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鉴赏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q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是提升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审美意识与素养,视觉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有积极意义。本文就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视觉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教学 美术鉴赏 视觉图式 分析
  中学美术教育关系到学生审美观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术鉴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意识,是帮助其培养良好品德、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当前积极尝试应用多种模式服务教学创新,对于改革中学美术课堂、提升美术教育积极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目前常用的视觉图式模式做简要分析。
  一、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视觉图式
  视觉图式顾名思义是美术创作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一些艺术构图样式,是美术作品普遍具有的程式化与规范化表征,其形成与时代、民族、地域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每一种视觉图式其形成与创作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足迹,饱含着创作者自身对于历史文化及艺术的感知及体验。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按照自身对于视觉图式的理解寻求深层次领域的文化共鸣,通过梳理、分析或者整合等形式最终实现图式在传达艺术美感、价值方面的作用。
  对于中学美术鉴赏课堂而言,视觉图式的引入是一种较为新颖且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的欣赏与感悟,形成独特的知觉反应,从而塑造个人的美术品位与艺术鉴赏力,比如学生们在看到意大利古斗兽场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古罗马文化,看到油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欧洲与西方文化,看到山水花鸟等水墨画第一反应则是中国古代山水书法文化等,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联想,将艺术美感与知识文化相联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方便他们更好的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同时也可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艺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观念,实现灵魂层面的思想共鸣,对于中学生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二、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视觉图式的运用效果
  中学美术鉴赏课堂中运用视觉图式辅助教学可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其鉴赏基础,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素养的提升有诸多益处,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还需要美术教师善于应用视觉图式构建优质的“看”教学模式,为鉴赏教学提供便利。
  1.视觉图式教学模式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激发、提升学生们的参与兴趣
  中学阶段的学生受感性思维影响较大,视觉图式本身以美术绚烂多样的特点吸引学生,可激发其参与兴趣,提升课堂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创作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欣赏、感悟美术之美有积极意义,近期来看可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长远来看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素养。中学生作为思维较为发散、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意识的典型群体,可从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入手,利用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课程导入方式,配合充足的美术资源、完善的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兴趣,另外可配合学校组织的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等活动以实地鉴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兴趣,提升能力与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鉴赏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品位,因此,要走出传统美术欣赏课堂的窠臼,不过与局限于静态作品的赏析,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多角度的鉴赏实践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锻炼技能。人作为视觉动物,对色彩的感知力十分强劲,教师要调动学生全身感官以多样化的形式感受艺术之美,在各种图式的熏陶下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之美,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予以积极创新实践,还要积极寻求校内、校外的活动机会,丰富学生艺术形象感知,推动教学模式多样化与灵活化,通过视觉图式的构建,实现教学中双向、多向的共赢,完成向“心理定向”的过渡。
  2.视觉图式与中学美术鉴赏课堂的结合要注意构建“看”的图式机制
  作为一种典型的视觉文化,视觉图式的符号随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不断变化着,应用该模式辅助教学时要注意不同图式变化过程中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与美术意义。尤其是课堂中,要注意让学生将图式的文化背景与内外之美相结合进行深度鉴赏,除去欣赏图式外在的形态之美之外,还要关注图式符号传承背后所传达的历史文化变迁,以这种鉴赏模式去学习、互动,无疑可显著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知识基础,做到鉴赏时有理有据,走出以往抽象、笼统、模糊的欣赏范畴,能够明确从美术作品中寻找到具有典型特征的视觉图式展开有文化基础的美术分析,完成个人审美意识中图像符号的存储。
  中学美术鉴赏课堂中学生们最主要的鉴赏途径就是眼看,和视觉图像的互动程度决定了他们对艺术之美的领悟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具有辨证思维的欣赏习惯,如学生在界定美术作品艺术类型的时候,是依据何种视觉图式进行判定;学生在看到视觉图式的时候对图像类型的界定是如何展开的;在完成视觉图像的分析与界定后,对自己所知的视觉图式又可从何种角度予以完善,以上这些都是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视觉主观意识与图像可产生的互动。中学美术课堂的鉴赏对象主要以大量机械复制品和平面图像为主,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养成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过度的欣赏模式,为美术作品的角度提供更多更好的桥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视觉图式辅助教学的优势为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素养服务,通过构建优质的“看”培养并巩固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子平.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教育导刊,2011(4):84-86.
  [2] 冯艳.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有效开展[J]. 华章,2012(32):283.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201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合作者。”“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活动单”精心组织“活动”,是一种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新教学模式。自从实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来,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变得更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燃烧
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案。所谓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情,编制导学案,来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则以导学案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出思想品德导学案的作用呢?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思品导学案与课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成了普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
【内容摘要】新课标中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为此,笔者从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出发,谈谈自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学科,更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其实践潜能。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的《物理课
Q2:If you were the writer, would you choose the same three theme parks as the writer did? If not, can you recommend or design another one?  为了降低学生对语言输出的难度,教师可以给持不同观点的双方搭建了充足的语言支架:  Agreement:  I think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许多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历史课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体系建构上已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课程按照编年体编排的形式,整合成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三大模块。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目的在于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中学生正确认识社
阅读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文本开展的教学互动活动。可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析”得过深,学生“动”得过少的现象,“互动”变成了“单动”,学生阅读文本过于浅表化、粗略化,精彩的课堂也因之少之又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笔者尝试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罗列十种文本细读的方法,或许能破解学生的细读入门问题。  一、替换法  对初中
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谓呕心沥血:每次作文,要篇篇见红,要有眉批、旁批、总批,要划出错别字,修改病句,还要看文章立意、布局谋篇……无奈之下,教师只得夜以继日,挑灯夜战;而在学堂的另一边,却是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学生们越来越畏惧起来,越来越不会写作文。教师的心血,换来了学生的语句不通,错字百出等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现状。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已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内容摘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分析替换学生自身得到的阅读感受,这种方式之下导致学生既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导致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不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适当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去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主体感受 教学设计 阅读过程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好高中数学不仅有利于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三先四导”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反映设置各种综合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析高中教学的现状以及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中有效的运用“三先四导”法,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三先四导”法 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