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预知的价值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来了,一朵黄色的小花儿在老牛的土坟上开放,老人孤独的坐在树下,一双脏兮兮的手,握着一个牛铃,叮叮当当的声音在不远处的原野上回荡……这是纪录电影《牛铃之声》结尾处的镜头,优美而沉静,饱含诗意。
  在商业电影泛滥成灾的时代,人们仿佛已经忘记了什么样的片子才能让人感动。韩国纪录电影《牛铃之声》,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复杂的剧情结构,没有华丽唯美的画面,电影故事的全部,就是这样一种磨灭时光的相守,被高度评价为“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也创下了韩国影史独立制片最卖座的纪录电影,实属不易。
  一、影片中的故事性
  故事是观众与生俱来的需求,任何一种媒体,最具吸引力的往往是它具备故事性的部分。同时故事也是纪录片的审美及主题观念表达最有效的方式。纪录片对于故事性的匮乏及讲述方法的单一,也是当下纪录片收视率无法与电视剧相抗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条高高的台阶路,一对老人艰难的向上爬去,在佛塔面前,奶奶问爷爷:“你想那头死去的牛吗?是不是很难过?”“我真的很难过,不论是人还是牲畜,你提它干吗?都已经死了……”一副苍老忧郁的面孔特写,一只脏兮兮的老手提着一只牛铃,开篇含蓄而深沉隐喻悠远,拉开整个影片的序幕。在影片的结尾处,老牛死了,冬去春来,爷爷病得很重,一样的镜头,呼应开篇倒叙方式的使用,可见导演在结构故事的方式上用了很多心思。导演正是在试图用自己讲故事的方式阐释自然与人性的本质。
  在影片中,奶奶总是在抱怨,抱怨自己嫁错了人,找到这么一根筋的男人,让她受了一辈子的苦,可对爷爷却有着无微不至的关照,她抱怨那头该死的老牛让她受了一辈子的累,却生怕老牛吃不饱多喂老牛饲料……一个淳朴善良,却又有性格缺陷的农村老太太包含着如此的爱与宽容,带给观众无尽的感动,这种感动就体现在它所讲述的故事,不是好莱坞式的高潮迭起的推进方式,而好像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没有惊涛骇浪般的跌宕起伏,却宛如小河流水般的慢慢地渗入心田。
  《牛铃之声》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真实的故事性,影片以最大限度隐藏主观意识,以达到高度客观的展现自然状态。因为老夫妇和牛的生活平淡,无节奏感,而且老爷爷不识字听力也不好,老奶奶一看见摄像机就要换上漂亮的衣服,所以导演采用的拍摄方式是,不靠近拍摄对象的生活,尽量隐藏摄像机或者采用偷拍。有时,这样的拍摄方式是唯一能记录事件原貌的方法。
  影片以尊重现实为基础,尽可能地不对拍摄对象加以干预。牛要死了,奶奶照顾不了它了,爷爷去卖牛的段落,他要了个离谱的价格,自然卖不出去,卖不出去的没有沮丧,相反在小饭店里,讲起老牛从一个陌生的城市将睡着的爷爷带回家的事情,谈起牛的时候平时话不多的爷爷是那么的兴高采烈,夕阳西下的时候,一辆牛车又回到了熟悉的路上。老人坚持不给作物打农药为的只是让牛吃到更好的饲料,平凡的细节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老人受伤溃烂的腿脚和老牛不堪重负被压伤的腿脚,仿佛他们每走一步都可能会倒下,让人顿感厚重,默默心酸,这是故事中真实所具有的张力。
  二、事件中不可预知的价值
  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为了真实的呈现,我们不能痴迷于现有的某种工具或观念,来试图解释和预测这个世界。在虚构的故事片中,主题和意义是在制作前就已经确定了的,制作过程更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基本是观众所看到的每一刻时间的镜头,在未成片之前,就已经尽在掌控之中了。纪录片则不同,事件不断地在时间的轨道上延伸,拍摄的过程中,不能控制拍摄的对象,也就没法事先拟定的一个完全符合现实状态的主题,事件的走向也无法完全掌控,更不可能有所谓的预知,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
  据悉原本《牛铃之声》的投资者规划其拍摄时间为一年,到老牛过世为止,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原本被兽医预估只剩一年寿命的老牛,竟活顽强的活过了三年后才死去。一头通常只有15年寿命的老牛,伴着崔益钧老人,整整活了40年……由于大大超过了原计划的拍摄周期,让《牛铃之声》的制作成本大涨,不但把投资者吓得退出拍摄,连摄影师都干脆跑掉,最后仅剩李忠烈独自一人身兼导演、录音、摄影三职,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这部纪录片。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拍摄纪录片《初恋》时,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跟踪拍摄一对恋人从恋爱、结婚到生子的全过程。为了保证生育时的拍摄质量,基耶斯洛夫斯基等人在预产期前的一周就在产房布好了灯光、录音等设备,不料在生育的当天晚上,负责联系的人员却喝醉了酒,虽然最后没有错过拍摄生子的过程,但也给摄制组带来不小的震动。事后,可见纪录片拍摄时,无论事前如何充分准备,还是可能失败。纪录片的拍摄从理论上讲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故事在纪录中不断的发现并获取,因此,纪录片创作讲求一次拍摄的重要性。因为结果的不可预测,除了后期的巧妙安排外,现场捕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纪录片的导演应同样具有故事片导演的能力,对不可预知事情的掌控,以及对未来影片效果的视听构成有大致的框架和估计,同时具有敏锐的思维与判断力。
  纪录片在拍摄中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事件,一些偶然拍摄的重要时刻,往往成为故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是构成故事的最好素材之一。在片中爷爷赶着牛车去城里看病,具有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牛车在马路上慢悠悠的走着,正赶上抗议疯牛病,反对进口外来牛的活动,牛车慢慢的在抗议的队伍面前停了下来,老牛和两个老人一同注视着发生的一切……陈旧的时光固执的在他们的身上停留,而他们也选择固执的漠视周围的变化。一个不加修饰的故事,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里,渐渐的沉淀在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之中——生活除了可以是孤独的,也是相互冲撞和被撕裂。影片中导演的即兴拍摄,这对纪录片的故事化纪录相当重要,因为即兴拍摄可以捕捉到大量的戏剧化情节和细节。
  如果仅止于观赏性,想来并非是这部纪录片的全部目的,故事背后的意义才是纪录片最终追求的。犹如剧情片一样的跌宕起伏不应该成为纪录片取悦观众的把戏,《牛铃之声》让生活中的现实故事比虚构更具有力量。纪录片故事的真实性、纪实性不仅会成为一种媒体表现形式的代表,更弥补了某个时代、某个社会、某些麻木的人们对生活观察的缺失。
其他文献
《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型婚恋交友类节目,创造了高收视率以及良好的经济效应。节目突破传统“相亲”模式,成功将爱情和婚恋“移植”到舞台上,通过媒介,向全社会展现现代都市男性女性的婚恋观,价值观等等。节目传递一种现代诉求,迎合“剩男剩女”的热点大众舆论话题。节目中“美女策略”的把握和运用使得节目充满了当下社会性别关系的想象和新女性形象的想象。 
[摘要]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和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在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大不同。前苏联的罗尤列涅夫说:“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它们的画面服从于同一种艺术规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们之间存在很多共用之处。但由于它们承担的艺术责任和自身属性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相互借鉴,在不改变自己的艺术形态独立性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各自“讲故事”的能力,以增强各自的叙事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摘要] 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众声喧哗,各种主义、名词五花八门,各种理论风起云涌,文学批评经常制造出轰动效应成为文坛和文化界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一切使得文学批评呈现出繁荣丰富的文学景观。但仔细审视会发现这繁荣表征下是批评的失语与贫困。  [关键词] 上个世纪90年代 文学批评 丰富 贫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无论从队伍的庞大,还是作品量、活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
[摘要] 电视相亲节目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从而“火”遍大江南北。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最具代表性。它以别具一格的节目样式与设计赢得了观众的欢迎。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非诚勿扰》,探索其成功之处,从而为其他相亲节目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文化媒介 节目样式 视听 窥视欲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40    一、文化媒介的嬗变——
摘要:影片《朗读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秘密”建构了整个叙事。麦克与汉娜的不伦之恋中蕴含着“漂泊与回归”这个传统的文学神话原型。同时,影片亦提供了一个反思二战的独特视角,关注德国普通个体在战争中的无奈与悲哀。汉娜的悲剧也在提醒观众,西方“法律神话”的正义与公正的宏大叙事中往往忽略个体的存在。  关键词:《朗读者》 神话原型法 法律神话    《朗读者》(The Reader)由著名导演斯蒂芬·戴德利
【摘要】一个经典的转场,不仅能起到保持画面的多样性、使画面过渡自然平滑、保持叙事的连贯性等的基本作用,它应该还是一组优秀的镜头,并具有多层次的内涵。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综合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转场处理方式,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其中有的转场处理堪称经典。  【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转场 内涵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18    转场是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这首由筷子兄弟创作的,浸润着“青春”、“梦想”与“坚持”的歌曲,一如其同名“微电影”——《老男孩》,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风靡整个互联网,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影片点击率高达五千万次,若以院线票房来计,其总收入应达到6至7亿。QQ、微博、SNS等媒介对它的关注、讨论与评价也不计其数,一时间,与《老男孩》有关的一切:主创、音乐、故事均成为最热门的网络关键词。《老
[摘要] 作为1980年代电影青春题材代表的《青春万岁》和《青春祭》中,导演以精英文化的姿态、个人化的艺术手法和理念表现现实主义风格的人性、人情,对青春意识的关注体现着影片的人文价值,对逝去青春的缅怀与喟叹,呈现出鲜明的集体反思特征和思想启蒙的主题内涵,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 《青春万岁》 《青春祭》 青春 追忆 反思  doi:10.3969/j.issn.100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于10月11日播出之后,迅速引起全国电视观众的关注,并且获得了全国网民在网络上的热议。在这档节目中,五对明星萌娃之间的亲子真人秀给当时歌唱类选秀节目火爆的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网络中连连获得好评,电视收视率也不断攀升。然而,节目并非完美,在2013年12月6日播出的第9期播出之后,其中的一个“换爸爸”环节的出现,引发了观
大众性流行文化的“俗化”是个普泛的现象。在流行文化较为发达的欧美一些国家,对之流俗恶果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还是比较警觉的,甚至他们会公开管制。诸如美国,尽管其一直倡导文化多元与自由,但在公共传媒中,诸如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不允许传播七字①①七字为shit,piss,fuck,cunt,cocksucher,motherfucher,tits.[1]低俗秽语。这一禁令为美国最高法院所判定,具备法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