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网络连为一体,各种信息借助新的网络媒介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呈现出万物互联的新图景。在不同国家、民族或个体互联互通的多重交流过程中,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交流会因为不同价值观的输出而形成现实的意识形态对峙。新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意识形态的碰撞,足以表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屏障,维护信息主权,促进信息安全传播,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更需要直面新的信息时代的意识形态挑战,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线。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安全;网络时代;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34-03
新时代,高校学生由于有着相对空闲的时间和较为成熟开放的思想,成为网络上发表意见和进行信息流通的主力军。从信息载体和传输介质来看,除了国内的各种软件、网站,还包括各种国外的平台,不管是游戏、社交网络还是专业技能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高校学生和各方思想联通的网络。高校学生是祖国建设必不可缺少的人才,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加以格外重视和教育引导。本文从意识形态的概念,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原则和平台几方面内容分析,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一、意识形态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意识形态问题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意识形态借助新的信息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潮、政治运行等多个层面问题交织在一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任何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都与该形态社会的本质规定性相适应,并决定于这种本质规定性。我国要建设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而马克思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标识。根本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深刻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国更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我国国家和社会信息安全
“资本主义国家要在思想层面影响、误导中国的年轻人,就极力通过输送不利于我国价值观的信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1]由于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思想也是社会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保护是对社会思想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该予以重视。
在互联网覆盖全球的新世纪,国家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合理利用国际传播,树立信息主权,维护自己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就要建立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用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历史的进程中看,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俱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总结了很多先进的、适应我国国情的经验,但是由于新时代的技术大大加快了思想的流通和传播,也提高了危险系数,因此,对于思想的危险防控也应该用新的方式来加强保障。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思想方面的内容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这一体系是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各种优秀精神的集合体,是适应我国社会的内容。因此,社会各界应该极为注意帝国主义的西方文化威胁,网络中时常出现攻击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言论、长期的误解和偏见等各方面挑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才能走好自己的文化自强之路。
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不同的西方社会思潮
现在个别高校的教师由于接触了外国思想,就要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中,如果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不加以注意,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所以高校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自觉地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用与我国社会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教导学生。学生在平时浏览网络内容,使用外国网站、购买外国商品时,也有可能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问题。其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向包括以下方面:
1.新自由主义。这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思想意识,它于20世纪80年代渗透进我国,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政治倾向。这一主张认为,要有效率,就要先有自由,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大力鼓吹私有制,从根本上否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
2.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尽管也是社会主义,却主张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制度,比如政治、思想、经济多元化,让各种意识形態共存于一个社会之内,主张社会彻底的多元化。
3.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否定唯物主义历史观,“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标榜追求真实和人文关怀,”[2]主张重新评估历史,认为所有的革命都是破坏性的,无限放大我国历史中的各种改革的消极一面,从而达到扭曲和丑化历史的目的。
4. 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个人主义由于重视个人自由、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导致个人主义走向极端,变成片面追求个人自由,危害社会和公共利益的理论。
5. 享乐主义思潮。这一思潮与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奢靡之风挂钩,享乐主义者思想空虚、骄奢淫逸,与我国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思想导向不匹配。有一些学生渴望更高级的生活,却不能发挥出更好的能力,铺张浪费,追求刺激,导致精神上的空洞和人生观的扭曲,而有一些官员贪污腐败,也是与这一思潮脱不开关系。 以上这几种西方社会思潮,极容易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影响,高校要警惕这些主义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
1. 西方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
如今,“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现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将大量资本主义文化向全世界输出,”[3]如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与中国正在崛起的国产影视不同,这些影视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优势长期占据着国内青少年的观看列表。因此,要正确认识来自于西方国家的影视文化,对于影视文化中的思想渗透仔细辨别,警惕不同立场的思想以讨巧的方式挑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
比如,现在我国社会的青少年喜欢“追星”。有调查显示,本科阶段的追星的学生占到追星人数的40%以上,对于有着丰富生活、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和大量闲暇时间的本科生来说,“网上冲浪”是一种极为正常和良好的体验。尽管世界各国的文化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但是仍然要警惕外部娱乐文化对于我国文化构建的影响。
另外,前一段时间的日本御宅领域中也曾出现很多日本漫画辱华的现象,《我的英雄学院》漫画以抗日战争中日本将领的名字作为角色名,遭到了国人的坚决抵制。对于外国文化作品中出现的侮辱和恶搞我国社会的内容,要加以分辨,理性判断。
2.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
仍然以“追星”为例,现在追星往往号召粉丝们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各种演出的门票等,这都是对消费主义的妥协。曾经,消费也是普遍建立在需要和理智的基础上的,但是追星文化中的消费,却是衡量自己对偶像“爱”意程度的标准,花得越多,就代表越“爱”,这表明我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入“物的体系”和“消费社会”。
其次,对于名牌产品的追求,容易让人深陷攀比的漩涡,比如对阿迪、耐克、乔丹等大牌球鞋的购买,对于兰蔻、MAC等大牌化妆品的购买,对路易威登等大牌手提包、或者手表等物品的购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经济支出,加剧了对奢侈品的追求。
(三)高校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同时也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4]现在很多高校都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鼓励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上探索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例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劝说和说教改换为更能被学生接受的内容,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事件,播放有关历史的影片等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育者们深刻知道,教育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长期培养,要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不能碎片化教学、无效化教学,而是要让学生能感受到优良思想意识的积极性。
四、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提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因此,首先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作用,从中央的指导意见出发,构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我国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不管发展什么文化,都要牢记以发展自己国家文化为中心,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地方,弘扬契合社会发展的本民族文化。
另外,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的教育是要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思想意识健全、价值观正确、前途光明的人,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爱国爱党,积极向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平台
高校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课堂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平台。因此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校要加强管理,要对授课老师的思想体系和道德素质进行评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授课质量,不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空洞的说教平台。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已经了解了一定的历史,又开始参与我国社会的主要建设进程,往往对于国家的各种故事比较好奇。因此教师可以讲授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特别是与红色历史、英雄人物相关精彩的部分,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会感兴趣,从中受到教育。其次,可以播放与爱国教育相关的优秀影片,比如《觉醒年代》,剧中的人物与学生们都正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作为全国优秀学府之一的北大也会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典范,这些比起单纯的说教更能获得认同感。
另外,要注重校園文化的构建,在校园中要加强思想建设和物质建设两部分,在校园中建设文化长廊、宣传栏,历史人物雕塑等,可以升级学校的教具、实验室、生活设施等,因为校园的优良建设有利于增加同学们的喜爱度和归属感。同时要注重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唱红歌比赛、朗诵比赛、传统文化展览,让学生在精神上感受社会主义教育。
再次,要注意校园的氛围建设,高校是文化的聚集地,是各种文化碰撞的汇聚地。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摇篮,高校也要在各种发展的文化中辨别,选择适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的道路,构建开放、包容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加强良好的学风建设。
(三)重视高校的媒体宣传意识
要注重校园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建立大数据安全意识和价值意识,帮助构建校园安全网络”[5],完善高校校园中各种广播、报刊、校园网信息的推送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方式。要想开展主流教育,就要特别注重对这些渠道的运用,加强内容的审核,注重播报社会重大事件,在事件中灌输积极的指导思想,避免出现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容。
基金项目: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信息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课题编号:20212153)。
作者简介:张琪(1983—),男,硕士,承德医学院网络安全部副主任,承德医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支部书记,实验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杨海杰(1967—),女,学士,承德体育运动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1] 刘峥.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策的探索与研究[J]. 大学,2021(20):128-132.
[2] 张英,唐忠义. 高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87-89.
[3] 王毓琪.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7.
[4] 孙慧.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5] 刘秉印.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02):69-74.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安全;网络时代;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34-03
新时代,高校学生由于有着相对空闲的时间和较为成熟开放的思想,成为网络上发表意见和进行信息流通的主力军。从信息载体和传输介质来看,除了国内的各种软件、网站,还包括各种国外的平台,不管是游戏、社交网络还是专业技能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高校学生和各方思想联通的网络。高校学生是祖国建设必不可缺少的人才,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加以格外重视和教育引导。本文从意识形态的概念,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原则和平台几方面内容分析,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一、意识形态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意识形态问题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意识形态借助新的信息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潮、政治运行等多个层面问题交织在一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任何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都与该形态社会的本质规定性相适应,并决定于这种本质规定性。我国要建设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而马克思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标识。根本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深刻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国更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我国国家和社会信息安全
“资本主义国家要在思想层面影响、误导中国的年轻人,就极力通过输送不利于我国价值观的信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1]由于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思想也是社会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保护是对社会思想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该予以重视。
在互联网覆盖全球的新世纪,国家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合理利用国际传播,树立信息主权,维护自己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就要建立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用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历史的进程中看,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俱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总结了很多先进的、适应我国国情的经验,但是由于新时代的技术大大加快了思想的流通和传播,也提高了危险系数,因此,对于思想的危险防控也应该用新的方式来加强保障。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思想方面的内容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这一体系是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各种优秀精神的集合体,是适应我国社会的内容。因此,社会各界应该极为注意帝国主义的西方文化威胁,网络中时常出现攻击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言论、长期的误解和偏见等各方面挑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才能走好自己的文化自强之路。
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不同的西方社会思潮
现在个别高校的教师由于接触了外国思想,就要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中,如果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不加以注意,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所以高校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自觉地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用与我国社会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教导学生。学生在平时浏览网络内容,使用外国网站、购买外国商品时,也有可能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问题。其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向包括以下方面:
1.新自由主义。这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思想意识,它于20世纪80年代渗透进我国,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政治倾向。这一主张认为,要有效率,就要先有自由,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大力鼓吹私有制,从根本上否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
2.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尽管也是社会主义,却主张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制度,比如政治、思想、经济多元化,让各种意识形態共存于一个社会之内,主张社会彻底的多元化。
3.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否定唯物主义历史观,“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标榜追求真实和人文关怀,”[2]主张重新评估历史,认为所有的革命都是破坏性的,无限放大我国历史中的各种改革的消极一面,从而达到扭曲和丑化历史的目的。
4. 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个人主义由于重视个人自由、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导致个人主义走向极端,变成片面追求个人自由,危害社会和公共利益的理论。
5. 享乐主义思潮。这一思潮与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奢靡之风挂钩,享乐主义者思想空虚、骄奢淫逸,与我国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思想导向不匹配。有一些学生渴望更高级的生活,却不能发挥出更好的能力,铺张浪费,追求刺激,导致精神上的空洞和人生观的扭曲,而有一些官员贪污腐败,也是与这一思潮脱不开关系。 以上这几种西方社会思潮,极容易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影响,高校要警惕这些主义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
1. 西方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
如今,“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现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将大量资本主义文化向全世界输出,”[3]如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与中国正在崛起的国产影视不同,这些影视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优势长期占据着国内青少年的观看列表。因此,要正确认识来自于西方国家的影视文化,对于影视文化中的思想渗透仔细辨别,警惕不同立场的思想以讨巧的方式挑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
比如,现在我国社会的青少年喜欢“追星”。有调查显示,本科阶段的追星的学生占到追星人数的40%以上,对于有着丰富生活、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和大量闲暇时间的本科生来说,“网上冲浪”是一种极为正常和良好的体验。尽管世界各国的文化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但是仍然要警惕外部娱乐文化对于我国文化构建的影响。
另外,前一段时间的日本御宅领域中也曾出现很多日本漫画辱华的现象,《我的英雄学院》漫画以抗日战争中日本将领的名字作为角色名,遭到了国人的坚决抵制。对于外国文化作品中出现的侮辱和恶搞我国社会的内容,要加以分辨,理性判断。
2.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
仍然以“追星”为例,现在追星往往号召粉丝们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各种演出的门票等,这都是对消费主义的妥协。曾经,消费也是普遍建立在需要和理智的基础上的,但是追星文化中的消费,却是衡量自己对偶像“爱”意程度的标准,花得越多,就代表越“爱”,这表明我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入“物的体系”和“消费社会”。
其次,对于名牌产品的追求,容易让人深陷攀比的漩涡,比如对阿迪、耐克、乔丹等大牌球鞋的购买,对于兰蔻、MAC等大牌化妆品的购买,对路易威登等大牌手提包、或者手表等物品的购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经济支出,加剧了对奢侈品的追求。
(三)高校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同时也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4]现在很多高校都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鼓励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上探索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例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劝说和说教改换为更能被学生接受的内容,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事件,播放有关历史的影片等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育者们深刻知道,教育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长期培养,要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不能碎片化教学、无效化教学,而是要让学生能感受到优良思想意识的积极性。
四、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提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因此,首先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作用,从中央的指导意见出发,构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我国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不管发展什么文化,都要牢记以发展自己国家文化为中心,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地方,弘扬契合社会发展的本民族文化。
另外,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的教育是要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思想意识健全、价值观正确、前途光明的人,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爱国爱党,积极向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平台
高校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课堂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平台。因此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校要加强管理,要对授课老师的思想体系和道德素质进行评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授课质量,不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空洞的说教平台。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已经了解了一定的历史,又开始参与我国社会的主要建设进程,往往对于国家的各种故事比较好奇。因此教师可以讲授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特别是与红色历史、英雄人物相关精彩的部分,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会感兴趣,从中受到教育。其次,可以播放与爱国教育相关的优秀影片,比如《觉醒年代》,剧中的人物与学生们都正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作为全国优秀学府之一的北大也会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典范,这些比起单纯的说教更能获得认同感。
另外,要注重校園文化的构建,在校园中要加强思想建设和物质建设两部分,在校园中建设文化长廊、宣传栏,历史人物雕塑等,可以升级学校的教具、实验室、生活设施等,因为校园的优良建设有利于增加同学们的喜爱度和归属感。同时要注重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唱红歌比赛、朗诵比赛、传统文化展览,让学生在精神上感受社会主义教育。
再次,要注意校园的氛围建设,高校是文化的聚集地,是各种文化碰撞的汇聚地。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摇篮,高校也要在各种发展的文化中辨别,选择适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的道路,构建开放、包容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加强良好的学风建设。
(三)重视高校的媒体宣传意识
要注重校园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建立大数据安全意识和价值意识,帮助构建校园安全网络”[5],完善高校校园中各种广播、报刊、校园网信息的推送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方式。要想开展主流教育,就要特别注重对这些渠道的运用,加强内容的审核,注重播报社会重大事件,在事件中灌输积极的指导思想,避免出现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容。
基金项目: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信息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课题编号:20212153)。
作者简介:张琪(1983—),男,硕士,承德医学院网络安全部副主任,承德医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支部书记,实验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杨海杰(1967—),女,学士,承德体育运动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1] 刘峥.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策的探索与研究[J]. 大学,2021(20):128-132.
[2] 张英,唐忠义. 高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87-89.
[3] 王毓琪.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7.
[4] 孙慧.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5] 刘秉印.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02):69-74.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