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具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目前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明显存在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笔者探究其原因认为学习动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做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学生学习动力 自信心 学习热情 求知欲 危机感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对策的前提。同时,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
1.1 逃避学习。表现为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1.2 厌倦、冷漠、焦虑情绪过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对班集体、同学漠不关心。
1.3 注意力分散。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力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如看录像、电影、经商、上网等,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1.4 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只是跟着感觉走,传承中学时的学习方法。
1.5 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学习没有目的、被动地学习。
2.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讨厌学习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时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也是要求学习的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可是,现实中为什么有很多“讨厌学习”、“不愿学习”的学生呢?据调查与分析,大体上是由于下列原因:
2.1 基础差,自卑感强。有的学生一度很用功,但学习上不好(多数归因于基础差和缺乏方法)。就认为自己天资差,脑子笨,再努力也白搭,于是对学习无信心,无兴趣。
2.2 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凭感觉、按习惯用功,效果自然不理想,于是认为学习是很费劲的事。
2.3 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不生动,满堂灌,枯燥乏味,作业布置不适当等,从而认为学习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2.4 教材编写几年不变,内容脱离实际。形象趣味性亦不强,学生感到学习的近期效益不明显,从而认为“读书无用”。
2.5 对学习报有逆反心理。有的同学由于经常在学习上得到较低的评价,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再加上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逐渐产生紧张、焦虑、不安、麻木、恐惧以至反感,产生了逆反心理,经常赌气中断学习,一提学习就倒胃口。至于身心方面如果存在更为严重的疾患,就更不用说对学习欲望的消极影响了。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3.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3.1.1 教师在备课时切忌只重知识、不重学生。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去创设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注重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我要学”的喜人局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1.2 教师讲课时切忌只重教法,不重学法。教师通过恰当的教法教给学生知识,这固然重要,但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教会”,“会学”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当前素质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同学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就非常重要了。例如学习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知识的方法等,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3.1.3 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辅导习题、作业时,结果的准确性确实重要,但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的培养更应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3.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己学习动力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有的同学认为,自从上了中职学校之后,没有了目标和动力,整天就知道吃、喝、玩、睡觉,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没有兴趣。生活缺乏激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放纵自己,听之任之。其实,缺乏激情的生活不精彩,但还是应该好好过。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怎能因为不完美就放弃昵?
3.2.1 只有追求,才能体验幸福。只有不完美的存在,才有追求的必要。有的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实际上就是人生中的不完美。我们的同学还很年轻,今后还有很多路可走,有很多可选择的机会,这就要看你是否主动应对生活。说实话,凭着同学们这种被动的性格,就是让你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如计算机、经济学专业等,也不会学得很好。因为,学习中你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或发现很多东西和自己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就会很郁闷、焦虑,由此对学习就没有动力了。
3.2.2 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是指没有条件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比如,自己想学计算机专业而没能如愿,平时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或寻找计算机和你所学专业的结合点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样你就为了这个目标把数学、外语学好以带动把其他科目学好。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步入主动,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学业与事业。“让学校对自己有用”是你自己的责任。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毕业计划应该从进入中职学校时就开始制定。
3.3 引发学习欲望的要诀。
3.3.1 培养自信心对提高学习有着极大的作用。有的同学可能学习上受过挫折,但没有对自己的挫折进行科学的分析,错误地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信心不足或丧失信心。于是形成这样一种心理:既然自已学习不行,再使劲也没用。有人说,“学习以成功为动力”,我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每成功一次,就增加一次信心,逐步就会坚信自己在学习上付出的劳动一定会取得成效。正是这种信心,使不少学习基础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3.3.2 激发求知欲。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你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3.3.3 确立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把学习计划和目标公之于众。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心理学戒烟的一种方法,向大家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你忍不住想抽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会被别人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制定学习计划也是同一道理,只要自己暗下决心,并且向老师、同学们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3.3.4 要让学生有危机感,要有压力。每位同学都应靠自己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学习动力的形成是要靠自己自觉养成。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要让学生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教育学生要有危机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家有权势、金钱和父母的保护而不用认真读书将来也会找份好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毕业时凭着父母的关系找了份好工作,但由于自己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总有一天将被淘汰。等到将来被淘汰还不如趁现在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立志为国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对学生挫折教育中学习意志的培养等都将使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发一浪高过一浪,并持之以恒地向纵深发展。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而这乐和趣,不正是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各方面去刻意追求的吗?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遵循这些基本的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那么学生学习原动力的开发和培养则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学生学习动力 自信心 学习热情 求知欲 危机感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对策的前提。同时,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
1.1 逃避学习。表现为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1.2 厌倦、冷漠、焦虑情绪过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对班集体、同学漠不关心。
1.3 注意力分散。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力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如看录像、电影、经商、上网等,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1.4 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只是跟着感觉走,传承中学时的学习方法。
1.5 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学习没有目的、被动地学习。
2.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讨厌学习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时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也是要求学习的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可是,现实中为什么有很多“讨厌学习”、“不愿学习”的学生呢?据调查与分析,大体上是由于下列原因:
2.1 基础差,自卑感强。有的学生一度很用功,但学习上不好(多数归因于基础差和缺乏方法)。就认为自己天资差,脑子笨,再努力也白搭,于是对学习无信心,无兴趣。
2.2 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凭感觉、按习惯用功,效果自然不理想,于是认为学习是很费劲的事。
2.3 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不生动,满堂灌,枯燥乏味,作业布置不适当等,从而认为学习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2.4 教材编写几年不变,内容脱离实际。形象趣味性亦不强,学生感到学习的近期效益不明显,从而认为“读书无用”。
2.5 对学习报有逆反心理。有的同学由于经常在学习上得到较低的评价,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再加上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逐渐产生紧张、焦虑、不安、麻木、恐惧以至反感,产生了逆反心理,经常赌气中断学习,一提学习就倒胃口。至于身心方面如果存在更为严重的疾患,就更不用说对学习欲望的消极影响了。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3.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3.1.1 教师在备课时切忌只重知识、不重学生。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去创设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注重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我要学”的喜人局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1.2 教师讲课时切忌只重教法,不重学法。教师通过恰当的教法教给学生知识,这固然重要,但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教会”,“会学”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当前素质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同学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就非常重要了。例如学习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知识的方法等,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3.1.3 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辅导习题、作业时,结果的准确性确实重要,但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的培养更应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3.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己学习动力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有的同学认为,自从上了中职学校之后,没有了目标和动力,整天就知道吃、喝、玩、睡觉,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没有兴趣。生活缺乏激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放纵自己,听之任之。其实,缺乏激情的生活不精彩,但还是应该好好过。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怎能因为不完美就放弃昵?
3.2.1 只有追求,才能体验幸福。只有不完美的存在,才有追求的必要。有的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实际上就是人生中的不完美。我们的同学还很年轻,今后还有很多路可走,有很多可选择的机会,这就要看你是否主动应对生活。说实话,凭着同学们这种被动的性格,就是让你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如计算机、经济学专业等,也不会学得很好。因为,学习中你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或发现很多东西和自己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就会很郁闷、焦虑,由此对学习就没有动力了。
3.2.2 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是指没有条件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比如,自己想学计算机专业而没能如愿,平时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或寻找计算机和你所学专业的结合点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样你就为了这个目标把数学、外语学好以带动把其他科目学好。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步入主动,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学业与事业。“让学校对自己有用”是你自己的责任。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毕业计划应该从进入中职学校时就开始制定。
3.3 引发学习欲望的要诀。
3.3.1 培养自信心对提高学习有着极大的作用。有的同学可能学习上受过挫折,但没有对自己的挫折进行科学的分析,错误地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信心不足或丧失信心。于是形成这样一种心理:既然自已学习不行,再使劲也没用。有人说,“学习以成功为动力”,我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每成功一次,就增加一次信心,逐步就会坚信自己在学习上付出的劳动一定会取得成效。正是这种信心,使不少学习基础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3.3.2 激发求知欲。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你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3.3.3 确立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把学习计划和目标公之于众。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心理学戒烟的一种方法,向大家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你忍不住想抽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会被别人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制定学习计划也是同一道理,只要自己暗下决心,并且向老师、同学们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3.3.4 要让学生有危机感,要有压力。每位同学都应靠自己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学习动力的形成是要靠自己自觉养成。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要让学生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教育学生要有危机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家有权势、金钱和父母的保护而不用认真读书将来也会找份好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毕业时凭着父母的关系找了份好工作,但由于自己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总有一天将被淘汰。等到将来被淘汰还不如趁现在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立志为国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对学生挫折教育中学习意志的培养等都将使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发一浪高过一浪,并持之以恒地向纵深发展。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而这乐和趣,不正是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各方面去刻意追求的吗?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遵循这些基本的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那么学生学习原动力的开发和培养则将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