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从培养计算的兴趣入手,努力强化学生计算的意志和良好习惯的锤炼,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有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众所周知,计算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屡见不鲜,而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主旋律,由此可见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深知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看错数字、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我十分重视小学计算教学,坚持不懈地花大力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现在我就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注重学生计算的兴趣的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在小学计算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勤学、乐做,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为此要特别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也可采用卡片、小黑板等方法视算、听算,还可以采用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每天十分钟计算小测练。经常利用这些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强化学生计算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计算意志是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愿意去计算,并决心要计算正确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进行准确而快速的计算,将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我精心为学生设计了每日一练。我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口算训练,每天为学生安排了20个口算和两个笔算题。每天计算完全正确的记一个“小星”,一十个小星记一个“大星”,记大星者就可获得老师的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计算的坚强意志,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又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我又采用“趣题解答”、“巧算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提倡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指对同一数学问题的结论可以由多种途径获得。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它属于解题的策略问题。上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有三条:一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如:54-9=可以有多种解法。
①14-9=5 40+5=45
②10-9=1 44+1=45
③9-4=5 50-5=45
④54-4=50 50-5=45
⑤54-9=45
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起点就是求异。为此根据本课特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寻求多种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注重计算能力的层次性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即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设计编排。以除法这一单元中估算教学为例,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是几;之后,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时,最高位上可能是几,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现了估算训练的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夯实基础性训练: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求不同。我觉得低、中年级学生应把一二位数的加减法作为计算的基础训练,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一位数乘两位数作为计算的基础训练,效果颇佳。
注意针对性训练: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强化记忆性训练: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计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视规律性的训练: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
渗透综合性训练: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巩固。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为学生营造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 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众所周知,计算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屡见不鲜,而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主旋律,由此可见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深知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看错数字、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我十分重视小学计算教学,坚持不懈地花大力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现在我就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注重学生计算的兴趣的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在小学计算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勤学、乐做,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为此要特别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也可采用卡片、小黑板等方法视算、听算,还可以采用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每天十分钟计算小测练。经常利用这些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强化学生计算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计算意志是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愿意去计算,并决心要计算正确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进行准确而快速的计算,将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我精心为学生设计了每日一练。我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口算训练,每天为学生安排了20个口算和两个笔算题。每天计算完全正确的记一个“小星”,一十个小星记一个“大星”,记大星者就可获得老师的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计算的坚强意志,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又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我又采用“趣题解答”、“巧算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提倡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指对同一数学问题的结论可以由多种途径获得。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它属于解题的策略问题。上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有三条:一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如:54-9=可以有多种解法。
①14-9=5 40+5=45
②10-9=1 44+1=45
③9-4=5 50-5=45
④54-4=50 50-5=45
⑤54-9=45
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起点就是求异。为此根据本课特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寻求多种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注重计算能力的层次性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即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设计编排。以除法这一单元中估算教学为例,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是几;之后,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时,最高位上可能是几,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现了估算训练的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夯实基础性训练: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求不同。我觉得低、中年级学生应把一二位数的加减法作为计算的基础训练,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一位数乘两位数作为计算的基础训练,效果颇佳。
注意针对性训练: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强化记忆性训练: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计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视规律性的训练: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
渗透综合性训练: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巩固。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为学生营造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