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园共育到家家互动的转变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家教活动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随着新《指南》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家长资源,注重家园共育,并将班级家长工作的内容纳入到班级工作中去。本文主要对家教指导活动模式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家互动;家教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018-02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home co education to family interac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mode of kindergarten tutoring
  YU Xiaoyan  (Chengbei kindergarten,Kunshan high tech Zone,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Children's tutoring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with children as the main body,parents as the leading and family as the unit.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guide,more and more teachers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parents' resources,pay attention to home co education,and bring the contents of class parents' work into class work.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actice of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activity mode.
  【Keywords】Home co education;Family interaction;Tutoring guidance;Research
  
   目前,班级开展的家长工作的形式很多,但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上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每一个类别的家长工作形式都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然而,当我们将它们彼此仔细比较一番后却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家长工作中教师沟通交流多,指导少;反馈情况多,提出问题少。二是在活动中教师主导多,家长主动参与少;教师与家长单向交流多,家长间互动少。三是活动形式零星平面多,系统深入少;家长听听看看多,说说做做少。
   基于以上家教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设计并组织在小班开展了“家家互助共育成长”家教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团体内家长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找一条家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孩子和家长、孩子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的途径,
  从而提高家庭教养能力,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机制。
  1.聚焦家教问题,确定主题与目标
   (1)教师主导问卷調查
   小班第一学期家长之间不是很熟悉,家长间自主开展家教活动比较困难,所以第一阶段的主题确定需要教师参与并主导。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家长在教养的过程中最想要互助解决的问题,结果显示:37%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吃饭习惯不好,28%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比较容易生病,在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希望得到帮助,20%的家长希望能相互交流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15%的家长在与祖辈沟通、孩子性格培养等各方面表达了困惑。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确定了每月互助解决活动的主题。
   (2)家长自发共议教育
   第二学期在家长互相已经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家长们自发在班级QQ群、班级博客、家长会等平台上,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了热点话题讨论,共同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绘画耐心,如何增强孩子体质等就经常成为家长们探讨的话题,班级博客为此也开设了论坛讨论区。
  2.挖掘家教资源,确定小组和成员
   (1)依据职业特点形成交流小组
   活动开展初期由教师根据平时和家长交流的经验,或者根据家长的职业优势,倡议家长自主报名参加交流小组并产生组织者。班级里的教师家长、医务人员家长等都积极参与到了家教指导的互动中并发挥了自己的职业特长
   (2)依据教育风格形成四型家庭
   家长在不断熟悉与交流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教育风格,如“学习型家庭”、“表演型家庭”、“互动型家庭”、“家居温馨型家庭”等,我们据此组建了富有特色的家庭小组,建立家家互动组织网络,由组长组织定期开展互助交流。
  3.整合家教途径,确定交流与形式
   (1)借网络平台促交流
   由于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孩子平时大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亲人接送,教师与孩子父母、孩子父母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班级QQ群、班级博客论坛、微信讨论组便成了家长们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如在手足口病暴发季节,虽然老师在群里已经及时告知家长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并讲解了预防的措施,但是家长们始终存在着恐慌心理,每天都会问班级是否有孩子患病,隔壁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在保健家长互助团的介入后,家长们的消极情绪渐渐减少了,保健家长互助团成员还就如何给孩子更好地进行物理降温以及吃药的注意事项在班级博客开展了话题讨论。家长们的互答互助,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健康管理。家长们还自发地组织在群里进行每周一次的育儿宝典分享,及时纠正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小误区。    (2)办多形式活动齐互动
   小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对同伴和老师产生认同感及亲切感,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有强烈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多形式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圍中家长和家长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交流了解孩子在同伴中的表现,交流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经验和方法,也能让幼儿体验初步的交往关系。互动活动在幼儿、家长、教师三者两两之间搭建了交往平台,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关系的发展。
   第一,举办专题讲座。
   交流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如幼儿心理学、幼儿生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家庭教育学等知识,因此,我们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时举办“家庭教育学”、“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交往能力”、“家庭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等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内容针对性强,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家长听得非常认真,教育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小组出游。
   通过周末、假日举行小组“出游”活动,在家家互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儿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认识。
   第三,家长助教活动。
   有的家长虽然不是专业教师,但是在音乐、舞蹈、手工、运动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结合各特色小组的资源,我们每月安排两次家长进班级助教,与孩子互动交流,增进孩子、家长、教师三方的相互了解。
   第四,家长主题式交流会。
   由各特色小组组织,力求精而全。
   一是“左邻右舍”交流会,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为契机,整合两个班特色小组的互助经验和成果与平行班的家长共享,力求对孩子的教育做到精而全。如,眼科医生妈妈就在家长会上分享了孩子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小妙招,牙科医生家长则为家长和孩子组织了一次生动的护牙大行动。二是“走街串巷”互助会,邀请家长参与其他年级组的家长会议、亲子活动,互助解答孩子教养中的困惑。如大班孩子即将面临升小学,家长们心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和担忧,但在班级中却没有小学老师资源,这时,我们的家长互助团可以及时提供帮助。
   (3)集教育档案袋共分享
   经过长期的家家互动指导,家长和教师都拥有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我们在班级创设了教养问题投递区,收集本年级组以及其他年级组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然后由小组成员认领并讨论解决,将经验共享,形成教育档案袋。
   “家家互动共育成长”的家教指导模式开展以来,孩子们之间快乐分享,发展更和谐了。孩子们喜欢聚在一起分享秘密、玩具、图书,以及互相告知对方自己父母的本领等,他们还互相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交往更大胆,相处得也更加友好。
   从开学初的互相不认识,到有主题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实施“家家互动”以来,从参与组织到资料的整理,家长们分工合作,人人有任务,个个尽责任,也更能体会到做老师的不容易,并且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够在教师不在线或者没有看到家长的留言时,第一时间发起互助,解决问题?因为同处于家长的立场,他们的帮助有时候比老师的效率更高。
   总之,幼儿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园合作才会更默契。
  
  参考文献
  [1]郭永环.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2]黄娟娟.幼儿园职初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05)
  [3]刘紫英,叶菲.日本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计划的简介及其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家庭教育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教育,因此优秀文化传统在家庭教育中实施能够对孩童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浸润内心,转变思想、互学促学,营造良好家风等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习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习作训练中,教师应当运用有效的习作指导策略,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中促使学生形成内在的习作动机,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中获取丰富而多元的习作素材,在进行写法引路的训练中让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得有效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验生活;写法;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教育事业逐步发展,人们也逐步增强,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英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是当前部分英语课堂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以及学习过程,能够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有效掌握英语语言表达规律,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当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现状,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
期刊
摘 要:绘本阅读是小学低年段学生踏入英语阅读殿堂的门槛。英语学习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课堂游戏、互问互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初步兴趣,除此之外英语绘本阅读学习模式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能够完美运用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2-0175-02  【Absrta
期刊
摘 要:地理教学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多样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从教学用具的使用、多媒体展示和教学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优化地理课堂质量,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样化;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2-0186-02  【Abstract】Under the n
期刊
摘 要: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创造思维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游戏对幼儿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民间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幼儿的每一阶段都会伴随着许多内容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而快乐成长。我相信,在幼儿园能恰到好处的利用民间游戏,穿插在学习或生活教育活动中,必定会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获得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时光,以及一生受益
期刊
摘 要: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城市里的儿童大多数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无忧无虑。这样的生活对于农村家庭的儿童而言,简直不敢想象。他们的父母由于生活条件不好,被迫离开家乡去城里打工,这些被留下的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本文以新时期为背景,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5
期刊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十大核心概念,将数感摆在首要地位,其中还包括运算能力。在数感教育的价值问题上,我国学者普遍地认为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心算、估算等技巧。本文从以下几点浅析如何在速算教学训练中培养数感。   关键词:运算能力;数感教育;速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旧的教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了确保新教材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针对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基于阅读教学质量检测的视角,在教学统编教材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阅读质量检测策略,实现“教”“学”“评测”三者的协调统一,实现在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中,随堂检测学生的质疑能力,随堂检测学生阅读感悟能力,随堂检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
期刊
摘 要:人生百年,始于幼学,3-6岁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这就需要家长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园努力构建家园共育“五个一”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