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高三的化学学习,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回首,是求得“真”与“是”的快乐,是为之“不悔”,为之“憔悴”后的喜悦。
高三化学知识点多且相互交叉,容易混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让学生答题更规法、知识更清晰、更有条理,可巧妙地利用左手的“五指”,提高高三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离子检验的操作
如①NH4 的检验:取少量待测夜与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说明含有NH4 。
②CO32-的检验:取少量待测夜与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含有CO32-。
二、装置的连接顺序
如(2016年全国Ⅰ)26题: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平衡移动的原理
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第28题):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 2I- 2Fe2 I2”反应中Fe3 和Fe2 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 向Fe3 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答案:2Fe3 2I- 2Fe2 I2
i.加入AgNO3,Ag 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平衡逆移。ii.加入FeSO4,Fe2 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四、濾液到产品
如(2015年,河北唐山一模)摩尔盐[(NH4)2Fe(SO4)2·6H2O]是一种复盐,其制备步骤如下:
Ⅰ.铁屑除油:取m g铁屑置于烧杯中,加入15 mL 10%的Na2CO3溶液,小火加热,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铁屑。
Ⅱ.硫酸亚铁制备:向盛铁屑的烧杯中加入15 mL 3 mol·L-1硫酸,水浴加热,趁热过滤。
Ⅲ. 硫酸亚铁铵制备:根据反应铁屑的质量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量,加入含等物质的量硫酸铵的饱和溶液,再进行一定的操作,即可得到摩尔盐晶体。
(3) 步骤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后,要得到摩尔盐晶体,需要经过的操作有:加热蒸发、 、 、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摩尔盐。(答案:冷却结晶、过滤)
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程标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集中在必修1三个专题的八种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形形色色,多姿多彩,似无章可循,给学生复习带来了不少困难。通过“五指”,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元素化合物的“神”,再以“神”为“点”,“五指”为“线”,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完整地梳理,使每个知识点与每条知识链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面”。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 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将课堂教学这一系统工程认真设计、组织,提高高三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于建生.浅谈高三化学课堂教学,2010.07.
[2]岳玲,刘华.新课程标准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策略,2012.12.
高三化学知识点多且相互交叉,容易混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让学生答题更规法、知识更清晰、更有条理,可巧妙地利用左手的“五指”,提高高三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离子检验的操作
如①NH4 的检验:取少量待测夜与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说明含有NH4 。
②CO32-的检验:取少量待测夜与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含有CO32-。
二、装置的连接顺序
如(2016年全国Ⅰ)26题: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平衡移动的原理
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第28题):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 2I- 2Fe2 I2”反应中Fe3 和Fe2 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 向Fe3 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答案:2Fe3 2I- 2Fe2 I2
i.加入AgNO3,Ag 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平衡逆移。ii.加入FeSO4,Fe2 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四、濾液到产品
如(2015年,河北唐山一模)摩尔盐[(NH4)2Fe(SO4)2·6H2O]是一种复盐,其制备步骤如下:
Ⅰ.铁屑除油:取m g铁屑置于烧杯中,加入15 mL 10%的Na2CO3溶液,小火加热,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铁屑。
Ⅱ.硫酸亚铁制备:向盛铁屑的烧杯中加入15 mL 3 mol·L-1硫酸,水浴加热,趁热过滤。
Ⅲ. 硫酸亚铁铵制备:根据反应铁屑的质量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量,加入含等物质的量硫酸铵的饱和溶液,再进行一定的操作,即可得到摩尔盐晶体。
(3) 步骤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后,要得到摩尔盐晶体,需要经过的操作有:加热蒸发、 、 、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摩尔盐。(答案:冷却结晶、过滤)
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程标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集中在必修1三个专题的八种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形形色色,多姿多彩,似无章可循,给学生复习带来了不少困难。通过“五指”,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元素化合物的“神”,再以“神”为“点”,“五指”为“线”,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完整地梳理,使每个知识点与每条知识链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面”。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 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将课堂教学这一系统工程认真设计、组织,提高高三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于建生.浅谈高三化学课堂教学,2010.07.
[2]岳玲,刘华.新课程标准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策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