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城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弥城河发源于水目山,汇入毗雄河,主河道长12公里,流域面积为47.63平方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交替影响,上游大量土壤被侵蚀,耕作层变薄,有机质大量流失,自然灾害愈演愈烈,雨季,这里便是泥石流的物源区,松散堆积物质,在动能和水力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涌向下游,直接威胁弥渡县城。本文就水土流失原因及现状进行粗浅的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弥城河
  1水土流失原因
  1.1地质地貌
  弥城河地势东高西低,上游最高点水目山顶,海拔2628米,最低处为其与毗雄河的交汇口,海拔1627米,主河道的河床比降为2.4%~6‰,流域区内,古生带至新生带地层均有外露,从岩性和土壤母质看,上游多为页岩和玄武岩,紧接盆地的中游多为灰岩,泉水出露有三处,其中两处为温泉,流量36.22公升/秒;下游为盆地。页岩具有明显的薄层理,透水性小,易风化呈碎片,玄武岩具有气孔状结构,裂隙发育,表面易风化,又因地质、植被条件差、昼夜温差大而使土壤母质风化速度加快;干旱,导致土壤结构松散,构成了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且上游山高坡陡,“V”型谷较多,这种地貌条件,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坡度愈大,径流流速愈大,侵蚀愈强烈,坡长的增加,径流逐渐增大,冲刷力亦增大。
  1.2气候因素
  激发泥石流暴发的气候因素是降水,本区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6.2℃,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干湿季分明。干季为西方干暖气流控制,晴天多,光照充足,风大干燥;雨季受西南和东南暖湿气流制约,水气足,降雨多,雨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多,分布的趋势为上游多于下游,高山多于平坝,流域内的年均降雨量为800毫米,水资源总量的78%产生于雨季。由于全区地貌高差悬殊,加之近几年气候反常,局部地区容易形成控制面积小,历时短促,降水强大的单点性暴雨,是酿成大量水土流失的主要激发因素。
  1.3人类活动
  流域内的土壤属红壤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根据现场和片量结果,总面积为47.6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为4.402平方公里,占9.24%;疏林地为14.775平方公里,占31.02%;荒草地5.737平方公里,占12.04%;果园7.949平方公里,占16.69%;旱地10.077平方公里,占21.16%;水田2.333平方公里,占4.9%;其它2.357平方公里,占4.948%。值得注意的是旱地多为坡地,大于25°的陡坡开荒就近6000亩,形成山有多高,地有多高,山有多陡,地有多陡。在山区,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剧增,为了求得生存,必须导致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因此,新增陡坡地一年比一年多,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加之复种指数低,土壤裸露时间长,以及相当数量的轮歇地,大大加剧了水土流失。这里的疏林地和果园面积占总面积的47.7%,但无保水保土能力,且果园逐年退化。上游的黑箐敞箐、大箐、梨园箐、新莊三木箐内均有采石场,开采后,大量石渣弃于山坡和谷沟,一遇暴雨,泥沙俱下,造成泥石流,再者,山区修建公里、水渠都是盘山开凿,破坏了原始坡面的稳定,又未采取防止土壤侵蚀措施,造成沙石顺坡而下,危及农田河道。总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现状
  2.1洪灾
  弥城河的洪灾一般发生在6~9月,由于上游地质及植被较差,滑坡及冲沟发育,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遇暴雨,便山洪泥沙、乱石向河道下泄,雨停水止而泥沙淤积河道,河床不断上升,河堤相形变矮,群众苦于年年加堤,据调查,建国以来弥城河河床年平均淤高0.1米,现已高出县城普通民房3米多,主河道12公里的总长中,河床宽窄不一,一般为8~10米,窄处只有3~4米,近4公里堤低且薄,难以抗御洪水,有详情记实的1986年洪灾,发生在十月,天生桥龙潭前的洪水流量大有18m3/秒,沿河的红星、新庄及双海的天桥营等地相继成灾,决堤4口(段)计长600多米,毁坝塘1件,严重淤积9件,毁田167亩,农舍73户,弥城因上游成灾造成大面积的滞洪而幸免,但紧靠河堤的一中、一小、乡镇企业局、农资公司、县医院和汽车客运站等六个单位仍遭不同程度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海勐公路交通中断15天。
  2.2泥石流灾害
  上游自一九六二年开始发生泥石流,且发展很快,到现在已有滑坡65处,100米以上的冲沟260条,松散堆积物质近4560000m3,由于保水固土性强的植被林地仅为9.24%,而大于25°的陡坡开荒就近6000亩,因此,均具备形成泥石流的陡坡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因气候反常频发的单点暴雨等基本条件,泥石流灾害越来越严重,1986年发生的洪患,根源和起因就是泥石流随洪水向河道运移的表现,其造成的灾害比洪水更烈,被泥石流淹没的农田、受冲淤的海塘,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每年减收的粮食近50000公斤,坝塘蓄水减少60000 m3,至于流土、流肥和入渗而地下水减少的损失则无法清算。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六十年代,当地政府开展弥城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体措施是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并对部分坡地进行坡改梯,设置鱼鳞坑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交替影响未达到预期目标,进入上世纪70年代,由于人口剧增,陡坡开荒,乱砍滥伐之风抬头,致使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滑坡、泥石流频发,吞没农田、毁坏基础设施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弥城构成直接威胁,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实行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是“稳、拦、排、分”。
  3.1“稳”
  在泥石流形成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区进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海拔2200米以上营造云南松、华山松等树种,海拔2200米以下营造剑麻、酸模、坡柳、苦刺、苦竹等适宜固土、固沙的树种,加强对《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的宣传贯彻。在适当位置上修建谷坊,以免土质沟(谷)床下切;在坡面上修建截流沟、水平台阶、鱼鳞坑等,以稳定山体。   3.2“拦”
  在大箐、梨园箐、黑箐敞箐、新庄三木箐四条泥石流流通区河谷修建拦砂坝,以拦截泥沙,减缓纵坡,防止河床下切和坡脚淘刷,提高局部侵蚀基准,遏制泥石流的发展,达到稳定坡面以及辅助植物生长的目的。
  3.3“排”
  在滑坡体的上方的适当位置设置“天沟”,将地表水截排,使之不能进入滑坡体后缘裂缝,在泥石流堆积区的洪积扇上,修建排洪道或导流堤,保护下游居民区及农田水利设施,以排泄洪水或泥石流,达到水土分离,两岸造就良田的目的。
  3.4“分”
  在丰水年(“多水年”)的主汛期,弥城河下游河道表面上看水流量特别大,有时甚至要决堤,但洪水里的泥沙含量较重,这标志着水土流失严重,并不是像有的人讲的那样:“降雨量超常的大,十分罕见”,而是泥石流随洪水向河道运移并侵占河道断面的表现。因此,下游河道现状已不能满足丰水年份安全度汛条件,在上游实行综合治理的同时,必须考虑分洪问题,以减轻下游压力,而下游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城区段(塔山脚~河道出口),十多年前已实施了一项分洪工程,分洪口设在塔山脚地震台旁,分洪渠自东向西穿城北而过,仍归毗雄河,分洪流量为6m3/秒,占洪汛期最大流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下游分洪渠和城区段河道仍都是穿城而过,隐患并未排除,能否安全运行完全取决于上游的综合治理。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提出在上游的朱坊村西边山打输水泄洪隧道至甲石洞村冷水庙以南山箐(隧道长2公里左右),之后,盘山修建分洪渠达寅街沙河村后山,其水位高度相对沙河村来讲已形成近百米的高差势能,凭借丰水期的来水量可建电站发电,水势向下运行冲转水轮机创造颇丰的利润后向西不到一公里就汇入毗雄河。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经过分流,弥城河下游的城区段洪汛期的水流量可减少80%左右,从朱坊村至弥城塔山脚(已有河道)的径流量通过已建成的城北分洪渠就可完全满足度汛条件,安全汇入毗雄河,这样一来,城区段“天河”(该段河道的河床高于县城普通民房3米多,所以叫它天河),可以取消而河址成为面积可观、价值极高的土地资源,加上沙河电站的创收,有帐可算,更重要的是弥渡县城从此可摆脱洪灾和泥石流的威胁,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方案的缺点和不足是:线路长、地质条件差、所需投资巨大。鉴于种种原因,这件分洪工程尚未進行可行性研究,这里仅作为技术方案讨论。
  4结束语
  就弥城河上游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而言,用“稳、拦、排、分”进行综合治理并将重点放在生物治理上是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抓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并在提高粮食自给率的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进行陡坡退耕还林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云南滑坡泥石流发展研究》1990年第三、四卷
  [2]《弥城河上游治理规划设计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新科技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行业。水库的管理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水库管理中应用了先进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概述,然后结合其设计思想和管理机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制式进行阐述,最后分析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动化;水情测报;水库管理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以快速的收集
期刊
摘要:水利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施工的管理方式、水利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水利施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水利施工的特点及水利施工管理工作的内容,提出水利施工管理改进策略。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管理现状;水利工程;改进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施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水利施工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的
期刊
摘要:景洪电厂为500kV云南省调直调电厂,正常运行情况下,控制方式为昆明集控中心远方控制,同时受控于南方电网总调。所以,景洪电厂的生产调度系统分为三套:南网总调、云南省调、集控中心。生产调度系统在整个电网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厂实现远方控制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生产调度;远方控制  前言  景洪电厂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北5km,装机容量共1750MW,电厂以500kV和220kV两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投资量大、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其工期长短和建设成本多少会受到施工阶段的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压力隧洞埋入地下的深度直接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成本,对工程的工期长短和建设成本的多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压力隧洞埋入地下的深度,按照有关工程标准计划压力隧洞的深度,还要注意其位置与地表的距离符合标准深度,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深入研究岩体的结构和应力状态
期刊
摘要:水利与水土保持是利用有效、实际可行的方法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土保持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引 言:随着当代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也不断的增
期刊
摘要:LED即发光二极管,属于一种半导体固体的发光器件。LED的发光材料是固体半导体芯片,如果两端加上了正向电压,那么半导体内部的部门截流子与另一部分的截流子将会产生复合现象,并放出多余出的能量,从而引发了光子发射,将会直接发出七色光。此外,LED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光源,在满足照明功能方面有着较为强大的市场优势。此外,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LED在城市照明工程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摘要:水土资源是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自然资源。但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不同程度地对水土资源造成了破坏,导致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平衡,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保持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于我国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土保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南城区河道富营养化严重,大部分河道有黑淤泥块上浮,局部河道水域甚至出现黑臭现象。河道水质现状为:小河道水质明显劣于大河道,东部河道水质劣于西部河道,雨污分流未完成区河道水质明显劣于无污水管道接入的河道。经过近几年大力推进河道工程建设,水环境现状有了显著改善,随着文明创建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老城区改造加速,一个水韵松陵,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将很快变为现实。 
期刊
摘要:土石坝的主要材料以土、石子、砂砾为主,在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质进行添置加固,再将其主要材料进行加高扩建即可。土石坝施工中,能够就地取材,节省施工材料,降低施工费用。土石坝结构简单,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能更好的使大型机械与施工人员有利的配合施工,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日期。土石坝在我国建设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引进了更加专业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来完善其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土石坝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大连市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面对水资源紧缺的额现状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把节水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开源与节流并重,大力加强节水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连 水资源 现状 对策  1.全市水资源的概况  根据大连市水务局发布的《2010年大连市水资源公告》,全市水资源概况如下表:  2.水资源利用现状  2.1 资源性缺水是制约大连经济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