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学德育建构性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绵延约5000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坚,其蕴涵着的宝贵精神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行的丰厚滋养。当今中小学的德育也应根植于此,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智慧。本文以中小学德育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为切入点,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博大丰富的德育素材,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的必要性,并试图提出有效性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入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德育素材,应当对其充分挖掘及灵活运用,一方面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与崭新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切实革新当今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对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予以必要的重视,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建构中小学德育体系。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意蕴及契合点
  以儒家经典与儒家哲学处世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丰富,其中的“仁、义、礼、智、信”道德准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道德层面的主流思想,其中的社会道德观诸如仁爱宽恕、敦厚守信、崇尚气节等道德情操更是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之一便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从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到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再到民族精神、世界观人生觀及理想信念教育,这些实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部分之滥觞。
  纵观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之意蕴,由此不难窥见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譬如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对德育中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有重大借鉴意义;再如传统文化重正心修身与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利于德育中加强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优秀传统文化中实则蕴含着丰富且博大的德育素材。
  二、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意义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的契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潜藏的重大价值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革新,是民族精神之魂与现代教育相协调的过程,有利于传统文化迸发出更崭新的生命力,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学德育来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心怀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砥砺自我,健全人格。此外,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也将助推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桎梏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固然价值重大,意义深远,但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中小学德育中去,使二者相得益彰,则应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目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尝试普遍存在渗入的内容不足或渗入方式不当的问题,从教育相关的各主体与角度来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探索与实践都陷入了桎梏。
  从中小学教师这一主体来看,学校里普遍缺乏负责教育传统文化的专才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德育的动力自然不足;此外,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教育传统文化的资质不够,势必影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德育的质量也就无从保证;从中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对课本上单薄枯燥的传统文化理论知识难以提起兴趣,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动力不足、自觉性不高,甚至当作应付考试的工具,德育之实质无处可寻;再从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知识究竟是融入语文课文教学中去,还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独立出来,个中的利弊权衡,还难以给予论断。细观当前的语文教材内容可见,渗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数量有所增长,但如何控制其比重之大小,如何筛选高质量的课文,更应值得深思及慎重权衡。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相关对策
  (1)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首先学校应建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体系,注重高传统文化素养教师人才的吸收与引进,为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中小学德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其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现有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从开展名师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培训师德师风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另外,教师自身也应注重个人品格修养,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
  (2)在实践中加强德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渗入中小学德育中,还应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应注意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举办丰富的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经典朗诵活动、传统节假日节庆纪念活动(如清明节缅怀先烈、教师节感谢恩师等)、开展经典课外阅读、文化名人进入校园开展讲座等活动,营造崇尚优秀传统经典文化、重视德育之风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亦需配合学校工作,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融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德育,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知识传授与现代人文精神弘扬的融合、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运用。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更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资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巨大德育价值,创新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小学生在未来不断去传承和创新文化,最终实现道德水平的全面完善和发展。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德育的不竭资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从师资队伍、实践活动、多种途径多元融合等角度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建构中小学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2).
  [2]伍广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4).
  [3]陈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14).
  [4]田贞.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是中小学课程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習,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体育基础,本文阐述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研究资料表明,儿童的行为对成人的评价影响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儿童年龄越小,就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语文技能。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其一,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
由于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因此“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
小学生学习数学如果“入门”之后,学起来轻松又成绩好;但是,怎么让学生入门,怎么帮助没有学习入门的孩子们呢?我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做了一些研究,并在教学过程
摘 要: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希望通过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实问题的分析,实践出促进中年级课外阅读积极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爱阅读,能阅读,到析阅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外阅读;现实问题;对策  新时代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孩子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与大量、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古人云“书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中文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中文专业师资发展对于培养高质量中文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尤其是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中文专业人才。其中中文专业师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分析中文专业师资发展的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愿本文能够对希望改进中文专业师资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的院校给予参考。  关键词:中文专业
晋东南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系地层内的硫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开采硫铁矿的社队矿山很多,已发现北留、周村和刘家山等若干个中小型矿床。 1985年,我们在长治刘家山和晋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大豆引起的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着大豆的生产,每年导致全球十几亿美元的直接经济
摘 要:语文顾名思义是了解中华汉字、句式、文章等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包容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语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自身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语文对中
在新课改之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教学中若何有效的利用新理念为教学服务,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