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题材,历史悠久。中国人爱竹,不仅仅爱竹子的劲节英姿,也是勉励自己像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图1),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靈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图2),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 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南宋梁楷《六祖斫竹图》(图3)立轴,纸本墨笔,纵73厘米,横31.8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五代后蜀黄筌《雪竹文禽图》(图4),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4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65年,五代后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赡,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丰满,画花浓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谓之“写生”。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此图的笔法十分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完全符合画史所记黄筌的艺术形式。
元代顾安《风雨竹图》(图5)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代顾安《拳石新篁图》(图6)立轴,纸本墨笔,纵76厘米,横4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
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遒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元代柯九思《横竿晴翠图》(图7)立轴,纸本水墨,纵51.7厘米,横32.5厘米,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元代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图8)立轴,纸本墨笔,纵132.8厘米,横5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閟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元代赵雍《青影红心图》(图9)立轴,绢本设色,纵74.6厘米,横46.4厘米。
赵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
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诗塘上有清顾莼、唐翰题、蒋因培、李兆洛诗题和观款。曾经明文徵明、项元汴、清张玉书,近人黄仲明、吴湖帆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代金浞《双钩竹图》(图10)立轴,绢本设色,纵150.5厘米,横8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任中书舍人。官至太仆。篆、隶、行、草皆佳,绰有汉晋人风度。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勾勒竹尤妙。
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潇洒之韵。此图为画家极少见的存世作品了。
明代吕瑞俊《竹雀图》(图11)立轴,绢本墨笔,纵153.2厘米,横8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瑞俊,无生平记述。图中画湖石、丛竹。竹竿粗壮挺拔,竹叶茂密成阴,一群麻雀,或飞,或栖,或鸣,或食,活动于丛竹中,为竹林静中增喧。画法严谨,形象生动。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突出空间上的幽深感,意韵空蒙。
明代沈贞《竹炉山房图》(图12)立轴,纸本设色,纵115.5厘米,横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贞,生于1400年,卒年不详,明代画家。一名贞吉,号南齐、陶然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画家沈周的伯父。工唐律,善绘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烟林清旷、平淡天真之趣。此画山峰耸立,山岩脚下,丛竹苍翠,清溪湍流,杂树、山房、水榭、庭院错落其间,竹房内有人对坐闲谈,颇得清幽之趣。沈贞师法董源,又取元诸家之长,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图笔墨工整缜密、清新秀逸。
明代项元汴《仿苏轼寿星竹图》(图13),绢本设色,纵56.8厘米,横2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文石用笔圆润琐碎,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
清代孙楷《竹图》(图14)扇面,纸本墨笔,设色,纵17.5厘米,横52.3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
孙楷,生平不详,清代中后期画家。此扇面以淡墨写竹竿、山石,浓墨撇叶,虽寥寥几笔,清韵之风却已满纸。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只可惜此扇面有部分缺损。
清代赵之琛《双钩竹石图》(图15)立轴,纸本设色,纵128.2厘米,横61.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杭州)人,工书,擅画山水、花卉,喜写佛像。山水师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用笔萧疏、幽澹。花卉用笔潇洒,着色淡雅。传世作品有《梅花幽篁图》《松芝图》《双钩竹石图》等。
此图写坡上修篁三竿,皆以双钩绘出,竹叶淡染汁绿。湖石玲珑瘦立,笔法峭劲。敷色清雅,布置奇险,是晚年用意之作。自识:“心培三兄屬写于补罗迦室,时为癸卯十月之朔。次闲。”
近现代张大千《春枝栖禽》(图16),1937年,纸本设色,107厘米× 46厘米,杨柳青书画藏。
张大千(1899—1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宋之富丽”的境地。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达到了雅俗共赏、劲健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的艺术高度。
《春枝栖禽》中的枝干,苍老挺拔,皴擦利落,与之相伴的一青翠风竹,细劲有力,用笔洒脱,别有韵致。一长尾鸟傲立枝头,不畏风霜,独行独往,英姿奕奕,颇见传神。可见画家举凡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图1),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靈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图2),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 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南宋梁楷《六祖斫竹图》(图3)立轴,纸本墨笔,纵73厘米,横31.8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五代后蜀黄筌《雪竹文禽图》(图4),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4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65年,五代后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赡,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丰满,画花浓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谓之“写生”。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此图的笔法十分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完全符合画史所记黄筌的艺术形式。
元代顾安《风雨竹图》(图5)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代顾安《拳石新篁图》(图6)立轴,纸本墨笔,纵76厘米,横4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
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遒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元代柯九思《横竿晴翠图》(图7)立轴,纸本水墨,纵51.7厘米,横32.5厘米,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元代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图8)立轴,纸本墨笔,纵132.8厘米,横5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閟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元代赵雍《青影红心图》(图9)立轴,绢本设色,纵74.6厘米,横46.4厘米。
赵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
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诗塘上有清顾莼、唐翰题、蒋因培、李兆洛诗题和观款。曾经明文徵明、项元汴、清张玉书,近人黄仲明、吴湖帆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代金浞《双钩竹图》(图10)立轴,绢本设色,纵150.5厘米,横8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任中书舍人。官至太仆。篆、隶、行、草皆佳,绰有汉晋人风度。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勾勒竹尤妙。
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潇洒之韵。此图为画家极少见的存世作品了。
明代吕瑞俊《竹雀图》(图11)立轴,绢本墨笔,纵153.2厘米,横8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瑞俊,无生平记述。图中画湖石、丛竹。竹竿粗壮挺拔,竹叶茂密成阴,一群麻雀,或飞,或栖,或鸣,或食,活动于丛竹中,为竹林静中增喧。画法严谨,形象生动。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突出空间上的幽深感,意韵空蒙。
明代沈贞《竹炉山房图》(图12)立轴,纸本设色,纵115.5厘米,横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贞,生于1400年,卒年不详,明代画家。一名贞吉,号南齐、陶然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画家沈周的伯父。工唐律,善绘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烟林清旷、平淡天真之趣。此画山峰耸立,山岩脚下,丛竹苍翠,清溪湍流,杂树、山房、水榭、庭院错落其间,竹房内有人对坐闲谈,颇得清幽之趣。沈贞师法董源,又取元诸家之长,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图笔墨工整缜密、清新秀逸。
明代项元汴《仿苏轼寿星竹图》(图13),绢本设色,纵56.8厘米,横2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文石用笔圆润琐碎,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
清代孙楷《竹图》(图14)扇面,纸本墨笔,设色,纵17.5厘米,横52.3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
孙楷,生平不详,清代中后期画家。此扇面以淡墨写竹竿、山石,浓墨撇叶,虽寥寥几笔,清韵之风却已满纸。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只可惜此扇面有部分缺损。
清代赵之琛《双钩竹石图》(图15)立轴,纸本设色,纵128.2厘米,横61.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杭州)人,工书,擅画山水、花卉,喜写佛像。山水师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用笔萧疏、幽澹。花卉用笔潇洒,着色淡雅。传世作品有《梅花幽篁图》《松芝图》《双钩竹石图》等。
此图写坡上修篁三竿,皆以双钩绘出,竹叶淡染汁绿。湖石玲珑瘦立,笔法峭劲。敷色清雅,布置奇险,是晚年用意之作。自识:“心培三兄屬写于补罗迦室,时为癸卯十月之朔。次闲。”
近现代张大千《春枝栖禽》(图16),1937年,纸本设色,107厘米× 46厘米,杨柳青书画藏。
张大千(1899—1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宋之富丽”的境地。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达到了雅俗共赏、劲健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的艺术高度。
《春枝栖禽》中的枝干,苍老挺拔,皴擦利落,与之相伴的一青翠风竹,细劲有力,用笔洒脱,别有韵致。一长尾鸟傲立枝头,不畏风霜,独行独往,英姿奕奕,颇见传神。可见画家举凡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