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构起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搭建好一个平台,努力创设有趣味性、新颖性、生活性和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使得情境创设有科学性、思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探究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教学伴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探究教学的情境创设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要注重探究情境的实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用物理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呈现出求知者渴望的状态,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即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讲究实效性。
2.要凸现探究活动的问题性。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是探究活动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达到活跃状态。而探究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问题开展教与学活动,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中。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应将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隐藏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知冲突,再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要突出探究过程的实践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因此,物理课堂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眼、耳、手、嘴、脑多感官参与活动,全频道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让学生不仅有探究的意愿,而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克服“师代生劳”的现象,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实践行为落到实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实践探索中主动发展。
4. 要体现探究形式的合作性。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对于学生实现认知上的互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探讨,互学互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和方法。因为,合作探究不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是思维上的合作。因此,教师应在理解概念、寻找规律、操作演示、分析推理、抽象概括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要善于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认知、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5. 要关注探究学习的发展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基础教育的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全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要确定发展性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民主性,重视学生主体观;在探索材料上,留有更多地选择余地;在形式方法上,腾出更大的空间;在探究结果上,允许有不同的结论,真正意义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发展过程。
二、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果在教学中轻视物理情景的建立,这不但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而且也使学生无法记忆,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概念、规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我们物理教师努力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以生动形象地直观感知,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向往、探索的欲望,使教学更加激发学生的潜能。
1.创设的情境要有递进性。创设递进性情境的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种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如在“透镜”教学中,依次创设下面的情境:(1)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2)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3)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2.创设的情境要有求异性。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境。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问题后,可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3.创设的情境要有强化性。创设强化性的情境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情景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帮助。
4.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类比。类比方法的运用加速了思维的升华,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在《电场》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场和重力场知识的对比,借助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类比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发现两者可归结为同一物理模型。因而,就使学生对这两种场中的运动本质特征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类比,比出运动特征和规律,比出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
习题教学具有特定的作用,处理好习题可以起到深化,活化、反馈、补尝、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通过习题教学及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达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的理解规律的目的。同时使学生把理解的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达到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创设直观的物理情境,变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有些物理习题,其物理文字冗长,内容、问题设置多,学生只凭头脑的简单思考、推理并不容易搞清楚物理过程、物理情境。为此在习题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地将文字题“翻译”成图,建立正确的图解情境,从而将一些繁杂的题目进行分解、剖析,使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进而达到对题目的感知、理解,使之简单易解。另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又具有代表性的物理习题,如各种情况下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从二者相对滑行到共同运动的过程分析、反冲系统中各物体对地的位移关系等等,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一些动画课件,对这些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形象地展现给同学,会给同学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得到培养。
2.创设随机情景,强化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随机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采用的方法。,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了学习兴趣并进行探究。使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探究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教学伴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探究教学的情境创设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要注重探究情境的实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用物理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呈现出求知者渴望的状态,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即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讲究实效性。
2.要凸现探究活动的问题性。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是探究活动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达到活跃状态。而探究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问题开展教与学活动,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中。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应将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隐藏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知冲突,再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要突出探究过程的实践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因此,物理课堂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眼、耳、手、嘴、脑多感官参与活动,全频道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让学生不仅有探究的意愿,而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克服“师代生劳”的现象,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实践行为落到实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实践探索中主动发展。
4. 要体现探究形式的合作性。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对于学生实现认知上的互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探讨,互学互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和方法。因为,合作探究不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是思维上的合作。因此,教师应在理解概念、寻找规律、操作演示、分析推理、抽象概括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要善于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认知、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5. 要关注探究学习的发展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基础教育的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全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要确定发展性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民主性,重视学生主体观;在探索材料上,留有更多地选择余地;在形式方法上,腾出更大的空间;在探究结果上,允许有不同的结论,真正意义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发展过程。
二、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果在教学中轻视物理情景的建立,这不但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而且也使学生无法记忆,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概念、规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我们物理教师努力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以生动形象地直观感知,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向往、探索的欲望,使教学更加激发学生的潜能。
1.创设的情境要有递进性。创设递进性情境的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种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如在“透镜”教学中,依次创设下面的情境:(1)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2)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3)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2.创设的情境要有求异性。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境。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问题后,可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3.创设的情境要有强化性。创设强化性的情境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情景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帮助。
4.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类比。类比方法的运用加速了思维的升华,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在《电场》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场和重力场知识的对比,借助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类比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发现两者可归结为同一物理模型。因而,就使学生对这两种场中的运动本质特征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类比,比出运动特征和规律,比出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
习题教学具有特定的作用,处理好习题可以起到深化,活化、反馈、补尝、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通过习题教学及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达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的理解规律的目的。同时使学生把理解的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达到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创设直观的物理情境,变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有些物理习题,其物理文字冗长,内容、问题设置多,学生只凭头脑的简单思考、推理并不容易搞清楚物理过程、物理情境。为此在习题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地将文字题“翻译”成图,建立正确的图解情境,从而将一些繁杂的题目进行分解、剖析,使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进而达到对题目的感知、理解,使之简单易解。另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又具有代表性的物理习题,如各种情况下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从二者相对滑行到共同运动的过程分析、反冲系统中各物体对地的位移关系等等,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一些动画课件,对这些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形象地展现给同学,会给同学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得到培养。
2.创设随机情景,强化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随机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采用的方法。,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了学习兴趣并进行探究。使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