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凛冬改变着的世界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仙女木”与农业革命


  在研究人类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全球各主要文明之间有一些巧合,让考古学家感到惊讶。比如,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在内的大多数人类上古文明,其最初的起源地都在北纬30度附近的地区,而且考古发掘表明,这些文明的最早一批定居者,都是在距今1万年前后结束游牧生活的。基因溯源则显示,人类开始尝试驯化家畜、种植水稻,也大约是在同一时期。
  也就是说,在距今约1万年前,原本迁徙不定的人类,突然有一部分“开窍”了,不约而同地在这一时期逐渐开始向农耕时代过渡。问题是,促使人类这样做的契机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考古学家很久,直到最近才有个大概的推测——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寒潮侵袭。
  仙女木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植物,在北极地区比较常见。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这种喜寒的植物曾经广泛地生长在世界各地。他们在欧洲大陆的沉积层中发现了仙女木,这层沉积的仙女木出现在距今约1.3万年前,而且时间跨度非常短,只有约1000年。科学家推测,在距今约1.29万年前,地球气温曾出现骤降,地质学家将之称为“新仙女木事件”。
  那次气温骤降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首先,它可能是导致猛犸象、剑齿虎等一众古生物灭绝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次,它可能也结束了我们祖先过着游猎、采集生活的“黄金时代”。
  从南方古猿与黑猩猩“分家”算起,距今有500万至700万年,在这期间的大部分岁月里,各种古人类都过着采集与狩猎生活。一个地方的东西吃完了,他们就去另一个地方。这种付出较少劳动就能填饱肚子的生活,虽然无法创造文明,但对古人类来说也算过得滋润。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定居下来发展农耕文明。


仙女木

  但“新仙女木事件”一来,人类的活动方式被迫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各种动植物纷纷死亡,人类不得不开始寻找那些以前不吃的植物,捕食一些小型动物。他们开始吃各种植物,并最终在这些植物中选择了小麦、水稻和黍,发现这些植株的种子可以吃。一些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把种子埋在地下会长出新的植株,于是他们就把更多种子埋在地下,渐渐地懂得了如何培育农作物。终于,他们学会了种植。
  由于气候灾难性剧变,人类开始学着过苦日子,偶然的机会使他们抓到了几只野猪,不舍得一下子都吃完,剩余的被圈起来。慢慢地,他们发现饲养也是有好处的,于是东西方几乎同时开始了对野猪的驯化。
  就这样,在距今1万年至8000年前,有一部分人类永久地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定居在那个寒冷时代可以维持舒适生活的北纬30度地区,用尽心力培育这几种动植物,以确保自己的生存。为了应对“新仙女木事件”带来的挑战,他们开始了探索和进步的历程,逐步由四处迁徙过渡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小冰期”与工业革命


  如果说由于史料不可考,“新仙女木事件”与农业革命的关系还仅仅是一种猜测,那么,工业革命与另一场极寒天气之间的关系则是确定的,这就是所谓的“小冰期”。
  近代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很大程度上缘于煤炭开采业。最早的蒸汽机不仅烧煤,还解决了煤矿抽水问题。尽管早在9世纪,英格兰就有修道士燃煤取暖的记录,但在17世纪前,大部分英国人对煤炭毫无兴趣。因为英国有足够广袤的林地,无论在有钱人家的壁炉,还是民间的冶铁作坊,木材都是最受宠的燃料。
  但大约从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期,这段时期被通称为“小冰期”。气候反常不仅造成农作物歉收和饥荒,也改变了很多文明的历史进程。处于较高纬度的英国,受“小冰期”的影响似乎更大。英国人不仅要忍受粮食歉收,还要为冬天的取暖发愁。英国的冬季格外寒冷和漫长,学者鲁道夫·吕贝尔特估计,这一时期伦敦2/3以上的木材供给都用作了取暖燃料。同时,奉行“海洋立国”战略的英国还需要足够的木材来制造军舰,以木炭为燃料进行冶铁等。
  这些需求导致英国在17世纪出现了“木材危机”,自1500年至1630年,柴的价格涨了7倍,而同期物价只不过涨了3倍。于是,英国人被迫开始求助于一种原先看不上的木材替代品——煤炭。
  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烧煤取暖原本被英国人讨厌。许多酒厂、面包房和上流家庭拒绝用煤,因为“煤把食品和酒的味道毁坏”了。
  但1666年伦敦发生大规模火灾,上万栋木质房屋被烧毁,导致木材进一步紧缺。为了熬过严冬,英国人不得不开始全力开采煤炭以供取暖,英国政府也出台各种措施刺激煤矿开采。最终,这些因素促使英国完成了燃料从木材向煤炭的转型。1738年,一位游历英国的法国贵族发现,与欧洲大陆上煤炭还只是代用品不同,在英国,煤炭已逐渐取代木材和木炭,成为“英国制造业的灵魂”。


1666年伦敦大火的场景

  正是由于对煤炭的渴求,英国人不断向下挖矿,甚至不惜挖穿透水层。为了解决抽水问题,最初的蒸汽机被发明出来。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蒸汽动力和设备开始应用于生产领域,工业革命终于发轫。正是煤炭方便运输、热效率更高的属性,使蒸汽机这种新设备得以被多数工厂和矿山用作动力源。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如果没有采煤的简易手段,当时的经济就不可能支持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应用,而这两项产业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至关重要”。

气候在变暖还是变冷


  2020年年末和2021年年初连续的寒潮好像让气候变暖的说法显得不再真实,但事实上,寒潮频繁出现,也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研究表明,这个冬天,东亚等区域的气候异常寒冷,与2020年北极那个出奇炎热的夏天有关。2020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少,极地涡旋减弱、分裂,难以“固定”冷空气,涡旋偏向欧亚地区,欧亚中高纬度“西高东低”的经线方向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自2020年12月以来一直持续,而这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也就是说,由于气候变暖,原本在北极上空盘旋的极地涡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这个冬天频繁“出圈”影响到了我们。
  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气候正经历新一轮变化,这个凛冬已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幸运的是,文明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强韧。人类在历史上至少有两次因“凛冬已至”而感到困苦,但在挣扎和奋进之后,都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气候变化是否会让我们经历第三次剧变呢?
  (阿 建摘自《齐鲁晚报》2021年1月16日)
其他文献
这是要害我吗?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会砸死人的。  我在新年假期看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鬼怪喜剧《古宅老友记》,剧情一开始,就是一对年轻夫妇意外得到阔亲戚留下的房产。这对夫妻原本正四处看房,口袋里只有仨瓜俩枣,不得不挑三拣四,于是被房产中介嫌弃。突然,妻子接到律师的电话,得知她从未见过面、更闻所未闻的继姑奶奶巴顿女爵刚刚以99岁的高龄去世,留给她一座庄园。律师建议他们卖掉巴顿庄园,因为它年久失修,摇摇欲坠
期刊
每个国家都是地理的囚徒,它如何发展、机遇何在、成就如何,最终都与它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关。  我没有电脑软件,只能用常识和想象力推测: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不列颠群岛在地理上与欧洲大陆相连,那么,英国将完全不是今天的模样,英国将不再是英国。  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中纬度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仍将主导英国的气候,但出名的岛国雾气可能会变少。伦敦将不再是“雾都”,英国的天气也不会那么善变,英国人可能不再爱聊天气
期刊
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时听起来像心灵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日里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进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  从传统媒体到社交网络,大家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
期刊
文洁若。和安里摄缓慢的含义  文洁若老师94岁了。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8点开始工作。  她在做翻译。自己到底翻译过多少日文书?她记不清了,大名鼎鼎的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当然翻译过,并不那么为人所知的三浦绫子、佐多稻子之类的作家,也能排出一串。现在,她已经成为中国翻译日本文学最多的人。  文洁若不会用电脑,她还保留着最传统的写作方式——要修改时,用剪刀剪下指甲盖大小的白纸,用胶水工整地贴在原处
期刊
2019年,华为推出了新的手机操作系统——鸿蒙。这是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两大主流系统之外的新系统。  不是没人挑战过两大巨头。微软干过,失败了;三星挑战了,也失败了;后来还有英特尔,等等。那么,华为的底气何在?  事实上,鸿蒙系统并不是为了替代安卓系统或者iOS系统,而是为了破局。按照华为的思路,鸿蒙系统是为了在未来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把林林总总的设备连接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个故事只
期刊
看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我刚刚读了开头,看到:“我出生前就已经有着无穷的时间,我死后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时间。”这句话触动了我的“生死观”。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恐惧得不知所措。终于有一天发现,在出生之前,自己同样不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死后无非又回到生前的状况,有什么可怕的呢?更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疾病,是通往死亡的过程。  死亡,或许正如帕慕克所说,“活著的时候被
期刊
我和姥姥,有好几种对话。  这一种是最长的。我在她身边坐着,她忽然像想起很重要的事,低声问我:“你现在是上学,还是上班了?”念书的时候,我说:“上学。”后来毕业了,我就说:“上班了。”  如果我回答上班,她就笑一笑,问:“上班挣多少钱?”  我说:“一千元。”她非常惊讶地一探身子,问:“多少?多少?”  我重复道:“一千元。”其实我的收入不止这些,不过因为我知道她下面的话,所以故意把工资说少了。 
期刊
Juno是一位来自韩国的插画师,他简单有趣的插画深受人们喜爱。别具一格的清新感和善于赋予作品寓意是他的作画风格。  Juno的许多作品表现出换位看世界的想法,花生、液体、拿着镜子的小猫……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更有趣。  Juno还有反映当今社交关系的寓意深刻的插画,他从有趣的角度表现了出来。  在他的画作中,总是出现一个穿着格子睡衣的男生,Juno借他表现自己在工作结束后,孤独且没有灵感时焦虑的状
期刊
在从小困扰我们的无数问题里,有一个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为什么猪八戒挑担走了十万八千里,还是没有瘦下来?唐僧师徒一路上吃的都是斋饭,再加上十几年如一日的运动量,猪八戒也该瘦了吧。  然而在原著中,唐僧师徒的饮食未必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清淡。他们的斋饭中最显眼的一样,是一种跟僧人禁欲“人设”大相径庭的东西——甜食。取经路上,他们师徒四人多次摄入糖分。  在朱紫国,国王大摆筵宴答谢师徒四人,菜单除了“琼膏酥酪
期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算了一下,为了将人类送上月球,整个阿波罗计划耗费了大概250亿美元。这相当于现在的1000亿美元。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竟然没能把握住这堪称史上最为珍贵的拍照机会。他们居然没有给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拍照留念。巴兹·奥尔德林是阿姆斯特朗的副驾驶,他没在第一时间给他的同事拍一张照片。  事实也不是全然如此,是有一张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上的照片,但只有他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