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中的跨国故事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ihui1986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刊登在《文化交流》2014年第3期头条的《绽放在宁波的国际“红牡丹”》一文,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对外传播新闻报道“金鸽奖”,佳音传来,让我们回想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与《文化交流》一同走过的中外文化交流岁月往事。
  国际友人从《文化交流》中找到了在中国的精神家园
  “红牡丹”创建于2012年10月,落户宁波的大学园区(鄞州区)图书馆,是一个向外籍人士传播中国书画艺术及宁波地方文化的社会公益组织,也是“宁波国际交流示范基地”。每一位来“红牡丹”的国际学员都是从学画一朵牡丹开始,渐渐走进诗意盎然的中国文化。“红牡丹”构筑的文化艺术交流桥梁,吸引着世界各国友人。他们在对象征人类和平、幸福美好、繁荣富贵的牡丹观摩、体验、临习与创作中,深切体验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国花为媒香四海,高山流水遇知音。“红牡丹”花开宁波、香飘世界的故事,通过《文化交流》的专题采访与推介报道广泛传播。中英文双语的编排,图文并茂的视觉享受,生动活泼的文化故事,沁入心扉的人文交流,引起了“红牡丹”国际学员对这个刊物的关注与热爱。在《文化交流》这片融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中外交流的丰厚沃野,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亲身参与的文化活动与生活,随刊物传播开来,那份惊喜与感动,让他们找到了在中国的文化家园与精神港湾。不少学员将杂志中自己形象和活动的图照、文字拍摄下来,与国内外亲友分享自己的喜悦与自豪。
  由《文化交流》“十里红妆”报道引发的中、英、法故事
  “红牡丹”学员、宁波诺丁汉大学英籍历史教师David博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喜爱画中国画,常画牡丹、竹子等,特别对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等浙东婚俗喜爱有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David想尝试临摹作品去画册陈列室翻阅书画藏本时,被《文化交流》报道的“十里红妆”深深吸引,立刻与身边一起学习书画的学员讨论起来。那位是在宁波工作的法国企业家William,听David热烈的介绍后深受感染,和他一同翻阅杂志,不禁对中国古代诗词赞不绝口。当读到“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时,便议论起中国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此华丽。于是他俩多次要求“红牡丹”交流社组织外籍友人探访宁海的“十里红妆”婚俗。
  了解了一些“十里红妆”故事的David,当起了宁海文化之旅的临时导游。在潘天寿故居、前童古镇、十里红妆馆等地,国际友人对照《文化交流》杂志的介绍,沿途寻找相应的景点。在与当地村民互动交流中,整个古镇回荡着欢笑声。游历“十里红妆”博物馆后,David在《中国文化的写照宁海画卷》一文中这样写道:“在中国,新娘是让人羡慕的女性。在英国,人们虽然会在新娘身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然而与古老的中国婚俗相比,这些浮华与仪式并不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William特地在法國的妹妹举办婚礼之际,送上一幅中国画牡丹图《国色天香》,作为妹妹婚礼的最佳礼物。
  爱上中国文化的David博士,回到英国后,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讲述“红牡丹”故事,介绍中国的传统婚礼,传播中国文化,并把报道“红牡丹”的《文化交流》期刊带到国内,与当地学者、艺术家分享。在David的推荐下,英国诺丁汉大学艺术馆成员专程来宁波考察,他们被“红牡丹”艺术文化深深感染,邀请“红牡丹”于2016年新春在英国举行为期一个月的书画教学及展览,使更多的英国民众能够分享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对《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的跨国祝福
  花开无国界,文化有真情。“红牡丹”的学员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滋养,逐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他们语言不同、信仰有别,但都在描绘一个共同的梦想“开辟文化新丝路,齐绘艺术跨国梦”。
  能说一口流利汉语、喜爱中国文化的宁波大学罗马尼亚研究生Leo(罗宁),一次来回120余里,来“红牡丹”学习中国书画艺术。为了让中国书画艺术在各国留学生中更好地传播,罗宁在宁波大学组建了“留学生书画社”,在高校留学生中推广传播中国书画艺术。罗宁的书画造诣、组织能力及奉献精神,感染并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宁波大学留学生参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学习与传播。
  罗宁还协助组织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去宁波乡村与当地村民一起“过大年”,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在中国农村主持“国际春晚”,让“全球一家”梦想成真,让欢乐春节与美丽中国享誉海外。国际友人与中国村民一起欢度中国年的故事,《文化交流》2015年第5期《走进鄞州塘溪,感知中国文化》一文作了报道,其中就有关于罗宁的小故事。回国前罗宁拉着大小行李箱特地要了几本那期《文化交流》,他说这是他在中国的最美记忆。回国后罗宁执著于心中的梦想,当地报刊刊登了他的跨国情缘与中国故事,“红牡丹”、《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在罗马尼亚很快传播开来。
  冰岛女士Arna一再延期在中国的签证,她从金石篆隶魏碑入手,经过数年的努力,系统研习了中国古代书画。她受老学员影响,十分喜爱《文化交流》杂志,对杂志中的书画作品反复揣摩。她每次出游都会现场作画,创作出《塘溪山居图》《塘溪雁村图》《东钱湖图》《滕头鱼鹰图》《登高赏月图》《秋山行旅图》等反映宁波地方元素的山水画卷,表达对中国的喜爱之情。
  书画社学员们十分感谢《文化交流》记录他们在中国快乐的生活与学习片段,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感谢《文化交流》带我们走进中国艺术文化的殿堂,所有的照片都值得我们珍藏。
  《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牵动“红牡丹”各国学员的心。30个国家的学员主动提出用画中国国花牡丹这一寄托中国人民情怀、又深受国际友人喜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的跨国祝福。
其他文献
生命已逝,作品永存。2015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乡土情深 俞亚华版画作品集》。著名版画艺术家赵延年教授生前为画册题签。特定的年代,将这位版画家的艺术生命紧紧地融合在浙江海宁的土地上,熟悉得透彻了的生活,赋予他百余幅版画,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题材镌刻在刻板上,把民情、民俗和民风凝固在画面中。  俞亚华(1935—2003),195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1
期刊
记得在2005年6月举行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庆典”大会上,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太太上台领奖,引来全体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她就是85岁的萧远,大会授予她中国电影音乐组织贡献奖。在台上与她同时获奖的电影音乐界的作曲家、指挥家、词作家、歌唱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贺绿汀、王云阶、雷振邦、瞿希贤、陈传熙、尹升山、刘炽、乔羽、黄准、吕其明、王立平、郭兰英、胡松华、李双江、赵季平等。惟独萧远不为观众所熟
期刊
趁着春暖花开,去西湖边散步、喝茶,是很多杭州人的休闲方式。  但今年的春天却有一些不同西湖边以前那些蒙着神秘面纱的会所,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亲民的博物馆、文化集市和平价茶楼。这不禁让人击节赞赏,齐声点赞。  至2015年底,杭州30家西湖会所全部转型,内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我探求了那些温暖的全貌。  展馆范儿  西湖景区内曾有30家高档会所,基本占据着名胜点或历史建筑,位于北山路的菩提精舍是其中之
期刊
近日,一场名为“G20峰会相关国家元首及文体界名人签名主题展”的特殊展览在杭州图书馆开展。展柜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人的签名照一一亮相,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观众络绎而至。  展览人是特别的“信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的杨扬老师。我采访了他。  家门口的信箱就像阿甘的巧克力盒子  “买杂志送猴票,杂志十块钱,邮票
期刊
陆上丝路在盛唐时期达到高峰,“安史之乱”后,海上丝路兴起,到宋元时期,浙海丝路快速发展、臻于辉煌。自中唐以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被称“财赋奥区”,这为勇于冒险、善于经商的浙江人开展海外通商贸易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  隋唐时期,随着浙江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南北大运河的开通,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中国海上航线扩大到东洋(日本、朝鲜半岛)、南洋(东南亚地区)、西洋(印度洋沿岸及东北非
期刊
今年2月底,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让全世界影迷们意外的是,本次最佳影片奖既没有颁给近来的大热门《荒野猎人》,也没有颁给演绎经典小说的《大空头》,而是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姿态,颁给了根据几名记者调查牧师性侵儿童的真实案件改编的纪录片式的电影《聚焦》。  在影片“真实改编”的情节之外,这部以“媒体”、“记者”为关键词的电影,获得了国内外新闻界的关注。与以往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聚焦》并没有以夸张的手段
期刊
济南七十二泉以趵突为首,名扬天下。这泉的半信史可上溯至商代,长达3500多年,至少在2600年前的信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水)”的记载。  宋代曾巩任知齐州(今济南)时,著有《齐州二堂记》,说“齐多甘泉,甲于天下”。他在泺水边建泺源堂,赋泺水以“趵突”之名。晚清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描写济南多泉,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有人说,旧时随便走进哪处羊肠胡同
期刊
走进新近开放的柯灵旧居  2016年2月6日,浙籍名人柯灵在沪旧居修缮后对公众开放,开放初期每天有不少市民早早等候排队。  位于复兴西路147号的柯灵旧居,是一幢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旧居位于东首一、二两层:一层布置为“柯灵生平”“尺寸素心”两个展厅。“柯灵生平”展厅按照“奋发图强的自学之路”“以笔铸刀的抗日文人”“笔耕不辍的煮字生涯”,梳理了柯灵的人生轨迹,展出了大量柯灵书信、手稿和日常生
期刊
越剧剧本的素材来源广泛,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尤其是相关于爱情、伦理内容的,更为越剧不可或缺的资源。  信念与爱恋  唯美的爱情是越剧的第一主题。《虞美人》的故事取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霸王别姬”。该剧一反先前传统的以楚汉相争为主要情节的设定,而是从虞姬的视角重新进行诠释,汇入新的创意,歌颂了虞姬与项羽感天动地的凄美爱情。剧中,刘邦的谋士张良成了虞姬情同手足的义兄,在失散多年后相逢
期刊
30年,风雨兼程,我们一起走过,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  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我们为建设文化大省鼓與呼,  绘就文化繁荣发展新画卷。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我们奏响中外文化交流最强音。  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犹如激越雄浑的交响乐旋律,  “十二五”的华彩乐章余音未了,  “十三五”的优美序曲已经奏响。  今天是一种抵达,更是新的开始。  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