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持续经营与不断拓展必须首先以筹资活动作为先决条件 。企业筹资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 ,采取适当的方式, 获取所需资金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面对的筹资环境、企业资本结构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的体制下 ,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银行的指令性 、政策性贷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企业筹资方式也自然应该多样化和具体化 。然而, 我国企业目前对筹资方式的选择却表现出明显的股权筹资偏好。这种偏好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资金结构;股权筹资偏好
1.我国企业股权筹资偏好的主要表现
1.1千方百计地获取上市资格
我国有些企业为了获取初次发行股票的资格, 不 惜通过制造假帐 ,进行非法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竭力粉饰公司财务状况 ,进而骗取股票发行资格 。
1.2过度使用股票的再发行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增发新股 、银行借 款 、发行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但大多数公司在上市 后资产负债率已大大降低的情况下仍特别推崇股权融资 ,即使在银行利率连下调的有利条件下,一些上市公司仍置债务融资于不顾, 以致在过去不同时期出现了所谓的上市公司“配股热 ”或“增发热”。
1.3我国企业偏好股权筹资的原因
在不健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前提下 ,市场和股东对代理人(企业懂事会和经理)的监督效率很低, 经理们有较多的私人信息和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而且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 ,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急速膨胀的同时 , 我国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企业债券发行品种单一 、市场流动性不强, 导致企业债券筹资方式不畅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能选择增发 、配股等方式进行股权筹资,从而影响其筹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此外 ,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正价值 ,也误导了投资者的行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 负债筹资向投资者传递的是积极信号, 从而使企业市场形象和市场价值提高;股权筹资则相反 。然而在我国 , 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 信息失真 ,进而导致信号失灵, 投资者常常做出相反判断, 对负债筹资企业失去信心,对股权筹资企业产生偏好 ,更强化了上市公司对股权筹资的偏好。
代理人认为企业股权筹资的成本是以股利来衡量的 ,而股利的发放似乎是按代理人的计划分配的。在我国现阶段股利支付率很低, 从而是代理人认为股票的筹资成本是低廉的 。正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不坚持自己的投资权益, 只是一味地追逐股票差价而忽视现金回报 ,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人在进行股权融资时缺乏资本成本的约束。因此, 上市公司通常可以在不分配现金股利或少分配现金股利的情况下仍能以较高的价格发行股票, 而投资者却趋之若骛 ,这就大大降低了股权的融资成本 ,同时也远低于债权的融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 上市公司自然就会偏好股权融资。
2.股权筹资偏好的不利影响
2.1不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有效性与公司融资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合理的融资结构是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的前提 。由于股权和债权具有不同的治理效应 ,股权治理效应与债权治理效应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是不可或缺的 。企业偏好股权融资而轻视债务融资的做法 ,使得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改善治理结构的难度。
2.2不利于资金资源的配置
目前从股票市场上筹集的资金 , 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及人们的预期 ,该部分资本金应优化配置到富有经济效率和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领域 。而在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普遍把股市作为单纯的融资场所的情况下, 股市资金的流向并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背离预期的逆向流动。大量的股市资金没有被配置到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农林渔业和基础产业 ,而是流向低成长的制造行业 、商品零售业和应受到控制的房地产业 。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把股市仅作为单纯的筹资场所,所以把从股市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偿还企业债务 ,甚至把那些募集来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委托理财而无视主业发展 。将 “长钱短用 ”和将股市资金用于还债 ,显然不符合有效使用资金基本原则,也不符合股市资金优化配置的预期。所有这些都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 当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无法继续经营时 ,企业将进行清算或退出某—行业 ,这就实现了资源的转移和优化配置 ,而我國企业由于偏好股权融资 ,缺乏足够的、必要的债权融资的 “硬约束” ,从而使一些劣质的上市公司不能有效退出 , 优胜劣汰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也就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
2.3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股权市场相对应的债务市场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企业融资功能外 ,还具有转换机制、资源配置与分散风险功能 。由于股权市场和债务市场在企业融资 、转换机制 、资源配置 、分散风险方面的作用不同, 因而股权市场和债务市场的协调发展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的整体功能, 促进实体经济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轻视债务融资的做法将直接危害债券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的存在空间 ,妨碍了债务市场的发展 ,也就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上市公司持续的利用高增发价 、高配股价发行股票 ,哄抬股价 ,助长了社会上的投机心理;还有一些公司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及达到配股、增发条件而通过制造假帐,进行非法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竭力粉饰公司财务状况;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造假 、恶意欺诈案件屡见不鲜,中介机构协同上市公司造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诚信损失。所有上述行为都严重地干扰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总结
目前管理部门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 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 ,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要,合理安排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 ,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融资偏好 ,将宝贵的股市资金配置到高科技产业 、农林渔业和基础产业等真正需要资金, 而又能带来良好效益的企业中去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财务管理[ 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张晓琳.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D] .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4.
作者简介:朱羿阳(1998-),男,河北张家口人,本科。
河北大学新校区 河北保定 071000
【关键词】资金结构;股权筹资偏好
1.我国企业股权筹资偏好的主要表现
1.1千方百计地获取上市资格
我国有些企业为了获取初次发行股票的资格, 不 惜通过制造假帐 ,进行非法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竭力粉饰公司财务状况 ,进而骗取股票发行资格 。
1.2过度使用股票的再发行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增发新股 、银行借 款 、发行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但大多数公司在上市 后资产负债率已大大降低的情况下仍特别推崇股权融资 ,即使在银行利率连下调的有利条件下,一些上市公司仍置债务融资于不顾, 以致在过去不同时期出现了所谓的上市公司“配股热 ”或“增发热”。
1.3我国企业偏好股权筹资的原因
在不健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前提下 ,市场和股东对代理人(企业懂事会和经理)的监督效率很低, 经理们有较多的私人信息和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而且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 ,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急速膨胀的同时 , 我国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企业债券发行品种单一 、市场流动性不强, 导致企业债券筹资方式不畅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能选择增发 、配股等方式进行股权筹资,从而影响其筹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此外 ,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正价值 ,也误导了投资者的行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 负债筹资向投资者传递的是积极信号, 从而使企业市场形象和市场价值提高;股权筹资则相反 。然而在我国 , 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 信息失真 ,进而导致信号失灵, 投资者常常做出相反判断, 对负债筹资企业失去信心,对股权筹资企业产生偏好 ,更强化了上市公司对股权筹资的偏好。
代理人认为企业股权筹资的成本是以股利来衡量的 ,而股利的发放似乎是按代理人的计划分配的。在我国现阶段股利支付率很低, 从而是代理人认为股票的筹资成本是低廉的 。正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不坚持自己的投资权益, 只是一味地追逐股票差价而忽视现金回报 ,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人在进行股权融资时缺乏资本成本的约束。因此, 上市公司通常可以在不分配现金股利或少分配现金股利的情况下仍能以较高的价格发行股票, 而投资者却趋之若骛 ,这就大大降低了股权的融资成本 ,同时也远低于债权的融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 上市公司自然就会偏好股权融资。
2.股权筹资偏好的不利影响
2.1不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有效性与公司融资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合理的融资结构是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的前提 。由于股权和债权具有不同的治理效应 ,股权治理效应与债权治理效应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是不可或缺的 。企业偏好股权融资而轻视债务融资的做法 ,使得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改善治理结构的难度。
2.2不利于资金资源的配置
目前从股票市场上筹集的资金 , 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及人们的预期 ,该部分资本金应优化配置到富有经济效率和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领域 。而在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普遍把股市作为单纯的融资场所的情况下, 股市资金的流向并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背离预期的逆向流动。大量的股市资金没有被配置到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农林渔业和基础产业 ,而是流向低成长的制造行业 、商品零售业和应受到控制的房地产业 。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把股市仅作为单纯的筹资场所,所以把从股市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偿还企业债务 ,甚至把那些募集来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委托理财而无视主业发展 。将 “长钱短用 ”和将股市资金用于还债 ,显然不符合有效使用资金基本原则,也不符合股市资金优化配置的预期。所有这些都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 当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无法继续经营时 ,企业将进行清算或退出某—行业 ,这就实现了资源的转移和优化配置 ,而我國企业由于偏好股权融资 ,缺乏足够的、必要的债权融资的 “硬约束” ,从而使一些劣质的上市公司不能有效退出 , 优胜劣汰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也就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
2.3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股权市场相对应的债务市场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企业融资功能外 ,还具有转换机制、资源配置与分散风险功能 。由于股权市场和债务市场在企业融资 、转换机制 、资源配置 、分散风险方面的作用不同, 因而股权市场和债务市场的协调发展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的整体功能, 促进实体经济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轻视债务融资的做法将直接危害债券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的存在空间 ,妨碍了债务市场的发展 ,也就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上市公司持续的利用高增发价 、高配股价发行股票 ,哄抬股价 ,助长了社会上的投机心理;还有一些公司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及达到配股、增发条件而通过制造假帐,进行非法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竭力粉饰公司财务状况;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造假 、恶意欺诈案件屡见不鲜,中介机构协同上市公司造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诚信损失。所有上述行为都严重地干扰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总结
目前管理部门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 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 ,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要,合理安排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 ,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融资偏好 ,将宝贵的股市资金配置到高科技产业 、农林渔业和基础产业等真正需要资金, 而又能带来良好效益的企业中去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财务管理[ 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张晓琳.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D] .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4.
作者简介:朱羿阳(1998-),男,河北张家口人,本科。
河北大学新校区 河北保定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