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考作为评价学生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和情感要素的客观、高效、权威的尺度,尽管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在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替代办法之前,不可轻言废止。它是由内容、目标、题型、分数等多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而且各要素自身在保持整体趋稳的情况下稍有变更。本文以辽宁2009年地理高考试题为例分析高考试题之变,进而提出地理教学中内容学习横纵化、知识与能力等重化、图表练习常规化、情景设置变势化等建议,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优质课堂教学。
关键词: 地理高考变革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程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地理高考作为评价学生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和情感要素的客观、高效、权威的尺度,必然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社会要求并与地理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纵观近些年的试题,已初步形成了回归生活,关注热点,鼓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地关系实际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风格和特色。地理高考在保持这一整体特色的同时,具体细节稍有变更,继而地理教学也随之改变。[1]
一、地理高考稳中有变
新课程高考地理科的试卷结构,是由地理科的内容、目标、题型、分数相互关联所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它包括:试卷考查内容的组成部分;期望考核的知识、能力目标;试卷各类题型;试卷分值设置与分值比重。其中,考查内容是本质要素,考核目标是主体要素,题型分配是派生要素,分值设置是依附要素。[2]这些要素彼此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地理高考试题结构体系。并且各要素自身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整体趋稳的情况下稍有变更。下面结合2009年辽宁地理高考试题分析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各要素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发生了何种改变。
2009年辽宁地理高考命题首次采取自主命题的形式,但保持以往联系实践创设情景,关注现实、关注社会难度适中、区分度好的特点,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突出人文精神,强调知识的应用价值,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试卷类型、考查内容、考核目标、题型设计、分值设置稍有改变。
试卷类型:新课改以来,试卷类型一改全国统一综合卷的形式,允许部分省市结合实际推陈出新。但使用文科综合卷的省市仍然占大多数,辽宁就是其中之一。部分省市使用地理单科试卷,还有部分省市既有单科地理卷又有综合卷,更为特殊的是广东,既有地理单科卷,又包括文科地理卷和理科地理卷。[1]辽宁09文科综合卷由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组合而成共44道题。其中地理共13道题(11道地理选择题,第36、37为地理综合题)。除了41到44题为选做题外,其余40道全部为必做题。
考查内容:地理高考范围由原有的必修三册增加了选修七册。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大部分。2009年辽宁高考试题中主考自然地理知识的为1、3、4、5题,人文地理的为1、2题。区域地理中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为6、7、8题,考查中国地理知识的为9、10、11、36、37题。
考核目标:高考地理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基础、主干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辽宁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以《考试大纲》为中心的前提下以新视角、新情景为着眼点,注重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在读图、判图基础上把地理主干知识、基本规律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推理判断、分析综合,迁移思考等多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6、7、8题以两幅特定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判图、空间定位、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题型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内容,以及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试题在保持原有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综合题(包括简释与问答题、材料分析论证题等)必做题型基础上增加了选做题型。以辽宁2009年高考文综卷为例,虽然41到44题为历史选做题,而地理仍然保持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必做题的结构,但是为以后高考地理出现选做题埋下了伏笔。
高考分值设置:全国各省份地理选择题仍旧每小题四分制,除山东文科综合卷地理部分为78分外,大部分省份文综试卷地理、政治、历史各占100分,地理按选择题44分,综合题56分设计。2009年辽宁文综卷地理试题沿用此法。选择题每小题4分,11个选择题,共44分。综合题第36题为36分,第37题20分,总和为56分。
二、依据地理高考进行优质教学的建议
高考作为一种考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是相对客观公平的“量才尺”,为高校乃至社会遴选人才是其价值诉求。因此,在中国重“人情请托”的社会文化底蕴下,尽管高考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替代办法之前,不可轻言废止。[4]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地理高考为参照准则之一,依高考之变而稳中求变。
(一)内容学习横纵化
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阶段必修三册选修七册,初中阶段必修四册。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学习高中的全部课程,而且要加强初中所学的内容的逻辑联系,形成学科内综合。纵向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知识讲解、备考复习,加强学科间综合。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可以结合物理中热胀冷缩原理进行讲解;联系历史学习人口迁移,等等。
(二)知识与能力等重化
地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掌握主干知识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应,课堂教学中应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并重。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具有促进个体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前进的教育价值,对实际生活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地理教学中应该强化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新知,探究新知。同时结合新课程的上位理念,在下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思维,分析综合、推理判断,重构延伸等能力。[5]
(三)图表练习常规化
地图作为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独具地理学科特色的信息综合载体。包含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性知识,区域综合信息。因此,读图、释图能力在地理高考中至关重要。[6]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图表试题训练。新课讲授以图为辅,复习课按图索骥,平时训练、测试用图导点,充分发挥地理图表提供信息的功能,培养学生爱图、重图、敏图、判图、析图的能力。
(四)情景设置变势化
详究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以教材为依托,结合现实热点问题设计新情景,将考查内容、考查信息、考察目标融于试题中已成为地理高考一大特色。但并非所有热点都在试题中体现,在选择时应本着和国家关联大、有定论、强地理性的原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时要变换情景立意、问题角度,打破思维定势,避免难题、偏题。训练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或试题,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克服惯性思维。[7]同一知识点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设计不同的题型进行训练,选择题(单选、多选),综合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必做题、选做题兼而有之,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第二研究室暨相伟地理研究室.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评价.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7.
[2]王后雄,胡承臣,陈银洲,余德仁.新课程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构想.教育科学研究,2008,12.
[3]王乐祝,李洪军.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地理试题分析.地理教学,2008,8.
[4]郑若玲.现实之需:高考的存在与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8,8.
[5]周春燕.新课程实施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地理教学,2004,10.
[6]饶水平.高考解题时读解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地理教学,2005,11.
[7]黄大波.如何点化学生搞好高三地理复习.地理教育,2006,1.
关键词: 地理高考变革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程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地理高考作为评价学生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和情感要素的客观、高效、权威的尺度,必然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社会要求并与地理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纵观近些年的试题,已初步形成了回归生活,关注热点,鼓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地关系实际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风格和特色。地理高考在保持这一整体特色的同时,具体细节稍有变更,继而地理教学也随之改变。[1]
一、地理高考稳中有变
新课程高考地理科的试卷结构,是由地理科的内容、目标、题型、分数相互关联所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它包括:试卷考查内容的组成部分;期望考核的知识、能力目标;试卷各类题型;试卷分值设置与分值比重。其中,考查内容是本质要素,考核目标是主体要素,题型分配是派生要素,分值设置是依附要素。[2]这些要素彼此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地理高考试题结构体系。并且各要素自身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整体趋稳的情况下稍有变更。下面结合2009年辽宁地理高考试题分析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各要素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发生了何种改变。
2009年辽宁地理高考命题首次采取自主命题的形式,但保持以往联系实践创设情景,关注现实、关注社会难度适中、区分度好的特点,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突出人文精神,强调知识的应用价值,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试卷类型、考查内容、考核目标、题型设计、分值设置稍有改变。
试卷类型:新课改以来,试卷类型一改全国统一综合卷的形式,允许部分省市结合实际推陈出新。但使用文科综合卷的省市仍然占大多数,辽宁就是其中之一。部分省市使用地理单科试卷,还有部分省市既有单科地理卷又有综合卷,更为特殊的是广东,既有地理单科卷,又包括文科地理卷和理科地理卷。[1]辽宁09文科综合卷由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组合而成共44道题。其中地理共13道题(11道地理选择题,第36、37为地理综合题)。除了41到44题为选做题外,其余40道全部为必做题。
考查内容:地理高考范围由原有的必修三册增加了选修七册。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大部分。2009年辽宁高考试题中主考自然地理知识的为1、3、4、5题,人文地理的为1、2题。区域地理中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为6、7、8题,考查中国地理知识的为9、10、11、36、37题。
考核目标:高考地理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基础、主干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辽宁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以《考试大纲》为中心的前提下以新视角、新情景为着眼点,注重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在读图、判图基础上把地理主干知识、基本规律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推理判断、分析综合,迁移思考等多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6、7、8题以两幅特定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判图、空间定位、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题型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内容,以及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试题在保持原有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综合题(包括简释与问答题、材料分析论证题等)必做题型基础上增加了选做题型。以辽宁2009年高考文综卷为例,虽然41到44题为历史选做题,而地理仍然保持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必做题的结构,但是为以后高考地理出现选做题埋下了伏笔。
高考分值设置:全国各省份地理选择题仍旧每小题四分制,除山东文科综合卷地理部分为78分外,大部分省份文综试卷地理、政治、历史各占100分,地理按选择题44分,综合题56分设计。2009年辽宁文综卷地理试题沿用此法。选择题每小题4分,11个选择题,共44分。综合题第36题为36分,第37题20分,总和为56分。
二、依据地理高考进行优质教学的建议
高考作为一种考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是相对客观公平的“量才尺”,为高校乃至社会遴选人才是其价值诉求。因此,在中国重“人情请托”的社会文化底蕴下,尽管高考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替代办法之前,不可轻言废止。[4]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地理高考为参照准则之一,依高考之变而稳中求变。
(一)内容学习横纵化
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阶段必修三册选修七册,初中阶段必修四册。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学习高中的全部课程,而且要加强初中所学的内容的逻辑联系,形成学科内综合。纵向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知识讲解、备考复习,加强学科间综合。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可以结合物理中热胀冷缩原理进行讲解;联系历史学习人口迁移,等等。
(二)知识与能力等重化
地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掌握主干知识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应,课堂教学中应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并重。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具有促进个体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前进的教育价值,对实际生活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地理教学中应该强化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新知,探究新知。同时结合新课程的上位理念,在下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思维,分析综合、推理判断,重构延伸等能力。[5]
(三)图表练习常规化
地图作为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独具地理学科特色的信息综合载体。包含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性知识,区域综合信息。因此,读图、释图能力在地理高考中至关重要。[6]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图表试题训练。新课讲授以图为辅,复习课按图索骥,平时训练、测试用图导点,充分发挥地理图表提供信息的功能,培养学生爱图、重图、敏图、判图、析图的能力。
(四)情景设置变势化
详究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以教材为依托,结合现实热点问题设计新情景,将考查内容、考查信息、考察目标融于试题中已成为地理高考一大特色。但并非所有热点都在试题中体现,在选择时应本着和国家关联大、有定论、强地理性的原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时要变换情景立意、问题角度,打破思维定势,避免难题、偏题。训练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或试题,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克服惯性思维。[7]同一知识点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设计不同的题型进行训练,选择题(单选、多选),综合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必做题、选做题兼而有之,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第二研究室暨相伟地理研究室.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评价.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7.
[2]王后雄,胡承臣,陈银洲,余德仁.新课程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构想.教育科学研究,2008,12.
[3]王乐祝,李洪军.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地理试题分析.地理教学,2008,8.
[4]郑若玲.现实之需:高考的存在与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8,8.
[5]周春燕.新课程实施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地理教学,2004,10.
[6]饶水平.高考解题时读解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地理教学,2005,11.
[7]黄大波.如何点化学生搞好高三地理复习.地理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