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高考面面观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并非中国特有,不少国家每年都会在某个时期进入“高考时间”。中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高考所引发的紧张气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紧张的高考备考中,我们不妨轻松一下,聊一聊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外国高考作文。
  外国高考作文的显著特点是很难事先套题和押题。考生很难通过在考前背几篇范文,然后稍加变动就可以套到高考作文题目上;教师也很难在考前押题,因为外国高考作文一般不会出像“忧与爱”“心灵的微光”等背景和约束条件少的作文题目,更不会让没有实质内容的万金油式、心灵鸡汤式的作文大行其道。
  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强调哲学思辨,我们来看看长达4个小时的法国BAC(法国高中毕业会考)考试部分题目:
  文科卷: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2.所有的信仰都是与理性相悖吗?
  理科卷:1.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经济社会科卷:1.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2.工作仅仅是为了有用吗?
  这些题目很难说有什么标准答案,题目里全是很“大”很“空洞”的词语,如理性、真理和自由等,似乎谁都能答上几句,但要答好就不容易。同样的题目,给高中生考一遍,还可以给大学生考一遍,再可以给硕士博士考一遍,显然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知识和阅历不一样,对同样的题目答案也会不一样,题目的“活”即在于此。
  美国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偏实用主义。如美国SAT考试2012年6月题库中的这个题目:
  仔细思考以下片断中提出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进步能彻底解决问题,有时候也的确如此。比方说,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会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而不再成为难题,有些问题可以被解决,随之消失。但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问题存在于因果链条当中,每当一个问题被解决,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改编自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著《进步的悖论:生活变好,感觉变糟》)
  请完成:进步能否减少世界上的问题?或者说,解决老问题是否会引出新问题?请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并写一篇文章,通过逻辑推理,或你在阅读、学习、生活经验和观察中得到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你可以立意:进步可以减少世界上的问题,如某些传染病现在有疫苗了,天花消灭了;也可以说进步总是会带来新的问题,如在东南亚用DDT消灭蚊虫减少疟疾,但壁虎吃了带毒药的蚊子,猫吃了带毒药的壁虎,导致鼠辈横行,鼠疫肆虐;还可以立论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进步减少,有些则不可以……只要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就行了。
  SAT这样的题目清晰体现了几个考察重点:一、提出观点的能力,观点无所谓好坏,没有唯一的答案;二、用逻辑或数据支撑观点还要有严密的推理能力。如果这些不能达标,你文辞再优美也没用,空洞的抒情和套话绝不会给你加分。
  日本国立、公立大学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1月都有一些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之后2月和3月各个大学再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学生可以根据统考的成绩参加所要报考大学的第二次考试。日本东京大学2012年的入学考试作文题目:关于一国文化,要给对这个国家毫无了解的人说明的时候,你如何让对方能够充分明白你在说什么?同时说明不花点儿心思对方就不能明白的困难点在何处?举例说明。
  在“文化软实力”已进入全球较量的今天,题目从年轻人最熟悉的角度入手,从个体面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上升到国际间文化融合的高度。在整场考试中,这样的题目要在150分钟内完成两篇,的确是不小的挑战。而反观民族文化在中国高考中的体现,依旧还局限于政治考试中“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之类的选择题中,究竟如何发扬和传承,依旧没有更深层次的讨论。
  再来看看英国的高考作文。想要进牛津、剑桥这样世界一流名校深造的考生,除了必须在统考科A-Level的四项考试中取得至少三科A一科B的成绩,还要再接受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验。与全国统考不同,自主招生考题更多的是设置一个更高的标准,更全面地测试学生未来修学专业的潜力、情商,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如剑桥大学的法学考试,由短文、阅读理解和问答题组成,给出一组法律条文,然后就具体的事件进行法律分析。
  人是否拥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基本的道德权利,如果有,该如何界定这些权利?
  如题所示,剑桥法学考试已默认,一位并没有任何法学基础的学生,都应该能够清晰地论述出“如何界定基本的道德权利”类似的问题。这自然比考生在A-Level里写的论述文要困难的多。
  外国高考作文这些题目都和公共问题息息相关,或者接地气与现实问题挂钩,或者探讨基本理念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考察的内容有相当的思考,考前一心只看课本,不读课外书是不行的,因为作文考的就是你对这些问题有没有深入的思考,以及你有没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你能做的备考工作就是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和多讨论。相比而言,2012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题中,作文题《暖》和《广告》依旧与全国统考作文题如出一辙。
  纵观外国高考作文,出题人考察的无非是考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需要考生的天赋和长期的学习与积累,是无法突击出来的,也无法用“心灵鸡汤”混得高分,这就确保了考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文采重要,但不能替代思维能力。这也不奇怪,对一个想进入大学深造、有志于学术的考生来说,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作文不考这个考其他就是舍本逐末了。
其他文献
创意是什么?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需要创意的,因此,就有了我们的创意设计。生活中新的创意不仅让我们跳出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也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简而言之,创意就是让一切的一切皆有可能!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些让你意想
期刊
我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公路题材的小说与电影,因为那种公路对我们实在陌生得紧,并不是简单的暴走。在那银幕上速度与激情的飞车游戏,恐怖惊险的追捕凶杀,温情希望的梦旅人等等,这些荒凉场景下的故事表现了那个垮掉年代的堕落,击中人心的近乎绝望的幻灭感。久了,心中也荡开了一层印象:在那嬉皮摇滚、叛逆迷惘的年代,垮掉派的青年们驾驶着机车,不顾通向天堂还是落入地狱,只是怀揣各自迫切的生存渴望,或者无处宣泄的情绪,
期刊
第一次有人向我解释何为“剧透”时,我弱弱地对它产生了一种美好误解:既然“剧透”就是在我不知道结果的时候提前告诉我结果,那么这次期末考试可以帮我“剧透”一下吗?在遭到对方善意的鄙视之后,百度告诉我所谓剧透就是在你津津有味享受追剧乐趣的时候,有人冷冷说一句“别追了,没意思,最后主角们都死光啦。”这种感觉你试过吗?当你刚刚列了一个清单准备用一堆大片、美剧、英剧、偶像剧来填充这个寒假的闲暇时,这些剧目的结
期刊
两周的长假,让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抛下有关工作的一切——除了这个已经拖无可拖的卷首语。  于是,我想到了偷懒。  这样的念头不能有。有了它就赖着不走。作为程序,我装模作样地挣扎了,也纠结了。然后,决定了,我要偷懒。  总算有一期,我可以这样不求上进地,这样嬉皮笑脸地,这装傻充愣地,这样厚颜无耻地,这样敷衍了事地偷个懒。  不管怎么样,假期到了,我有点累了。  关于新年的到来,你们高兴吗?我不高兴。
期刊
据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近2.3亿,涉及上亿的家庭及学子。可是,由于不能就地高考,更因全国高考试卷及教材不统一,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时不得不把子女送回老家读书,且因此夫妻两地:丈夫继续在异乡谋生,妻子回家照顾孩子,太多年轻夫妻一年只在春节时团聚十几天,确实令人心酸!由此足见,流动人口子女属地化教育问题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异地高考乃是一项无论怎么夸奖都不过分的德政
期刊
小的时候,觉得自己获得的所有东西好像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看到漂亮的衣服、闻到好吃的东西,我就会对爸爸说:“我要”。只是慢慢发现,原来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同样的东西,比如说别人家的孩子有玩具我却没有。当我问爸爸为什么不给我买时,他总是沉默不语,奶奶则会在旁边说:“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这些都是要花钱的,不知道你爸工作有多辛苦吗?”  从此,我就开始知道钱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慢慢地,随着不断长大,我开
期刊
几年前让我飞行16个小时而不知疲倦的目的地是一个因为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而为人所知的非洲国家,这里吹着大西洋飘来的风,这里的伊斯兰信徒内心深埋虔诚的种子,这里时常能嗅到海水的咸腥和咖啡的香醇……没错,我说的是摩洛哥王国。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来到了摩洛哥,于是有机会去细细品味时光在卡萨布兰卡留下的缓慢脚步。之所以说时光缓慢,是因为在摩洛哥的两年多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里的人永远都懒懒散散
期刊
流言: 【睡得越晚,IQ越高】科学家研究研究发现,晚睡晚起的人比早睡早起的人更聪明,记忆力更也更好。也就是说偏好夜间活动的人比日间活动的人更聪明。  真相是什么? 有人早起早睡,就像百灵鸟一样勤劳;也有人晚起晚睡,就像猫头鹰一样诡异。心理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昼夜节律,但是,他们的智力会因此而不同吗?  案例:晓瑞从初一开始,放学以后都会和同学们去踢一会儿足球。上了高中以后,这个习惯
期刊
人生是无法选择的,无论你生在一个富可敌国的家庭里或是天寒地冻还要去讨生活的贫苦之家。  在这个时代,撞脸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借着跟某一个知名的影视乐明星长得相像而过生活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令人颇为震惊的是,不少人为了提高相似度甚至走火入魔。  在当今社会,人们为了追求完美而整形已不是秘密。而这些与明星撞脸的模仿新秀们为了更高的身价而不惜一再在自己的脸上动刀子更是见怪不怪的现象。  “世界上绝对
期刊
一年一度艺考季节又到来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是穿着比基尼瑟瑟发抖的女孩子。艺考穿比基尼,首先出现在服装专业的考试,而近两年的艺考,已经将“比基尼”从过去的服装专业,延伸到表演专业,甚至有的学校只要跟艺考沾上边的专业,都要求女孩子们过“比基尼”这一关!看到在寒冷的天气下,让女孩子们最大限度地裸露在人们的面前,甚而被长短镜头包围,难道踏进艺术大门的第一课就是脱掉羞涩的裸露吗!  过去的艺考,没有“比基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