敢想象。我们的生活必将充满黑暗和阴森的寒风,而脚下,便是星罗棋布的陷阱,一不小心,我们便会落下圈套之中。这种为民请命的人便是中国的脊梁!
  而学生廖伊睿在《静静呵护一朵花开》的结尾采用这样的喻证:“当我们在回望人类的历史长河时,发现真正璀璨的,不是如“斜杠青年”般的“多面手”,而是那些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大师,方似玲珑剔透的琥珀,在人类精神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他们,用一双双手,用一生一世,在远处静静呵护一朵花开。”“琥珀”和“呵护花开”这两个喻证真是很美很精妙。
  三、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反思
  1.作文教学课程不能忽视了老师自身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2.作文教学不要只注重练笔运用而忽略背诵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和实践中,要不断完善作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策略,从而使高中生真正受益,既学习传统文化,又提升写作能力,让传统文化与作文之美滋润学生的心灵,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质效。
  【参考文献】
  【1】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学语文,2010(03)
  【2】顾燕.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探析其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
  【3】张开.守正出新,稳步进取——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J】.上海:语文学习,2014
  【4】张陈,郭惠宇.坚守与突破:回归写作的本质【J】.上海:语文学习,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到教学当中,主问题设计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更加高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为了贯穿课文主要内容,减少零零散散的无效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主问题提问,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零碎的问题耽误时间。本文以《诺贝尔》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主问题的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问题设计 《
期刊
提起写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就是“怕”,确实,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们也怕教作文,因为不知到底该如何指导才能让学生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笔者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认为有时给学生读范文,看范文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有时候范文的指引作用不可忽视。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学会“抛砖”,那么教师应在何时“抛砖”,如何“抛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
期刊
【摘 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培养初中生较高的文学素养。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入手,提出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建议,希望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最终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渗透 传统文化 措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展现了诗人远大抱负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層”以及诗人爱国情怀的“商
期刊
近期,一对明星结婚带火了“官宣体”,引发一场全民娱乐,在众多“官宣”刷屏时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号外”令人惊叹,感动无数国人。然而,在“官宣热”的今天,这样展现大国风貌的新闻却在明星婚变面前黯然失色。由此不禁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是值得我们这个社会“官宣”的内容?这个社会需要怎样的“官宣”?在我看来,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国故事”,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热点。  中国从风雨如晦的黑暗走到如今的光风霁
期刊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她们默默无闻,坚强忠贞,她们有女人的纤柔,又有军人的刚强。她们是太阳背后的星光,她们就是军嫂。  我选择向军嫂致敬,因为军嫂作为女人,承担着这世上所有女人都不愿承担的风险。军人是神圣的职业,军人为国家出生入死,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军嫂作为军人的配偶,也随时承担着家庭破碎的风险。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军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她的事迹却让那些为数不多的知情人纷纷落泪。她本来拥有
期刊
社会是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用不同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总有一部分人闪着更耀眼的光。  今天,我选择致敬的人是四川航空公司的机长刘传建。他在危急时刻没有放弃那些陌生的生命,而是凭借20年的飞行经验,手动操控,将飞机成功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在万米高空中化险为夷,需要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和高超的飞行技巧,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
期刊
梵高说“在灵魂的一角可能有着一座燃烧着炽热火焰的火炉,然而无人前来取暖,过客只是瞥见烟囱的一抹。”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烟。  人的一生确实是孤独的一生,就像张艾嘉在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每个人都是孤零零地来,又孤零零地去。没有一个人能陪你度过每一个严冬,也不会有一个人能与你的精神层面永远一致。花开花落,茶浮茶沉,我们需要独自去承担苦难,去独当一面地度过寒冬。  梵高是天才,也是疯
期刊
“官宣体”走红,掀起了全民娱乐的浪潮——邻近高校“秀恩爱”,朋友圈“蹭热点”,流浪汉变身国学大师……然而,其中脱颖而出的《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出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号外犹如黄钟大吕,点醒了世人。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展迅猛,祖国前程锦绣,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官宣”什么?这个社会需要怎样的“官宣”?  在信息交互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不忘初心,铭记中华雄风,以己之力,“官宣”大国风采,进而
期刊
隔壁的老人走了。  透过没有丝毫温度的玻璃,我发现,人是会老的。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铁锈的青苔,上面摇曳着青草。老人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上斜靠着一根短亮的拐杖。寒冬将至,他睡得很安详。  老人是不合群的。他獨自守护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只是在黄昏时,点上一支烟,努力地吸上一口,在烟雾中默然。他的离开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只一声叹息。那时正在院中修理着梅花、跟他从无交集的我听闻他离开,竟然莫名地感到难过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开展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文章,通过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感悟书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一、对文章字面信息进行理解  在阅读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