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未曾预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和剪纸的结合意义众多:其一,加大学校校本教研的力度,将学校两大特色校本教研(“诵诗育人”“剪纸”)有效融合;其二,探寻诗教文化的又一出路,让诗歌教学别出心裁;其三,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领略世事真理,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锻炼细心、恒心和耐心。
  关键词: 古诗 剪纸 结合
  我校的校本教材《唐风宋韵》和《学剪纸》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不论是学生的语文积累,还是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观念等,都有很大的改观。诗教文化与剪纸文化均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值得后代子孙发展和弘扬。诗教与剪纸并不是简单地融合,而是通过剪纸这样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从古诗文中领略领略中华文化和世事真理,从中受到启发。
  一、结合的源泉
  诗教,就是用诗歌教育人,特别是教育青少年。诗能陶冶情操,使人自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爱美的情趣。当前,我们正在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提倡弘扬诗教,以诗育人。
  “剪纸艺术”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向人们传递思想情感、民俗文化,是社会发展、人们丰富生活的一种艺术信息载体。学习剪纸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共享祖国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正是因为拥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学校的特色建设才会不断更新。诵诗育人特色与美术课程进行了一次新融合,在诗配画的基础上,将诗歌与剪纸艺术充分融于一体,进一步突出了我校的诗教特色。
  二、结合的基础
  以诗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诗歌,是文学艺术百花园里最古老最鲜艳的一朵奇葩。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伟大思想和情感的精神之华。它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英才俊秀,陶冶了亿万民众的情操,铸造了道德灵魂,开启了聪明才智,给予了无穷的力量。中华民族创造了美好的诗歌,诗歌哺育了中华民族。可以说,中华民族不可以一日无诗。如果失去了诗意,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黯然失色。
  我党一贯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加以研究和总结,“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毛泽东既是革命的领袖,又是伟大的诗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艺术。忘记了民族的传统,就等于丢掉了根基。温家宝同志在就任总理后答台湾记者问时,就即席背诵于右任先生的著名诗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说:“这是一首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歌!”
  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世界上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都呼吁,要用东方文明补救西方文明。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汲吸取孔子的智慧。”(见《中华诗词》2000年第4期)鲁迅说:中华传统诗歌“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的。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很多传世佳作内涵深刻,意蕴高远,富含哲理。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合的火花
  古诗文剪纸让诵诗育人上升了一个层次,它使得诗教不再停留在“诵诗”这样一个单一的层面,而是从诵中感悟,进而表现出来,衍生为诗配画、诗歌剪纸。因此,古诗文剪纸的实践价值远远大于剪纸本身,而是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一种极具价值的表现。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作出一幅好的诗配画的剪纸作品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作阐述。
  (一)知诗人,明诗题。
  学生背古诗,往往颇有韵味、意境,可是我总觉得缺了什么,学生没有吟诵作者,背古诗需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我认为要,肯定要。这是教学的第一步,学习诗配画的剪纸作品必须对古诗的写作背景有详尽的了解,唯其如此,创作的作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每一个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师或给学生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或让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体会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彰显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个性融入到自然景物中,他笔下的山水丘壑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李绅(772年—846年),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画鸡全诗一气呵成,大气有余,艺术手法老道。
  (二)解字词,明大意。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夏丏尊说:“在语言敏感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涣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到‘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因此,让学生自主品位诗言,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让学生想想哪个字用得妙,能否用其他字代替?哪句最精彩?为什么?在品味中,语言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能力。   诗词内容包含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以对人物或社会的情感之叙述的表达方式。感悟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主要目的。意境的感受必须由学生自己感受、体会,光听别人的描述、转述得到的只是肤浅的表象,是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形象,进入到作者创作的美的意境中的。因此,要想感悟意境,方法主要有由画入境和加强朗读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感知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的关键。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初读时学生对古诗的认识是粗浅的、表层的、概略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不求甚解”,不必提过高的要求,甚至对某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学法。那么,学生初读古诗时粗浅的、表层的、概略的、错误的认识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会逐渐消失。学生学古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连续学习几首古诗,学生自然增强了自学古诗的能力。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的广泛程度来说,还没有一篇作品可以与之比肩,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辞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题画兰》是清朝郑板桥的作品,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书写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三)懂意境,悟诗情。
  一首好诗就如同一幅好画,必须做到“诗中有画,画在诗中”。诗歌其实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要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在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图资源”。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懂得诗情。基本方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具体形象的转化,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
  学了《村居》一课后,让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在图中,在我们眼里,春天是怎样的?从什么地方看出,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就应该启发学生联想深化,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体会诗歌中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最后复述入境。把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融进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体验,较自由地走入诗歌境界。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所见》是诗人袁牧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野外林荫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思考。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是作者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严谨,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义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四、小结
  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和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去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古诗和剪纸的有趣结合,让教学更加有特色,使我校的校本教学更上了一个台阶。
  注:以上剪纸作业的作者系我校的学生。
  《古朗月行》作者:杨子墨 男 8岁 《锄禾》作者:李何月 女 13岁
  《画鸡》作者:卢颖 女 13岁 《静夜思》作者:薛忠琴 女 13岁
  《游子吟》作者:王喜日 女 13岁 《村居》作者:王喜月 女 13岁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丁一 男 10岁 《所见》作者:丁静 女 14岁
  《咏鹅》作者:赵晨州 男 9岁 《题画兰》作者:朱崔鹏 男 12岁
其他文献
传说鲧一味息壤堵水,九年不成,被杀于羽郊;禹疏堵并举、首重于疏,治水成功。疏、堵之争,千年不息。高中班主任在管理中可能会发现:“堵”已成为一种惯常的思维方式或生活常态,结果是越堵越僵,既给别人添堵,又给自己添堵,僵化的认识,令人难受其扰或不堪重负。兵书有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在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在管理实践中发现:堵而添堵,疏而不“输”,取舍之妙,存乎一心。  一、案例思考:带刺玫瑰分外香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第一条中指出: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在第六条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插图进行英语教学呢?为此,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巧用插图,激发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
摘 要: 中学班级常规问题是班级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常规劳动,让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让学生重视宿舍卫生和班级卫生,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 班级常规工作 思想 标准 荣誉 监督  笔者已经担任了11年中学班主任,各种班级都带过,总觉得班级常规问题是班级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落实班级常规工作如果光靠抓,则是治标不治本的。出现问题再去管永远是被动的,需要自己主动去管,才
摘 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教学与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挖掘每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激趣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认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从心理特点看,初中
南安市东田中学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南同公路山西路段右侧,是一所独立的农村初中学校。几年来,作为南安山区农村中学的东田中学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牢牢把握德育核心,创新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学校是福建省及泉州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泉州市第十二届文明学校、泉州市基层关工委创“五好”先进单位、泉州市首届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几年来,南安电视台、南安商报多次到校采访报道学校
摘 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从每年3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该轮复习肩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作者针对二轮复习,提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 复习策略 着力点 高三历史教学  第一轮复习中,大部分学校是根据教材专题序列复习的。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基础知识紊乱。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时间混乱,常常出现“打开书本就
摘 要: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慢中求“准”,提高运算正确率;在“准”中求“快”,提高运算速度;在“快”中求“简”,寻找运算最佳路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运算能力 培养策略  1.引言  运算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
摘 要: 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仅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初学英语很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怎样把这样的热情留住?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的文本输出?这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在从事低年级英语教学以来,作者认识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的文本输出,让学生觉得枯燥,而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收到意想
摘 要: 智障学生是残缺的花朵,他们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去浇灌;他们脆弱自卑,需要我们更小心地呵护。只要我们教师付出心中的爱,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能如鱼得水,顺顺利利。  关键词: 智障学生 德育 爱心  智障学生是残缺的花朵,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爱的浇灌;他们脆弱自卑,需要教师更小心呵护。“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有教师付出心中的爱,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才能如鱼得水,顺顺利利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古代文献质量的主要方式,承载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因此,学好文言文相当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新课改下初高中文言文衔接学习的有效策略,给予相关教育教学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或者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初高中衔接学习 文言文  面对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