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地域美育资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这也是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层次、质量和效果等的根本性问题。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挖掘了区域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府资源等,并对其进行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成全学生成长。
  【关键词】课程开发;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15-02
  【作者简介】谢明亚,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153),一级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挖掘、选择、利用和优化整合是关键,它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层次、质量和效果。2007年,我校基于“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课程”理念,立项开发了“少年书画院”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对区域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府资源等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和整合,提高了课程品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整合智力资源,制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校本课程的定位、规范和评价。然而,在我校“少年书画院”课程开发的起步阶段,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对校本课程的含义一知半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也不到位,课程开发能力更是欠缺,所以,最初课程目标是模糊的,这导致了课程实施还是沿用类似兴趣小组的方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仅仅是为了特色而特色,没有真正地去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象。为确保“少年书画院”课程建设的方向正确,确保课程目标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与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相匹配,在制订“少年书画院”校本课程目标时,我们注重三类智力资源的开发整合。一是文本智力,即认真研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领会其基本理念、价值指向和实际要义,并通过“替代、拆解、组合”等方法,形成校本课程目标;二是师资智力,即通过校本研修、专题研讨、科研沙龙等机制,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使每个教师成为课程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和智慧的贡献者;三是专家智力,我校相继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赵中建教授、胡惠闵教授等来校做长期的课程指导,帮助教师尽快增强课程意识,提升课程能力。三大智力资源特别是专家们的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让“少年书画院”课程形成了“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具有审美情趣、敏捷思维和能够自如交往的人;使‘少年书画院’成为学生个性化持续发展的乐园、教师完善自我的家园,促进全体师生共同成长”为基本宗旨的校本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评价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操作方向。
  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课程内容
  地域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校本课程内容的建构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发挥地区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尤其重要。“少年书画院”课程开发的最初想法源于无锡画家徐悲鸿先生,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无锡人敬佩,而对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中国书画有着极大的兴趣,家长也大力支持孩子学习中国书画,因此,学校决定将“少年书画院”课程的内容定位为水墨花鸟、人物和中国书法艺术,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探究活动。然而,渐渐地,我们发现这些课程内容与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课程资源的单一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为挖掘更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发动全体师生深入民间搜集素材,将无锡及周边城市的民间艺术形式纳入课程,如:无锡的泥人艺术、剪纸艺术、宜兴的陶艺文化、江南水乡的古建筑艺术、民间的草编艺术等。我们还邀请民间艺术家走进学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无锡丰富的地方文化的魅力,如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感受我们无锡的特色——泥人文化,探访泥塑老艺人,学习泥人制作手艺,加强学生对无锡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组织学生到宜兴实地参观紫砂壶的制作技巧,亲身体验紫砂壶的制作,真切体会紫砂壶“独一无二”的美感;参观民间剪纸大师的工作室,听大师讲剪纸里的民间故事和美好寓意;积极参加无锡碑刻陈列馆的志愿者活动,感受不同风格的书法镌刻艺术;不定期前往无锡博物馆参加各种书画展示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惠山古镇,用速写和摄影的方式收集美术创作的素材,充分感受由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构建而成的独特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地域文化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引进,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不仅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生成性与灵活性,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审美需求,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保证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三、借力政府资源,推进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耗时耗力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只是学校的单边行为,而应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少年书画院”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间、场所和资金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的支持。争取和获得他们的支持,校本课程开发才能顺利进行,才能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实施。
  课程开发之初,学校涌现了大量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的学生,此时学校面临的困难是没有足够的场地来满足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和愿望,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发,于是申请政府教育经费的支持便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最后,我们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政府为学校专项拨款,建立了艺术楼用于学生校本课程的探究与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消耗的书画用材,政府也给予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保障了校本课程能够深入推进与实施。
  为了展示我校“少年书画院”课程的成效,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学校鼓励学生带着作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借用社区资源去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为此学校策划了多个活动,如每年一次的“少年书画院”迎新作品展、学生作品拍卖会等活动,学校希望学生能在这样的平台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此外,与各兄弟学校加强交流、共同提高也是“少年书画院”课程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积极申请举办无锡市“徐悲鸿杯”少儿书画大赛,申请与水墨画特色学校组成联盟会,并相互介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此举得到了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也有效促进了全市书画课程的多元发展,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凝聚力。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探索和发掘长期的、开放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必将成为“少年书画院”课程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我们将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越走越精彩。
其他文献
千年陶都、梦里水乡——宜兴,从古至今,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如今已走出25位两院院士、近百位大学校长,素有“无宜不成校”之美誉。就在这文脉厚重、书香馥郁的沃土上,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江苏名校——宜兴市实验小学。  春夏秋冬百十载,静水流深尚求真。110年来,我们的学校虽历尽沧桑,几经磨难,但一代又一代实小人始终激情满怀、步伐坚实,风雨兼程、薪火相传,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归根结底源自我们忠贞不渝、一脉
主持人语  课标修订稿颁布了。  它既是改革自身的调整,也是改革发出的呼唤。回到“课标”上来——聚焦“课标”的讨论,回到”课标”的语境言说问题,这是下一步语文教学改革的必须。  那么,回到“课标”的什么?  一要追随课标的方向。“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更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趋势,它正在逐步成为教育者自觉的意识与追求。语文教育的以人为本,即立足于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关爱学生、解放教师,它几乎决定着一切教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创建于1994年,为市教育直属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围绕“自主学习”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积极构建生本课堂,着力打造童真德育。全面提升了办学水平。
小学生年龄小,意识发展程度低,生活在一个自由、梦想的王国里。他们能够整天做游戏而不知疲倦;能整天涂画依然兴趣盎然;整天说唱还是兴致勃勃。他们用独特的视角看世界,其片面性和不成熟性恰好成就了他们表达的诗意。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那些我们成人不屑一顾的游戏、说唱乐此不疲。小学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作文就应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就如春风吹过,冰雪就融了、原野就绿了、桃花就红了。  一、纪实:有外观的俗
主持人语  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方法。阅读是吸纳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为人父母的教育者都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海外培训归来的教师惊讶于国外家校重视阅读的同时,更会跃跃欲试地想把自己的学生带进
【设计理念】  围绕此次杏坛杯的参赛主题,结合苏派教学主张及新修订英语课程标准,我对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一个课堂的“守望者”,在课堂中守望学生的兴趣,守望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运用。  1.课堂教学设计需注重情景品质化。  有很多时候教师总会为设置情景而设计,而并没有真正地服务于课堂。情景的设置需要自然、真实,
【校长档案】  万代红,江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担任校长18年来,潜心办学,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主持的多项国家级、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均以优秀级结题,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再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学校的美誉度。先后获得南京市陶行知奖、南京市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江苏省十佳科技教育校长、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创新校长、第五届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等称号。
做一株幸福的芦苇  愿我的存在成为你们最美好的校园记忆  用最美的姿态站起来  回味失败  “但是这条鱼在乎啊”  成为我自己  “特立独行”的长辫子老师  路过心情  投入地爱一次  守望教育:用爱看见儿童  阅读给教师带来好心情  漫·慢·曼  我是谁  我的安分与不安分  做一个洒脱、自由而快乐的教师  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心干净了,才能来当老师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致我最亲爱的小“敌
如何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架构平衡的桥梁,进行训练,让学生从课文这个范本中学会表达、学会语言运用,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同年部老师循着这个目标,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  和许多老师一样,初读《爱之链》我们也觉得文章情节简单,通俗易懂,浅显易教。但细细品读,就会发觉此文构思巧妙,谋篇布局不落俗套,情节跌宕起伏,是一篇细腻之处见大手笔的好文章,更是指导学生习作仿写的范文。文章对于人物的
“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峰峦回环,树木葱郁,山间小溪流淌,林中鸟儿啼鸣,每一株树、每一块石无论大小,配合得当,精神饱满,有气质,有韵味。山不高,却以她江南山水特有的柔美和灵气滋养了一方人,历史和文化在这里绵延和传承。  走上校长岗位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何管理一所学校,或者说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学校管理的基本价值?我一直在思索着,寻找着。这或许可以从中医疗法中得到启示。中医疗法从整体上内在地看待人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