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内容评析语文课的思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听评课的理念越来越被调研员和广大教师所认同,其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时的内容选取、目标设定、过程实施和教学实效四方面。对于语文课而言,从教学内容入手听评课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文章由课堂教学实录概述入手,通过对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评价维度的分析,重点论述评析教学实例,探析评课标准。
   关键词:教学内容;评析;课堂实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1-0122-03
  各学校经常会组织一线教师不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进行相互观摩和交流学习,以实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那么如何去听一堂语文呢?怎样去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秀与否?是从教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再教什么的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师先怎么教、后怎么教、再怎么教的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呢?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因此,他主张“好的教学方法不是抽象的,它总是要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所以,广大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听评课,要通过对具体课例的评价分析,探讨评析的维度和标准,推进“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实践。下面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为例进行探索研究。
   一、课堂教学实录概述
   本文选取甘肃省环县一中刘绪洲和山西省太原市吉翔两位老师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典型课堂实录作为评析对象。刘绪洲老师以该文曾荣获普利策新闻奖为线索,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探析其获奖原因,并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本文获奖的其他方面理由,比如题目富有悬念、细节描写具体、情感真实、语言凝练耐人寻味等。整堂课上,刘绪洲老师坚持课堂以生为本,注重与文本对话和生生对话,首尾呼应,线索明晰,安排紧凑。吉翔老师则入情入境、设疑激趣,他通过设置问题“奥斯维辛到底有没有‘新闻’”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以文为本,在细节品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深意,再适时点拨、升华主题。吉翔老师语言丰富有文采,整堂课紧扣重点,循序渐进,教学特质鲜明。
   二、立足教学内容评课的评价维度
  聽评课是教师常见且重要的教研活动,听评课可以从课堂组织、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个人风采等多角度进行评价,评价角度不同,评价结果往往也会不同,那么究竟哪个角度的评价更能促进教学改革,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呢?王荣生教授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寻、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关联程度。”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才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是所有学科的立身之本,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的首要特质,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角度出发去评价一堂课的价值也更为有意义。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从教学内容入手,有利于“好课”的产生,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成长,所以,评析语文课还是要从课堂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出发。
   三、评析教学实例,探析评课标准
   刘绪洲和吉翔两位老师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例,无论是教学设计的流畅度、内容的丰盈情况、课堂上师生互动对话和个人特色等都是亮点众多,值得大多数教师观摩学习。但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评析两篇课例,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解读、教学实施和结果指向等方面还是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着手,再结合新课标要求、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内容考核重点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量。就《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知识性内容方面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对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事实和本文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二,能力性内容方面的目标:引导学生把握“通讯”文体特征,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第三,情感和思想内容方面的目标:带领学生充分研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价值,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时,刘绪洲老师以新闻通讯的写法作为本课的重点,但其只是浅层次地涉猎新闻通讯语言写作的技巧,没有立足通讯的文体特征和本文的人文价值去分析写法特点,因此使得本文的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目标难以实现。而吉翔老师则忽视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等背景性、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介绍,直奔能力和情感目标,移情入境,于细节处感受作者的情感,看似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实际上却缺少基础知识的铺垫,这就使其所讲授的内容如同移栽的树木一般,仅扎根于浅表土壤中,缺少深层充分的营养补给,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影响树木的成长。
   2.充分利用资源,精准解读文本内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典型的新闻通讯,但是,作者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其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地展现出自己在奥斯维辛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绝,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1)扩展背景知识,解读文本背后的故事。在介绍这新闻篇通讯背景的时候,刘绪洲和吉翔两位老师都只是简单地介绍说,“这是一篇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没有对普利策新闻奖加以说明,一句话简单带过,使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文本的过人之处,这就会给学生留下疑惑,“普利策新闻奖是一个什么奖?有什么特别的”。因此,在介绍文本背景时,教师最好对奖项的历史、获奖作品和入选作品的共性特征以及本文获奖词等“背后的故事”进行简要补充,激发学生兴趣,增长学生见识,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深度体悟其价值。    (2)正确解读视角,深度体会作者深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真正打动人的是作者“冷峻犀利”的视角、深沉复杂的感情,以及文本丰厚的人文价值。刘绪洲老师在讲解文本时仅将作者的视角理解为是普通“参观者”的视角,显然不够恰当,作者并不是以游客心态,而是以参观者的感性压抑和“新闻瞭望者”的理性警觉的冲突心态进行观察的。而吉翔老师在这点上把握得较准,但是其把作者的情感仅解读为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和对苦难者的同情。笔者认为作者除了要表达这层意思外,更深沉的意思是希望始作俑者要“以此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而世人也要牢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3)博采众家智慧,启发教师教学。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借鉴一些语文教育名家或名师对文本的解读见解,以便从他们的观点中受到启发,使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也更有利于自己在讲课时明确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时,调研员郭跃辉老师就提出:“检阅性阅读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的是反思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两位老师对名家的观点都没有过多借鉴,就拿“反思阅读”“批判阅读”观点而言,刘绪洲老师较少引导学生“反思阅读”“批判阅读”,致使其对这篇新闻通讯的人文性解读略顯不足。而吉翔老师则存在将这篇新闻通讯当作散文来教的嫌疑,过于品读文字和细节,错失对历史事件和作者看法的宏观把握。
   3.抓住重难点内容,注重生成创造资源
   (1)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实际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空环境、师生状态等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文本进行全方位深入探析,但是一定要在必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核心内容,突出和突破重难点。吉祥老师对文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得比较准确,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文本中蕴含作者情感的写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是启发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在吉祥老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紧扣教学内容,不断突破重难点,学生充分表述,教师适时点拨升华,语文特色鲜明,并具有突出的“课程思政”效果。而刘绪洲老师的教学重点是强调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导入时直接简练,全程紧扣重点,引导学生找出众多写作特色并加以例证,但是,刘老师对教学内容难点设计不足,只把“作者的写作特色”和“新闻的写法”混同起来讲授,探究未免流于表面,导致师生不能对作者情怀和写作意图进行深度探析,不利于学生情思发展和价值观培养。
   (2)立足学生理解,注重生成创造。新课改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对内容的解读过程,是知识、能力和思维的生成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论教师的讲授形式多么精彩、教学方法多么先进、课堂多么活跃,如果缺乏“生成”“创造”,那么也不能称其为优秀的课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时,教师和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本篇新闻通讯中到底有没有新闻?”一种观点认为其是有新闻的,因为仅仅十四年时间,奥斯维辛就仿佛被人们遗忘,这一反常情况就是社会大新闻,值得见诸报端,引起世人反思。另一种观点认为其是没有新闻的。即便没有新闻,作者也要写,怀着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因为短暂幸福着的人类有责任去倾听、牢记历史,而历史的犯罪者有责任时时忏悔,同样升华主题。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吉翔老师给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认为这篇新闻通讯没有新闻,但却没有给出充足和令人信服的理由,也没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刘绪洲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他没有急于抛出个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并适时追问原因,让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碰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4.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发掘思想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好的教育应是启迪生命,促进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教育。评价教学效果好坏自然也应立足于生命个体发展,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通讯时,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及冷峻理性的“危机”意识,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性善恶,并结合经历和社会热点,通过情感迁移获得具有现代意义的个性化见解,形成关爱生命、关注社会的意识,勇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维护现代社会和平发展而努力。
   (2)突出文学价值,指导学生读写实践。《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特殊的新闻通讯,其不仅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打破常规,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果把它当成是新闻写法的范本来要求学生的话,对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的典型语言和细节,运用“删增补改”的方法进行对比鉴赏,开展专题阅读或对比阅读活动,并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充分的写作练习。刘绪洲和吉翔两位老师都很好地抓住本文的写作示范价值,从语言和细节中探索写作方法,但是刘绪洲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发现的写作技巧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动笔试写。吉翔老师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填空式写作练习,但形式过于简单,意在回顾总结主题,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作用不大。因此,从教学效果上看,刘绪洲和吉翔两位老师都没有完成“以读促写,以写延读”的迁移转化,没有实现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立足教学内容听评课,要以教师教学的内容为评价对象,评析教师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内容解读的深刻性、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教学结果的指导性。要引导教学与评价活动破旧立新,相互促进,推动教学活动真正回归根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绪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6).
  [2]吉翔,任海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例赏鉴[J].语文教学通讯,2013(Z1).   [3]王榮生.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09).
  [4]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下)[J].语文学习,2005(06).
  [5]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郭跃辉.文体规范:坚守还是冲破——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说开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1).
  [7]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8](匈)米克罗斯·尼兹利.逃离奥斯维辛[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Thoughts on Evaluating Chinese Course
  Based on Teaching Content
  Wang Mufang
  (Hunan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Changde 4155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listening and evaluating lessons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by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It is mainly to evaluate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goal setting, process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Chinese course,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listening to and evaluating the course is conducive to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explain the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more appropriately. Starting with the overview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xamples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Key words: teaching conten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classroom record; teaching model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类文本多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不但能将文本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而且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理解的难点。学习文学类文本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文章对文学类文本进行概述,对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秉承着以儿童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儿童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儿童自主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实际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能有效提升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文章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和教育原理着手,对现阶段幼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就是强调以儿童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进行教育。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就是让幼儿的课堂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并让幼儿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文章从当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存在的误区出发,对以儿童为本的课程生活化的内涵、环境营造、资源利用、实施策略、评价几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和研究。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建筑”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为了顺应行业转型升级的潮流,各高校的建筑专业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出满足“互联网+建筑”行业实际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型人才。文章从“互联网+建筑”模块化教学内容入手,指出“互联网+建筑”模块化教学面临的难题,对“互联网+远程试验”“互联网+BIM技术”“互联网+建筑施工与管理”“互联网+建筑智能化”四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路径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综合英语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英语知识,这不但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文章从高校综合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迅速走进基础教育的教室,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实现有效课堂管理,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文章从对分课堂模式对有效课堂管理的促进作用入手,根据对分课堂模式下的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案例,提出对分课堂模式下的高中政治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对分课堂模式;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背景下,地理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文章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对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原则、方针、策略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课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学科,开展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土壤。文章对提高综合实践课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指出教师要鼓励动手操作、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创设情境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模拟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性;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新的活力。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改革,丰富英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面临的困难、策略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反复性等特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提升高职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从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面临的难题着手,对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整体构想、应用策略,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