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地理学教育需要关注和培养的六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实践能力归结为凝练地理学问题,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以及解释地理模式和过程三种基本能力。其次,分析了培养上述三种基本能力,需要高校地理学教育工作者回答的四个问题,分别为:(1)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段究竟如何认识具体的地理学知识、技能以及实践?(2)地理学知识、技能和实践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究竟如何?(3)培养地理学知识、技能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支持地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有效和广泛实施,关键在于什么?相关分析,有助于高校地理学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
关键词:地理学;教学实践;培养;问题
在传统意义上,无论是人文地理学,还是自然地理学的高等教育,皆需培养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实践能力:(1)发现地理学问题的能力,指应用地理学原理、模型和数据发现地理学现象、问题以及对其进行“地理化”的表达;(2)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指能够确定解决特定地理学问题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并依据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3)组织地理信息的能力,指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维护;(4)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确定分析数据的策略、确定数据的时空模式以及通过模型或者理论对地理学现象进行描述或者预测;(5)回答地理学问题或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运用地理学原理、模型和数据对相关地理学问题给出回答,或者对不同解决方案作出评估;(6)地理问题、方案、信息的传播和沟通能力,指科学、逻辑的解释地理学原理、模型和数据的能力[1]。
事实上,以掌握基本的地理学思维方式、原理方法和解决方案为目标,对学生以上六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1)凝练地理学问题;(2)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3)解释地理模式和过程。该三方面的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包含(掌握其中某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也掌握其他能力)或存在先后顺序(必须先掌握某种能力才掌握其他能力)。其中,凝练具体地理学问题的能力,需要正确认识地理学现象或者过程的地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深入的学科背景以及对重要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2]。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意味着经过专业训练的地学工作者,在合理的判断基础上,通过合理应用工具进行数据获取、管理(通常是专题地图或者其他空间形式)以及分析,确定在特定的区域和時间尺度上所呈现的现象中隐含的地理学规律[3]。解释地理模式和过程意即透过多种相互交织的时间或空间尺度,解释地理学现象和过程,由于对地理学现象和过程的解读主要面向展示信息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决策支持[4],因此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其他可视化的工具。
为进一步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上述三方面能力的具体过程,需要高校地理学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首先,不同的个体(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究竟如何认识具体的地理学知识、技能以及实践?要理解该问题,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学、专题课程以及系列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及身份变换(从学生至地理学工作者)过程中的对应的学习方式的转变[5]。对该问题的考察,还应该考虑基础知识储备、技能、学习进度,以及相关地理概念和实践的应用领域。其次,地理学知识、技能和实践在不同的地理学部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究竟如何?众所周知,地理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类行为的综合学科,其包含六个方面的元素:空间、区域、物理过程、人类系统、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及地理学的应用。这些元素的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学部门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它们的理解需要采用不同的认知策略。再次,培养地理学知识、技能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高等学校的地理学教育不同于早期地理学概念的灌输,需要更复杂的系统训练。在培养过程中,课堂和野外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教学材料以及教学策略,能够为深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6]。此外,激发学生的思维或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发展他们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领域一样,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如何获取学科的核心理念以及地理课程学习的进展。最后,地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有效和广泛实施,关键在于什么?此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确保有效的实施(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应特别注意发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具备不同基础知识体系的学生群体。最后,还需要研究在教育系统中,对地理学教学的功能和状态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1]胡志良.近代中国地理学科高等教育的萌芽与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04):83-88.
[2]熊宁. 本世纪前半叶我国近代地理教育初探[J]. 地理研究, 1987, 6(1):10-20.
[3]张佳静,候甬坚. 中国近代高等地理教育的萌发期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9(03):26-29.
[4]吕清华.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评《地理教学设计》[J]. 教育评论, 2017 (2):166-166.
[5]陈明. 浅析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刍议[J]. 中国培训, 2016(4):210-210.
[6]禹建颖,王蕾. 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调查分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6):181-183.
作者简介:曹月娥,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地理学;教学实践;培养;问题
在传统意义上,无论是人文地理学,还是自然地理学的高等教育,皆需培养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实践能力:(1)发现地理学问题的能力,指应用地理学原理、模型和数据发现地理学现象、问题以及对其进行“地理化”的表达;(2)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指能够确定解决特定地理学问题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并依据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3)组织地理信息的能力,指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维护;(4)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确定分析数据的策略、确定数据的时空模式以及通过模型或者理论对地理学现象进行描述或者预测;(5)回答地理学问题或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运用地理学原理、模型和数据对相关地理学问题给出回答,或者对不同解决方案作出评估;(6)地理问题、方案、信息的传播和沟通能力,指科学、逻辑的解释地理学原理、模型和数据的能力[1]。
事实上,以掌握基本的地理学思维方式、原理方法和解决方案为目标,对学生以上六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1)凝练地理学问题;(2)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3)解释地理模式和过程。该三方面的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包含(掌握其中某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也掌握其他能力)或存在先后顺序(必须先掌握某种能力才掌握其他能力)。其中,凝练具体地理学问题的能力,需要正确认识地理学现象或者过程的地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深入的学科背景以及对重要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2]。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意味着经过专业训练的地学工作者,在合理的判断基础上,通过合理应用工具进行数据获取、管理(通常是专题地图或者其他空间形式)以及分析,确定在特定的区域和時间尺度上所呈现的现象中隐含的地理学规律[3]。解释地理模式和过程意即透过多种相互交织的时间或空间尺度,解释地理学现象和过程,由于对地理学现象和过程的解读主要面向展示信息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决策支持[4],因此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其他可视化的工具。
为进一步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上述三方面能力的具体过程,需要高校地理学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首先,不同的个体(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究竟如何认识具体的地理学知识、技能以及实践?要理解该问题,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学、专题课程以及系列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及身份变换(从学生至地理学工作者)过程中的对应的学习方式的转变[5]。对该问题的考察,还应该考虑基础知识储备、技能、学习进度,以及相关地理概念和实践的应用领域。其次,地理学知识、技能和实践在不同的地理学部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究竟如何?众所周知,地理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类行为的综合学科,其包含六个方面的元素:空间、区域、物理过程、人类系统、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及地理学的应用。这些元素的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学部门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它们的理解需要采用不同的认知策略。再次,培养地理学知识、技能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高等学校的地理学教育不同于早期地理学概念的灌输,需要更复杂的系统训练。在培养过程中,课堂和野外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教学材料以及教学策略,能够为深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6]。此外,激发学生的思维或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发展他们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领域一样,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如何获取学科的核心理念以及地理课程学习的进展。最后,地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有效和广泛实施,关键在于什么?此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确保有效的实施(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应特别注意发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具备不同基础知识体系的学生群体。最后,还需要研究在教育系统中,对地理学教学的功能和状态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1]胡志良.近代中国地理学科高等教育的萌芽与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04):83-88.
[2]熊宁. 本世纪前半叶我国近代地理教育初探[J]. 地理研究, 1987, 6(1):10-20.
[3]张佳静,候甬坚. 中国近代高等地理教育的萌发期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9(03):26-29.
[4]吕清华.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评《地理教学设计》[J]. 教育评论, 2017 (2):166-166.
[5]陈明. 浅析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刍议[J]. 中国培训, 2016(4):210-210.
[6]禹建颖,王蕾. 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调查分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6):181-183.
作者简介:曹月娥,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