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意识的几个问题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其他文献
<正> 时代的递嬗,必然带来民族文化人格的变迁。对这种变迁,既要有群体的宏观把握,也需进行个体的微观剖析。而后者正是近年来文化史研究中稍显薄弱的环节。笔者选择张之洞(1837—1909)这样一位“过渡时代”(梁启超语)的历史人物作一番文化人格方面的探讨,企求从中得到些许生动具体的时代文化消息。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以“学以成人”为理论的出发点,驳斥了百家的“天干预或主宰人类生活”、“人天生性善”、“受到欺侮不屈辱”、“先王的礼乐无用”等观点
菁灵姐姐:我的父母在几年前离婚了,法院把我判给了爸爸。后来,爸爸找了后妈,我们形同陌路。爸爸经常在外工作,我放学回到家还要干活,稍有耽搁,奶奶就骂我没用,叫我到娘那去,
随着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的陆续公布,继2004年我们第9次撞题之后, 2005年我们又连撞两道高考大阅读试题!一个是今年2-3期合刊上我们策划的备战高考“现代文阅读专辑”中的《给匆
<正>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此学术界迄无异议。但是,他如何集诸子和儒家之大成,根据什么目标,遵循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尚待深入探索。
<正> 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反思过程中,儒家学说的局限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史概括为经学史的观点早已过时,儒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居于主流地位的观点也正被“儒道互补”和“多元互补”的观点所补充或取代。继之,一些学者又提出了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的观点(参见周玉燕、吴德勤:《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陈鼓应:《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
<正>千百年来,时空问题始终是哲学家努力确证的重要哲学范畴.从牛顿的实体框架,到康德的先验逻辑构件,再到今天作为物质运动客观形式的统一连续奇点,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是朝着科学行进的.我们这里拟提出意识空间范畴,倒不是上述课题的直接延续,即不是试图说明物质的空间广延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射,而是在一个转喻的意义上研究意识活动的某种似空间性质.我认为,意识空间并非完全是新奇的理论规定,在各类学科对意识活动的描述中,已出现了大量有关意识空间或活动域的子概念,如几何空间、扑拓空间、知觉空间、问题空间,以及观
要想绘制思想领域内以崎岖坎坷并富于变化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貌图并非一件易事。的确,关于它的界说和显著特征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多数评论家都采纳梅洛-庞蒂的观点,他
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德国美学开始涌入中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进入中国语境的德国美学家主要有康德、歌德、叔本华、尼采等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
在我国学术界,黑格尔辩证法研究大概是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历时最长、也最为深入的一种西方哲学。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研究已到山穷水尽、难以创新的地步;特别是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