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客观条件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一场考试下来,学生的具体知识都知道,但综合运用及其相应的应试能力跟不上。对新教材,学生有兴趣,表现活跃,但遇到统考、检测时,两者合不上,使教师放不开手脚。优秀学生还有些变通能力,但中下水平的学生,就显得差距大一些。
  2.教师方面
  教师的困惑,一是学生。觉得按新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差,老师、学校压力大。二是自己。感觉难教,时间不够,因为课堂要组织活动,费时较多,叫学生了解、探究的内容多了,教材中实验多、图画多,文字少了,对编者意图不理解。在训练中,编者安排教学,是想为后面内容做铺垫,结果弄成了应试教学。教师所定的课堂目标是把本节内容学会,教师感到仅仅知识这一块,就忙不完。因此,老感到时间不够用。
  3.管理方面
  有的学校,仍然简单地以分数论高低,常使教师、学生,难以对自己的努力、实际水平,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学校、家长、评价部门,稀里糊涂地只看分数结果,给教师带来一些莫名的压力。
  要研究与新教材使用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思维和评价制度、评价办法。有些人,当了一辈子领导,几十年都不明白“管理科学”的一些基本道理。这种从管理历史的科学方面来说的一些老课堂,在新教材使用这个领域中,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4.家长方面
  家长们的应对策略。把老教材找到,设法给孩子补学,既要求和现在的老师、教材同步,又要求掌握老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担心,至少在几年之内,整个考试体系本身变不过来。他们认为,答案的唯一性,是任何考试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容量。每一节课,要训练的考点、评点、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有哪几个?加在一起,大体容量、难度、有效性如何?
  第二,考试针对性设计。一切新的形式、新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考试成绩。不要一提到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考试本身也在不断改革,而且,比起教材、教法改革的进度和难度,往往还要来得更高、更快、更容易一些。考试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学生的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社会主要通过考试表现来评价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高低。
  第三,活动的深化,课堂讨论的深化。例如,在采用很多方式方法中的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校要求语言由讲解式变为交流式,要注意“姿态语言”,要求教师“走下讲台,俯身说话”。问题是,不易组织,光分组就得10分钟,分成4、5甚至更多个小组,有时整个教室都乱套了,显出了教师组织能力的欠缺,常处于失控状态。
  第四,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脱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和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论改革的三大流派。它们都强调传授知识的基础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都显示出系统性的不足。尤其是范例教学法,以课题代替了传统的系统教材,完全打破了原有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如何把掌握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是现代教学方法悬而未决的一大问题。
  第五,忽视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但纵观教学第一线的反应,回应者寥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的教学方法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把握不够,要求过高,大多数教师难以胜任。
  第六,缺少一定的普遍意义。一是有的教学方法仅适用于某类学科或课程,运用在其他学科或课程上则显牵强。二是有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情境要求过高,一旦教学情境发生变化,其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三是有的教学方法费时较多,在教学时间上不经济。四是有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对有关“新教材”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是考试系统—教材系统—教学系统。“教学”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三者各有各的问题,彼此之间如何相互适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解决得很好的问题。其中,“教材系统”,就整个社会行为的教育教学而言,比较容易实现,尽管它在理论上说来,有相当难度。“教学系统”,需要教师要能适应,其他的如管理等方面能够跟上。“考试系统”,其实现难度与“教材系统”相仿。“应当怎样”,是一个问题,“具体能否实现”“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实现”“具体在我们学校怎么实现”,则又是一个个不同的问题。
  二是模块体系—序列体系。教材,强调模块结构方式,安排教学材料。而过去我们很习惯的教材,强调学科知识、技能的序列,重视难度梯级,或按“直线式—螺旋式”排列材料,重视对概念、术语、理论等内容的定义、表达的严格叙述。这两种类型,有何不同?
  三是时间—精力—内容。这涉及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问题。从课堂思维生产角度看,必须考虑一节课的实际教学效益问题。
  四是知识—技能—能力。多数情况下,能力渗透、体现于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技能性载体之中。其间可有不同的组合,就某一具体题目而言,例如,可以是不难的知识,较难的操作,复杂的能力;较难的知识,简单的操作,一般的能力等。这个模式中,需要对能力有比较具体的界定,否则,无法进行教学、检测和评价。可以看出,最后,对所谓能力的教学训练和考试评价,仍然像知识一样,是非常具体、非常确定的。我们应当知道,不大可能象对作文水平高低的判断那样,去判断在其他各科的学生能力表现。
  五是注意三类沟通:师生之间思维的沟通→教师之间思维的沟通→师生与专家之间思维的沟通。
  在进行各种思维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不仅看到具体思维结果的差异,更应看到思维产生机制上的差异。不论哪一类人,其思维产生的具体机制,往往难以摸清,但这种探究是很有趣、很重要、很有用的。查明机制后,有助于我们设计相应的训练和检测。反过来,教师、学生、专家,也要主动地考虑如何满足对方对了解自己思维过程的要求:既要给人说清具体的,又要把抽象的、背后的、机制的东西,尽量表达清楚,告知对方。这就叫积极的双向的思维沟通。
其他文献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大脑的高级心理活动技能。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先进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者,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合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者,这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的使命——做一名创造型的教育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新环境
期刊
近年来,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是创新,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创新能力不是生而具有的,是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从而造成人的能力的不同。创新能力是有专业个性的或特定的情感倾向的,因而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知识与素养基础上的特殊
期刊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技术核心,它的内涵很丰富,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有机结合,即被称为“3S”。目前,3S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基于此,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都有介绍有关3S的知识。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
期刊
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年轻气盛遇事压不住火,爱发脾气,认为严师出高徒。特别是那些“坏学生们”做错了事,我更是气上加气,总觉的他们是在惹麻烦,所以处理事情时也相当严厉,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离我越来远不愿意给讲心理话。我和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我的观念产生了变。  一次自习课我还没走进教室就听见有人在尖叫,我顿时火冒三丈猛地推开教室的门,教室内顿时寂静,为了整顿自习课的纪律,查出尖叫的学生,我让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以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各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幸福,提高他们创造幸福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初衷。根植于这个理念,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打造幸福课堂。  一、全程参与,感受幸福  让学生感受课堂幸福,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主要是从学生
期刊
课改,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改让学生们动起来了,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面,我以八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专题为例,来展示学生们充分参与此次课堂的积极性。  学生主持: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数不胜数,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在开始之前,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知道诗歌的分类吗?  (全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式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期刊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一种积极的意识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
期刊
金城江区第一幼儿园创办于1974年,近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幼儿园不断改进园所的管理、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争创一流的保教工作、以优质的教学活动创办特色学校、创建一流的办园设施条件,努力办好幼儿、家长、社会、教师满意的幼儿园。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学校教育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广,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教学中就应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宗旨,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
期刊