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并且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而不会向学生传输相应的文化理念,就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明显体会到大部分语文教师总是教导知识而忽略了古诗本身的人文性质和精神教学,这非常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挖掘语文文化的相关内涵,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渗透至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传统文化应如何有效地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前言: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多教师也开始注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更好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成为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一代[1]。另外,在新课改要求中也明确强调,教师应该深入钻研传统文化的内涵,吸收优秀的文化精髓,并在教学时有效传输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学生积淀更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正确解读语文教材,充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传统文化教学的全新模式,并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中以生动、易懂的语言来为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初中阶段,文言文、古诗词等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但是其行文的方式与白话文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学生在念这些文言文或古诗词时,难免会觉得晦涩与拗口,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特征及教学的条件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尝试去掌握文本的主旨理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古代文学相接触,并感受其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
例如,在教学《望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代的政治环境、作者的经历等,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去探究这篇古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提问学生“是从哪些字眼看出了杜甫的壮志难酬的”,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望岳》这首古诗。当学生阅读完毕后,开始借助教材中的注释来尝试用白话解释这首古诗,很快学生便明白,通过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就可以感受到登高望远的场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泰山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作者借助泰山的雄伟气势来表达自己勇于攀登,并傲视一切的壮志,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浪漫;而整篇古诗又紧紧围绕着题目中的“望”字来进行描写,但是诗中并没有提到一个“望”字,却又表达出了远望、近望、凝望、俯望的效果,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呀[3]。当学生感受到作者精妙的表达手法后,教师再引导学其对这首诗进行背诵,就能更深入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创作技巧。
二、精心设计教学模式 ,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操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途径。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恰当的手段就能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并实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4]。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创建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与体验,从而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
例如,在对《女娲造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搜寻一些和教材内容相符的传说故事、名言警句、名人轶事以及诗词文赋,再配合舒适的音乐和影像情景等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导入古代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动画,促使其更了解课文情节。或者在对“伤仲永”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汉乐府的《长歌行》中的相关诗句作为导入语,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才导致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后果。又或者在对《安塞腰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动感、奔放的画面,然后配合澎湃、激昂的鼓声,促使学生感受黄土地的习惯、风俗、民族乐器,并感悟“腰鼓”的意义及其强大的生命力量等;当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所蕴含的的美进行细细品味后,便能深刻地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拓展延伸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同时,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5]。对此,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中心,进一步对作者其他的文学作品进行扩展;或者也可以以文章节选作为基点,引导学生向整篇著作进行扩展等。
例如《狼》,这篇文章是选自《聊斋志异》里面的文言小说,讲述的是狼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注释来读懂文字,并梳理情节,然后品咂细节,促使教学如故事发展一般充满悬念。另外,《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且内容十分丰富,故事情节也非常的曲折离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教学完毕后,教師可以指导学生对《聊斋志异》中的其他短片小说进行阅读,或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感受作品的魅力。多彩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十分的生动,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并满足了学生的对文学学习的需求。
结语:总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从古至今的文化成果,因此,从客观的层面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良性的作用,还能有效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在初中阶段,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主动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68-68.
[2]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91-91.
[3]吴颖.理论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7(08):65-68.
[4]杨乐.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7(89):78-78.
[5]李小燕.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J].陕西教育:教学,2016(07):56-56.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233200)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前言: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多教师也开始注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更好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成为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一代[1]。另外,在新课改要求中也明确强调,教师应该深入钻研传统文化的内涵,吸收优秀的文化精髓,并在教学时有效传输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学生积淀更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正确解读语文教材,充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传统文化教学的全新模式,并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中以生动、易懂的语言来为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初中阶段,文言文、古诗词等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但是其行文的方式与白话文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学生在念这些文言文或古诗词时,难免会觉得晦涩与拗口,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特征及教学的条件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尝试去掌握文本的主旨理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古代文学相接触,并感受其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
例如,在教学《望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代的政治环境、作者的经历等,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去探究这篇古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提问学生“是从哪些字眼看出了杜甫的壮志难酬的”,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望岳》这首古诗。当学生阅读完毕后,开始借助教材中的注释来尝试用白话解释这首古诗,很快学生便明白,通过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就可以感受到登高望远的场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泰山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作者借助泰山的雄伟气势来表达自己勇于攀登,并傲视一切的壮志,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浪漫;而整篇古诗又紧紧围绕着题目中的“望”字来进行描写,但是诗中并没有提到一个“望”字,却又表达出了远望、近望、凝望、俯望的效果,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呀[3]。当学生感受到作者精妙的表达手法后,教师再引导学其对这首诗进行背诵,就能更深入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创作技巧。
二、精心设计教学模式 ,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操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途径。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恰当的手段就能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并实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4]。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创建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与体验,从而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
例如,在对《女娲造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搜寻一些和教材内容相符的传说故事、名言警句、名人轶事以及诗词文赋,再配合舒适的音乐和影像情景等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导入古代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动画,促使其更了解课文情节。或者在对“伤仲永”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汉乐府的《长歌行》中的相关诗句作为导入语,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才导致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后果。又或者在对《安塞腰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动感、奔放的画面,然后配合澎湃、激昂的鼓声,促使学生感受黄土地的习惯、风俗、民族乐器,并感悟“腰鼓”的意义及其强大的生命力量等;当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所蕴含的的美进行细细品味后,便能深刻地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拓展延伸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同时,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5]。对此,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中心,进一步对作者其他的文学作品进行扩展;或者也可以以文章节选作为基点,引导学生向整篇著作进行扩展等。
例如《狼》,这篇文章是选自《聊斋志异》里面的文言小说,讲述的是狼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注释来读懂文字,并梳理情节,然后品咂细节,促使教学如故事发展一般充满悬念。另外,《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且内容十分丰富,故事情节也非常的曲折离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教学完毕后,教師可以指导学生对《聊斋志异》中的其他短片小说进行阅读,或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感受作品的魅力。多彩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十分的生动,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并满足了学生的对文学学习的需求。
结语:总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从古至今的文化成果,因此,从客观的层面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良性的作用,还能有效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在初中阶段,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主动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68-68.
[2]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91-91.
[3]吴颖.理论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7(08):65-68.
[4]杨乐.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7(89):78-78.
[5]李小燕.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J].陕西教育:教学,2016(07):56-56.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