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目睽睽之下,一件件物品在专门机构(拍卖行)的主持下当众出卖,顾客争相出价竟购,到达一定价位时,如顾客出价再无高出此价位的话,主持人(拍卖师)就将木槌在桌面上重重地敲击一下,以此“一槌定音”,表示該物品已经拍板成交,物归出价最高者……
这就是拍卖。这样的过程是最透明、最公正、也是最具竞争性的权属性交易方式,是市场配置资源最公开、公平的手段,是形成市场价格最合理的机制,这一点早已得到国内外一致公认。改革开放以来,拍卖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同时又是建设社会文明的重要阵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它既是经济活动,又是社会文明活动。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这块阵地被种种不当利益所侵害腐蚀,遍地创伤,如何重整旗鼓夺回这块社会文明阵地,已是刻不容缓……
阳光事业污染变形
拍卖历来被视为一项能够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先进文化风气的阳光事业,但现在已被阴暗的环境污染变形。
年届古稀的古玩鉴定师朱力目睹了这项阳光事业污染变形的全过程。谈到这个话题,他的思绪情不自禁地沉浸在40多年前的往事之中。他告诉记者——
1961年,年方19岁的他高中一毕业就进入上海文物商店当练习生。“文革”中,眼看这家商店首当其冲要受冲击,宝贵的文物行将遭到劫难,危急关头,市文管会根据周总理保护文物的指示,急中生智,以“红卫兵查封”的名义将該店的文物封存下来。
不久,他参与了上海文物、图书清理小组工作。当时,已担任上海文物商店门市部主任的他与上海博物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将红卫兵抄家抄来的文物、图书等物资集中在玉佛寺、徐家汇教堂等处保护起来。为了躲避造反派、红卫兵的干扰,清理小组的力公地点转移了好几个地方。朵云轩、上海书店、上海古籍书店、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几家著名的文化单位均抽人对抄家物资进行清理、保护,并列出清单。“文革”结束以后落实政策,均物归原主。如刘靖基(后任全国工商联主席)被红卫兵抄去的物品,一件不少全都发还给他。刘老想不到这些遭到劫难的宝贵的文物保护得这么好,非常感动,就把自己最珍爱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40件书画无偿地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说到这里,朱老不无感慨地说,那时我们文物、收藏界从业人员的思想是多么的单纯啊!大家不计报酬,一心只为把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尽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但面对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没有人会动邪念,将其占为己有或耍手段利用这个途径发财。
朱老告诉记者,上海市委市府领导对文物收藏历来都非常重视。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的几位主要领导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看到光绪帝的师傅翁同新的后裔保存的一批藏书,觉得很有价值,尽管价格奇高,但还是由徐匡迪市长签字买了下来。后来,市文管会先是让我店开展拍卖市场调研,继而决定由我店出面成立拍卖公司,取名“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要求我们对艺术品的质量进行把关。由于文物商店聚集着一大批德高望重、专业造诣深厚的文物鉴定专家,有他们作后盾,上海的拍卖行业得以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敬华之前,上海已经有朵云轩等数家拍卖公司,信誉都不错。我们敬华出来的东西必定是真的,因为这关系到“牌子”问题。那时,人们非常看重“牌子”,不像现在,为了钱,什么面子夹里都不要。过去艺术家对作品要求都很高,凡自认为不好的作品统统撕掉,傅抱石这样的大家终生只画了300张画。但现在动辄成千上万张。有的艺术家水平不高,却心浮气躁,一心捞钱,炮制作品就像印刷那样便当。
朱老说,到2002年,由于文物条例规定,文物、博物馆系统不允许搞拍卖,我们只得把拍卖公司转给某某集团,該集团层层转包,只讲利益,不讲诚信,从此走上了歪路,市场被搞乱,百姓遭殃。有的时候不用“利、色、玩”攻关,就难以得到拍卖项目;不假拍或拍假,就很难赚到钱……
朱老不无担忧地说,现在恰逢股市低迷,房产调控,一些人的闲钱没处去,见高档艺术品水涨船高(因其具有不可再生产性),以“搏一记”的心态,盲目地、非理性地投资,给投机分子钻了空子,拍卖市场内外勾结,一旦拍成,因是场外交易,都是一对一,难以查清。明明是假的艺术品,但拍得好,炒得高。有时几十万元的东西可炒到几百万、几千万……拍卖业这样的乱象再不下重药整治不得了!
朱老说的是面上的情况,如果从点上看,拍卖市场上是丑闻不断。一些所谓的文化经营公司,看上去像模像样,有宽大的办公场所以及大面积的展示厅,还请了一批只要钱不要脸的所谓“专家”坐堂鉴定,这些人把假的说成真的,把价值万把元的东西“鉴定”成价值数百万元的艺术品,并对委托人拍胸保证可以帮忙拍卖掉。委托人如果听信其鬼话,那么,他将面临一系列的费用——保管费、手续费、保险费……其结果可想而知,到了开拍时,不会有人举牌,当然就不可能成交,满怀希望的委托人从高空落到地上,于是纠纷迭起,社会安定受到严重影响……
规范拍市 刻不容缓
放眼全国,唯利是图的拍卖公司已非个别,诚信规范的公司难以得到支持。越是诚信规范的公司,越是被阴暗的环境所挤压。拍卖行业信誉度大跌,风气越搞越坏……
这样的状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规范拍卖市场,“收复失地”已是刻不容缓。如何规范?许多专业人士都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着手。
国家级陶瓷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说,有些拍品拍卖以后发现有问题,谁负责?是拍卖师还是拍卖公司负责?是买家还是卖家负责?这些问题在法律上是非常模糊的。照理说,买家在拍卖会上买到假品,如果有三个权威专家证明这东西是膺品,拍卖公司就得退货。但现在的问题是谁是权威专家?拍卖公司讲,这拍品本来就是权威专家认定的,你找的权威专家谁承认?所谓权威专家没有一个标准。在国外,譬如法国的一些拍卖公司就明确规定,有问题就由拍卖师负全责,鉴定师由拍卖师聘请,拍品的每一个部分拍卖师都要负责的。而中国没有这样的明确规定,拍品让你看,你觉得真就买,觉得假就不买。每个文物介绍的背后都有“仅供参考”这几个字,这在法律条文上就很不规范。
长期关注着中国拍卖行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简称《拍卖法》)起草人之一的王凤海从“安徽汇德流拍”事件中看到了尽快完善拍卖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说,《拍卖法》有些条款需要修订,以符合拍卖市场发展之需。安徽汇德等欺诈企业就是钻了《拍卖法》的空子,因为《拍卖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据此,本法对非拍卖企业没有约束力,而诸如安徽汇德这些所谓的“文化公司”就打着拍卖旗号去征集拍品、组织拍卖活动,如果有人举报他们违反《拍卖法》,他们就以自己不是拍 卖企业为由蒙混过关。有鉴于此,王凤海建议《拍卖法》第二条应修正为“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经营性的拍卖活动”,这样一来,不论是否拍卖企业,只要你在经营拍卖活动,《拍卖法》都管得住他,不法分子就没空子可钻了。
另一个就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圈内的人都知道成交额之所以高,是因为有些人在拍卖之前就把钱赚了。价值100万的文物拍卖品估价可以是300万,也可以500万、800万,价格空间大,卖方赚钱的空间也大。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的高级研究员都受聘于拍卖公司,但受聘专家都是挂名的,不会真正参与鉴定,如果拍卖公司完全用专家的眼光来拍,许多东西都拍不出去了,由此,以假乱真的情况就不时地出现……以后拍卖市场一定要走诚信之路,只有这样,拍卖市场才能健康地发展。
讲诚信,就不能在拍卖之前收取任何费用。长期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业内人士季涛说,实际上,全世界所有正规的拍卖公司都是遵循事前不收一分钱,拍卖以后再收取佣金的行规。现在,好多中小拍卖公司要在事前收钱,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去组织一场真正的拍卖会。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藏家急于高价出手自己藏品的投机心态也是促成事前收费的一个原因。事前收了费并签了合同,即使藏品没有拍卖出去,藏家就无法反悔。这是典型的风险转嫁,把风险全部转嫁到藏家身上,既不公平也不道德,是诚信大缺失。更有甚者,有些拍卖公司藏品没有拍卖出去,不但拿了佣金,连藏品也一并卷走了,由于是事前蓄意谋划,藏家很难查到其踪影……
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都是不讲诚信所致。不论哪个行业,只要不讲诚信,这个行业就无法健康地发展,总有一天会垮掉。要形成诚信氛围,光靠外部不行,主要还是靠行业自律。拍卖企业一定要深入开展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教育,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切切实实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用以规范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拍卖市场要规范,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管至关重要。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拍卖企业的教育引导,强化日常巡查,落实拍卖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严格落实拍卖备案制度,拍前拍后都要备案,尤其对有重大影响的拍卖活动,对公物、罚没品、文物、土地、股权、经营权等重要拍品的拍卖,对有违法违规记录的拍卖企业的拍卖活动以及有投诉举报的拍卖,必须进行现场监拍……以防范各类问题的发生,维护良好的拍卖市场秩序,确保拍卖业健康发展。
据悉,目前上海的工商部门通过重新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拟订了一个从事前备案到现场监管然后再到事后备案的全程跟踪式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建立了由包括拍卖主办方、竞买人在内的各方参与的信息互通制……在上海,一个健康有序、活而不乱的拍卖市场正呼之欲出。
这就是拍卖。这样的过程是最透明、最公正、也是最具竞争性的权属性交易方式,是市场配置资源最公开、公平的手段,是形成市场价格最合理的机制,这一点早已得到国内外一致公认。改革开放以来,拍卖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同时又是建设社会文明的重要阵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它既是经济活动,又是社会文明活动。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这块阵地被种种不当利益所侵害腐蚀,遍地创伤,如何重整旗鼓夺回这块社会文明阵地,已是刻不容缓……
阳光事业污染变形
拍卖历来被视为一项能够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先进文化风气的阳光事业,但现在已被阴暗的环境污染变形。
年届古稀的古玩鉴定师朱力目睹了这项阳光事业污染变形的全过程。谈到这个话题,他的思绪情不自禁地沉浸在40多年前的往事之中。他告诉记者——
1961年,年方19岁的他高中一毕业就进入上海文物商店当练习生。“文革”中,眼看这家商店首当其冲要受冲击,宝贵的文物行将遭到劫难,危急关头,市文管会根据周总理保护文物的指示,急中生智,以“红卫兵查封”的名义将該店的文物封存下来。
不久,他参与了上海文物、图书清理小组工作。当时,已担任上海文物商店门市部主任的他与上海博物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将红卫兵抄家抄来的文物、图书等物资集中在玉佛寺、徐家汇教堂等处保护起来。为了躲避造反派、红卫兵的干扰,清理小组的力公地点转移了好几个地方。朵云轩、上海书店、上海古籍书店、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几家著名的文化单位均抽人对抄家物资进行清理、保护,并列出清单。“文革”结束以后落实政策,均物归原主。如刘靖基(后任全国工商联主席)被红卫兵抄去的物品,一件不少全都发还给他。刘老想不到这些遭到劫难的宝贵的文物保护得这么好,非常感动,就把自己最珍爱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40件书画无偿地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说到这里,朱老不无感慨地说,那时我们文物、收藏界从业人员的思想是多么的单纯啊!大家不计报酬,一心只为把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尽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但面对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没有人会动邪念,将其占为己有或耍手段利用这个途径发财。
朱老告诉记者,上海市委市府领导对文物收藏历来都非常重视。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的几位主要领导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看到光绪帝的师傅翁同新的后裔保存的一批藏书,觉得很有价值,尽管价格奇高,但还是由徐匡迪市长签字买了下来。后来,市文管会先是让我店开展拍卖市场调研,继而决定由我店出面成立拍卖公司,取名“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要求我们对艺术品的质量进行把关。由于文物商店聚集着一大批德高望重、专业造诣深厚的文物鉴定专家,有他们作后盾,上海的拍卖行业得以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敬华之前,上海已经有朵云轩等数家拍卖公司,信誉都不错。我们敬华出来的东西必定是真的,因为这关系到“牌子”问题。那时,人们非常看重“牌子”,不像现在,为了钱,什么面子夹里都不要。过去艺术家对作品要求都很高,凡自认为不好的作品统统撕掉,傅抱石这样的大家终生只画了300张画。但现在动辄成千上万张。有的艺术家水平不高,却心浮气躁,一心捞钱,炮制作品就像印刷那样便当。
朱老说,到2002年,由于文物条例规定,文物、博物馆系统不允许搞拍卖,我们只得把拍卖公司转给某某集团,該集团层层转包,只讲利益,不讲诚信,从此走上了歪路,市场被搞乱,百姓遭殃。有的时候不用“利、色、玩”攻关,就难以得到拍卖项目;不假拍或拍假,就很难赚到钱……
朱老不无担忧地说,现在恰逢股市低迷,房产调控,一些人的闲钱没处去,见高档艺术品水涨船高(因其具有不可再生产性),以“搏一记”的心态,盲目地、非理性地投资,给投机分子钻了空子,拍卖市场内外勾结,一旦拍成,因是场外交易,都是一对一,难以查清。明明是假的艺术品,但拍得好,炒得高。有时几十万元的东西可炒到几百万、几千万……拍卖业这样的乱象再不下重药整治不得了!
朱老说的是面上的情况,如果从点上看,拍卖市场上是丑闻不断。一些所谓的文化经营公司,看上去像模像样,有宽大的办公场所以及大面积的展示厅,还请了一批只要钱不要脸的所谓“专家”坐堂鉴定,这些人把假的说成真的,把价值万把元的东西“鉴定”成价值数百万元的艺术品,并对委托人拍胸保证可以帮忙拍卖掉。委托人如果听信其鬼话,那么,他将面临一系列的费用——保管费、手续费、保险费……其结果可想而知,到了开拍时,不会有人举牌,当然就不可能成交,满怀希望的委托人从高空落到地上,于是纠纷迭起,社会安定受到严重影响……
规范拍市 刻不容缓
放眼全国,唯利是图的拍卖公司已非个别,诚信规范的公司难以得到支持。越是诚信规范的公司,越是被阴暗的环境所挤压。拍卖行业信誉度大跌,风气越搞越坏……
这样的状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规范拍卖市场,“收复失地”已是刻不容缓。如何规范?许多专业人士都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着手。
国家级陶瓷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说,有些拍品拍卖以后发现有问题,谁负责?是拍卖师还是拍卖公司负责?是买家还是卖家负责?这些问题在法律上是非常模糊的。照理说,买家在拍卖会上买到假品,如果有三个权威专家证明这东西是膺品,拍卖公司就得退货。但现在的问题是谁是权威专家?拍卖公司讲,这拍品本来就是权威专家认定的,你找的权威专家谁承认?所谓权威专家没有一个标准。在国外,譬如法国的一些拍卖公司就明确规定,有问题就由拍卖师负全责,鉴定师由拍卖师聘请,拍品的每一个部分拍卖师都要负责的。而中国没有这样的明确规定,拍品让你看,你觉得真就买,觉得假就不买。每个文物介绍的背后都有“仅供参考”这几个字,这在法律条文上就很不规范。
长期关注着中国拍卖行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简称《拍卖法》)起草人之一的王凤海从“安徽汇德流拍”事件中看到了尽快完善拍卖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说,《拍卖法》有些条款需要修订,以符合拍卖市场发展之需。安徽汇德等欺诈企业就是钻了《拍卖法》的空子,因为《拍卖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据此,本法对非拍卖企业没有约束力,而诸如安徽汇德这些所谓的“文化公司”就打着拍卖旗号去征集拍品、组织拍卖活动,如果有人举报他们违反《拍卖法》,他们就以自己不是拍 卖企业为由蒙混过关。有鉴于此,王凤海建议《拍卖法》第二条应修正为“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经营性的拍卖活动”,这样一来,不论是否拍卖企业,只要你在经营拍卖活动,《拍卖法》都管得住他,不法分子就没空子可钻了。
另一个就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圈内的人都知道成交额之所以高,是因为有些人在拍卖之前就把钱赚了。价值100万的文物拍卖品估价可以是300万,也可以500万、800万,价格空间大,卖方赚钱的空间也大。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的高级研究员都受聘于拍卖公司,但受聘专家都是挂名的,不会真正参与鉴定,如果拍卖公司完全用专家的眼光来拍,许多东西都拍不出去了,由此,以假乱真的情况就不时地出现……以后拍卖市场一定要走诚信之路,只有这样,拍卖市场才能健康地发展。
讲诚信,就不能在拍卖之前收取任何费用。长期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业内人士季涛说,实际上,全世界所有正规的拍卖公司都是遵循事前不收一分钱,拍卖以后再收取佣金的行规。现在,好多中小拍卖公司要在事前收钱,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去组织一场真正的拍卖会。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藏家急于高价出手自己藏品的投机心态也是促成事前收费的一个原因。事前收了费并签了合同,即使藏品没有拍卖出去,藏家就无法反悔。这是典型的风险转嫁,把风险全部转嫁到藏家身上,既不公平也不道德,是诚信大缺失。更有甚者,有些拍卖公司藏品没有拍卖出去,不但拿了佣金,连藏品也一并卷走了,由于是事前蓄意谋划,藏家很难查到其踪影……
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都是不讲诚信所致。不论哪个行业,只要不讲诚信,这个行业就无法健康地发展,总有一天会垮掉。要形成诚信氛围,光靠外部不行,主要还是靠行业自律。拍卖企业一定要深入开展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教育,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切切实实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用以规范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拍卖市场要规范,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管至关重要。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拍卖企业的教育引导,强化日常巡查,落实拍卖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严格落实拍卖备案制度,拍前拍后都要备案,尤其对有重大影响的拍卖活动,对公物、罚没品、文物、土地、股权、经营权等重要拍品的拍卖,对有违法违规记录的拍卖企业的拍卖活动以及有投诉举报的拍卖,必须进行现场监拍……以防范各类问题的发生,维护良好的拍卖市场秩序,确保拍卖业健康发展。
据悉,目前上海的工商部门通过重新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拟订了一个从事前备案到现场监管然后再到事后备案的全程跟踪式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建立了由包括拍卖主办方、竞买人在内的各方参与的信息互通制……在上海,一个健康有序、活而不乱的拍卖市场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