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新市民子女的歌唱学习特点,让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以新市民子女歌唱音准教学的实践为主题展开了探讨与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市民;小学音乐;歌唱音准;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36-01
一、前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声练习以及在歌唱过程中的情绪把握、咬字准确性等问题,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旋律的掌握以及音准问题。大部分音乐教师只有在组织学生合唱时才关注学生的音准问题。音准,对于学生欣赏音乐、演绎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市民子女的音乐学习精度不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音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基础的夯实。
二、新市民子女音准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1)声带闭合不良问题。从歌唱发声机理的角度来讲,声音的产生来自于气息经过声带时产生的振动。声带的闭合情况对于声带振动的频率与振幅都有一定影响,而频率与振幅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声音的高低与强弱。声带振动的频率较快,声音相对较高,振动的频率低,声音就会较低。声带的闭合情况对于小学生的音准有重要影响,声带闭合程度以及其稳定性,决定了音高与发声的稳定性。声带的闭合情况良好,发声者越用力,声带越薄,可以向下挡气,让呼吸具有较强的支持力,可以顺利发出稳定的高音。声带闭合不好,就无法产生与呼吸对抗的力,气息会较浅,造成声音的无力与音准不足问题。
(2)呼吸方法不当。学生在歌唱中所用的呼吸技术与其歌唱音准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气息与声带振动相协调,音准一般可以达标。如果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气息吸入过浅,就会引发声带漏气的问题,使气息得不到支持。声带的振动频率会出现不规则的情况,造成声音偏离音准缺少气息支持,声音往往不能太久。其一,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过大,会加大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让音准过高。其二,发声器官缺少气息的支持,会变得过于松弛,使得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下降,让音准过低。在歌唱过程中,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歌唱中所谓的高潮,会故意上提气息,这会让音准过高。
(3)歌唱语言原因。歌唱必然会涉及到语言,歌唱语言一般是由辅音与元音组成的。不同的辅音与元音对于各个发音部位有着不同的调动方法。在学生的歌唱过程中,如果不能恰当地应用语言器官,就会造成歌唱者气息深浅不定以及声音位置不稳定情况的出现,让音色质量下降。另外,母音的宽窄对于学生的音高也有一定影响。窄母音很容易造成发音通道的不通畅,影响气流通过。不能对宽母音进行有效处理,会让声带的闭合不严密,造成漏气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歌唱与我国诗词歌赋相关的音乐作品时,音准不足会影响这些音乐作品魅力的发挥。
三、新市民子女歌唱音准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声区转换方法。在人的发声机制上,真声与假声存在明显的差别。要对二者进行有效转变,涉及到发音器官运动方式以及力度控制等方面的变化问题。学生习惯使用一个声区,会造成他们环甲肌不同声音适应能力的下降,一旦出现任何不同于平常的音高,环甲肌的紧张度就会加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进行提高,就要让学生经常用不同声区,让学生环甲肌适应不同的肌肉紧张度,从而加大音准质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声区转换时,要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更要做好肌肉力量的准备。在练习中声区的时候,不要唱得太宽或者太大,不然到低声区练习时,就很容易漏气,高声区可能唱不上去,最终影响音准。真假音的有效切换就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通过混声歌唱,让共鸣腔体充分打开支持声音的出现。学生掌握真假音的转换方法,有利于其音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教学中的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音准训练的重要内容。吸气,对于学生呼吸训练来讲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吸气,在课堂中做到全身放松,用生活中打哈欠与闻花香的方式去放松。吸气,不能吸得太重,做到胸廓的全面扩展以及横膈膜的降低,给气息以支持力,有利于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呼吸的支点位置,让学生灵活控制气息流动。
(3)加强母音的发声训练。学生在歌唱中的吐字水平受到母音色彩的影响,更受到母音声音位置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对声道通畅有负面作用的词,比如“更、收、是”等。如果在歌唱中过于强调咬字与吐字,会造成喉部的阻塞,让音准降低。而“火、沙、下”这些字的辅音会让声音位置偏低,影响音准。教师要教导学生闭口音开一点唱,开口音学会收一点、窄一点唱,从而提高新市民子女歌唱音准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小所受到的音乐熏陶较少,也几乎没有接触过正确的音乐教育。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考虑新市民子女的音乐基础水平,切实发现其音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音乐素质培养的专业角度出发,改革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让新市民子女的音准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邹玉英.儿歌——开启新市民子女说话的“金钥匙”[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陈淑鸿.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4(04).
关键词:新市民;小学音乐;歌唱音准;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36-01
一、前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声练习以及在歌唱过程中的情绪把握、咬字准确性等问题,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旋律的掌握以及音准问题。大部分音乐教师只有在组织学生合唱时才关注学生的音准问题。音准,对于学生欣赏音乐、演绎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市民子女的音乐学习精度不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音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基础的夯实。
二、新市民子女音准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1)声带闭合不良问题。从歌唱发声机理的角度来讲,声音的产生来自于气息经过声带时产生的振动。声带的闭合情况对于声带振动的频率与振幅都有一定影响,而频率与振幅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声音的高低与强弱。声带振动的频率较快,声音相对较高,振动的频率低,声音就会较低。声带的闭合情况对于小学生的音准有重要影响,声带闭合程度以及其稳定性,决定了音高与发声的稳定性。声带的闭合情况良好,发声者越用力,声带越薄,可以向下挡气,让呼吸具有较强的支持力,可以顺利发出稳定的高音。声带闭合不好,就无法产生与呼吸对抗的力,气息会较浅,造成声音的无力与音准不足问题。
(2)呼吸方法不当。学生在歌唱中所用的呼吸技术与其歌唱音准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气息与声带振动相协调,音准一般可以达标。如果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气息吸入过浅,就会引发声带漏气的问题,使气息得不到支持。声带的振动频率会出现不规则的情况,造成声音偏离音准缺少气息支持,声音往往不能太久。其一,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过大,会加大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让音准过高。其二,发声器官缺少气息的支持,会变得过于松弛,使得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下降,让音准过低。在歌唱过程中,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歌唱中所谓的高潮,会故意上提气息,这会让音准过高。
(3)歌唱语言原因。歌唱必然会涉及到语言,歌唱语言一般是由辅音与元音组成的。不同的辅音与元音对于各个发音部位有着不同的调动方法。在学生的歌唱过程中,如果不能恰当地应用语言器官,就会造成歌唱者气息深浅不定以及声音位置不稳定情况的出现,让音色质量下降。另外,母音的宽窄对于学生的音高也有一定影响。窄母音很容易造成发音通道的不通畅,影响气流通过。不能对宽母音进行有效处理,会让声带的闭合不严密,造成漏气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歌唱与我国诗词歌赋相关的音乐作品时,音准不足会影响这些音乐作品魅力的发挥。
三、新市民子女歌唱音准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声区转换方法。在人的发声机制上,真声与假声存在明显的差别。要对二者进行有效转变,涉及到发音器官运动方式以及力度控制等方面的变化问题。学生习惯使用一个声区,会造成他们环甲肌不同声音适应能力的下降,一旦出现任何不同于平常的音高,环甲肌的紧张度就会加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进行提高,就要让学生经常用不同声区,让学生环甲肌适应不同的肌肉紧张度,从而加大音准质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声区转换时,要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更要做好肌肉力量的准备。在练习中声区的时候,不要唱得太宽或者太大,不然到低声区练习时,就很容易漏气,高声区可能唱不上去,最终影响音准。真假音的有效切换就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通过混声歌唱,让共鸣腔体充分打开支持声音的出现。学生掌握真假音的转换方法,有利于其音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教学中的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音准训练的重要内容。吸气,对于学生呼吸训练来讲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吸气,在课堂中做到全身放松,用生活中打哈欠与闻花香的方式去放松。吸气,不能吸得太重,做到胸廓的全面扩展以及横膈膜的降低,给气息以支持力,有利于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呼吸的支点位置,让学生灵活控制气息流动。
(3)加强母音的发声训练。学生在歌唱中的吐字水平受到母音色彩的影响,更受到母音声音位置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对声道通畅有负面作用的词,比如“更、收、是”等。如果在歌唱中过于强调咬字与吐字,会造成喉部的阻塞,让音准降低。而“火、沙、下”这些字的辅音会让声音位置偏低,影响音准。教师要教导学生闭口音开一点唱,开口音学会收一点、窄一点唱,从而提高新市民子女歌唱音准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小所受到的音乐熏陶较少,也几乎没有接触过正确的音乐教育。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考虑新市民子女的音乐基础水平,切实发现其音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音乐素质培养的专业角度出发,改革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让新市民子女的音准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邹玉英.儿歌——开启新市民子女说话的“金钥匙”[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陈淑鸿.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