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在高中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国家对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高中阶段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156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更加凸显出了数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知识传输仪式,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一)做好教学导入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日益增加,面对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大,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种疲倦状态,进而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听讲的专注度不够。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课本内容设置较为单一,学习过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教师在课堂开始就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保证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直紧跟教师思路,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利用“温故知新”的手段来完成知识导入,即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带领学生将有关的旧知识复习一遍,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同时也开始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再通过旧的知识引出新内容的冰山一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旧到新的过渡。这样即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始。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整个高中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数学教学方面表现为,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从主导者到引导者的教学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模式就是分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将学生平均的分成几个小组,一名数学最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每组中包括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圈定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自主的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展开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监督者和引导着,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尽可能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问题答案所在。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做一节课的总结发言,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提点,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和补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个体的人来说,由于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容易导致有的学生知识“消化不了”,而有的学生却“吃不饱”现象的产生,进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影响班级教学的整体进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在一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中要包涵简单、一般、较难这三种层次的知识,保证课堂教学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教师所讲的内容中获益,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有的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而有的学生却呼呼大睡的情况。
第二,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提问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来进行提问,如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难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存在抵触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的提和基础相关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分层次提问,可以引导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的环节中,通过提问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做好知识的复习与检测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数学是一门令学生“又爱又恨”的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数学成绩好会使得整体成绩上升一大截,但是数学的学习又以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足够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改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要在课后做好知识的复习与检测工作。
(一)科学利用题海战术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应试教育典型教学模式的题海战术也逐渐被教师抛弃。但在我看来,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学生依旧需要题海战术,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学科,因此适当的做题量是必须的。但教师在使用题海战术时要注意量的把握,要选择适合巩固所学知识的题目,而不是漫无目的漫天撒网,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及时进行知识检测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最常见的检测模式可以分为,阶段性检测和问题性检测。所谓的阶段性检测,主要是考查学生在一阶段内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从而了解学生整体知识的运用程度。而问题性检测,则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专门的测试,从而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及时的做好差缺不漏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几点经验,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广大高中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最后,我相信在教师共同的努力下一定可以使得数学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数学 高中阶段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156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更加凸显出了数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知识传输仪式,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一)做好教学导入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日益增加,面对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大,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种疲倦状态,进而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听讲的专注度不够。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课本内容设置较为单一,学习过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教师在课堂开始就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保证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直紧跟教师思路,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利用“温故知新”的手段来完成知识导入,即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带领学生将有关的旧知识复习一遍,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同时也开始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再通过旧的知识引出新内容的冰山一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旧到新的过渡。这样即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始。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整个高中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数学教学方面表现为,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从主导者到引导者的教学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模式就是分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将学生平均的分成几个小组,一名数学最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每组中包括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圈定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自主的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展开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监督者和引导着,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尽可能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问题答案所在。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做一节课的总结发言,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提点,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和补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个体的人来说,由于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容易导致有的学生知识“消化不了”,而有的学生却“吃不饱”现象的产生,进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影响班级教学的整体进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在一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中要包涵简单、一般、较难这三种层次的知识,保证课堂教学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教师所讲的内容中获益,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有的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而有的学生却呼呼大睡的情况。
第二,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提问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来进行提问,如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难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存在抵触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的提和基础相关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分层次提问,可以引导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的环节中,通过提问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做好知识的复习与检测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数学是一门令学生“又爱又恨”的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数学成绩好会使得整体成绩上升一大截,但是数学的学习又以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足够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改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要在课后做好知识的复习与检测工作。
(一)科学利用题海战术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应试教育典型教学模式的题海战术也逐渐被教师抛弃。但在我看来,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学生依旧需要题海战术,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学科,因此适当的做题量是必须的。但教师在使用题海战术时要注意量的把握,要选择适合巩固所学知识的题目,而不是漫无目的漫天撒网,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及时进行知识检测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最常见的检测模式可以分为,阶段性检测和问题性检测。所谓的阶段性检测,主要是考查学生在一阶段内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从而了解学生整体知识的运用程度。而问题性检测,则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专门的测试,从而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及时的做好差缺不漏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几点经验,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广大高中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最后,我相信在教师共同的努力下一定可以使得数学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