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已有11年的时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话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教师就是权威、就是对的,学生只要将教师教授的知识接受下来就可以了,这就好比“旧瓶装新酒”。但这样的教学就存在了很多问题:首先他违背了物理的教育精神——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是盲目的接受,而不去观察实验、不去亲身体会实验,最后造就的只是一位只知学而不会学、只知道这样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只懂而不会做的庸才;其次他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他湮埋了孩子善于观察、思考的天赋,却让孩子投入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中。这样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对学习不敢兴趣甚至厌学,更别谈快乐学习了;再次他还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教师敬畏有余而亲近欠佳。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不敢与教师交流,讨论,不和教师促膝谈心。教师也就更加不容易把握学生的知识层面、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变化,更不易教学了。
  新课程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这就对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严格来讲新课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决定着教学的目标、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成效。。因此,物理教师要从单纯的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智、陶情、冶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配置了多媒体设备。这就创设和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也要求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角色。
  因此,新课程和信息时代都要求物理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新课程,适合于自己的路,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对于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笔者作了以下一些探讨。
  一、做教育道路上的导向路标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教师不应做教育道路上的垫脚石,而应做教育道路上的导向路标。
  在一次物理教学观摩课上,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教师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问:“你们知道今天来干什么的吗?”一个学生回答:“来听老师上课的”。这句话一出便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满堂灌”,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记,教师成了“讲师”,而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功能、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中,让学生更多地自由進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共同讨论实验,在大量的物理实践中掌握运用物理的规律。而教师此时变成“导师”,起着引导、诱导、辅导、教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绝不能一味地“填鸭式”式地灌输,“标签式”的讲解。诱导学生进入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课程学习。教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构建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归结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肯定学生的思维动机和过程,切不可无视其中虽显稚嫩但蕴含智慧的“火花”。可见教师就像路标一样在教育的三岔路口、在学生易迷路的地方指出正确的方向,其它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走吧?只有真正的走过,才能真正的收获。例如,在教《浮力》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安排一个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发地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提炼出重要问题:(1)为什么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减小。(2)观察物体进入水中的整个实验过程,你能说出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就能掌握浮力是什么,浮力的三要素是怎么样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更乐意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做教育道路中的 “常青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常常用来赞美教师的诗句,它虽然肯定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但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师是不是要燃烧自己才能照亮别人呢?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健康做代价。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物理教师要做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常青树”。
  物理教师往往要同时带几个班的课,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和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加之备课改作业,因此教师的负担很重。而当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须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即可,不要一味的追求讲透。在批改作页方面可以采用学生互改、点评的形式,使学生在互改中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这并不是说物理教师就不需要了,不但需要,而且要求更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了,如:图书馆、电视、网络等。课堂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他们了解的、感兴趣的也许是教师并不精通的,正如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其实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首先,物理教师只有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把握精确,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使自己拥有“一桶水”,而且永远是新鲜的流动的水。第二,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物理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尽可能满足不同需求,并能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节、更新、发展。第三,学校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拥有了录音、录像、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直观感受,创设有效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教到老、学到老,成为不断吸收知识的“常青树”。树木吸收了天地万物的灵气吐出供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的氧气,教师则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供给学生学习的“养分”。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是有活力,有学识,充满激情的“青年”。而且,教师也是一个有付出但也求回报的人,回报的是学生学到了知识,拥有能力,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做教育道路中的开拓者
  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如此一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实施者,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的参与是提高课程切实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都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又处于第一线,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可以避免课程对学生没有针对性不适应学生的弊端,从而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具体教育情况。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具有课程资源意识和观念。要意识到教材不是惟一的学习材料,教师不是惟一的教学源泉,课堂不是惟一的学习场所;从而确立“生活处处有学问,课程本在生活中”的观念。其次,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利用校内外图书资源;要充分利用自然教学场景;要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条件。
  新时期物理教师不仅要创造性的运用开发教材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是培养出经世致用人才的重要保证。美国学者舍恩也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假设,认为反思性实践即要“反思”,又要“行动”,试图弥合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杠杆[2]。虽然课改已实行了几年,但怎样的教法最好,谁都不能做出准确肯定的解答,一切都还在摸索中。因而教师不仅只是教,还要在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后总结成败原因,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就能研究创造出适合课改即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独特的教学理念,进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可见要做好教育的开拓者,物理教师不再只是会教书,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的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创造者、研究者。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要成为“导向路标”、“常青树”、“开拓者”。在新环境中物理教师更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角色定位并持续进步,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与这一发展形势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科学社会中更好地擔当教书育人的重任,进而提升国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从而促使我国科技水平进一步走向世界前沿。我相信只要教师能以学习为舟,以〈标准〉为舵,以研究为桨,以人格为帆,必能在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里自由游弋,驶向教育成功的彼岸。[3]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 钟启泉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197.208.
  [3] 闫旭蕾,闫玖红.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与扮演[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其他文献
枯燥的我说你听,我读你跟,不明就里的死记硬背式英语教学,对于现行新课本——阅读量大,词汇量大,信息量大,已很不适应。想要让英语成为21世纪不可缺失的工具学科之一,关键还是要注重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地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一、尊重个体  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感到英语氛围的宽松、和谐。从学生的“成功欲”中,潜移默化引领学生走入英语世界。英语新课本给予我们提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有力保证,课堂纪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美术课课堂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气氛追求活跃,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如何使得课堂活而不乱、灵动有序,美术老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可能产生乱的情况
期刊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也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成果,至今仍被普遍使用。我尝试着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在体育课堂中巧妙借用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 通过此手段不仅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和练习状况,并对及时调控体育教学过程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望”中生机。所谓“望”,就是观察  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
期刊
【摘要】道德需要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主体行为的心理驱动力,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个体的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儿童道德需要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仅要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更要重视在小学阶段激发儿童的道德需要,使得道德行为本源于内心的需求,为以后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需要;激发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道德需要与道德发展的关
期刊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如下
期刊
【摘 要】探究性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设计了画图形、讲概念、辨题目三类探究性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内容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圆;高阶思维;探究性作业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在目标分类中主要表现为分析、综合、
期刊
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决定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现。该文从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入手,探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趣味性;科学性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都有一种偏见:思想品德课是充满说教,枯燥乏味;思想品德是等级科,简单,不花时间也能及格。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什么事情都追求高效,变得越来越浮躁。我们的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初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这样的任务,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心理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
期刊
【摘 要】教材因版面设计限制、面对对象限定等原因,往往缺少让学生真正体验过程的习题内容。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充。围绕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单元,从单元内容分析、常见习题概总、探究性作业设计三个板块进行分析,充分展现能让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辨析等过程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思路。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量感,深化学生对测量本质的理解和对计量单位的认知。  【关键词】量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