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的进步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舞蹈创作更是如此。社会的发展必然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所前进的使然。舞蹈创作在时代多元化迅速发展的步伐中呈现出迄今为止前所未有的繁荣、丰富和多维的格局,形成一个多元化自由舞动的发展时期。这种舞蹈创作的多元化明显地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受艺术家在每个时期通过新知识、新感观、新思维等因素所给予在创作中呈现出的独特创新建构的影响。同时,也显示出了舞蹈创作领域中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变革和创新。要求创作的形式要标新立异,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又符合社会主义旋律;既有反映主题的新形式、又有新形式的独特韵味;既具有独特风格、又符合审美追求。
[关键词]舞蹈艺术;新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64-04
在艺术的创作中,要求艺术工作者要有对创作的激情和创新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的艺术创作要求作品中的创新标准包括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呈现出相异性,怎么出新、出奇,就需要在“新”这个考究范畴上下大量的工夫,同时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探索研究。一部完美、出新的舞蹈作品,总能给人耳目一新、充满想象,同时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它在创作中紧随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主旋律,在创作上力求创新和突破,力求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意境和心灵上的启迪。
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我国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在紧随时代的步伐而前进着。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它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也无法传达出的社会功能。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用语言和其他方式也无法尽情宣泄和表达时,舞蹈用其自身独特的传达方式进行着传情达意的功能,成为最好的抒情表意的艺术,同时也成为宣传、传达一些事件和精神的最为直接的艺术工具,很好地为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服务。当我们迈进21世纪,经历着我们祖国快速发展的变化时,生活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们,无不深切体会到新鲜事物在随时随地的发展和变幻着。现实告诉我们,当代舞蹈要发展、要革新,在创作中再不能沿用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开展舞蹈创作,因为旧的方式只会造成舞蹈作品形成千篇一律的表演风格,造成舞蹈表演的同一性。只有不断创新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才能推陈创新,才能创作出独特新奇的舞蹈作品。使之更高级、更形象、更具代表性。近年来,正是这些富有社会内蕴,专业的、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使之涌现出大批拨动人心弦的好作品。这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的同时,促使了审美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渴求着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文化精品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因此,创作出高、精、尖的舞蹈精品,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舞蹈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家在创新中,使之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人民赋予它丰富的内在灵魂。它的本质特点是以人体的肢体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舞蹈的本质已经决定了它的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审美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地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地总结与实践,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但现今的舞蹈很多都形似神似,怎样才能新颖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舞蹈学者去研究探讨这个话题。
在舞蹈艺术中,真正好的舞蹈作品是有血有肉富于自我灵魂的,是能够牵动人心产生共鸣的,而这样的作品,是舞蹈编导在社会生活的体验、感染和启迪下,萌发了创作愿望,然后把对生活中所观察、感受、体验、理解、认识到的内在情感,经过精心的想象、构思,然后用特定的舞蹈语言和结构方式去塑造人物形象、体现情节事件、表达思想情感的发展,从而创作和表达出具有艺术性、文学性、审美性的舞蹈作品。这些都是舞蹈家经过精心构思之后创造出的独特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任何舞蹈作品都不可或缺的内在意蕴和外在形式。
编导家在创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题材的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切合社会主题、符合人们的思考倾向、顺应时代地主流,只有在题材的选择上新颖别致、标新立异,才会让观众记忆犹新。其次要考虑是主题的确定,编导要选出感染观众、与之产生思想、情感双向共鸣的有诗意、有深度、有新意、有蕴意的内容,只有在主题上与观众有所共鸣,把观众带入作品的意境中,才会让观众有所想象和联想,使作品有审美兴趣和欲望。再次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情感的塑造和表达,一个经典的、让观众永远刻在脑子里的作品,在结构的编排上是和之前的舞蹈作品有所区别的,也是更胜一筹的,这是因为他在结构编排上处理的异常巧妙,一下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作品有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有了好的主题、题材,又有巧妙、创新的结构安排,演员就会用最饱满的激情去演绎传达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之呈现出高度的、高级的、更具代表性的、得到外界内界认可的舞蹈,使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性、审美性。艺术的发展,包括舞蹈在内,我们只有在创新的道路上一直坚持,才能使我们的舞蹈艺术走得更远、更久。
一、从舞蹈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维和构图思维四个方面来阐述舞蹈形式创新
(一)善于顺向思维,从周边的环境开展舞蹈创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三贴近”的艺术创作指导方针中,使舞蹈更具现实性、时代性、群众性、艺术性、审美性等价值。
所谓顺向思维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同样。生活是给予艺术家创作灵感上的“灵魂”,只有热爱我们的生活,积极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事物并给予艺术的审美和创作,把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东西给予艺术的“生命”,这样就会出好作品,让人们能深刻地记住这些作品。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和刻画都是从生活体验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专注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在其中积累和整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相应的提炼、熟悉掌握和构思,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和象征意义和创作可能的“材料”,并对他们有了真正的体会和实践感受后,使之在创作中编排出打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独特性成功作品。如舞蹈《走西口》,就是编导对文学名著的欣赏,在灵感来临时结合自己对当时“走西口”这一现象的了解和自己在编排上独有的想象和构思,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间舞蹈,把一种文字性的艺术变成了可供人们直观感受欣赏的舞蹈作品,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也超越了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意蕴。 (二)善于逆向思维,从“出人意料、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做起,进行舞蹈异样创新。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在想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不要循规蹈矩,要利用新奇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用反向的思维去想问题,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别人不曾关注、不曾涉及、不曾挖掘的领域去开拓创新,使之达到与之前或原本事物不一样的效果。其一,要善于自我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与之前传统的思维模式做斗争,不要按照自己以往所接受的思路来开展创作,而是在自我逆向、自我扬弃的基础上,用新思路、新创意、新方法来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演。在舞蹈创作中很多人会避开生活中的一些人们不常见的、难以读懂的东西,而是去发掘一些美的事物来进行编排舞蹈。这样就给观众留下了舞蹈优美、柔美的感官反应(外在)以及动人心扉的心理反应(内在)。舞蹈给人的印象就是美妙,所以舞蹈界出现了大批只有水平的高低,没有类型的差异,形成了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表演风格。其实“怪”并不完全是错误的,有的则是一种思维的创新、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意念的全新展示,只要是建立在规格之上的新颖独特的东西,就应该给予肯定,并对这种现象加以肯定创作。如舞蹈《进城》就用不一样的形象、舞蹈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创新展示了另一种舞蹈风格。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其二,要善于与同行逆向思维。意指要做别人想不到的、不敢做的、做不出的,反其道而行,而不是顺着顺向思维去创编舞蹈,而是逆向则他路而行之。别人不做的、不想的,要标新立异的去做、去想,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杨丽萍编导及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走的就是与同行逆向思维创作和演出的路子。她并没有顺着其他编导的路子走,编排唯美的动作形态,而是回归对原生态文化的寻根,用极具特色的原生态形式表现和传达她所感悟到的“美”,创造出原生态下另一种文化艺术。不找优秀的专业演员来表演,而是找来了60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舞台上建立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和表现,未尝不是编导在创作中对传统的独创、对继承的创新、对创新的发展,创作出不同寻常的新型表现形式,也是对新形式在创新领域独到的见解、感悟和尝试,因此《云南印象》就让人感到创意新、有亮点、有地方特色且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
(三)善于个性思维,从追求“个性特色、个性风格、个性魅力、个性创意”做起,开展舞蹈创新。所谓个性思维,是指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共性中体现个性,让个性发挥极致。也就是说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重心放在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方面。具体到舞蹈上来说,就是要从以往习惯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寻求“个性”的突破。
其一,追求特色化。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方式,无疑要把人这一形体艺术锻造的能屈能伸,能柔能刚,拧、倾、圆、曲样样均能适应。舞蹈表演风格和训练体系一直以传统规范的形式呈现,形成了一种范式的发展路径。而后出现的现代舞就打破了民间、古典、芭蕾等传统舞蹈的规范模式,以解放身体的所有肌肉和关节为训练目的,呈现出干净大气、视野宽阔的舞蹈风格,舞蹈动作的随即静止和瞬间舞动,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好的舞蹈作品,如:王枚老师编导的作品《也许是要飞翔》舞蹈中没有展现女性柔美、富有蕴含的动作,而是用意于人们接受和欣赏的现代舞干净大胆地用一条直线的路径和形式把一段舞蹈展现出来,动作干净舒展,给人留下颇为震慑的感觉,也让观众充满了对舞蹈的想象和共鸣。这样纯粹、有个人特色的、看似简单的结构编排形式,虽让人感觉流畅和达到应有的美感,但细细品味其中之涵韵,确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传达出一种耐人寻味之感。
其二,追求魅力化,即要具有创新与想象的魅力。一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演员体现的程度、再创造与想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舞者们展开充分地想象力、构思力、创造力,去合理地完成作品。尤其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转换,空间与空间的调度,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超新的创造力、巧妙地构思力,才能在作品中呈现尽善尽美。现在的舞蹈作品开始有了一个转型期和发展期,大部分舞蹈开始打破自己的束缚,打破了单一的动作元素,在原有的动作元素上加入了现代舞的元素,或者舞种与舞种之间相互借鉴吸收,使舞蹈看上去不再那么单一、单调,反而有异彩纷呈的景象。例如:《扇舞丹青》本身是古典舞的素材,而它把现代舞的风格和古典扇子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整个舞蹈在一种轻盈流畅、不失雅韵的古典传统和现代意识的形式美中完美呈现,让人百看不厌,甚是享受。也有很多国标拉丁在自己的舞蹈素材基础上加入了情节性的东西以及古典舞或现代舞的元素(表现形式),这种多元的结合,使舞蹈不再那么单一和程式化,让人眼前一亮,也增添了舞蹈的可看性和欣赏性。
其三,追求风格化,一个舞蹈或者一种舞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性,这是它在众多舞蹈中,独具一格的特点,只有具有风格性的舞蹈,才能拥有“个性”,才能展现特色、独揽魅丽。
其四,追求创意,创意是艺术创造所追求的起点也是终点,在艺术创作中要求创意无处不在,创作中,“创意”可以说是一个作品的点金之处,决定着舞蹈主题内涵的深度、形式表现的高度、情感宣泄的广度以及舞蹈整体的艺术性。
(四)善于构图思维,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所谓舞蹈构图是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在舞台上的整体构图,这就要编舞者具有很强、很突出的构图思维和构图理念。这是在舞蹈创作中表现形式的一种。任何构图都是由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横线构成的,以及队形的变化——三角形、方形、圆形和弧形等,还有三角形的变体菱形、方形的变体梯形和圆形的变体椭圆形所组成的。怎样才能使这些大家熟知的图形组合成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并且在不同的舞蹈画面的变化流动中把舞蹈语言所表达的情意展现出来,就需要用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去创造新型的构图结构,来达到全面的、唯美的、新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配置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得使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从形式美的一般构图来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在编创的构图中运用和处理好当中所存在的规律,使舞蹈达到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使之具有较高形式美的舞蹈得以呈现。 二、从中西文化差异和它们的结合探讨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之间的差异是由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的,中国人是上半身文化,语言和手臂动作十分发达,而西方人是下半身文化,西方人在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身体的动作,注重形式的表现。中国是一个讲故事的国家,体现在舞蹈创编上,中国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它要求主题要以有内涵,顺应时代的全新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以及时代精神,同时配合编导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性编排手法,再现出真实感人、独具特色的精彩作品,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如舞蹈《羚羊的外套》就是以不一样的主题内容,结合全新独特的编排方法(表现形式),诠释出别具特色的主题、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这样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呈现,跟编导在运用巧妙新颖的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有了具有内涵深刻的主题,没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是造就不了一个好作品的呈现。两者在舞蹈创作中,是缺一不可的。而国外的舞蹈,动作也更具形象性,常常是对真实生活中动作的模仿及其演变,强调真实,在这个过程中着力突出人体的美、形式的美。这无疑是西方人在审美中固有的对于真实形象的追求。这也是大多的编导家只注重形式的表现,认为舞蹈就是形体的艺术,就要单纯性的以形体来表达艺术形式,以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意境和情感的原因所在。西方的现代舞表达的是人,也是一种精神,呈现的是舞者的个性及其背后的时代质感,是以舞者内在的情感打动自己和他人。现代舞的表达方式和欣赏方式都是自由的,它通常不会着急讲一个故事,而是把对舞蹈的想象和理解留给观众。现代舞貌似人人都能跳,但舞蹈的内涵和审美是否高级、是否具备欣赏价值,最终还是要靠舞者本身的艺术修养功力来决定。具有以表现形式为突出特点的代表性作品有莫斯坎宁汉的《空间点》,是编导对现代舞的另一种理解和看法,他在自己的编舞法中,形成了一种“纯舞蹈风格”,编导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运用现代舞的定律以及全新的编创方法和理念,创作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舞蹈作品。舞蹈中编导合理地利用舞台空间,创作出新颖别致的动作造型,结构巧妙编排的衔接过渡,让舞者表现出人体形态本来的美感,舞蹈构图、调度的精心处理,使舞台画面更显丰富独特,演员们激情、忘我的表演,让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把观众带到了现代舞这种自由、解放、轻松的艺术享受中,给以视觉审美上的高度欣赏,将各元素串联起来,由此得到出人意料的演出、审美效果,体现了现代舞的精髓。这无不是形式感的重要和体现。形式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每个编导都需要和必须重视的一点,在重视的基础上,把它在原有的传统形式上推陈出新,力求创作出形式多样、别样新颖、蕴含意韵的高精尖艺术作品。
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前进,舞蹈也在随着社会的步伐大步往前走。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逐年提高,美的事物也慢慢地被发掘。创编者们要大胆地去尝试新生的事物,不能总吃老辈们传下来东西,只有不断研究学习开动大脑,新生的舞蹈才能不断涌现,才能慢慢迎合人们的高标准的眼光。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舞蹈界的学者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创新,多搞精品剧目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在舞蹈新形式的创新问题上,随着新世纪新经济新文化的发展和带动下,我国的舞蹈艺术在舞蹈艺术家的不断学习、继承、发展、创新上已呈现出相对的成熟阶段,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还需专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在自己独具个性的风格上继续努力,在创作上对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强烈追求与探索上不断前进,创作出超新的表现形式去符合主题、符合内容、顺应时代。让我国的舞蹈艺术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守和.舞蹈编导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口隆哉.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4]李仁顺.舞蹈编导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金 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舞蹈艺术;新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64-04
在艺术的创作中,要求艺术工作者要有对创作的激情和创新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的艺术创作要求作品中的创新标准包括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呈现出相异性,怎么出新、出奇,就需要在“新”这个考究范畴上下大量的工夫,同时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探索研究。一部完美、出新的舞蹈作品,总能给人耳目一新、充满想象,同时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它在创作中紧随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主旋律,在创作上力求创新和突破,力求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意境和心灵上的启迪。
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我国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在紧随时代的步伐而前进着。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它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也无法传达出的社会功能。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用语言和其他方式也无法尽情宣泄和表达时,舞蹈用其自身独特的传达方式进行着传情达意的功能,成为最好的抒情表意的艺术,同时也成为宣传、传达一些事件和精神的最为直接的艺术工具,很好地为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服务。当我们迈进21世纪,经历着我们祖国快速发展的变化时,生活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们,无不深切体会到新鲜事物在随时随地的发展和变幻着。现实告诉我们,当代舞蹈要发展、要革新,在创作中再不能沿用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开展舞蹈创作,因为旧的方式只会造成舞蹈作品形成千篇一律的表演风格,造成舞蹈表演的同一性。只有不断创新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才能推陈创新,才能创作出独特新奇的舞蹈作品。使之更高级、更形象、更具代表性。近年来,正是这些富有社会内蕴,专业的、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使之涌现出大批拨动人心弦的好作品。这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的同时,促使了审美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渴求着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文化精品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因此,创作出高、精、尖的舞蹈精品,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舞蹈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家在创新中,使之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人民赋予它丰富的内在灵魂。它的本质特点是以人体的肢体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舞蹈的本质已经决定了它的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审美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地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地总结与实践,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但现今的舞蹈很多都形似神似,怎样才能新颖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舞蹈学者去研究探讨这个话题。
在舞蹈艺术中,真正好的舞蹈作品是有血有肉富于自我灵魂的,是能够牵动人心产生共鸣的,而这样的作品,是舞蹈编导在社会生活的体验、感染和启迪下,萌发了创作愿望,然后把对生活中所观察、感受、体验、理解、认识到的内在情感,经过精心的想象、构思,然后用特定的舞蹈语言和结构方式去塑造人物形象、体现情节事件、表达思想情感的发展,从而创作和表达出具有艺术性、文学性、审美性的舞蹈作品。这些都是舞蹈家经过精心构思之后创造出的独特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任何舞蹈作品都不可或缺的内在意蕴和外在形式。
编导家在创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题材的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切合社会主题、符合人们的思考倾向、顺应时代地主流,只有在题材的选择上新颖别致、标新立异,才会让观众记忆犹新。其次要考虑是主题的确定,编导要选出感染观众、与之产生思想、情感双向共鸣的有诗意、有深度、有新意、有蕴意的内容,只有在主题上与观众有所共鸣,把观众带入作品的意境中,才会让观众有所想象和联想,使作品有审美兴趣和欲望。再次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情感的塑造和表达,一个经典的、让观众永远刻在脑子里的作品,在结构的编排上是和之前的舞蹈作品有所区别的,也是更胜一筹的,这是因为他在结构编排上处理的异常巧妙,一下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作品有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有了好的主题、题材,又有巧妙、创新的结构安排,演员就会用最饱满的激情去演绎传达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之呈现出高度的、高级的、更具代表性的、得到外界内界认可的舞蹈,使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性、审美性。艺术的发展,包括舞蹈在内,我们只有在创新的道路上一直坚持,才能使我们的舞蹈艺术走得更远、更久。
一、从舞蹈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维和构图思维四个方面来阐述舞蹈形式创新
(一)善于顺向思维,从周边的环境开展舞蹈创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三贴近”的艺术创作指导方针中,使舞蹈更具现实性、时代性、群众性、艺术性、审美性等价值。
所谓顺向思维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同样。生活是给予艺术家创作灵感上的“灵魂”,只有热爱我们的生活,积极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事物并给予艺术的审美和创作,把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东西给予艺术的“生命”,这样就会出好作品,让人们能深刻地记住这些作品。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和刻画都是从生活体验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专注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在其中积累和整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相应的提炼、熟悉掌握和构思,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和象征意义和创作可能的“材料”,并对他们有了真正的体会和实践感受后,使之在创作中编排出打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独特性成功作品。如舞蹈《走西口》,就是编导对文学名著的欣赏,在灵感来临时结合自己对当时“走西口”这一现象的了解和自己在编排上独有的想象和构思,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间舞蹈,把一种文字性的艺术变成了可供人们直观感受欣赏的舞蹈作品,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也超越了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意蕴。 (二)善于逆向思维,从“出人意料、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做起,进行舞蹈异样创新。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在想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不要循规蹈矩,要利用新奇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用反向的思维去想问题,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别人不曾关注、不曾涉及、不曾挖掘的领域去开拓创新,使之达到与之前或原本事物不一样的效果。其一,要善于自我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与之前传统的思维模式做斗争,不要按照自己以往所接受的思路来开展创作,而是在自我逆向、自我扬弃的基础上,用新思路、新创意、新方法来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演。在舞蹈创作中很多人会避开生活中的一些人们不常见的、难以读懂的东西,而是去发掘一些美的事物来进行编排舞蹈。这样就给观众留下了舞蹈优美、柔美的感官反应(外在)以及动人心扉的心理反应(内在)。舞蹈给人的印象就是美妙,所以舞蹈界出现了大批只有水平的高低,没有类型的差异,形成了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表演风格。其实“怪”并不完全是错误的,有的则是一种思维的创新、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意念的全新展示,只要是建立在规格之上的新颖独特的东西,就应该给予肯定,并对这种现象加以肯定创作。如舞蹈《进城》就用不一样的形象、舞蹈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创新展示了另一种舞蹈风格。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其二,要善于与同行逆向思维。意指要做别人想不到的、不敢做的、做不出的,反其道而行,而不是顺着顺向思维去创编舞蹈,而是逆向则他路而行之。别人不做的、不想的,要标新立异的去做、去想,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杨丽萍编导及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走的就是与同行逆向思维创作和演出的路子。她并没有顺着其他编导的路子走,编排唯美的动作形态,而是回归对原生态文化的寻根,用极具特色的原生态形式表现和传达她所感悟到的“美”,创造出原生态下另一种文化艺术。不找优秀的专业演员来表演,而是找来了60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舞台上建立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和表现,未尝不是编导在创作中对传统的独创、对继承的创新、对创新的发展,创作出不同寻常的新型表现形式,也是对新形式在创新领域独到的见解、感悟和尝试,因此《云南印象》就让人感到创意新、有亮点、有地方特色且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
(三)善于个性思维,从追求“个性特色、个性风格、个性魅力、个性创意”做起,开展舞蹈创新。所谓个性思维,是指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共性中体现个性,让个性发挥极致。也就是说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重心放在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方面。具体到舞蹈上来说,就是要从以往习惯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寻求“个性”的突破。
其一,追求特色化。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方式,无疑要把人这一形体艺术锻造的能屈能伸,能柔能刚,拧、倾、圆、曲样样均能适应。舞蹈表演风格和训练体系一直以传统规范的形式呈现,形成了一种范式的发展路径。而后出现的现代舞就打破了民间、古典、芭蕾等传统舞蹈的规范模式,以解放身体的所有肌肉和关节为训练目的,呈现出干净大气、视野宽阔的舞蹈风格,舞蹈动作的随即静止和瞬间舞动,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好的舞蹈作品,如:王枚老师编导的作品《也许是要飞翔》舞蹈中没有展现女性柔美、富有蕴含的动作,而是用意于人们接受和欣赏的现代舞干净大胆地用一条直线的路径和形式把一段舞蹈展现出来,动作干净舒展,给人留下颇为震慑的感觉,也让观众充满了对舞蹈的想象和共鸣。这样纯粹、有个人特色的、看似简单的结构编排形式,虽让人感觉流畅和达到应有的美感,但细细品味其中之涵韵,确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传达出一种耐人寻味之感。
其二,追求魅力化,即要具有创新与想象的魅力。一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演员体现的程度、再创造与想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舞者们展开充分地想象力、构思力、创造力,去合理地完成作品。尤其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转换,空间与空间的调度,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超新的创造力、巧妙地构思力,才能在作品中呈现尽善尽美。现在的舞蹈作品开始有了一个转型期和发展期,大部分舞蹈开始打破自己的束缚,打破了单一的动作元素,在原有的动作元素上加入了现代舞的元素,或者舞种与舞种之间相互借鉴吸收,使舞蹈看上去不再那么单一、单调,反而有异彩纷呈的景象。例如:《扇舞丹青》本身是古典舞的素材,而它把现代舞的风格和古典扇子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整个舞蹈在一种轻盈流畅、不失雅韵的古典传统和现代意识的形式美中完美呈现,让人百看不厌,甚是享受。也有很多国标拉丁在自己的舞蹈素材基础上加入了情节性的东西以及古典舞或现代舞的元素(表现形式),这种多元的结合,使舞蹈不再那么单一和程式化,让人眼前一亮,也增添了舞蹈的可看性和欣赏性。
其三,追求风格化,一个舞蹈或者一种舞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性,这是它在众多舞蹈中,独具一格的特点,只有具有风格性的舞蹈,才能拥有“个性”,才能展现特色、独揽魅丽。
其四,追求创意,创意是艺术创造所追求的起点也是终点,在艺术创作中要求创意无处不在,创作中,“创意”可以说是一个作品的点金之处,决定着舞蹈主题内涵的深度、形式表现的高度、情感宣泄的广度以及舞蹈整体的艺术性。
(四)善于构图思维,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所谓舞蹈构图是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在舞台上的整体构图,这就要编舞者具有很强、很突出的构图思维和构图理念。这是在舞蹈创作中表现形式的一种。任何构图都是由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横线构成的,以及队形的变化——三角形、方形、圆形和弧形等,还有三角形的变体菱形、方形的变体梯形和圆形的变体椭圆形所组成的。怎样才能使这些大家熟知的图形组合成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并且在不同的舞蹈画面的变化流动中把舞蹈语言所表达的情意展现出来,就需要用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去创造新型的构图结构,来达到全面的、唯美的、新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配置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得使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从形式美的一般构图来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在编创的构图中运用和处理好当中所存在的规律,使舞蹈达到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使之具有较高形式美的舞蹈得以呈现。 二、从中西文化差异和它们的结合探讨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之间的差异是由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的,中国人是上半身文化,语言和手臂动作十分发达,而西方人是下半身文化,西方人在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身体的动作,注重形式的表现。中国是一个讲故事的国家,体现在舞蹈创编上,中国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它要求主题要以有内涵,顺应时代的全新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以及时代精神,同时配合编导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性编排手法,再现出真实感人、独具特色的精彩作品,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如舞蹈《羚羊的外套》就是以不一样的主题内容,结合全新独特的编排方法(表现形式),诠释出别具特色的主题、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这样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呈现,跟编导在运用巧妙新颖的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有了具有内涵深刻的主题,没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是造就不了一个好作品的呈现。两者在舞蹈创作中,是缺一不可的。而国外的舞蹈,动作也更具形象性,常常是对真实生活中动作的模仿及其演变,强调真实,在这个过程中着力突出人体的美、形式的美。这无疑是西方人在审美中固有的对于真实形象的追求。这也是大多的编导家只注重形式的表现,认为舞蹈就是形体的艺术,就要单纯性的以形体来表达艺术形式,以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意境和情感的原因所在。西方的现代舞表达的是人,也是一种精神,呈现的是舞者的个性及其背后的时代质感,是以舞者内在的情感打动自己和他人。现代舞的表达方式和欣赏方式都是自由的,它通常不会着急讲一个故事,而是把对舞蹈的想象和理解留给观众。现代舞貌似人人都能跳,但舞蹈的内涵和审美是否高级、是否具备欣赏价值,最终还是要靠舞者本身的艺术修养功力来决定。具有以表现形式为突出特点的代表性作品有莫斯坎宁汉的《空间点》,是编导对现代舞的另一种理解和看法,他在自己的编舞法中,形成了一种“纯舞蹈风格”,编导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运用现代舞的定律以及全新的编创方法和理念,创作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舞蹈作品。舞蹈中编导合理地利用舞台空间,创作出新颖别致的动作造型,结构巧妙编排的衔接过渡,让舞者表现出人体形态本来的美感,舞蹈构图、调度的精心处理,使舞台画面更显丰富独特,演员们激情、忘我的表演,让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把观众带到了现代舞这种自由、解放、轻松的艺术享受中,给以视觉审美上的高度欣赏,将各元素串联起来,由此得到出人意料的演出、审美效果,体现了现代舞的精髓。这无不是形式感的重要和体现。形式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每个编导都需要和必须重视的一点,在重视的基础上,把它在原有的传统形式上推陈出新,力求创作出形式多样、别样新颖、蕴含意韵的高精尖艺术作品。
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前进,舞蹈也在随着社会的步伐大步往前走。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逐年提高,美的事物也慢慢地被发掘。创编者们要大胆地去尝试新生的事物,不能总吃老辈们传下来东西,只有不断研究学习开动大脑,新生的舞蹈才能不断涌现,才能慢慢迎合人们的高标准的眼光。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舞蹈界的学者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创新,多搞精品剧目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在舞蹈新形式的创新问题上,随着新世纪新经济新文化的发展和带动下,我国的舞蹈艺术在舞蹈艺术家的不断学习、继承、发展、创新上已呈现出相对的成熟阶段,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还需专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在自己独具个性的风格上继续努力,在创作上对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强烈追求与探索上不断前进,创作出超新的表现形式去符合主题、符合内容、顺应时代。让我国的舞蹈艺术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守和.舞蹈编导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口隆哉.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4]李仁顺.舞蹈编导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金 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