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258例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7例,女141例。258例被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

结果

258例中,2009~2012年训练队列共151例,2013至2015年验证队列共107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例训练队列中11例KTA(7.3%,11/151)。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107例验证队列中9例发生KTA(8.4%,9/107),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erson检验(χ2=321.64,P=0.3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标准度;验证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KTA的发生。

结论

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折非解剖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校准度和中等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3种不同初筛方法对登革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及2015年9至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共2 137例疑似登革热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ELISA法和快速法检测(血清标本)登革热病毒NS1抗原,采用快速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并采用卡方(χ2)检验比较这3种方法对登革热的初筛价值。另对2015年确诊的48例,分别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严重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副作用,实验室检查有两个主要类型,包括功能分析和HIT抗体检测。功能分析试验中的5-羟色胺释放试验(SRA)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试验(HIPA)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是公认的参考方法,缺点是操作复杂且耗时长,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手段。HIT抗体检测方法中的ELISA、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和侧流免疫分析均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且可在普通实验室进行,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继冠心病和中风后排名第三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过去的100年中,对于血液凝固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推进了VT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860年制定的魏尔肖三定律直今仍然是有效的,即VTE是由于血管壁受损、血液流动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造成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科学现在也已经确定了VTE的多个后天获得性危险因素,如高龄、肿瘤、手术、外伤、固定、怀孕和使用口服避孕药等。随着遗传研究
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而关于血小板功能检测是否能用于指导ACS抗血小板治疗依然存在争论。另外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众多,常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近年循证资料、指南共识和临床经验,对ACS疾病中,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目标人群、药物、检测方法、质量保证及结果解释进行综述,希望能有助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正确理解血小
目的建立串联质谱法测定干血滤纸片中半乳糖神经酰胺酶(GALC)、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α-半乳糖苷酶(GLA)、α-L-艾杜糖苷酸酶(IDUA)活性。方法方法学建立。收集2013年7月、11月在上海市新华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2 175份干血滤纸片标本和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新华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溶酶体贮积病(lysosomal storage disord
目的通过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水平及PGⅠ/PGⅡ(PGR),探讨其在胃黏膜病变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和外科就诊并做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的患者275例,根据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20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6例:其中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组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TE可明显增加肿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准确评估VTE风险,根据风险级别进行早期预防对降低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肿瘤相关VTE风险评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及肿瘤患者并发VTE的预防和治疗监测,旨在加强对肿瘤相关VTE的认识,并期望能对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目的采用结核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析重庆市永川地区的结核感染现状以及流行病学趋势。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患者,对635例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采用临床常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通过结核蛋白芯片法检测永川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共计215例患者被临床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中肺结核162例,肺外结核53例。采用卡方检验,对
自2014年起,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把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来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血栓性疾病属于涉及多系统、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疾病,因此今后的诊疗应走向多学科融合联合诊治模式。全面研究血栓性疾病的遗传因素则有望实现对这一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风险预测,从而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729-7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