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一是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
  清代的清教意识浓,皇城内禁娱乐场所,所以南城,也就是出了宣武门,前门,崇文门,才是花花世界。前门大街以东,也就是现在的崇文区,多匠作。宣武区呢,多戏园子、妓院、商店、茶馆、餐馆、各省会馆;秋决刑犯在菜市口,看杀人是民间的一大节日;民间杂艺在天桥,街角站着职业骂街的,收钱之后叫骂谁就骂谁,语词通俗刁钻,也是一派豪气;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所以宣武区可称得上是帝京的驰费之地,天子脚下的温柔乡。
  温柔乡里却多豪杰志士,琉璃厂以东,是杨梅竹斜街等八大胡同。烟花巷是最时髦的,妓院是最早安电话的,革命志士在窑子里聚议,电话通知同志,饿了电话叫席,危险由电话里传来,比捕快早一步溜掉,所以有蔡锷与小凤仙的佳话。
  于是大臣和京官常有在南城另建宅院的,方便娛乐。这样的院落,比内城的正经宅院多
  人气,我的这个同学家,就是这种性质。我心目中的理想环境,是这种小一号儿的,真正为人活得舒适,而不是为身份地位。不过这些俗世样貌,已经是消失的古董了。
  二呢,是班上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他家里在乡下,上学穿缅裆裤,裤腰一折,用红腰带捆住,常被班上的同学笑话,可是踢球的时候,他守门最好,常常用裆就把球拦住了。我也是穿缅裆裤的,和他一党,不过我的缅裆裤是改良式,系的是松紧带儿,坐着时肚子前会凸出一大块。我们两个常在一起,倒不是裆的原因,而是我也喜欢画画。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有一次画了一张花木兰给可汗搓澡,被老师没收了,估计是被老师收藏了,因为找家长谈话后没有还给我。
  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琉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后来总不喜欢工农兵文艺,与琉璃厂有关。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可是还残存着不少气氛。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钱就是一个问题,可当时的东西也不贵),他们是革命的接班人,跟着毛主席,砸烂旧世界,终于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现今的琉璃厂古玩街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什么讲古董的杂志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这官也实在做得是地方),有个知县送十多块砖,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
  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定为晋惠帝永平年间的古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多到数十人。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选自《阿城文集》
其他文献
树叶从树上掉下來,落在地上。石板路上净是枯黄的落叶。走在路上,我看得见。环卫工人正在工作,他把落叶扫成堆,小丘似的落叶堆在街边。会有一辆保洁三轮车开过来,把这些一堆一堆的落叶都装进车上,运到什么地方。想这工人是扫过这石板街了,但这时节正是树叶掉落的时节,任他怎么打扫,总有树叶掉下来。他就需要扫过一遍又一遍,直到树上的树叶差不多掉光,再也没有什么树叶会轻易掉下来,他还是要一遍遍打扫这街道。这就是他的
父亲上山的那天早上,暴雨如注,似我们倾泄不止的泪水。按照客家的风俗,老人归山后,要将其生前用过的东西焚烧,于是被子、衣服等与父亲有关的遗物都将化为一缕青烟。唯独那只跟随父亲一生的简陋的木箱子被截留了起来。这是只非常简陋的木箱子,用几块松木板钉成,里面用报纸裱糊了一层,我们兄妹几个打开箱子,本以为里面是否珍藏着父亲珍贵的物品,甚而至于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然而箱子里放得满满的是书、奖状
老人院中与母亲道别。老妈习惯性地站起身要送我,但这回我摁住了她:“不要送了,好好坐着。记住,下个月我们就到新的地方去。那地方闹猛,又有熟人。”“好的,好的,我等着。”妈妈满心欢喜地回道,“我总归跟着你。”有首叫《圣母颂》的歌。我妈当然不是圣母,也非豪门大家族里出来的小姐。她平民出身,是回族人,除了和同为回族人的我父亲的结合,成就了我这条嗓子,我总觉着她还是与众不同的。我常惊讶于她那份生活的热情。她
爷爷死得早,奶奶一般很少说到他。只是初一、十五,只是逢年过节,还有就是爷爷的生日那天,奶奶才记起他。奶奶记起爷爷,给爷爷烧很多很多的纸钱,边烧边喊:“耗子皮皮,烧钱给你了;耗子皮皮,你要记着一一捡收呢……”奶奶喊时,一声比一声高,但我分明听见那声音里夹杂着哭腔。耗子皮皮?耗子皮皮是什么呢?我从没问过奶奶,也不敢问奶奶。后来知道,耗子皮皮,是爷爷的外号。就像村子里家家爱叫的“老头子”“老东西”“老家
故乡祖屋后院一片林子里有两棵老柿子树,每到秋天,一树树斑斓的柿叶,在风中呢喃,恣意摇曳,很是养眼。那些熟透了的柿子,一个个红彤彤如大红灯笼满树满枝挂着的时候,也是母亲最为开心的时节。母亲常将熟透的柿子摘下赠与左邻右舍分享,慷慨的幸福和分享的喜悦写满母亲和善的面庞。前年回老家,我和哥哥、姐姐到祖屋看了看,老柿子树仍硬朗健在,只是当年喜爱它们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2006年平安夜的早晨,母亲永远地离
我这里说的村子,应该说还是属于村庄,往年在我们那里靠近长江以北边缘不叫村庄,村庄是北方人的叫法,我们这里喜欢叫某某屋。我家居住的村庄就叫李花屋。其实,在我记忆里,整座村庄也就我一家李姓,其余的有各种姓氏,姓储的,姓彭的,姓吴倪汤的等等。有关这个问题,去世的奶奶和小学教师的父亲也没有讲出个所以然。每一天早上各家各户都是从傲慢的吆喝声醒来的,那声吆喝声,是庄里有声望的倪家三爷的吆喝牛的声音,声音很大很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将目标和手段混为一谈。比如时下流行的打卡行为,打卡读书、打卡跑步、打卡减肥、打卡健身等等。最开始的初衷都是好的,建立一个小型组织,大家一起互相鼓励、监督,设立一个监督机制,最简单高效的机制就是打卡。于是,慢慢地,打卡本来只是一种手段,后来却变成了一种任务,成了为打卡而打卡了。在天气开始变冷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出去跑步了,理由当然可以找出一大堆。但是不得不说,当初开始跑步的初衷,只是
小区门口路边有一辆废弃的面包车,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摆了一个修鞋摊,他一条腿残疾,走路得用拐杖。白天,他就在破旧的面包车里为人们修鞋、修拉链,晚上再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屋。不知道修鞋匠姓名谁,只知道他是一个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小区周围时常停着一些出租车,几个司机闲着的时候,就会坐到修鞋摊前,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小区里有了一个修鞋匠,也确实为大家带来了方便。女士们的皮鞋整理一下后跟儿;小
假期前带回来一摞书,陆陆续续读了几册。其中有雪漠的、余秋雨的、毕淑敏的,都是时下新书。我翻开《当呼吸化为空气》时,是在一个饭后清晨,一切都很安靜,我却读到了死亡,一个医生死亡前的手记。话题沉重,却引发了我以及许多人的关注。这是一部美国作品,如今网上正热销,豆瓣评价第一畅销书。作品讲述了一个癌症病医生,在生命最后时光里的心路历程及见闻。此时,他已不是强者,他跟千万亿个患者一样站在了弱势病人的队伍里,
林语堂在一篇文章里说过:“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自自然,才能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而“有心情”和“出自自然”的阅读必须是闲下来的阅读。喜歡读书的我包里随时都会揣上本书,闲暇的时候翻上几页,内心便会涌出许多的欢喜。我的阅读常常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早上醒来,上班前的那会工夫,等女儿下课的间歇,出差旅行的舟车之上,麦当劳或咖啡馆里的片刻小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