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分析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高中的化学课堂,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对学习者化学综合素质和逻辑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化学素养针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的高效学习。文章简要阐释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概念,并以培养学习者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目标,探讨相应的课堂措施。文章结尾表示了作为初学者对于未来高中化学教育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化学;高中化学;证据推理;模型认知
  引言:纵观近些年化学的高考内容,化学高考在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以及考查能力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说明,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时,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备考方法,再加上高中化学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使学习者逐渐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促进学习者对考查内容进行重点探索。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的时候,要注重以提升学习者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目标,保障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进行。
  一、高中课堂现存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分数至上”理念带来的弊端。在当今这个学习氛围日益浮躁的社会,大家似乎把“考高分”、“上名校”当做学习的最高目标。对于社会而言,检验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升学率”高不高,考上重点学校的人数多不多;对于学校而言,努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考高分数”,这样才能给予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家长而言,家长比任何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个好分数,把让孩子上重点大学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教师把提高考试成绩当作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学生也就把考试分数当作化学学习的主要目标[1]。实则不然,高中阶段最应该注重的不是学生的分数、成绩,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及其思考能力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化学这一科目而言,教师更应该以引导提高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为落脚点。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会由于自身的好奇心以及很多“炫酷”的化学实验而对化学产生了很大的而学习激情。时间一长,学生对化学学习得越来越深刻,同时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越来越繁多、零碎,学生假如一如既往地通过“记忆”、“背诵”的方式进行对各个知识点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事倍功半。这部分学习者会逐渐地感觉到化学这一学科的知识点非常多、非常繁杂,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但是即便学生努力地进行记忆,最后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题目变化等情况时不知所措、焦头烂额,从而导致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就失去对于化学的学习信心。
  再次,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之前的高中化学教育以教为主,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法把教师的“教”当作重心,用一种“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课”,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课”、“记笔记”,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不能独立地解决,还需要依赖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只是牢牢记住了问题的答案,却没有从根本上掌握解题的思路和逻辑。这种模式不仅会磨灭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毫无生机可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提出需要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不仅要重视高中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化学素养和思考能力的提升[2]。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者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从而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概念
  证据推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经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并根据相应的知识点与经验之后,得出有关的实验现象、科学事实等“证据”,进而对“证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斷以及推理,然后下结论,发现证据与结论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最终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学到知识、提高其思考能力。其中,“证据”是“推理”的基础与资源,“推理”则是对“证据”的深入探讨。
  模型认知,提到模型,在化学的世界中,模型有许多种分类,主要分为“思维模型”与“物质模型”。其中,“物质模型”包括晶体模型、有机分子球棍模型等,“思维模型”则包括以图标为例的数学模型、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例的公式模型、以化学方程式为例的符号模型等[3]。这些模型都能够帮助引导学习者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模型认知”即可理解为通过对模型的探讨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点、解决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虽然都有相对独立的概念与含义,但是,“证据推理”是进行“模型认知”的关键一环,同时模型的应用也是进行“证据推理”的必要过程。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时,要兼顾“证据推理”以及“模型认知”两个方面。
  三、以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主的教学措施
  (一)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下的教学
  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多,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模型数量也逐渐增多。众所周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对新模型的学习,更是对已有模型的不断总结归纳和补充。知识增多的同时模型也在不断地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也在不断成熟。不仅如此,模型的形式与内容皆为不断变化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发展的态度进行学习,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归纳总结,从而持续地完善、补充、更新模型,让学生在提升自身“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加完善的模型[4]。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离子平衡”这一课程的学习时,在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之后,把每一个部分中学到的模型进行归纳与完善,引导学生探索水溶液中粒子行为的相关内容,在建构这一思维模型的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得他们深刻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为了保障高效地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等框架的形式自主完成每个章节、每个部分的基础内容,学生能够把这些自己汇总的思维导图粘贴在各个章节和单元的伊始部分,还能够把这些思维导图汇总到一个笔记本上,也便于以后阶段的复习。   (二)高效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智能教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必要教学工具,是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利用计算机促进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将图形、文字、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化学课堂成为一种双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展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中的深刻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枯燥的模型、公式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多方面启发学生,有利于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5]。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苯酚”一课的讲解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上向学生多方位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以及比例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能够将苯酚视为由苯基与羟基这两部分基团组成,从而带领学习者初步了解酚类物质,让学习者根据科学事实假设一下苯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及其溶解性。在这一环节,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假设等推理思维,让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模型的认知能力。
  (三)设计合作互动环节,促进学生间交流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进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不是教师在上完课后就能够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与实际运用中慢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设计合作互动环节,增强学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安排合理的任务,让各个小组内、组与组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当学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证据不足、进行推理却遇到“瓶颈”等情况时,老师应该适当地让学生去探索、去交流,等到学生在实际推理过程中知道自身的错误出在哪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模型构建的实践有深刻的体会,有助于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形成[6]。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一课的学习为例,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掌握包括几类重点烃的代表物比较和苯及其同系物在内的基本知识点。然而对于比较繁琐的有机物,学习者在进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想象、漏掉元素等情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让他们体会“碰壁”的感觉并给学生机会去交流、去发现自身错误。
  结语
  综上所述,将提升学习者“證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合理地贯穿到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推理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然而,鉴于目前很多学校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还不具备高效性,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继续努力,相信经过上述模式的不断完善,一定能够有助于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晓茜. 基于微课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
  [2]连佩利. 基于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一化学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3]余思钰. 高二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D].广州大学 2019.
  [4]王莉莉. 基于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有机化学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9.
  [5]付茜娜.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2019.
  [6]税凤梅.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莆田市名师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立项编号PTMS19013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勇于承担起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的责任。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地协调观等方面大有作为。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资源;适时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角色扮演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想意识;家国情怀;人地协调观  一、研究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期刊
摘 要: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面临高考的挑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中英语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阅读写作作为最主要的一部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读写整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的有机整合,让高中生更牢固地掌握英语学习中的单词、句子、语法等,同时还能在通篇诵读的基础上便于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大纲,为写作做好铺垫。以读促写,以书写来帮助读,有效的阅读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奠定良好
期刊
摘 要:针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必备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四种现象:记不住、想不起、用不上、写不出,提出掌握政治学科必备知识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结构化整合;阅读情境材料;情境中学;积累答题术语  必备知识是指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由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学科,更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科目。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效学以致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观察,积极思考,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较大发展。现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分析入手,浅谈当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现状及进一步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对策。  关键
期刊
摘 要:高中学生在校园内违规使用手机的现象频繁,甚至考试时有学生用手机作弊,严重影响到高中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老师的教学。本文以笔者所带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通过多方合力,采取宣传鼓动,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手机管理制度,做好榜样引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及时心理疏导等多种措施,抓好抓细抓落实,改变手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现状,形成高三年级的优秀学风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高三学生;手机管理;智能手机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有效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进而优化课堂设计,从和平的视角来设计《解放战争》一课,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养成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和平与内战 ; 民族复兴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新的教学大纲对于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高中学习阶段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高中历史学科是必修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与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历史学科蕴含着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与历史演变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珍贵文化艺术以及传统美德。诸多创造出卓越成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教育”时代推动着数学教育技术的深刻变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也同样指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此背景下,基于笔者的线上教学实践,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新授课的教学过程,探讨高中数学交互式课件的设计思路、制作技巧、以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交互式课件;设计思路;制作技巧;教学反思  一、课例的背景与问题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期刊
摘 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育人的难度与意义更加的大。而历史作为传承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的重要学科,其中蕴含了十分深厚的底蕴,对于学生优良的品质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育人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育人教学;新课改  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尊重历史,同时还得让学生懂得利用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也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教师群体中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是面对巨大压力的高中教师,尤其是年长的教师,他们由于受自身和环境的种种局限,长期处于消极应付日常教学的状态,给学生以及自身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年长高中英語老师为例,从教学的细节观察其倦怠的表现,并分析导致这样表现背后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消解倦怠的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倦怠;年长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