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历史好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并获积极体验;历史资料的有效运用,学科能力的提升;会考、高考的目标得到落实。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一堂好课更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好课标准;历史教学设计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深入课堂,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笔者对好课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新课程改革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历史教学不断改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及本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设计一堂好课的切身体会。
  一、一堂课,学生说好才好
  什么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首先要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常常会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形,即往往是专家们说好的课,学生却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专家评课时忽视了授课主体的作用。课上得好坏,应先由学生评价,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评课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来考量,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那么,学生认可怎样的课呢?笔者曾就此向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1.一堂好的历史课给人的感觉应充满个性化色彩
  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生活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充满了创造的欲望,对于循规蹈矩、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不感兴趣。我们总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但是,学生的榜样在哪里?教师每天的授课其实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受到文化熏陶,领悟文化内涵。
  2.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还要向学生了解这堂课前面的课是怎么上的,向授课教师了解后面的课要怎么上
  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网络工程,一堂课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在整个教学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恰到好处,且达到预期目的,才算好课。若这一堂课只是教师为评课而精心排演的一出戏,那么,即使再精彩,也不能算好。正如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中提到的要上“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相互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当然,这样的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还有待于师生共同反思,共同完善,也促使了课堂的延伸,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
  3.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生动活泼
  特级教师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提到: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讲授学习与接受学习虽然不能完全摒弃,但这只应占课堂教学的极少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一堂好课,应该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所以,一堂好课,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永远是自主的学习者。
  4.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兼顾考试、升学
  否定考试、不要考试是不现实的。我们曾经发现,在一些研究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很令人鼓舞。但是,考试过后的作业、测验表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如人意,有些教学并没有达到预计目标。一堂好课应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比如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并显示效果,课要上得真实而扎实,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所以,一堂好课还要看会考、高考的目标能否得到落实,能否把新课程教学跟应考准备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应全面、整体地看,把学生的反映当作评价的重要砝码,这样才能给教师以相对广阔的个性展示空间,出现更多让专家和学生都说好的历史课。笔者认为一堂历史好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1)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并获积极体验;(2)历史资料的有效运用,学科能力的提升;(3)会考、高考的目标得到落实。
  二、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且体现在教学效率上,要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即“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
  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引领学生发展的起点、基准点,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统帅和整合的作用。当前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都存在诸多问题:
  (1)或照抄教参,或凭感觉随意而定,教学目标成了装点教案门面的摆设。(2)教学目标内容过于笼统、模糊,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缺乏明确的指导。(3)过于注重共同目标,忽略个性化目标;过于注重预设的确定性目标,忽略创造性的生成性的不确定性目标。(4)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充斥着“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体现教师行为主体的词语。这表面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容易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设计上应该简明、清晰、具体,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做到课堂达成目标与课后发展目标结合、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结合、确定性目标与不确定性目标结合。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描述。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该用“感受”“体验”“学习”“认识”等体现学生行为主体的动词。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表现和作用),认识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探究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秦朝“兵马俑”等历史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难点:秦代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
  2.内容简约,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学习信息
  教学内容既包括教材的文本内容,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内容。其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应当建立在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和准确把握学生状态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盲目地增、删教学内容。
  要设计好教学的逻辑线索,通过反复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谋划、提炼的过程,力求使课堂教学既做到内容丰富、充实,又做到思路简洁、扼要、主次分明,既符合整体逻辑又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笔者提倡用精、少、活的“主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拉动丰富的学习信息,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探究的内核。“主问题”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中心问题。它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1)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多角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确立的主题:列举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每一专题或每一课确立一个主题或提出一问答题,围绕这个问答题,把本单元的知识理清,并在此过程中建构历史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抓住主干线索,把握阶段特征,理解重要概念,宏观与微观结合,力求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找到到更准确的定位。学生应做到熟读课本,达到能够复述,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能力。
  3.方法简便,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一些教师为了营造精彩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笔者以为,无论是自主式、合作式,还是探究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材(教学内容与学生)施教。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例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从课文中的史料《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及几张外交图片引入,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正在深入,对好课评价标准的探讨和教学设计的探索还在进行,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相长,还需要继续探索。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总结;应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交流合作,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章长玉.把课堂交给学生——人教版高中必修2《专题四》课堂教学例探历史活动探究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8):102-103.
  [2]李闽东.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项原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26-127.
  [3]关娴娴.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07(4):107-108.
  [4]傅丽双.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8):22-23.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该院研究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身体保健意识不强,就业和学业压力较大,少数人有抑郁倾向。除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外,其他各因素如性别、专业等不同的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研究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该学院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发放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其中男生156人
期刊
摘 要: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堂化学课如果没有实验操作是无法进行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实验带来的教学效果是不能用其他方法替代的,化学实验验证了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  关键词:化学;工程;绿色实验    一、化学实验室三废问题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做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有毒的、有害的物质产生,这些物质会污染环境。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化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江西XX中职学校“三小”竞赛与师生进行交流,并通过亲身经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能对中职学校“三小”竞赛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小”竞赛;中职学校;思考;建议    一、“三小”竞赛的定义和意义  1.“三小”竞赛的定义  对“三小”竞赛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将“三小”定义为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第二种将“三小”定义为小发明、小创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一些改革,学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令人反思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大学的门槛低了,教育对象及其层次发生了变化,学校应随教育体制的变化在市场需要、专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正在逐年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猎头”一词本是外来词汇,意思是物色高级人才的人,这个词语另外的说法叫做“高级人才寻访”,可以看出,普通猎头“猎”的是企业的高级人才。校园猎头以普通猎头的运作方式为基础,创新地让在校学生自己做猎头,打破了传统的企业校园招聘会的招聘模式。一方面,校园猎头主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是从小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向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文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抒发真实情感的具体手段之一。作文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本文基于此,研究作文修改的指导策略,重点从多角度系统这一方面论述了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进行作文修改指导,从而实现学生作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科课堂学习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科;多元化;课堂学习评价     评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矫正错误,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提升。现
期刊
摘 要:2012年,中德SGAVE实验班在我校开办,我们通过在教学一线亲自实施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发动机机油泄露这一客户委托为例,应用行动导向法对课程进行设计。  关键词:行动导向;SGAVE;发动机机油泄露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
期刊
摘 要:政治史比较抽象,当然学生的疑问也比较多。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深挖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弥补教材不足,解决学生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例,谈谈对疑问的处理,以帮助教学。  关键词:西周;疑难问题;释疑    在笔者的多年教学中,关于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新授和复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
期刊
小班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趋势,它所带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更切合每个学生的心灵。作为一种“精致”教育,它必然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小班化在完善师生关系、探索家校合作、关注学生个体、实施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探索,及对教育“以人为本”的强调,已经成为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我校自2008年以来,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模式。顺应学校新的教育理念,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尝试摸索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