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一,它包含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民族音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将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升级与创作性发展大力推进”,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能进行审美体验,陶冶情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也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更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统文化;小学音乐;传承与发展
  一、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国家。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明在不断地交融,随着传播方式的不断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已经走向世界并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喜爱。但是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却更加倾向于西方音乐和音乐知识的教学,忽略了本土化的民族音乐欣赏。当代的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知之甚少,民族音乐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它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灵魂。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去感受民族音乐,感受中华民族的无限魅力,对我国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 民族音乐的概念
  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具有特殊性,是促进我国音乐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王耀华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一书中指出:“民族音乐广义上是涵盖了所有民族的音乐,是民族文化集合后共同体的体现形式,而狭义上是
  该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点的传统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范围较广,除了民间歌曲和舞蹈外,还包括民间乐器和民间戏曲等,民族音乐代表着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音乐风格多姿多彩,旋律的独特性在世界音乐中也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民族音乐也具有很多特性,例如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涵盖着56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音乐是流动的文化,不同的民族音乐就有不同的旋律特点和音乐性格特征。其次,灵活性,我国民族音乐很多不具有固定的形式,音乐来源于生活,很多时候是百姓在生活中的即兴产物,传播的方式很多也是口传心授,没有具体的谱例和演奏方法,所以民族音乐在传承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偏差,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正是因为上述的特性,才导致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折服。
  三、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面向所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新课标音乐教育理念中就提到音乐教育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和进化中将其历史与人文都通过音乐歌舞等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在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加深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以音乐结合文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二)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本中,有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现阶段很多学生对西洋乐了解得更为详细,民族音乐的加入也能让学生去领略我们本土的、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体会它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受到我国音乐文化中百花群放和兼容包并的精神。費孝通先生曾经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要做到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帮助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
  (三)有利于推广素质教育
  目前教育要求我们要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民族音乐教学的加入,丰富了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和情感认识,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了解欧美日韩的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大幅度减少,学生以“追逐潮流”为傲,认为西洋的乐器和音乐就是高大上的,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是“老土”的、“过时”的。在音乐课欣赏这些民族音乐时,他们要不就是嬉闹嘲笑,要不就是一脸不屑。例如欣赏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落水天》民歌时,这首歌曲是使用广东方言演唱的,营造的是一种悲伤凄惨的情绪,但是笔者发现学生普遍的关注点都是在音乐发音和民族唱法上,基本上第一句音刚出全班就会哄堂大笑,严重影响了对歌曲的完整欣赏,也影响了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这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和传承是一个不小的阻力。
  (二)缺少优秀的音乐教学资源
  当前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存在着受众面不广、发展缓慢的问题,民族音乐的传播渠道也较为狭窄,音乐教学光盘中的很多民族音乐视频往往年代久远,看着模糊不清,很影响学生的观看感受。其次,在欣赏民族音乐时,很多歌曲采用的是方言演唱,没有字幕的辅助导致学生听不懂歌曲的内容。最后,音乐音质也是一方面的问题,有的音乐背景音过于嘈杂,从审美的角度来说音乐缺乏优美性,学生没有耐心去认真聆听。因为资源的不充分,笔者在课后询问学生,很多学生认为民族音乐就是“20世纪的老掉牙音乐”“爷爷奶奶才会听的东西”,这些印象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一旦根深蒂固,那么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如何也提不起来了。
  (三)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小学阶段民族音乐的教育效果。很多音乐教师的观念也是带领学生加深对西洋音乐及西方音乐史的了解,但是对本民族传统的音乐自己本身也缺乏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李玉莲调》《嘎达梅林》等民族歌曲时,很多音乐老师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无法将歌曲全面地表现出来,比较生硬地带着学生去学唱歌曲,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民歌中所包含的知识和内涵是很多的,是值得老师去挖掘的。如果老师对知识都认识不足的话,那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老师也无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民族音乐的知识更好地呈现出来,也就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 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
  民族音乐包含着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各民族的文化特点,能够直接反映出我国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以及精神方面的状态,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将民族音乐渗透在音乐课堂中,对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水平,也利于学生将我们国家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专心投入学习的催化剂,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上和民族音乐有关的课程时,教唱课和欣赏课不用再像常规课一样,按部就班地教唱,从头到尾地聆听。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课程的导入方面都可以进行符合民族音乐特点的创新,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求知欲。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掏洋芋》音乐教学中,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情景。歌曲中演唱和念白的有机结合,让歌曲更接地气话,充满生活的气息。这首歌曲教材里的范唱是一个男声和一个童声结合来表现的,如果没有任何铺垫就光给学生听的话,学生大部分会笑场,课堂秩序会失控,认为这首民族音乐“很奇怪”。但是教师在初上课时,就可以带领同学们先欣赏山西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劳动人民干活的场景,再以知识普及的方式告诉大家在山西,土豆叫洋芋,撅头是我们这里的锄头,《掏洋芋》其实就是《挖土豆》,并让学生跟着音乐做一做锄地的动作。音乐来源于生活,在律动中让他们去欣赏山西农民那种淳厚朴实的生活状态,放音乐的时候老师也可以编创情景,将“独唱”和“念白”创编成“爷爷”和“孙女”的对话,学生再去听范唱时,会情景带入,不再觉得歌曲滑稽,听不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问:“既然是爷爷,那么我们在唱的时候怎么把爷爷这一形象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悠长、深情、有沧桑感的情绪,这样一来,音乐的基本情绪学生也直接了解,那么紧接着“孩子”的念白就是活泼、俏皮、灵动的,学生在演唱时会专注于表现这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学习效率也较高。在基本旋律教唱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带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民族音乐,表现民族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创新,会更利于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传播和发扬。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自己也没有探索编创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给学生播放民族音乐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视听结合,多角度多维度的,去重新认识民族音乐。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请当地民歌传唱人来学校和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用方言去跟着传唱人学习演唱或者欣赏。例如镇江润州区廖老师在她的《声声乡音传乡情》中,就通过实地考察,录制现场版的打硪号子,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欣赏“号子”,直接主动地了解号子的作用以及演唱方法。在课堂中学习时,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在这节课后,学生们受益匪浅,对民歌的传唱和表演又有了新的认识。课后,当学生掌握了民歌的演唱和表演时,老师也可以用短视频的形式来为学生录制,并发布到网络上,来增加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音乐技术进入到音乐课堂中。例如“库乐队”App的课堂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库乐队”引入到音乐课堂中。这款App能够使手机或者平板变成一套觸控乐器和功能完备的录音工作室。“库乐队”软件的界面清晰,各种乐器介绍简洁明了,文字信息较少,容易操作,实用性很强。学生可以选择世界各地的乐器,去编创自己喜欢的音乐。虽然一节课中学习的是同一首歌,但学生通过自主编创,可能就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在民歌学习后,可以运用“库乐队”来对音乐书上的民歌进行创新改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加上吉他、架子鼓、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音效,在原作品上进行二次加工改造,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在创作中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加了对民歌的了解和兴趣。
  (三)提升学校和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传承和发扬的重视程度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越发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兴国战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光大。学校和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不断对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1. 学校可以适当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可以办一些民族特色的活动,来促进民族音乐在少年中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请民歌传唱人来学校表演或开讲座,加深学生对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也可以举办民歌演唱大赛,鼓励学生用方言来演唱,如《抓妈荷》《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茉莉花》等。这些歌曲也在音乐教材中,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可以举办民族舞大赛,多角度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也鼓励孩子们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
  2. 提高音乐教师的知识技能和业务素养
  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在小学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必须对音乐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学校也可以为音乐教师提供相对应的培训,例如带领音乐老师一起参加学习吹奏葫芦丝等简单的民族乐器。虽然只是小小的乐器,但是像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样的欣赏课中,老师就可以将葫芦丝直观展现给学生看,并进行演奏。只有让音乐教师不断丰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才能使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与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有机结合对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传承是新时代少年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领路人,传承民族音乐也是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从而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袁冬玲.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159.
  [2]韩辰璐.重视民乐欣赏 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J].读写算,2020(19):149.
  [3]姜肖男.解读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式[J].考试周刊,2020(52):142-143.
  [4]黄煜.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8(31):280.
  [5]白婧茹.iPad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新教育,2020(32):25-26.
  作者简介:龚艺池,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平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应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富有时代性、层次性、对比性的课堂作业,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基”,并从中渗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十个核心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也随之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中,人们对高中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能力投入了更多的重视目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究  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当前知识更迭迅速的时代下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但是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过于单一枯燥,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想法,学生很容易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现阶段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同时加以恰当地引导,这样,小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会更加有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析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地推进该方法,这对于教学实效提升帮助巨大。而道德叙事法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有不错的效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学生通过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创新能力。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基础教学目标,全面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文章将针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
摘要: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重要。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善于合情联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培养学生有求异的精神,要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文章以高中数学“一题多解”教学为例逐一阐释以上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方面。  关键词:创新思维;一题多解;合情联想;发散思维;求异精神;逆向思维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发展的动力和要求,而创新能力和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教学,需侧重开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自主形成语言建构习惯、思维方法、审美价值观以及责任使命感,尤其是需要在认知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理解,形成系统的辩证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新课标语文教育模式,打造出合理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  一、 引言  新时期高中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更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由此可见,作为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群文阅读教学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出了新的契机。文章将基于群文阅读,浅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策略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作为中高年级
摘 要: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教育贯通于整个幼儿的教育活动当中。幼儿艺术教育的初衷,并非专业性的艺术教育,它不是为了培养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而进行的专业性练习,而是为了培养全体幼儿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生活情趣,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等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
摘 要:文章基于对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情况的了解,阐述了适性教育对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精准选择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优化策略,以满足小学生个性特点,为教育教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适性教学  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阅读教学来说,是深化知识内容,加强文本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形象化大脑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也可以将其看作为思维工具,具有简便性与有效性,有助于明确生物原理、生物概念、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符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要求,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文章分析了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意义,并且提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借鉴性参考,应当全面创新与优化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构建生动化与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降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