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对联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83-02
  从2004年高考开始,对联重新进入语文考试的范围,这一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七套设有对联题;2005年,又有一些省份设置了对联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难度;接下来在各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对联也成为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要题型……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古老而陌生的文学形式——对联。
  对联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对联知识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没有做系统的讲解甚至没有要求,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梳理探究”部分加进了《奇妙的对联》这一文化常识,算是正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对联”知识。对联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的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从现实的角度讲,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显见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下。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说过,对联不仅能够体现汉语文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条检测功能:一,“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二,“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三,“对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简而言之,对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再次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开发。
  1对联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灵魂――人文性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就说过:“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众所周知,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在现今的语文学习中常常是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质和量的积累,对传统文学样式的运用意识就更淡薄了。语文教学的“中国特色”,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联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的独特之处是与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深邃。
  2对联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
  对联除了作为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之外,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教学方式,古人对于对联教学是相当重视的。张志公先生在他的《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一文中说:“属对(即对联),古已有之,到了近体诗(律诗、绝句)时期,成了一种格律,诗里的某两句必须成对。属对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形成,显然和近体诗有渊源关系,然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作诗的范围,发展成一种教学手段了。”文史学家周劭先生曾说过:“在中国文学各种有韵之文的体裁中,如骈文、诗词、赋铭,都要以对联为基础。所以过去的读书人,无不以对对子为基本功,这门基本功练好了,才能进入各种体裁的领域中。”更为巧合的是,对联训练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跟现代语言学教学理论不谋而合。“人类学习说话,是从独词句开始到双词句,语言的基本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个思维过程中,独词句体现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造句的原理,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虚词。” 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恰好是该理论的绝佳例证,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写到:“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给我读的书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学者钱剑夫先生回忆自己小学“对课”的经历:“每日放学时由国文教师出对,能对出者先归。一年级一字,如天对地,马对牛之类;二年级二字,如天高对地厚,白马对黄牛之类;三年级三字;四年级四字……”可以说,对联训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的过程。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3对联教学体现了师生平等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关系
  对联教学虽然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它却不受其漫长的历史所影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师生当堂的对联训练,使得枯燥呆板的课堂充满生气,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促进教师角色的变化,即师生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创造性的情景之下,因而教学充满人文关怀,面对词与词组构成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即思维的起点上。在更多情况下,教师的思维敏捷程度以及发散程度都未必高于学生,特别到了师生互相提问的环节,对联的答案已经超出预先的设定,更多的体现的是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就更加体现师生的平等的主体关系,课堂的教学更加的开放,包容,充满激励,师生之间进行智慧的交流和精神与情感的沟通。这种课堂氛围,是无法刻意营造的,它不是教师个人知识权威的体现,也不是学生的被动表现,而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训练学生的这些方面的能力。如我在分析《杨修之死》一文后,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评价杨修,学生概括为:“一张巧嘴,道破天机:两片薄唇,召来横祸”这副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而且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又如学生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概括为:“百草乐园,自然熏陶;三味书屋,文明教化。”可谓一目了然。这种做法,比只串讲课文字词,不分析其内容主旨,多了一层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到位。再如在复习古诗文时,我设计了“东临碣石观沧海”,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西望星汉射天狼” “西望夜朗寄愁心”等下联,而且都出自学过的古诗文(分别出自曹操《观沧海》,苏轼《江城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此类对联集句用典,十分自然,浑然一体。
  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那些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的对联,介绍给学生,并进行评价和鉴赏;另外还让学生自选对联,写鉴赏文章,然后互相交流,进而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学生们徜徉在高雅的文艺创作和欣赏的海洋中,所获良多,对于我个人教学研究来讲,受益匪浅。 本文的写作目的并非是想刻意拔高对联教学的地位。我认为在现行的高中《新课标》的良好背景下,能够重新拾起传统文化的瑰宝,并且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继承和发扬有中国特色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点,这就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幸福。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2]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5.
  [3]毛力群《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04,(3):40-41.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5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模糊集合和模糊过程的控制算法,并给出了在441B 计算机模拟控制的结果。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ol algorithm of fuzzy set and fuzzy process, and gi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机动环境下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数据链等数字接收终端载波同步需要解决的捕获带宽、捕获速度与跟踪精度的矛盾,设计了一种适合高超声速飞行器机动环境下卫
【摘要】洋流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而核心则是洋流图,当学生看到洋流模式图中密密麻麻的箭头和世界洋流图上繁多的地名,就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而采用边将边议画洋流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洋流; 边讲边画;洋流模式图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79-01  洋流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而核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兴趣;激发;培养
前言:最近十多年来,人工智能(AI)的研究在面向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出现了许多AI程序系统。从其应用特点而言,很大一部分是专家谘询系统,能提供出应用领域专
就朱光潜公开发表的文章看,其最早提及马克思可以追溯到1922年,但是直到1948年前后,朱光潜才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朱光潜对马克思主义的犹豫态度,从接触、疏离
【摘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问;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又产生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每时每刻都存在,如此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激发求知欲。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初中生物; 创设情境; 策略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strategy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嘀嘀……”清脆的手机铃声过后,我收到了一个来自陌生号码的手机短信“。老师,你还好吗?我已经读大二了,又快到世界杯决赛了,还记得上届世界杯您和我们一起收听中国队的比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82-01  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早已被广大数学老师所重视。但是,目前确实有一部分老师谈到能力的培养时常提到的是自觉学习能力,计算能力,掌握基础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成是高中和大学的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是一种违背素质教育的倾向,必须认
期刊
系统传递函数被表为 s 的有理分式形式,常需展开为 Ta-ylor 级数(如分析动态误差系数,作 Padé 逼近等)。文献〔1〕中的式(2.6)为 Taylor 展式系数的理论公式,一般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