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一定的比重,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和智慧。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对古诗词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者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不断探索、研究,积极寻找适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美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诗歌意境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宝贵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上至大学,下至小学,古诗词一贯到底地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就有60首古诗词,可见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包括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一、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古诗文的魅力何在?要让学生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学到什么呢?
1.优美的韵律,铿锵的音节。
我国古代诗词有一个独具的特点,就是“用以歌,用以唱”,具有音乐美感,读起来优美动听,朗朗上口。有些古诗词还被今人谱曲,配乐,为古诗文增添了优美的乐调,如李商隱的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的《雨霖霖》等,都是绝美的古诗今唱、古词今歌,使古诗今乐形成完美的结合,既缩小了古今时空的距离,又客观上促进了文、情、境、乐的和谐统一,使人们在纵情高歌、尽兴欣赏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和继承古文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古诗词自身优美的韵律、平仄声律,使之读起来铿锵有力,进而吸引学生。
2.古诗词所抒发的丰富感情。
我国古诗文有一可贵之处,就是古代特别强调文学创作要表现进步的思想,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对现实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不良的风尚,要进行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韩愈更是“不平则鸣”。教材就是从这一角度选取了这些优秀的篇章,感染了学生。如学李白的诗,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祖国山川的雄威秀丽,而且能为其大气磅礴的豪情所感染;学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为他们杀敌报国、收复河山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也为他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惋惜。这些千古名篇,不仅抒发了名师大家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而且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诗歌的抒情性最易感染学生,被学生接受。学生为古代作家们的乐而欢,为他们的悲而泣,为他们的忧而思。如陆游的《游山西村》,那令人陶醉的山野风光和农村淳朴的人情美,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杜甫的《春望》诗中,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人至深的感情,陶冶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望岳》诗中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恰是当下蓬勃向上的中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学生一展宏图的雄心产生共鸣,学生能不喜欢这样的诗吗?
3.学生对古诗文名言名句情有独钟。
由于古诗文有自身的魅力,学生深受熏陶,特别是对优美的古诗文、名言名句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对一些名言名句,学生非常喜爱,不但烂熟于心,而且利用笔记本按理想篇、哲理篇、学习篇等对这些名言名句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可谓情有独钟,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4.古诗词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含义丰富,对作文写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因为古人作诗写文章,讲究锤字炼句,所以古诗文语言凝练。在有限的字数、短小的篇章中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表情达意游刃有余。基于此,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引用古诗词中的名言名句,增强了习作的文采。上学期中秋节我要求学生以“赏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位学生收集了大量写月的古诗词名句,以李白的《古朗月行》起笔,巧妙地将写月诗句嵌入其中,生发联想,又由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想到台湾同胞,并大胆创意,将愁思之情化为热切渴盼之意,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何当共饮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化为“何当共饮团圆酒,再话举杯对月时”巧妙结尾,构思独到,富有文采,这反映了学生爱好古诗文,并自觉地运用古诗文进行写作训练,这不能不说是古诗文教学中的可喜成就。
二、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既然可学的知识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地引导学生从古诗文的学习中学有所得呢?
1.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地大量地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财富。我首先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都要求学生背诵,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诗词内容。这样,学生在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词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我都要求学生相互背诵,随时抽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种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学生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2.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但终觉不如“绿”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3.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学生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境,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古诗词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诗歌意境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宝贵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上至大学,下至小学,古诗词一贯到底地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就有60首古诗词,可见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包括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一、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古诗文的魅力何在?要让学生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学到什么呢?
1.优美的韵律,铿锵的音节。
我国古代诗词有一个独具的特点,就是“用以歌,用以唱”,具有音乐美感,读起来优美动听,朗朗上口。有些古诗词还被今人谱曲,配乐,为古诗文增添了优美的乐调,如李商隱的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的《雨霖霖》等,都是绝美的古诗今唱、古词今歌,使古诗今乐形成完美的结合,既缩小了古今时空的距离,又客观上促进了文、情、境、乐的和谐统一,使人们在纵情高歌、尽兴欣赏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和继承古文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古诗词自身优美的韵律、平仄声律,使之读起来铿锵有力,进而吸引学生。
2.古诗词所抒发的丰富感情。
我国古诗文有一可贵之处,就是古代特别强调文学创作要表现进步的思想,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对现实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不良的风尚,要进行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韩愈更是“不平则鸣”。教材就是从这一角度选取了这些优秀的篇章,感染了学生。如学李白的诗,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祖国山川的雄威秀丽,而且能为其大气磅礴的豪情所感染;学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为他们杀敌报国、收复河山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也为他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惋惜。这些千古名篇,不仅抒发了名师大家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而且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诗歌的抒情性最易感染学生,被学生接受。学生为古代作家们的乐而欢,为他们的悲而泣,为他们的忧而思。如陆游的《游山西村》,那令人陶醉的山野风光和农村淳朴的人情美,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杜甫的《春望》诗中,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人至深的感情,陶冶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望岳》诗中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恰是当下蓬勃向上的中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学生一展宏图的雄心产生共鸣,学生能不喜欢这样的诗吗?
3.学生对古诗文名言名句情有独钟。
由于古诗文有自身的魅力,学生深受熏陶,特别是对优美的古诗文、名言名句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对一些名言名句,学生非常喜爱,不但烂熟于心,而且利用笔记本按理想篇、哲理篇、学习篇等对这些名言名句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可谓情有独钟,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4.古诗词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含义丰富,对作文写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因为古人作诗写文章,讲究锤字炼句,所以古诗文语言凝练。在有限的字数、短小的篇章中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表情达意游刃有余。基于此,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引用古诗词中的名言名句,增强了习作的文采。上学期中秋节我要求学生以“赏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位学生收集了大量写月的古诗词名句,以李白的《古朗月行》起笔,巧妙地将写月诗句嵌入其中,生发联想,又由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想到台湾同胞,并大胆创意,将愁思之情化为热切渴盼之意,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何当共饮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化为“何当共饮团圆酒,再话举杯对月时”巧妙结尾,构思独到,富有文采,这反映了学生爱好古诗文,并自觉地运用古诗文进行写作训练,这不能不说是古诗文教学中的可喜成就。
二、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既然可学的知识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地引导学生从古诗文的学习中学有所得呢?
1.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地大量地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财富。我首先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都要求学生背诵,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诗词内容。这样,学生在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词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我都要求学生相互背诵,随时抽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种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学生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2.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但终觉不如“绿”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3.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学生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境,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古诗词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