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药饲料添加剂在促进畜禽生长性能,提高畜禽繁殖力、泌乳量、产蛋率及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报道,并对中药饲料添加剂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中药添加剂 畜禽生产 应用
中药饲料添加剂在我国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桐花饲猪,肥大三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谷精草,可喂马令肥”,清·赵学敏《串雅》中有:“鸡瘦,土硫磺研细,拌食,则肥”,清·张宗法《三农记》中有:“麻子和谷炒熟饲鸡,日日生蛋不伏”的记载。可见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将中药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提高禽类的产蛋量等方面早有认识和广泛应用。近十几年来,中药饲料添加剂以其天然性、多能性、毒副作用小、低残留、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其它如化学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类添加剂等无法替代的优势,在现代养殖业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有望成为替代其它产品的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从过去的临床应用逐渐向其作用机理研究深入,其对动物消化机能、生长调控、免疫机能、繁殖机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快速发展。下面就近十几年来,中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作一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1.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畜禽促生长作用
动物生产性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料肉比、增重率、饲料转化率等方面。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禽类的促生长作用研究报道较多,王健等(1993)将苦参、艾叶、白头翁等组成添加剂以3%的剂量添加饲喂仔鸡,在21日龄时活体增重、饲料报酬分别提高15.73%、10.20%;崔锦鹏等(1999)报道,由黄芪、小茴香、麦芽、甘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AA肉鸡至50日龄,试验组肉鸡均重较对照组高0.16kg,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0.13;霍书英等(2001)报道,由党参、黄芪、三仙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AA肉鸡,在47日龄时,2%添加组的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11%;蒋慧等(2003)将山楂加入基础日粮中饲喂土杂鸡,在30日龄到60日龄阶段增重提高了21%,采食量提高17%;陈玉库等(2005)报道,由黄芪、淫羊藿、山楂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艾维茵肉鸡,相对于抗生素组,试验组日增重提高5.73%,平均末重提高2.09%。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任养生等(1999)报道,何首乌、焦三仙、穿心莲、陈皮、山楂、炒苍术等按不同配方组成的三种添加剂,在饲喂大汉梅杂交猪120天后,试验组头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6.48%、379%、17.81%;刘光元等(2002)将党参、黄芪、淫羊藿、何首乌等组成添加剂,以1%的剂量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饲喂长大二元杂交猪,结果试验组的料重比在小猪、中猪、育肥阶段分别降低14.2%、18.1%、18.4%;马玉芳等(2003)报道,由鱼腥草、茯苓、黄芩等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两种添加剂饲喂仔猪,在试验全程中平均个体增重达到29.03kg和28.00k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4%和2.1%;曹国文等(2003)将杜仲叶、山楂、黄芪等组成添加剂饲喂长荣二元杂交仔猪,日增重提高了13.32%,料重比下降了15.0%;张敬礼等(2004)以黄芪、黄精、秦皮等组成添加剂饲喂仔猪,结果日增重提高19.74%,饲料利用率提高10.89%;李清艳等(2005)报道,由黄芪、麦饭石、元明粉等组成的添加剂以2%的剂量饲喂育肥猪,其平均日增重提高276%,料重比降低了23.8%;汤微等(2005)报道,将黄芪、党参、公英、地丁、苍术、厚朴、甘草等组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按4%比例饲喂生长期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7.2%,饲料消耗平均降低13.3%。
2.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繁殖机能的影响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刘凤华等(2003)报道,由黄芩、益母草、女贞子、陈皮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经产母猪,与对照组比较:返情率降低20%,断乳至再发情时间提前27%,窝产仔数提高22%;童晓莉等(2002)研究表明,由黄芪、补肾脂组成的添加剂饲喂新荣Ⅰ系母猪,可使初生仔猪窝重提高3.22%,仔猪的存活率提高2.78%,仔猪腹泻率降低25.9%。
中药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刘娟等(1999)报道,由淫羊藿、补骨脂、当归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罗曼鸡,结果产蛋率提高2.44%,每枚蛋均重增加1.4g,破壳率降低0.52%;朱建津等(2001)报道,由当归、黄芪、补骨脂、益母草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鹌鹑,产蛋率提高9.8%,料蛋比下降10.8%;祝国强(2002)用神曲、陈皮、山楂、仙茅等组成中药饲料添加剂,以0.4%的剂量添加到基础日粮中,产蛋率提高7.5%;白喜婷等(2003)将黄芪、当归、益母草、淫羊藿等组成添加剂饲喂罗曼鸡,以2%剂量添加组效果最好,产蛋率提高8.5%;彭代国等(2005)用党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等饲喂罗曼鸡,其产蛋率可提高688%,料蛋比降低7.52%;刘家国等(2004)研究表明,补气活血方(黄芪、益母草等)和滋阴助阳方(女贞子、淫羊藿、神曲等)可使产蛋中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提高12.93%和14.66%。
3.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饲料受到人们的关注。董发明等(1996)将苍术、黄芪组成的中药添加剂连续饲喂仔鸡20天,并于15日龄进行免疫,发现试验组在25日龄时,血清ND抗体效价较对照组提高50.0%;霍书英等(2002)用党参、黄芪、三仙等组成的添加剂连续饲喂AA肉鸡,并在15、31日龄进行首免和二免,结果AA肉鸡在首免ND苗后HI效价较对照组高42.5%;丁轲等(2004)报道,黄芪、刺五加、麦芽、甘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AA肉鸡,在2周龄时其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27.42%、77.50%、35.06%,ND效价提高4091%;刘翠艳等(2005)报道,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艾维茵肉鸡,在ND疫苗二免后其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提高15.3%。
4.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目前,中药饲料添加剂的临床应用及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研究的手段及深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科技投入不足、试验条件较差,对中药药物化学、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还相当的薄弱,二是对中药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研究较少,导致临床使用剂量过大,不利于有限的中药资源的最大合理利用,三是急待制定中药饲料添加剂国家或地方标准及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四是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
中药饲料添加剂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上,一是要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理论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的研究,为新剂型、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三是要加强中西结合,根据动物的不同生物学特征及中药本身药理学特性,研发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添加剂,供生产使用,四是要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及规范化研究,五是要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某些中药进行组织培养以促进工业化生产,防止过度开发利用自然中药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中药添加剂 畜禽生产 应用
中药饲料添加剂在我国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桐花饲猪,肥大三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谷精草,可喂马令肥”,清·赵学敏《串雅》中有:“鸡瘦,土硫磺研细,拌食,则肥”,清·张宗法《三农记》中有:“麻子和谷炒熟饲鸡,日日生蛋不伏”的记载。可见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将中药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提高禽类的产蛋量等方面早有认识和广泛应用。近十几年来,中药饲料添加剂以其天然性、多能性、毒副作用小、低残留、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其它如化学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类添加剂等无法替代的优势,在现代养殖业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有望成为替代其它产品的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从过去的临床应用逐渐向其作用机理研究深入,其对动物消化机能、生长调控、免疫机能、繁殖机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快速发展。下面就近十几年来,中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作一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1.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畜禽促生长作用
动物生产性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料肉比、增重率、饲料转化率等方面。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禽类的促生长作用研究报道较多,王健等(1993)将苦参、艾叶、白头翁等组成添加剂以3%的剂量添加饲喂仔鸡,在21日龄时活体增重、饲料报酬分别提高15.73%、10.20%;崔锦鹏等(1999)报道,由黄芪、小茴香、麦芽、甘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AA肉鸡至50日龄,试验组肉鸡均重较对照组高0.16kg,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0.13;霍书英等(2001)报道,由党参、黄芪、三仙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AA肉鸡,在47日龄时,2%添加组的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11%;蒋慧等(2003)将山楂加入基础日粮中饲喂土杂鸡,在30日龄到60日龄阶段增重提高了21%,采食量提高17%;陈玉库等(2005)报道,由黄芪、淫羊藿、山楂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艾维茵肉鸡,相对于抗生素组,试验组日增重提高5.73%,平均末重提高2.09%。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任养生等(1999)报道,何首乌、焦三仙、穿心莲、陈皮、山楂、炒苍术等按不同配方组成的三种添加剂,在饲喂大汉梅杂交猪120天后,试验组头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6.48%、379%、17.81%;刘光元等(2002)将党参、黄芪、淫羊藿、何首乌等组成添加剂,以1%的剂量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饲喂长大二元杂交猪,结果试验组的料重比在小猪、中猪、育肥阶段分别降低14.2%、18.1%、18.4%;马玉芳等(2003)报道,由鱼腥草、茯苓、黄芩等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两种添加剂饲喂仔猪,在试验全程中平均个体增重达到29.03kg和28.00k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4%和2.1%;曹国文等(2003)将杜仲叶、山楂、黄芪等组成添加剂饲喂长荣二元杂交仔猪,日增重提高了13.32%,料重比下降了15.0%;张敬礼等(2004)以黄芪、黄精、秦皮等组成添加剂饲喂仔猪,结果日增重提高19.74%,饲料利用率提高10.89%;李清艳等(2005)报道,由黄芪、麦饭石、元明粉等组成的添加剂以2%的剂量饲喂育肥猪,其平均日增重提高276%,料重比降低了23.8%;汤微等(2005)报道,将黄芪、党参、公英、地丁、苍术、厚朴、甘草等组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按4%比例饲喂生长期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7.2%,饲料消耗平均降低13.3%。
2.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繁殖机能的影响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刘凤华等(2003)报道,由黄芩、益母草、女贞子、陈皮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经产母猪,与对照组比较:返情率降低20%,断乳至再发情时间提前27%,窝产仔数提高22%;童晓莉等(2002)研究表明,由黄芪、补肾脂组成的添加剂饲喂新荣Ⅰ系母猪,可使初生仔猪窝重提高3.22%,仔猪的存活率提高2.78%,仔猪腹泻率降低25.9%。
中药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刘娟等(1999)报道,由淫羊藿、补骨脂、当归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罗曼鸡,结果产蛋率提高2.44%,每枚蛋均重增加1.4g,破壳率降低0.52%;朱建津等(2001)报道,由当归、黄芪、补骨脂、益母草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鹌鹑,产蛋率提高9.8%,料蛋比下降10.8%;祝国强(2002)用神曲、陈皮、山楂、仙茅等组成中药饲料添加剂,以0.4%的剂量添加到基础日粮中,产蛋率提高7.5%;白喜婷等(2003)将黄芪、当归、益母草、淫羊藿等组成添加剂饲喂罗曼鸡,以2%剂量添加组效果最好,产蛋率提高8.5%;彭代国等(2005)用党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等饲喂罗曼鸡,其产蛋率可提高688%,料蛋比降低7.52%;刘家国等(2004)研究表明,补气活血方(黄芪、益母草等)和滋阴助阳方(女贞子、淫羊藿、神曲等)可使产蛋中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提高12.93%和14.66%。
3.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饲料受到人们的关注。董发明等(1996)将苍术、黄芪组成的中药添加剂连续饲喂仔鸡20天,并于15日龄进行免疫,发现试验组在25日龄时,血清ND抗体效价较对照组提高50.0%;霍书英等(2002)用党参、黄芪、三仙等组成的添加剂连续饲喂AA肉鸡,并在15、31日龄进行首免和二免,结果AA肉鸡在首免ND苗后HI效价较对照组高42.5%;丁轲等(2004)报道,黄芪、刺五加、麦芽、甘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AA肉鸡,在2周龄时其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27.42%、77.50%、35.06%,ND效价提高4091%;刘翠艳等(2005)报道,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组成的添加剂饲喂艾维茵肉鸡,在ND疫苗二免后其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提高15.3%。
4.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目前,中药饲料添加剂的临床应用及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研究的手段及深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科技投入不足、试验条件较差,对中药药物化学、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还相当的薄弱,二是对中药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研究较少,导致临床使用剂量过大,不利于有限的中药资源的最大合理利用,三是急待制定中药饲料添加剂国家或地方标准及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四是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
中药饲料添加剂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上,一是要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理论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的研究,为新剂型、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三是要加强中西结合,根据动物的不同生物学特征及中药本身药理学特性,研发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添加剂,供生产使用,四是要加强中药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及规范化研究,五是要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某些中药进行组织培养以促进工业化生产,防止过度开发利用自然中药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