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背景下的辽宁中部城市整合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辽宁省政府批准的背景下,关注辽宁中部区域如何抓住机遇,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在政府规划指引下,结合辽宁中部城市的现状,遵循市场规律,为确保区域整体的快速发展提出城市整合的策略和竞争。
  关键词:城市整合;“6+1”;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081-02
  
  一、背景介绍
  
  2008年2月26日,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这意味着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即“6+1”发展战略规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6+1”发展战略对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意义非凡。
  辽宁中部城市群总面积64 880平方公里,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发展基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这一区域具有工业基础雄厚、城市高度密集、基础设施完备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和生产力布局的重复建设、政府执政的体制僵化、城市间各自为政,契合紧密度比较差等问题。为使城市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必须加强城市之间的整合。
  城市整合是指地域毗邻的城市之间在竞争、合作和控制三维框架下动态的、可调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城市整合要求城市具有近域性、经济互补性、合作愿望和通道关联性。城市整合的实质是使城市经济要素资源及其运行环境的重新优化组合,达到城市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经济资源利用等更趋合理,形成城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共赢。城市整合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建立在竞合框架下寻求城市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
  一般而言,城市整合往往需要政府力和市场力的双重作用。当前,辽宁省政府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力量已经开始启动。辽宁中部城市应该抓住此契机,遵循市场机制,努力调整自身,将各自优势整合,积极寻求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整体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有效地参与国内及国际竞争。
  
  二、辽宁中部城市整合的途径
  
  (一)城市政府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6+1”的模式是自上而下,即辽宁省政府首先作为主导力量,提出相应的区域发展规划来推动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建设。因此,每一级政府都应该首先为城市整合排除行政体制上的障碍,制定有利于区域整体发展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以往受经济区划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束缚,辽宁中部城市之间的发展表现出各自为政、经济联系松散的特征。比如,沈阳、本溪和抚顺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虽有往来交流,但却缺乏共同发展理念。如果产业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生产利益最大化和产业链的延伸存在阻碍,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打破这种僵化局面对于促进单个城市及整个城市群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为把零散的关联性不强的经济体整合成有机整体,首先应从制度上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城市政府之间创立沟通平台,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在城市的各方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这就会大大提高城市群整体的生产效率,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与协作。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流动性壁垒。辽宁中部多个城市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8年7月,辽宁省中部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八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共同签署《辽宁中部八城市住房公积金协作协议》,八城公积金个贷实现同城一体化。下一步将推进社会保障方面的异地转移和接续改革,在不远的将来,八城市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险有望实现“异地迁移”。同时还在筹划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消除人口自由流动的障碍。公积金、保险,户籍等的自由迁移会打破人口自由流动的瓶颈,推动人力资本实现更优配置。
  (二)以产业集群带动城市整合,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
  “6+1”模式是辽宁省中部区域的发展战略,要求城市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发展。城市产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近域城市通过发展相关联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进而带动城市间的整合是城市的一种生长拓展模式,产业的积聚发展促进了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增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关联和密集的交易对城市近域整合起到促进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人才的集聚、技术的创新、信息的溢出、基础设施的共享以及专业化市场的形成,这些都可成为城市间发展合作的依托。产业聚集可以使城市的竞争优势大大增强,促进近域城市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打造产业集群不是机械地堆砌企业,而是要根据各个城市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权衡确定城市的职能及其主导产业,避免产业同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形成系统有序的、结构合理的、高效运行的产业体系。总体上,辽宁老工业基地及其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是基于地区资源开发而形成的,重工业比例高,对资源的依附性强。虽然许多城市一度面临资源枯竭后的经济发展问题,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摆脱困境,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性增强等,这些都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在近域城市整合的市场一体化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辽宁中部城市群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集群,相继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工业、新材料、高新技术和制药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同时,明确城市间主导产业的具体分工,延伸产业链,形成城市群有机体。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零部件加工向周边城市辐射转移;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主要以抚顺为核心建设北方重要炼化一体化基地,辽阳、沈阳、本溪、鞍山和铁岭依据自身的工业特点发展相应的化学工业,如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鞍山和本溪利用焦化副产资源,铁岭利用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等;钢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以鞍钢、本钢为核心企业,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等为辅助支撑,建设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鞍山、本溪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以及抚顺、辽阳、营口等新型材料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以及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制药产业集群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是城市空间整合的过程,每一个产业集群跨区域扩展都可以把近域城市有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近域城市以及区域整体加速发展的目的。
  (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一体化,实现整体竞争优势
  “6+1”规划纲要适应了当今世界全球竞争的趋势,即当代城市竞争已经不是单个城市或以单个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的竞争,而是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整体上的竞争。辽宁中部城市必须在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土地利用以及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能做到相互协调与协作、制定共同的发展战略,打造出城市规模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运行有序的城市群,获得“6+1>7”的效果,提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群整体的经济竞争力。
  城市整合追求的是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应当更多体现统一的整体性策略与调控,在共识的基础上保持共同的利益和方向。在城市发展规划制定上要避免单从城市自身利益出发,片面关注城市自身的独立发展,没有从区域整体上进行合理的考虑和布局,造成上下级规划不协调,空间上衔接困难,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生产、市场、技术、资金等经济活动要素,制订突破城市市区或城区的行政管理界限的区域整体发展规划,实现城市之间地域上的开放性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产业结构及城市土地规划等城市间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体化。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一体化,有助于实现城市间的互补与优势共享,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产业结构规划一体化,有助于实现城市之间的产业系统有序化,节省资源提高生产率,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城市土地规划一体化,有助于形成城市群的合理的等级体系与城市规模,明晰各个城市职能和分工,提升城市群的有机整体性。
  城市整合战略是实现核城市之间的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又是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中既要依赖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又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和城市规划,努力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促进城市整合,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廷玉.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与近域城市整合的互动机制[J].经济地理,2008,(7).
  [2]陆岚.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整合战略[J].铜仁学院学报,2007,(3).
  [3]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两个指标体系,实证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凤翔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种粮农民的农业收入并未同步增长,并运用不稳定蛛网模型分析了农业现代化是如何影响种粮农民收入的。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民;农业收入;蛛网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043-03    一、衡
期刊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既是合作社的管理者,又是合作社发展的谋划者,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理事长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如何对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等方面,对理事长应具有的管理与经营理念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领导理念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选取粤美的与伊利的MBO两个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相关金融行业发展滞后,缺乏战略投资者;法律上的不完善对MBO融资收购造成巨大的障碍;资金来源信息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MBO融资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机制;尽快解决股权定价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关键词:粤美的;伊利
期刊
摘要:30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经历了“扩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战略调整”等阶段,其产权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完成了由“政府权威”到“企业权威”、由“计划配置”到“市场交易”、由“战略工具”到“法人实体”的跨越,这一跨越以市场化为方向,沿着“政府退出”与“市场进入”的路径运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变迁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
期刊
摘要:上市公司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联动效应。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分析哈尔滨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选取相关指标测算,得出其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度较低的结论,同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绩效的因素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寻求新的带动力。  关键词:上市公司;实证分析;贡献度;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0
期刊
摘要:战略定位在物流园区的整体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准确的战略定位有利于物流园区创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形成自身的特色,保持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分析竞争对手、制定战略的有效工具,运用该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四个方面对西安物流园区进行战略定位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园区;战略定位;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从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历史来看,房地产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超前性;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房地产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就此论述了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KLR信号法建立预警机制,以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对预警指标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房地产危机;风险
期刊
摘要:自《通论》发表以来,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的争论一直贯穿于整个宏观经济学界。因此,从理性预期模型出发,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进行了再分析,通过博弈论思想的引入探究了宏观经济政策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在对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时指出了为何会出现“滞涨”,为何近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理性预期;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由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五种企业模式,即实行供给制的企业模式、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模式、有简单再生产自主权的企业模式、有经营权的企业模式、有法人所有权的企业模式,每种模式都各有理论和实践的根据,这五种模式反映着由产品生产者向商品生产经营者递进的过程,它们的依次递进有着某种必然性。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科学和有效的改革国有企业道路,这
期刊
摘要:旅行社一向被认为处于整个旅游行业的龙头地位,在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在长期发展中,旅行社业积累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从产业层面分析,中国旅行社业的很多问题和矛盾都与其市场结构特征有关,通过利用市场结构测度指标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对中国前十家旅行社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出了中国旅行社业的市场结构是强竞争弱垄断的格局,对于我国旅行社业如何加快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