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转场的多层次内涵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u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经典的转场,不仅能起到保持画面的多样性、使画面过渡自然平滑、保持叙事的连贯性等的基本作用,它应该还是一组优秀的镜头,并具有多层次的内涵。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综合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转场处理方式,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其中有的转场处理堪称经典。
  【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转场 内涵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18
  
  转场是一部电影中大量存在的一种镜头连接现象。任何电影都会不可避免地使用各种转场手段来处理场景的转换问题。转场的巧妙处理不但避免了画面的单调、保持画面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它使画面的过渡自然平滑,保持使影片的叙事连贯、流畅,避免观众产生不断被打断的心理。转场中一般采用的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特写转场、声音转场、动势转场等方法,均是为达到上述作用所采用的手段。但一个经典的转场,不仅起到保持画面的多样性、使画面过渡自然平滑、保持叙事的连贯性等的基本作用,它应该还是一组优秀的镜头,并具有多层次的内涵。一个优秀的导演,在用心制作一部影片时绝不会为转场而转场地去处理转场问题,他会根据影片的画面及其艺术效果的需要创造出各种奇妙的转场镜头,我们会在中外的一些著名影片中见到这样的经典转场。下面我们以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下简称《贫民富翁》)为例来分析导演是怎样巧妙处理转场问题,从而取得最佳艺术效果的。
  《贫民富翁》长达120分钟,讲的是:孟买电话服务中心的倒茶生杰玛,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穷青年,为寻找失散多年的心爱的人来参加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竞猜活动,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在竞猜现场正确回答了全部问题,就在他离2000万卢比的大奖一步之遥时涉嫌作弊被警察带走,并受到审讯和折磨,因为他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的回答却超过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医生等知识分子,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警局,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痛苦的童年生活,是生活给了他答案,这个荒诞的事实就是谜团背后的答案。影片以三条叙事线索分别讲述了杰玛的童年与少年生活、竞猜现场的奇迹以及在警局被审讯的过程,三条线索互相交叉,互为因果,巧妙地统一成完整的剧情:杰玛之所以在警局被审问,是因为他在竞猜现场全部正确的回答有作弊嫌疑,他之所以回答正确是因为他经历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镜头主要在四个时空——童年、少年、成年后电视节目竞猜现场和警察局中来回切换,交叉并进。显然,转场不但存在于每一个时空的故事,而且在不同时空的故事由于故事的内容与主人公的年龄以及地点的巨大差异,使这部电影的转场的处理尤其重要。我们以影片前41分42秒(片头长6分20秒除外)为例,来看看影片的转场处理方式。
  
  一、大量转场的处理
  
  我们之所以选取长度41分42秒处为止的部分,是因为片头段落结束后到影片第41分42秒,是成年杰玛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部分,这正是竞猜前几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杰玛的童年时空,长度35分22秒,共63-个场景。之后是杰玛的少年时空,这也是接下来竞猜问题的答案所在。在处理63个场景的转场时,导演运用了技术性与非技术性的各种不同转场方式,如划变、空镜头、承接式、相同主体、相同动作、特写、声音、主观镜头、挡黑等,有的两种转场方式叠用,总之,影片几乎将各种转场方式用了个遍。我们选择前22个场景——也就是杰玛成功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来分析导演运用的转场方式。
  
  1、1~22个场景的内容,
  1)童年舍利姆与杰玛在机场边的板球场被保安赶跑
  2)孩子们逃向朱胡贫民窟
  3)在垃圾河边奔跑
  4)孩子们在贫民窟排水管上奔跑
  5)穿行在贫民窟的街巷内并被母亲逮住
  6)母亲带两兄弟去教室
  7)兄弟俩教室挨打
  8)成年杰玛在警局接受讯问
  9)竞猜现场主持人问第一个问题
  10)杰玛在茅房在大便
  11)舍利姆在茅房外等候杰玛
  12)人群追逐飞过茅房上空的阿米达的飞机
  13)电影《囚禁》中的部分画面
  14)杰玛被关在茅房
  15)茅房外追逐阿米达的人群
  16)茅房里杰玛非常着急
  17)杰玛跳粪坑
  18)浑身粪便的杰玛在垃圾场追赶阿米达
  19)杰玛得到阿米达的签名照
  20)舍利妈卖掉签名照
  21)兄弟俩在街上争吵
  22)成年杰玛在警局解释
  
  2、转场方式分析
  场景1到2运用相同主体转场的方式,即孩子们从机场逃跑的镜头到垃圾场上逃跑的孩子们,其主体都是逃跑的孩子们。2、3,3、4之间的转场都采用同样的方式。4、5采用空镜头转场的方式,即孩子们从机场周围逃跑后,接上航拍的朱胡贫民窟的镜头,然后是进入朱胡贫民窟棚屋下方的狭窄小道。5、6采用挡黑镜头转场,即场景5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兄弟俩被妈妈带走,妈妈的裙子逐渐遮住镜头,该镜头转黑,转入场景6的第一个镜头妈妈带兄弟俩走在去教室的走廊上。6、7采用特写镜头转场,即小说《三个火枪手》的封页的特写。7、8采用相同主体的相似体转场,即由小学教室内老师用书打杰玛时,杰玛抱头躲避的中景镜头到警局内成年杰玛侧后头部的特写镜头。8、9通过划变的方式实现转场的,即把第8场戏中最后一个镜头——警察回放的电视中杰玛竟猜现场的一个画面,由作为小背景逐渐放大至全屏幕,最终掩盖了整个警察办公室的画面。9、10以承接式来转场,即从现场杰玛的眼睛到简陋茅房内正在大便的杰玛,表示回忆。10、11也采用承接式转场。11、12以声音转场,因人群一男人的喊叫,镜头转向追逐的人群。12、13也是以声音转场,即茅房内杰玛叫着阿米达·巴彻的名字,下一个镜头就是杰玛心中印象鲜明的阿米达·巴彻主演的电影《囚禁》中的画面。13、14采用承接式转场,即由阿米达·巴彻主演的影片回到茅房内的杰玛的镜头。14、15,16、17都采用了主观镜头转场,即杰玛在厕所内透过厕所木板的缝隙向外看,场景15就是杰玛看到的画面:16场杰玛最后一个镜头是仰拍杰玛俯视粪坑的镜头,17场的第一个镜头是杰玛跳入粪坑。15、16是承接式转场。17、18是相同主体转场,从粪坑钻出来的杰玛接满身粪便奔跑的杰玛。18、19,19、20是空镜头转场,杰玛得到签名后,以夜幕时分孟买高楼大厦、车来车往的繁华大都市大长镜头作过渡,转到夜晚舍利姆去放映室做的一桩小买卖:卖掉杰玛的签名照,连接镜头的色调都是暗色。20、21是承接式转场,21、22是既是声音转场也是相似主体转场,杰玛在回忆完自己的这段童年生活后,也就解释了自 己回答正确的原因,以台词“A阿米达·巴彻”转到警局中成年杰玛的后背特写镜头。
  这些转场无论采用的是无技巧转场还是技巧转场,虽变化多端,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但终归是常规手段。但在影片所有的转场处理中,最出色的莫过于童年杰玛向青少年过渡的转场的镜头,这就是影片第62-63之间的转场,即第41分42分之间兄弟俩从火车顶摔下跌落在铁轨坡道上,向下一个场景即兄弟俩来到泰姬陵对岸的亚穆纳河岸转场的经典镜头。
  
  二、转场解读
  
  62、63场构成一个段落:车顶坠落。下一个段落为“泰姬陵谋生”,包括11个场景,它揭示了第三个问题“100美元上的人像是谁?”的答案。场景63也是这两个段落的过渡。车顶坠落这个段落在影片中堪称经典,这个段落是杰玛兄弟从童年向少年的过渡。场景62:因偷东西吃被人从车厢顶拽下来,场景63来到泰姬陵。
  第62场:童年时的兄弟俩因偷东西吃被发现后,被人从车厢顶摔下来,共15个镜头,全部是短镜头:第13个是兄弟俩在车厢乘客的用力拽拉下从车厢顶落下的空中镜头,第14个是落地的镜头,13、14是俯拍,第15个是兄弟俩跌落在地后顺着坡道在黄色灰尘中翻滚的镜头,这是一个是固定机位的中景镜头,显然经过一定的特技处理;下一个镜头是第63场中的第1个镜头,从滚滚灰尘中坐起来两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地点是泰姬陵对面亚穆纳河边的山坡。童年的兄弟俩转眼成了少年。这个转场不仅仅意味着地点或环境的变化,它更是一个巨大的时空转场。显然,兄弟俩在失去母亲后,从七八岁的儿童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其间经历的漫长、艰难的流浪生活是无法全部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个过渡点该在何处?怎样处理才保持叙事的连贯、使观众感觉不到被打断7这是导演在处理时间与空间跨度很大时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显然,简单的淡入淡出、声音转场或空镜头转场等方式很难奏效。
  
  1、转场的镜头处理
  我们先看这个转场的镜头处理方法。第62场中的第13、14、15和第63场中的第1个镜头是由四个镜头构成的一组连接镜头,采用的是动作连接,即滚下车厢后翻滚的动作,采用动势转场与相同主体转场结合的方法:同样的动作(沿着坡滚下),相同的人(杰玛两兄弟),同时,63场的第1个镜头又包含了前面两个镜头的内容,或者说,延续了前一个镜头的内容。其实,采用一个动作或一件小事转场,在电影中也是常用的方法。但如何用的出色却取决于导演个人的水平。这里的镜头组接非常成功,而且这个转场蕴含了巨大的内容:
  从车顶坠落这个事件中兄弟俩的坠落即落地后的翻滚既有客观的时间和速度,也有主观的时间和速度在其中。从制作风格来说,整个62场的镜头包括镜头13、14是客观的、写实的,他们从疾驰的火车顶上落下、坠地发生在一瞬间,在地上翻滚的时间要长于坠落的时间;第15个镜头顺坡翻滚的动作持续而快速,这种持续而快速的动作带走了五六年的光阴,显然,这个镜头带有时光快速流逝的意味,与第63场的第1个镜头相连接,使这两个转场的镜头不再是纯粹的写实动作而具有写意的意味。这种写意大大压缩了现实中的时间与空间,具有厚重的时间感和广阔空间感,这对穷孤儿兄弟扒着火车四海为家,这种长期的乞讨、小偷小摸、惊险的流浪、他人的呵斥和白眼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就在这种漫长的日子中他们度过了辛酸凄楚的童年进入了少年,这四个连接镜头足以令人心疼得落泪。其实,导演完全可以以画外音或黑屏字幕“五年后”等方式来转场,但这样的转场显然太平庸而缺乏创意和美感。可以说,这个转场体现了导演在时空处理上的高超技巧,也体现了导演在每一个细节处理上追求完美的风格。
  
  2、转场的内涵
  可以说,这个经典转场至少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涵,
  首先,在基础层面上,它保持了画面的连贯与叙事的流畅。连续的翻滚动作们使观众从画面中了解到跌落后的结果——兄弟俩侥幸没摔伤甚至摔死,逃过一劫,也使观众在观看翻滚动作的连续中,忽略了翻滚前的儿童与翻滚结束后的少年之间的巨大差异,使观众在心理上避免产生隔断的感觉。
  其次,压缩了时间与空间,加快了情节发展的进程。这个转场省略了兄弟俩在五六年的流浪中为了生存所经历的数不清的白眼与惊险。
  再次,从转场的连接镜头给观众的感受来看,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技术与艺术交融,使其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转场作用而具有更深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由此也可见出,优秀的电影语言的巨大魅力。
  因此,62、63两个场景的转场处理堪称经典-既实现了转场的基本作用,也超越了基本作用而上升到美学和艺术的层面。其实,一个经典的转场,实际上就是几个伟大的连接镜头,这几个伟大的连接镜头足以体现一个导演的水平。苏牧曾说: “如果你不能拍摄一部伟大的电影,那么,你先拍摄一个伟大的镜头吧。”…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伟大镜头的价值和意义,而伟大的电影要从伟大的镜头开始,说到底,伟大的电影就是众多伟大镜头的连接。
  
  三、其他电影中类似的经典转场
  
  在电影《贫民富翁》中,从第62场到63场的转场虽堪称经典,但这并非前无古人,瑟吉欧·莱昂导演的《美国往事》(1984)、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1988),以及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均有类似的经典转场。
  在《美国往事》中,青年“面条”在壁画中间的镜子前站定,看着镜子,暂停一会儿后,镜子里出现的却是老年“面条”布满沧桑的脸。这两个连接镜头也是一个巨大的时空转场,时间过去了35年,当年充满朝气的小伙子已成老人,35年的青春岁月和美好、无奈、忧伤的时光的流逝都在一个动作中完成。简洁利索的电影语言在此可见一斑。在《天堂电影院》中,其中一个场景是多多在新建的电影院里放电影,艾佛特来和多多聊天,艾佛特一边对多多说“有一天,你会接触其他东西,更重要的东西。虽然我失去视力,但我看得更清楚。”一边用戴着黑色手套的手轻轻抚摸小多多似懂非懂的脸,抚摸动作持续几秒钟,当艾佛特的手拿开时,小多多已长成英俊的小伙,满脸童稚的幼年多多在一瞬间长大成人。以抚摸的动作来处理的这个转场与《美国往事》中面条照镜子的动作转场、《贫民富翁》中翻滚动作的转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动作完成了艾佛特十多年来对多多所有的关心、呵护和教诲,时间如流水般过去,童年多多正是在亦师亦友的艾佛特激励下才走上电影的道路并获得成功的。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扔书包、接住书包转场动作的处理也与上述两部片子类似,不同的是,姜文的处理更浪漫一些。
  《贫民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是否受《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及其导演的影响不得而知,但这四部影片都有大量主人公回忆自己的童年、少年(或青年)生活的内容,在时空跨度较大时,转场镜头的处理显然会是个难题。四位大导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类似但又各具特色的处理,都收到非常成功的艺术效果,这使得上述转场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转场,同时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镜头。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张茜,女,河北武安人,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公共艺术学科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研究。【基金项目】电影《集结号》剧照 《集结号》作为近年来一部成功的国产战争片,其反映出的审美文化层面上的特点值得关注。本片的成功为我国同类型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一、影片在叙事模式上的突破  纵观整个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集结号》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作
[摘要] 基督教从传入中国至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代作家中有不少受其影响,在创作中显示出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史铁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有着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真正透彻的思考,对人生的希望和对人性的关怀。  [关键词] 史铁生 生存 希望 救赎     鲁迅、周作人、庐隐等人都受到过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都曾显示过典型的基督教色彩来,其中最明显
[摘要] 影片《黑天鹅》中,包含着一个不断的欲望投射转移和支配侵凌性主体转移的过程,其中也涉及到了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往复的运动,在这样一种穿梭中,尼娜的自我构型才被如此建立起来,也正是自我理想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不可和谐的异质性,以及沉浸于形象认同的自我,才使得尼娜对诱惑物幻象产生了深度的痴恋,继而有着诸多的试图缝合但徒劳而返的惊诧,这也就导致了主体之真理或无意识真相对自我的穿刺,亦是主体对象征界的
【作者简介】  黄哲敏,男,湖南郴州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在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屡屡受挫,文艺市场又泛小众化,佳片难寻的今天,愈来愈多国内导演正在寻求走一条新的市场化出路,即以某种文化学说为背景,兼容商业电影重叙事性的创作方式,寻求在商业与艺术间的平衡,如近年上映的《李米的猜想》、《杀戒》、《圣诞玫瑰》、《催眠大师》等,都是导演探寻多元创作的范式。今年初,第64届柏林电影
[摘要]史莱克又来了,不过这一次来是与十年来一同成长的观众伙伴们探讨人生谜题,分享着这个历经千辛万苦回归主流社会的标准好男人的中年危机以及疯狂突围后的神圣回归。公主出身的怪物妻子,喋喋不休的驴子和穿靴子的猫都在岁月的新车辙轨迹中改变了命运,它们在貌似不经意的嬉笑怒骂中,完成了对当代都市人脆弱情感的镜像再现。不同的是,这次的镜像不写实,而是卡通化,让原型们顺利以旁观的身份,看镜中影像的表演。  [关
《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型婚恋交友类节目,创造了高收视率以及良好的经济效应。节目突破传统“相亲”模式,成功将爱情和婚恋“移植”到舞台上,通过媒介,向全社会展现现代都市男性女性的婚恋观,价值观等等。节目传递一种现代诉求,迎合“剩男剩女”的热点大众舆论话题。节目中“美女策略”的把握和运用使得节目充满了当下社会性别关系的想象和新女性形象的想象。 
[摘要]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和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在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大不同。前苏联的罗尤列涅夫说:“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它们的画面服从于同一种艺术规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们之间存在很多共用之处。但由于它们承担的艺术责任和自身属性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相互借鉴,在不改变自己的艺术形态独立性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各自“讲故事”的能力,以增强各自的叙事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摘要] 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众声喧哗,各种主义、名词五花八门,各种理论风起云涌,文学批评经常制造出轰动效应成为文坛和文化界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一切使得文学批评呈现出繁荣丰富的文学景观。但仔细审视会发现这繁荣表征下是批评的失语与贫困。  [关键词] 上个世纪90年代 文学批评 丰富 贫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无论从队伍的庞大,还是作品量、活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
[摘要] 电视相亲节目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从而“火”遍大江南北。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最具代表性。它以别具一格的节目样式与设计赢得了观众的欢迎。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非诚勿扰》,探索其成功之处,从而为其他相亲节目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文化媒介 节目样式 视听 窥视欲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40    一、文化媒介的嬗变——
摘要:影片《朗读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秘密”建构了整个叙事。麦克与汉娜的不伦之恋中蕴含着“漂泊与回归”这个传统的文学神话原型。同时,影片亦提供了一个反思二战的独特视角,关注德国普通个体在战争中的无奈与悲哀。汉娜的悲剧也在提醒观众,西方“法律神话”的正义与公正的宏大叙事中往往忽略个体的存在。  关键词:《朗读者》 神话原型法 法律神话    《朗读者》(The Reader)由著名导演斯蒂芬·戴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