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思想。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创新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一、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宝贵经验。在新世纪,面对新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旨在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执行,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许多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机制不全,措施不力
  高等学校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存在。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文化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口头上重要,落实下来次要。成了“鸡肋”,弃之不敢,做起来无力。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对此缺乏认识;缺乏对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缺乏对青年大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缺少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这样,造成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全,措施不力,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同时,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这种全员育人的理念,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学生出了问题,把责任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没有做好,很少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时,高等学校的党委、党委职能部门、共青团、学生处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交流,难于形成合力。
  (二)理论知识教学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脱节,教学活动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离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的艰巨任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教育。要完成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一门理论课程,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课堂教学活动。集中表现在一些教师单纯讲理论观点,单纯讲授知识,不少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应付考试被动接受,不能把理论学习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及教师在主导思想上还未能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根本性要求,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宗旨,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没有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落后、方法陈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说教、管理、读文件等手段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还是经验型、单向灌输型、单一型工作方法。手段落后、方法陈旧,难于引起大学生的共鸣,难于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仍然依靠形式呆板,缺乏创新性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说教以及过分依赖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的书本教育的手段,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认识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政治化,将本属思想或心理领域的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二是简单化,只有政治教育,没有思想教育。
  
  二、求真务实,努力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在教育部学习贯彻《意见》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紧抓好。要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其他各门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推动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學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5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等思想的兴起,在反思20世纪乃至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以西方人本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发端,结合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而发展起来的。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容,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如果重智轻德,必然导致片面发展。爱因斯坦曾尖锐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养成的事业。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政治觉悟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应从传授知识和灌输现成结论,转变到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学生的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上,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现代社会注重自我,发展个性。体现的真实自我,展示本色人生。这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不再需要外来的肯定,也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更不是金钱标准所能衡量,而是人的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人最想达到的目标,自觉不自觉追求的终点就是要改变自己。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身潜能的过程,就本质而言,也是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每一个最终成为真实自我的人,他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每一个在自由环境里得到引导发展的人,他的人格结构一定会呈现出自然美丽状态。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个性是教育的灵魂生命,尊重个性的教育应当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都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要把人间之爱、手足之情、意志的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之中,使大学生怀有善心、锻炼善行、养成善德。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从主体需要出发得到的人文关怀,能够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关怀和道德情感不仅要成为生命需要的最重要标志,而且只有情感得到发展提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成长才有基本的保证。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人文关怀和健康情感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高尚情操。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开展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多种方法,重新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构架。特别是运用信息传媒技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应成为高校建设优良校园文化的重要衡量尺度。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明显的社会化的趋势,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决定与学校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以优良的校风陶冶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多渠道、全方位进行。高校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要解决实际困难。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有利于实际困难的解决;解决了实际困难,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解除思想上、意识上、认识上、观念上存在的困惑,帮助大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确立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积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
  解决实际困难,就是要真心的关心、爱护大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用心去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大学生中,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贫困生,学费和生活问题,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学校、政府及社会必须尽力给予解决,尽快建立方便快捷的大学生贷款制度,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勤工助学制度。学校要从所收学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建立贫困生补助基金,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学校还要认真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即便学校无力解决的,也须实事求是的告诉学生,求得学生的理解和体谅。只要学校、学生一起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取得实效!
  总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1).
  [2]刘茜.教育部召开座谈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8(1).
  [3]孙维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两课”教学改革[N].光明日报,2004-10-22(4).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新课程下,语文教育是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文化思潮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不断获得生存空间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将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抵御外来强势文化的不良冲击,使已有文化的多样性并存与互动得到可持续发展。舞钢轧琴2007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调查中发现舞钢轧琴演奏技法面临失传的困境。舞钢轧琴保护对策应从深层次挖掘舞钢轧琴的文化价值下功夫,应从注重民间艺术与舞台艺术的结合,充分调动民众参与
期刊
摘 要:领导者应善于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在军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使军队管理实现最佳的工作效能。  关键词:军队管理;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    胡锦涛主席对加强军队管理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军队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个提高”,即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依法治军水平”,“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现代
期刊
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对策,在全面认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重要性和科学把握干部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学生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认识上、目标内容上、体制机制上、途径方法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统筹内容,完善体制、健全机制。  关键词:学生干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缠足和束腰两种现象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根源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缠足和束腰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而产生的,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的审美体系,从而揭示出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相似和区别。  关键词:缠足;束腰;东西方文化;审美观念    据一位西方汉学家记载:慈禧太后当权时,曾邀一位西方人聊天。西方人说,他很看不惯中国女人的缠足行为,不知中国人为何要如此残忍地损坏身体。慈禧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初中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反对传统的德育知识授受关系,提出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策略。首先从目前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德育知识授受状况。其次就具体问题提出创生的课程实施策略。提倡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多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时事引入课堂;还要注重课外实践。  关键词:德育;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中心    我们国家自古就注重道德教育。在古时,道德高
期刊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否具有诚信廉洁意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进步和强大,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心理健康辅导的第一工作者,处在高校教育的最前线,详细了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现状。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优势,思考了如何让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的各种方法和途徑,如何帮助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
期刊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
期刊
摘 要: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冲突体验的行为模式。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学生感悟和反思搭建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融入社会,提高自我,不断获得道德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生活;学生;课程;素质;实践    “理论是灰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被称为窗口行业的饭店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人们进入饭店不仅想得到物质享受,也想得到精神感官上的享受。这种精神上的享受不仅来自周围的环境和设施,还来自于直接为其服务的员工一名合格的员工,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协调的外在形象和忧雅的举止。而形体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健美的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