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人物个性化语言设计例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记叙文写作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可以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文章的情节发展,使文章的表达形式更加灵活。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物语言呢?
  一、根据说话人的身份设计语言
  人的身份包括年龄、性别、阅历、职业、职务、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等多个方面,正是受诸多因素限定,才使某一人物只会讲出这一句话而绝不可能是另一句话。成功的语言描写必定符合人物的身份,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愚公移山》中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智叟说:“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两个人的话,语意相似,但绝不可以调换。因为愚公妻作为愚公的妻子,说的话是从关心角度说的,语气是怀疑中带着担心。而智叟作为愚公行为的反对者,说话的措辞和语气显然是在轻视和讥笑愚公。“甚矣,汝之不惠”,这样讥讽的话愚公妻是绝不会说的,“且焉置土石?”这样关注工程细节的话智叟也不会说,因为他根本反对愚公移山,不会关心这技术性问题,他们不同的身份决定了他们说不一样的话。《范进中举》中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中举之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可见,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所讲的话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身份变化后,说出的话,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用词、风格和表达方式也是不相同的。这正如我们平日对朋友、对长辈、对熟悉的人、对关系不同的人说话时会有不同的内容,也会用不同的口吻一样。在写作时,我们必须想清楚是谁在说,和谁说,注意人物身份的差异,设计出充满个性的语言。
  二、根据说话人的性格设计语言
  性格开朗的人,讲话往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性格内向的人,讲话往往谨慎小心、语言简练……说话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语言。《故乡》中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是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不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在这里,无需更多描写,杨二嫂尖酸刻薄、爱贪便宜的人物形象已十分鲜明。《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在听到狗的主人不是将军时,表示要“好好教训他们一顿!”,骂狗是条“疯狗”、“下贱胚子”、“弄死它好了”;当听说狗的主人是将军时,马上换了一副嘴脸,一种腔调,把小狗奉为“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称赞它“怪伶俐的”。瞬息之间,一人之口说出两种互相矛盾的语言,他的谄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见,只有了解和把握了说话人的性格,才能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我们在设计人物语言时,一定要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从描写人物的性格角度出发设计人物要说的话,使人物语言闪烁人物的个性光芒。
  三、根据说话人的心理设计语言
  语言描写不应是简单地告诉读者他们在讲话,而应是通过人物所讲的话,看出他们内心的忧虑、喜悦、迟疑、痛苦、矛盾、不安、赞美、害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面对邹忌“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的提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人回答中,其妻先从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再与徐公比较,语气极尽赞美,表现了一种偏爱的心理。妾的回答与妻相比,肯定程度有所不同,不像妻那样热情称赞,表现出一种逢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客人的回答用陈述句,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三人回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也略有变化,表达了不同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节课中所讲的关于语言的一段话,表现了他对祖国、祖国语言、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深刻揭示了韩麦尔先生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必能一针见血地展现出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我们进行语言设计时,可以通过分析此时此地说话人的内心想法,根据说话人的心理考虑措辞、语气,使人物的语言富有情感性,生动起来。
  四、根据说话时的情境设计语言
  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情境中,说的话是不同的。《曹刿论战》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有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曹刿的答话内容都比较详细地说出了为什么,而第二次和鲁庄公说话,只是“未可”、“可矣”这样简洁的句子,这便是由说话的情境决定的,第二次对话是在战场上,用“未可”、“可矣”这样简洁的句子,与当时战场上的紧张局势相称,符合客观实际。第一次和第三次是战前和战后,有的是时间,说话便用不着那么急促了。《我的叔叔于勒》中母亲在想着于勒发财回来让她们过上好日子时,就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当得知于勒穷困潦倒时则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母亲对于勒的不同评价是在不同情境中说出的,绝不可以颠倒。可见,进行人物语言设计时还要弄清说话的时间、地点、条件和矛盾冲突,根据这种情境,思考说话人的措辞、语气、说话方式等,使人物的语言和具体的情境相协调。
  总之,在进行语言设计时,要从人物身上找出最精练的、最能典型地反映出该人物身份、个性特征、此时此地的内心世界,甚至人物鲜明的时代性语言,在写作时,还要注意思考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及有关动作,将语言描写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结合起来,使人物语言更有回味,人物形象更活灵活现,提高其艺术鉴赏性。
其他文献
在农村初中,一些学生害怕学习语文。我曾在任教的两个班上进行过调查,发现112人中,有30人说害怕语文,有22人说对语文没感觉,有27人说不怕语文但也说不上喜欢,只有33人说喜欢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今年春节我是第一次在合肥渡过,在我未到合肥之前,早已在我的行程中安排了重要的一站———安徽现代。安徽省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名声
摘 要: 部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对语文学习缺乏动力,在学习中持应付态度,未能做到主动学习。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从心理层面讲,要改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良心态,让他们“心动”,使他们“愿学”乃至“乐学”;从操作层面讲,要激发交流动机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真正做到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心理层面 操作层面  在初中语文教
本实验旨在通过饲喂低锰日粮建立肉仔鸡锰缺乏症动物模型,检测肉仔鸡血清中与骨骼发育相关因子,探讨骨及软骨发育的在锰缺乏条件下的代谢机制,为深入研究缺猛对骨骼发育的影响提
为研发安全、高效、绿色的合生元用于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的防控,本试验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我国Ⅰ级保护动物,湖北省神农架地区是川金丝猴生活的的最东端。由于消化道疾病是金丝猴常发疾病之一,且消化道疾病是导
摘 要: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个别学生甚至把语文课当成休息课。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和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充满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饱含激情地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进入课文意境,品尝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语文学习 教学情景 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一篇篇课文就算结束了,它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乃至语文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凡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其语文水平、语文成绩往往比较好。《语
“十五”时期,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优化投资结构的新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改善投资结构,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资力
摘 要: 观察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对生活中的人、事或景物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头脑中才能形成清晰印象,写人、事、景、物,自然就会写得真真切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现其形,如临其境。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从培养观察能力抓起。  关键词: 观察 习作 培养方法  观察是获得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