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了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经过当地政府的再三动员,最后下了命令,他们才肯离开炮火下的家。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末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零碎的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刘强和王德贵帮助着妇女们上车,先放上一些比较大的包裹,让几个年纪大的、带孩子的妇女坐上去,然后又继续往车上填塞着东西;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响,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了劉强的许多感触。1937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的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当学徒,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他觉得是没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妇女们总不肯丢掉它们。为了抢救一个包着几件小孩儿的旧衣服的包裹,他的姐姐就在车轮下被碾伤了。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现在他自己在遥远的祖国有一个家,有两个孩子。解放以前的那七八年,生活是不容易的,于是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就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特别因为这些妇女们的家是处在敌人的炮火下,这些零碎的东西是在激烈的炮声下从那些单薄而潮湿的小防炮洞里搬出来的,他心里就非常爱惜,对每一件东西都充满着爱惜之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同时又仿佛对他讲述着妇女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于是,他就愉快而耐心地帮助妇女们安放她们的东西,并且总在说:“还能想办法装上哩,阿妈尼,阿志妈尼,能带上的就带上吧。”妇女们眼看着车子不大装得下,就不再留恋她们的东西了,有的就想要把自己已经搬上车的东西再搬下来好让出地方来给别人,特别是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大娘,她把她的两床破炕席从车上又拿了下来,她的那种默默无言的神情特别使刘强感动,于是,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地上仍然放着一些零碎的东西,同时还有好一些妇女没有上车,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在车上找寻着缝隙,请坐好的人们又站起来,想着办法。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又用着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阿妈尼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两个篮子也绑在后边……对啦,这样就压不坏啦,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得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吗?”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成严厉的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多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好!这笼子里还有两只鸡呢。”刘强的声音又变得愉快而活泼了,他向车上喊着,“阿妈尼,这个鸡,顶好!”
  还没有上车的两个年轻的妇女发出了笑声。其中的一个用一条花格子毛巾包着头,有一对浓黑的眉毛,眼睛亮晶晶地闪耀着,带着一种吃惊的天真的表情,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个热情的、结实得发胖的司机,好像说:“这个人多奇怪,多好啊,他怎么会这么细心呀!”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于是,还没有上车的妇女们带着提在手里的小东西开始上车。刘强抱起了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在她的冻得冰冷的脸上亲了一下,把她举上了车。到这时为止,这个女孩儿显露着大人似的忧郁的神情,一直在看着响着炮火的前沿,敌人打出来的白色的烟幕弹在昏暗的天色里升得很高。这懂事的女孩儿在想着什么呢?刘强把她举上了车,用朝鲜话对她说:“等胜利了,你们就回来,我们帮你盖一间大房子,啊!”这时那个包着花格子毛巾的,浓眉毛的姑娘正在上车,攀在车边上停下来了,说:“英加,谢谢司机。”随后皱着脸,激烈地说,“她的爸爸被李承晚在这里打死的!”
  那剪着齐眉的短发、穿着红袄子的女孩儿仍然在忧郁地不动地看着落着炮弹的前沿。她的母亲,一个憔悴的中年妇女,俯下头来,靠在女儿的肩上。刘强注意到她的怀里还另外抱着一个孩子。那白发的老大娘激怒地说:“我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说了半句又没有说了,所有的妇女都凝望着她们的毁灭了的村庄和她们遗留下来的田地,虽然在昏暗的天色中什么也看不清楚。
  这时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迟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来的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他攀上了车子,对里面看着。车上实在太挤了。那啼哭的,就是那个叫英加的女孩儿的弟弟,一个大包裹压在他们的母亲的膝上,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那母亲给他奶吃,哄他,他仍然哭着。最初一瞬间刘强想方设法拿开那包裹,但随即想到,这样仍然是不行的,几百公里的路程,而且夜里面天气要更冷的,于是他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他们有两个人,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望着周围的人们。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那母亲激动地说。
  “不谢!小王!”刘强喊,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着,“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什么呀?”小王跑过来,他惊奇着刘强今天怎么会变得这么婆婆妈妈的。
  “这活儿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跳下车去,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
  “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
  但这时刘强已经甩下了披着的大衣,脱下自己的上衣来包在孩子的身上了。   “咄!”他说,“做这么回吧,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拿大衣包着他,拉屎拉尿的就拿我这破衣服垫着!”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了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虽然不大听得懂这两个司机的对话,也都笑起来了。刚才那沉默、苦痛的空气一下子变成了愉快的,那头上包着花格子毛巾的、浓眉毛的姑娘笑得最嘹亮。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这有啥好笑的呀,咄!”他激怒地向着那姑娘说,可是那个羞怯的微笑,仍然违反了他的意志,一点儿也不给他争气,来到了他的嘴边。
  于是那姑娘笑得更響亮,这个连孩子都不会抱的小司机是多么有意思啊!
  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的斗争。
  驶出了山沟,上了大公路不久,防空枪响了,远远近近的所有的车灯一下子熄灭了。迫近了敌机的封锁线。为了离前面的车远一点儿,刘强把车停了一下。他从司机台后面的小窗子看了看车上的人们,听了一听。妇女们静静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这些妇女行!”刘强说,“怎么样,这个妈妈当得怎么样?”
  “别逗啦。今儿你哪来这么婆婆妈妈的!”
  王德贵显得很不高兴。那个孩子搞得他很紧张,他生怕弄痛了他,生怕他哭——一哭起来,车上的那个头上包着花格子毛巾的姑娘就要笑了——但愈是这样,那孩子就愈是不安宁,他一喘气就哭出来了。
  “看你这家伙,能这么抱的吗?轻一点儿,让他的头枕着你的左胳膊弯——你这小伙子真笨啊!”
  “本来我就没抱过孩子哩——你叫我背一百斤都比这舒服!”
  “别发牢骚,行吗?看哪,小宝宝!”刘强从驾驶盘旁边弯下腰来,对着那孩子的脸说,并且吻了他一下,“吓,我的这小宝宝真乖,不哭啦,妈妈在上面啦,将来长大了你也学开车吧。”
  王德贵斜着眼睛,很不以为然地看着这老司机。吓,这个从来都是刚强的人今天怎么会这样!这么个孩子有什么值得稀奇的呀,说不定一会儿就拉你一身!
  敌机凌空了,照明弹从前面一直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他的眼睛里出现了王德贵所熟悉的那种绝对的冷静。他又侧过头来向着车上面听了一下。王德贵看出来他那脸上的意思是:“停在这里呢还是冲过去?”
  “冲吧!”王德贵说。
  “你把孩子抱好。”于是这台车开动起来。它超过了停在路边上的一台车,在照明弹的亮闪闪的照耀下箭一般飞奔出去了。它又追上了两台死命奔驰着的车,敏捷地超过了它们。这时候炸弹在左前面远远的地方爆炸了,天上的照明弹熄了一批又来了一批,这一次足足有六七十颗,挂上了十几里路。
  “赶上了,他妈的!”刘强说,“这孩子也真乖,他知道叔叔们在跟美国鬼子斗争,他不哭啦!”他说,但他的冷静的眼睛仍然直盯着面前的被照得发白的公路。
  今天的敌机封锁区好像比往常扩张了一些。但即使在往常,这里也是敌人的重点封锁区了。刘强听不见敌机的声音,但是他感觉到现在敌机是飞得很低,因为今天有云层,而且这一带是大开阔地。突然的一梭子带着红色曳光弹的子弹落在右边几十米外的田地里了。刘强猛烈地刹住了车,刚一刹住车,就看见前面一百米以外的一团爆炸的白光。很明显,敌机在捕捉他。如果他刚才不刹一下车,就会落在炸弹的威力圈里面。现在敌机是绕过去了,于是他立刻又开动车子,绕过刚才的弹坑,用全部的速率奔驰起来。这时这个老练的司机的心里才有了真正的紧张,并觉得一种痛苦:如果一颗炸弹落在他的车上,他将如何对得起这些朝鲜妇女?虽然他看不见车上的妇女们,但他觉得她们是那么沉静地凝望着前面的道路,好像是,即使炸弹落在她们身上,她们也决不会动弹一下的。——那些年老的、憔悴的,或者包着花格子毛巾的、年轻的脸,她们的沉毅的、闪亮的眼睛激动地看他。他觉得这车子不是他在驾驶,而是自己在飞驰——那些妇女们沉静的、屏息的、一动不动的姿态好像使这台车长了翅膀。
  在车子猛然停住的急剧的震动里,王德贵撞在车台上,头上流血了,但他唯一的想法是紧紧地抱住孩子,不让他受到损伤。在紧随着而来的那一声爆炸里他不自觉地弯下腰去,俯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已经又睡熟了,无论是震动或是爆炸声都不曾使他醒来。现在这台车正处在几颗照明弹的光圈儿的中央,照这样的速度,还要有一刻钟才可以脱险。在照明弹的亮光下,王德贵第一次对着孩子圆圆的脸看了一眼,这才注意到,这孩子原来是长得很俊的,紧闭着的薄薄的嘴唇非常可爱地翘着,黑黑的睫毛贴在面颊上。于是,孩子在他的紧张着的内心里面唤起了模糊的甜蜜的感情。
  “好极了,咱们就这样干下去吧!”他想,意识着自己是在从事着英勇的工作,无论对于司机老刘,或是对于车上的妇女们和这个孩子,他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人,“我不久就可以自己驾驶一台车了——笑我不会抱孩子,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不远的爆炸的闪光打断了他的思想,他赶快地把孩子又搂在胸前。接着,在车子的右边闪起了强烈的光亮,显然,这个爆炸比先前的那个更近,于是他迅速地把孩子移到里面,拿自己的背对着车门。爆炸的气浪似乎把车子掀动了一下,但是车子仍然在一直向前开。
  “干不着就算我的!”刘强说,冷静地、笔直地看着前面。
  王德贵心里的那个模糊的甜蜜的感情更强了。这是对于孩子,也是对于自己的。眼看着没有遭到损害,就要脱离危险,他就抱起那熟睡着的孩子来,忍不住地在孩子的小脸上亲了一下。同时,他偷偷地看了刘强一眼,看刘强是否发觉了他。“笑我哩,这些女人,难道我真不会抱孩子吗——你看我抱着他一点儿都不哭。”于是又对那孩子亲了一下。孩子脸上的奶香气叫他觉得很激动。在这些动作里,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动作,他觉得他自己现在是成了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了。
  但是刘强忽然说:   他仿佛又听见他的女人的声音:“是下雪了,他在前线怎样呢?……”他的冻僵了的脸上闪耀着一个疲劳的、柔和的微笑。车子驶下山坡,刚一刹住车,他就伏在驾驶盘上昏迷过去了。
  王德贵喊着他,慢慢地,他清醒了过来。“哎呀,晕得不行。”他愉快地说,公路上很寂静,他的车灯也熄了,他于是觉得自己是听见了雪花降落的柔和的声音。“来吧,我来当会儿妈妈吧,这段路给你。”
  他抱过了孩子。王德贵带着庄严的激动坐上了驾驶的位置。
  “这么大的雪不会有敌机了,”刘强迷迷糊糊地、愉快地说,“打大灯干!”
  车子又前进了。
  劉强把孩子抱紧,忍不住地合上了眼睛,迷糊过去了。但他的头脑仍然在活动着。他想:车上的女人们,尤其是那个老大娘,恐怕要冻坏了……于是他又醒了过来。
  “小王,拿我的大衣给那老大娘吧。”
  小王柔顺地看了他一眼,立刻停了车,打开车门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带着一身的雪花愉快地跳了进来,他把自己的大衣脱给老大娘了。刘强没有说什么。车子又前进起来。
  “老刘,你怎么啦?”“我迷糊一会儿,不碍事,我在想,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司机。”
  “你放心吧,我能行的。”王德贵说,那颤抖的声音里,含着幸福的眼泪。
  “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司机!”这是多么大的赞美。他试着增加了一点儿速度。一切都很好,弯也转得很稳。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的公路,心里充满了庄严的幸福的感情。意识到自己所参与的是伟大的事业,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幸福?积起雪的、白色的公路像河流似的出现在车灯的光带里,从他的脚下涌了过去,简直好像不是车子在走,而是公路自己在向后奔跑似的。公路上的新鲜的、没有一点儿斑痕的积雪使他愉快。路边上闪过去的披着雪的松树也使他愉快。有一棵圆顶的松树,像是戴上了一顶白色的柔软的帽子,它迎着车灯,发着光,好像是在舞蹈着向他跑来,好像是向他鞠了一个躬,就隐没在黑暗里了。小时候,曾经在这样的落雪天爬到树上掏雀子窝——那些小孩子干的事情真没意思啊。但虽然这样想,虽然因意识到自己的成人的、从事着重大事业的、庄严的思想而愉快,却仍然忍不住想起了,有一次,掏出了四个喜鹊蛋,那些喜鹊蛋是多光滑,多有趣啊。又有一棵戴着白色的柔软的雪帽的弯曲的松树迎着他舞蹈着一直过来了,向他鞠了一个躬就隐没在黑暗中了,愈来愈洁白的公路在车灯下面出现,快乐地向着他涌了过来。
  稚气的思想和庄严的心情奇妙地交织着。想到小时候,母亲叫债主逼死了,自己站在旁边大哭着,可是旧社会又能把自己怎样呢?——现在自己是一个抗美援朝的司机了;想到那个可爱的孩子,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地跟连里的同志们讲一讲这段有趣的故事;想到那个白发的老大娘,她的慈爱的脸,但又想到那个用花格子毛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她的头巾上一定是落满了雪了,她还不知道是他在开车呢。想到老刘,这个人总是快快活活的,到哪里都能自在——他是多么勇敢啊。他现在在想着什么呢?他简直一点儿也不挂念他的家,他想不想他的孩子呢?如果自己也是结了婚,有了孩子的,自己就会很严肃,不会叫人家觉得孩子气了,跟人家说话的时候就会说:“我那老婆,我那孩子。”……吓,真是胡闹,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自己怎么会有孩子呢,永远也不可能的!
  “老刘,”看见老刘睁着眼睛,他问,“你想不想你的儿子?”
  “想那干什么!”
  “要是我,我一定是想的。”他深思熟虑地说,微微笑了一笑。
  可是老刘不再作声了。他显然已经恢复些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前面,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王德贵忽然看见,老刘低下头去吻那孩子。这不像先前的那种半真半假的、开玩笑的、喜爱的姿态,这是真正动了感情的。老刘一副沉思的严肃的样子,对孩子的恬静的小脸看了很久,轻轻地替他揩揩嘴,又吻了他一下。这个三十多岁的、快活而勇敢的人的这种动情的严肃的样子,使得王德贵简直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假装着什么也没看见。可是,想到不久之前炸弹在头上呼啸的那个滋味,他也非常想吻那孩子一下,嗅一嗅那香甜的奶香味。
  后来孩子哭了。老刘把他用大衣包紧,轻轻地拍着他,说着:“乖乖,别哭啦;冷哪,下雪哪,明年春天,你妈妈种下的麦子就要发芽啦!”那声音也是严肃而沉思的。
  公路上,雪已经积起了三四寸。这台车平稳地前进着。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车灯照在雪上有些发黄了,周围的景色,覆着雪的土坡、田地,露着发黑的门的独立家屋,大雪中倔强地弹起来的弯曲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现在大家都看着周围的景色。就要到她们的新家了。忽然,那个用花格子毛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她用右手在胸前捧着她的负伤的左手,两边看了一看,开始唱歌,于是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连那个白发的老大娘和八岁的英加在内,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的新家了,她们欢迎这场雪——她们迎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的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
  驶过了一些积着雪的矮屋和断墙,车子在地方政府的门口停下来了。地方政府的干部们,其中有两个穿人民军制服的姑娘,从里面跑出来了;这时候车上的歌声仍然在震响着。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穿人民军制服的两个姑娘紧紧地抱住了最初下车的两个妇女。车上的年轻的姑娘们仍然在唱歌。这时司机台的门打开了,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在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熟睡了的孩子。
  大家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着刘强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那个用花格子毛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叫着:“辛苦啦,同志们!”
  “不辛苦!没有的事!”王德贵兴奋地抢着说,他激动得厉害,幸福到极点,但又害怕在妇女们的面前显得幼稚;他拿出一根烟来抽,手有些抖,他忽然走向那个母亲,问着:
  “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
  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
  “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着脸说。
  “金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就被大雪盖住了。
  作者简介:路翎(1923-1994),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两岁时随家迁至南京。原名徐嗣兴。汉族。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路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
  原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1期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段明
其他文献
李爱民是一个农村孩子,他自小为自己立下人生的目标:参军,入党,立功。这些他自小立下的奋斗目标都实现了。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残疾人。  在1979年的一次作战中,为了营救他的战友,他失去了双眼,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他的眼前消失,他成为一个失去双眼的残疾人,在他漫长的人生路上,光明离他远去,黑暗将伴他度过一生。命运与李爱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李爱民痛苦、难受,他无数次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命
走了多少里的路,  才能走完老黄河?  喝了多少口的水,  才能喝干这苦涩?  唱了多少年的歌,  才能唱尽老黄河?  找了多少个影儿,  才能一把抱住我?  喝了多少杯的酒,  才能烧透这大火?  写了多少行的诗,  才能写哭我?  鸡叫了,  路软了,  天亮了,  稻子黄了,  白鷺飞来了,  香气摇曳了,  碗边的筷子掉了,  敲疼了谁的脚趾头?  再不唱什么离歌了,  再不喝什么白酒了,
我在市里的五中连着考了三年,都名落孙山。母亲托关系把我送进了石门私立中学,因升学率高,周边几个市的人们都愿意把孩子往石门中学送。   第一节课,上课铃刚响,就有三个老师模样的人搬着椅子,陆续地坐在了课桌间的夹道里。这架势我明白,有老师来听课了。上过学的都知道,这样的听课,有监督和学习的意思。这时门口探进一个油光可鉴的偏头,鼻梁上架一副瓶底儿眼镜,穿一身笔挺的西服,白色的衬衣领子立得有板有眼,只是
每个人都是有故乡的,每个人的故乡也不尽相同。一个人走出故乡,有的不能经常回去,有的甚至再也没有回去。那么,一遇到与故乡相近的符号,便觉得亲近。  洛阳望春门的街口,有一片瓦的世界。阳光正在瓦上跳跃,蔷薇攀上了窗沿。窗沿也围着瓦,一个女孩儿的娇柔在瓦间闪现。  余舍,名字让人回味,就像两座连在一起的瓦屋,散发着朴素的光。它的芳邻是颇有名气的“瓦库”,二者相辅相成,筑起瓦蓝色的乡音。  我观这余舍,不
我很少施舍乞讨者。“施舍”虽然难听,可的确是表达需要。其实大可把“很少”换成“几乎没有”,写到这里忽而觉得好笑,那个“几乎”的余地不知为何如此狭窄却仍要保留,也许是为了盛放心中其实很想给予和散发的善意吧。  每次遇到衣衫褴褛、四肢残缺的无家可归者,我总是匆匆离开。一直以来都无法给这种逃避找一个很善良的理由,除了不忍直视生活那辛酸的一面,不敢用眼睛去看与自己生活天壤之别的苦涩,还有些别的什么吧。直到
如果能够再低些  你就看见  岸如连绵的群山  推向远方  如果能够再低些  就看见悬河  無垠的悬崖高壁  起自无边的平原大地  没有谁能再低了  淤积堰塞的都成了平湖胜景  没有谁能再低了  就像沙丁鱼在罐头里旅行  就像一条条鲑鱼  洄游的高处竞然是虚空  它们在天空飞翔  鳍好像替鹰隼展开翅膀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宣言》中的倡议,每年的10月31日被定为世界城市日。下面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的别称,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名城的别称?欢迎补充哦!  中国昆明—春城  明朝状元杨慎被贬云南时,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诗句,俗语也说“昆明四季如春”。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它“春城”的别称名扬四海。  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之都  18世纪以来,维也纳就是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创
扬州瘦西湖  春风吹瘦西湖水,芳草柳堤生綠尘。  红药桥边月依旧,吹箫不见昔时人。  春雨  恰恰黄莺杨柳巅,春风化雨润新年。  花苞尚未枝头发,小伞撑开二月天。  芦苇叶  萧萧犹似竹篁鸣,绿叶修长风色清。  水岸卜居怀屈子,一生长寄汨罗情。  责任编辑:秀丽  美术插图:段明
从2002年冬始至2012年10月,笔者先后4次来到陈元娣的家,采访六十岁“当妈妈”的陈元娣。陈元娣告诉我,她本叫陈荣娣,但大家都喜欢叫她“元娣”,就只好这样了。说着,拿出一本小册子给我看。果然,小册子写着“陈荣娣”三个字。于是,2003年初我的第一篇纪实文学《陈荣娣和她捡到的三个弃婴》刊登在惠州文学上,用的是她的原名陈荣娣。  给他们一个家  2002年的初冬,我受惠州文学主编杨城老师的嘱托,前
哈佛大学科学家用活体细胞造“鱼”成功  近日,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造出了一条“鱼”。他们凭借机器人工程和基因生物学知识,利用一些丰胸用的硅胶、一小撮黄金和20万个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心肌细胞,成功制造出一条黄貂鱼。最令人惊讶的是,小鱼能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发地在营养液里向着光源游动。  一句评论:是不是想起了那些科幻小说里的“人造人”呢?  适用话题:科技、创意、超乎想象哈佛大学女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