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j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运行事业发展更加迅猛,而在这一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將迎来巨大挑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承载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其管理工作要更加重视。基于此,对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针对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望能为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安全发展
  引言
  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开展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要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精、严、细、实”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提出明确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以此开展精细化管理,全面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氛围。虽然我国近两年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情况有所提升,道路运输行业中的事故率有所下降,但是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缺乏科学管理经验、执法监督力度不足等。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与风险管控,构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理念与要求,为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1分析安全运输的意义
  在运输工作领域中,用传统且单一的安全维护方式依然无法与相关项目的建设达到完美配合的境界,运用科学的运输管理机制对的工作效率以及水平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交通运输部门,其中所实行的安全运输举措是工作人员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的交通运输工作领域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运用的管理技术也呈现初级的水平,需要具备更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相关数据记载,西方国家在发展交通运输技术方面,基本达到高科技和高水平的层次。我国对于安全运输领域,更需要重视其运输管理技术方面的完善和革新,致力于发挥交通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为运输项目的建设提供具备稳定安全性能的交通工具,并且促进运输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达成进一步的配合,最终具备稳定安全的运输条件。总而言之,国家需要重视交通运输领域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努力发展运输的工作效率,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以高级的业务能力作为基础,来发展交通运输的效果保障,使得运输环节具备极强的安全性能,充分发挥安全运输领域对人们日常出行生活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2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制度问题
  (1)虽然我国法律对道路运输行业的交通运输安全和行车安全作出了较为全面地规定,但在实践中,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2)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旧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地满足目前交通发展的需要,还需不断调整与改进。
  2.2缺乏强有力的执法监督
  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些地区有关部门缺乏对民营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意识,认为“民营企业是无上级企业”,认为“交通安全管理是交警部门的职责”,从而出现交通运输行业中民营企业“三不管”的情况,导致民营企业的自我约束力不足。
  3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
  3.1健全工作机制
  提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包括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其中风险研判是工作基础,决策风险评估是工作要求,风险防控协同是工作方法,风险防控责任是工作保障。
  3.2提高运输管理的创新性
  只有运输管理工作措施通过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思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管理方案,才能进一步弥补工程建设领域的交通事故风险防御不及时等问题。通过实施创新型对策引导运输管理工作完成的效果,帮助具体运输管理减少了大量繁琐的环节,随着运输部门转变运输管理理念,来促进运输项目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并且,运输部门应避免运用单一的安全运输管理方案,需要通过先进的运输管理技术,才能解决运输领域的正常运转问题,重点是利用高水平的安全运输管理工作技术,达到运输部门和管理者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让运输领域具备持久安全发展的特点。人们的日常出行无法分开运输工具,运输部门需要维持运输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进一步保证顺畅运输情况,才能带此类运输工具的进一步高速发展。所以说,我们需要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发展情况,提高运输管理的创新性,使得运输领域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遵守一定的运输要求,严格执行运输管理方案,避免发生一系列的事故。运输管理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局限性,对每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逐步采取积极且创新的管理方法,保障运输管理过程具备充分且可靠的安全运输管理水平,这样才可以适应新时代运输领域的正常运转趋势。
  3.3构建网络和应急救援体系
  要想推行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建议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网络救援体系。一方面,建议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保证体系;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区域内道路运输的车辆监控与驾驶人员动态监管,引进先进软件系统,安装大量无死角监控设备、信息采集装置与视频传输装置,全方位、实施监管道路交通运输情况。另一方面,对地区内以往发生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事故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出安全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与类型,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提出应急救援的人员配备、物资配备、协调调度机制;还需要将应急救援措施融入实时监控系统中,让系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分析事故类型及其原因,从而弹出相应的救援措施,帮助人员提高决策效率,进一步加强救援有效性,凸显道路运输交通安全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3.4加强车辆监管
  (1)通过GPS信息中心监控平台,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及时查处安全管理漏洞,加强车辆动态监管,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车辆的各种违章行为,才能有效遏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监测车辆行驶速度,防止超速;GPS导航系统能实时监测车辆行驶速度。当车速超过设定值时,车载终端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驾驶员减速,防止超速。(3)监测车辆的行进路线。如果汽车没有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偏离了行驶路线),监控系统会自动向汽车发送警告信息,提醒汽车司机正确行驶。(4)监督车辆的行驶时间,以确保行车安全。汽车行驶时间监控,主要用于监控营运客车晚上6点至次日零点之间是否在三级以下公路行驶,以及驾驶员是否连续4h不换班驾驶,确保行车安全。(5)监测车辆的其他动态。当车辆行驶到危险路段时,平台会发出语音提示,请大家注意行车安全。
  3.5制定运输标准
  以现阶段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为依据,剖析在道路运输中发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应该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管理与把控,并督促其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剖析其管理和经营的模式,让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保证道路运输安全上。相关监督部门要逐步完善道路安全监管与把控体系,明确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详细的道路检查规则,并尽快将规则落地实施。此外,要继续增强对运输安全监督把控状态的剖析,积极探寻保障运输安全管理平稳发展的方式方法。
  结语
  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始终,对于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重大风险全面掌握,提高重大风险预见预判、防范化解能力,统筹部署、大力推进、优先保障,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雷艳红.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8):34-35.
  [2]郭晖.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赤子,2017(35):215-216.
  [3]翁坚超,黄丽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职能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0(6):36-37.
  [4]邓海兵.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公路,2019,?541(09):118-119.
其他文献
为了加强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风湿病学科在我国的更快发展,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的“第六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将于2014年9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
期刊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与防护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重视。通过合理安装杀毒软件、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合理应用防火墙技术、创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等不同方式,为计算机创造更加安全运行环境。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促使计算机在社会不同领域、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文明也逐渐朝着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计算机技术
目的 了解抗淋巴细胞抗体(ALA)与pSS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的关系,并探讨ALA和淋巴细胞减少在pS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不重复)选取143例pSS患者以及45名健康体检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LA水平.收集pS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在143例pSS患者中,ALA总阳性率为25.2%(36/143),其中ALA在淋巴细胞减少组的阳性
目的 调查2012年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现状并与近十年结果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规范自身抗体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报名和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参与单位,质量控制共6项、15份标本,包括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CCP抗体.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取双育操作.结果 共148家医院/科室参加,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采用多种免疫学方法进行
目的 研究中国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用药及远期预后,使本病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2013年住院的中国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患者26例,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用药及转归和随访结果.结果 患儿生后早期发病,最早者为生后1个月内,最晚者生后3岁6个月起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炎、皮疹、虹膜睫状体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大动脉炎、神经性耳
目的 比较不同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检测431份血清中总抗dsDNA抗体(包括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抗dsDNA抗体)与高亲和力抗dsDNA抗体水平.收集标本时,评价SLE患者的M-SLEDAI得分.采用x2检验、Spearman相关、Mann Whitney U检验和Fisher exact方法、Student t检验.结果 ①所有血清总抗dsDNA抗体
目的 了解CTD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点和预后,研究吗替麦考酚酯对肺孢子菌肺炎发病率的影响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CTD患者(10例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肺孢子菌肺炎临床、实验室特征,治疗和预后.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①17例患者,SLE 6例,PM 1例,DM 1例,RA 1例,WG 2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6例;②16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1例患者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环境突发事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也不断得到完善。在新形势下,个别地区还是存在环境风险源控制不规范的问题,容易造成环境突发事件。如果相关部门不能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有效应对环境突发情况,所造成的后果将非常严重。本文根据多年工程实践,对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前言  环境应急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在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26例SLE患者及300名健康对照组血脂水平,并分别比较SLE患者各亚组之间的血脂水平;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SLE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TC[(3.8±1.5)mmol/L]、TG[(2.1±1.6)mmol/L]及LDL-C[(2.
CTD的特点为多脏器系统性受累,同一种CTD常常表现为不同的器官、组织受累,而垂体的受累极为罕见,垂体炎的症状往往被误认为原发病症状或被忽略,造成误诊误治.本研究总结了CTD的垂体炎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临床CTD合并垂体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CTD合并垂体炎发病率极低,目前尚无统计结果,主要见于WG、SLE、大动脉炎、SS、IgG4相关疾病合并垂体炎的报道.垂体炎在病理类型上可分为淋巴细胞性垂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